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需要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我校根据适性特色教育的理念,提出了适性课堂的教学主张和“六个有”适性课堂模式操作要素,以期引发课堂面貌的重塑。
关键词:适性课堂;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8-2
我校致力于儿童能力倾向的适性课程建设研究,在适性课程框架与体系的建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适性课程建设,决定从适性课堂的模式建构入手,厘清教学主张,明确操作要素,落实教学管理举措,切实提高适性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实施背景
我校提出开展适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如下三方面的考虑:
1.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需要落实到课堂中。适性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适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因此被评为吴江区文化型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学校。为进一步深化特色办学,需要将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在推进适性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真正使我校的适性教育能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2.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必然会造成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教育对象的这种差异性,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充分考虑到成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生为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满足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成长需要。
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特长,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我校倡导的“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性教育理念,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也是我校建构适性课堂教学模式题中应有之意。
二、教学主张
适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个性的课堂教学范式。顺应天性,即顺应学生成长的规律,构建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服务学生自然成长;发展个性,即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自觉成长。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教学主张:
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即追求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快乐健康发展的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这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2.这是一种开发学生潜能的开放性教学;
3.这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学;
4.这是一种教学目标定位分类型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
三、操作要素
适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根据我校目前的情况,我们聚力于“六个有”的操作要素,以期引发课堂面貌的重塑:
1.有差异化的要求。教学要求具有导向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性课堂要逐渐改变“一个标准”“一刀切”“齐步走”的现象,在目标上,任务上,方式上,时间上,体现出适度的差异性。
2.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根据多元化智能理论,学生智能是具有多元倾向的,适性课堂要依据多元智能,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有动手操作的,有同伴交流的,有情景表演的,有内省反思的,有专题辩论的,有深度探究的。既让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让有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活动。
3.有自主选择的作业。适性课堂的作业,一方面要有每一个学生必须做的,另一方面又具有弹性的,弹性包括难易不同,方式的不同,能满足多样需要的。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可以全做,可以少做,可以选择做这些,可以选择做那些。学生根据作业的不同方式,可以选择书面的,可以选择口头的、操作的。
4.有个性化展示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适合性课堂为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展示机遇和平台。学生展示包括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可以安排组内展示,也可以在全班展示。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展示时间和方式。展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展示,防止优秀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遭冷落的局面。
5.有个别化的支持。适性课堂强调给予有特别需求的学生以适时的、适度的、适切的支持。特别需求的学生,不仅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包括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包括有特别心理需求的学生,因而个别化支持,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支持,还包括拓展性学习的支持、深度学习的支持、情绪的支持等等。
6.有多元化的联系。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适性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应该与生活建立起多元化的联系,在与生活的联系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性课堂中的多元化联系,关注课堂与生活联系的同时,还十分关注知识与知识的联系,要引领学生建立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结构。联系的方式包括图片分享、实物展示、情景再现、操作实验、实地考察、参观调查等,教师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灵活采用相应的联系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
1.制度管理。我们以“承诺”的形式体现制度化管理。
以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允许孩子犯错,没有错误就没有学习,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特别关照学习困难生,多表扬鼓励,多给予自信和勇气;用发现的眼睛去发掘每一个孩子隐藏的优势和潜能;用心去倾听课堂中的每一个声音,感悟孩子独特的视角和个性理解;敢于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和创想空间,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给每个孩子课堂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2.平台管理。建立多样化的交流与分享平台。举办适性课堂教学周。深化适性课堂教学,形成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举办一届适性课堂教学周,开展全员适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教学成果,推广研究成果。开展适性优质课评比。结合教研组开课活动,每学期评选适性优质课,此激励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推进适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本校教师的适性教学经验、案例与视频,各地名师的适性教学经验、案例与视频,专家学者的适性教学研究的著作、论文、名言警句,网络上有关适性教学的软件、课件等。
4.成效管理。适性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实效性,因而在管理上要不断进行成效观察、测试、分析、跟踪,包括适性课堂教学的行为观察,适性课堂教学的效的随机测试与评估,适性教学的个案跟踪,适性课堂的学科性的研究与管理。
关键词:适性课堂;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8-2
我校致力于儿童能力倾向的适性课程建设研究,在适性课程框架与体系的建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适性课程建设,决定从适性课堂的模式建构入手,厘清教学主张,明确操作要素,落实教学管理举措,切实提高适性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实施背景
我校提出开展适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如下三方面的考虑:
1.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需要落实到课堂中。适性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适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因此被评为吴江区文化型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学校。为进一步深化特色办学,需要将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在推进适性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真正使我校的适性教育能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2.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不同影响,必然会造成智力、知识、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给一模一样的东西。”教育对象的这种差异性,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性。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要充分考虑到成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生为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满足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成长需要。
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特长,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我校倡导的“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性教育理念,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也是我校建构适性课堂教学模式题中应有之意。
二、教学主张
适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个性的课堂教学范式。顺应天性,即顺应学生成长的规律,构建生态的课堂教学环境,服务学生自然成长;发展个性,即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自觉成长。
由此我们提出如下教学主张:
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即追求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快乐健康发展的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这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2.这是一种开发学生潜能的开放性教学;
3.这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教学;
4.这是一种教学目标定位分类型分层次的差异性教学。
三、操作要素
适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教学要素组成的教学系统,根据我校目前的情况,我们聚力于“六个有”的操作要素,以期引发课堂面貌的重塑:
1.有差异化的要求。教学要求具有导向性,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适性课堂要逐渐改变“一个标准”“一刀切”“齐步走”的现象,在目标上,任务上,方式上,时间上,体现出适度的差异性。
2.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根据多元化智能理论,学生智能是具有多元倾向的,适性课堂要依据多元智能,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有动手操作的,有同伴交流的,有情景表演的,有内省反思的,有专题辩论的,有深度探究的。既让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让有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活动。
3.有自主选择的作业。适性课堂的作业,一方面要有每一个学生必须做的,另一方面又具有弹性的,弹性包括难易不同,方式的不同,能满足多样需要的。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可以全做,可以少做,可以选择做这些,可以选择做那些。学生根据作业的不同方式,可以选择书面的,可以选择口头的、操作的。
4.有个性化展示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适合性课堂为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展示机遇和平台。学生展示包括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可以安排组内展示,也可以在全班展示。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合理安排展示时间和方式。展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展示,防止优秀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遭冷落的局面。
5.有个别化的支持。适性课堂强调给予有特别需求的学生以适时的、适度的、适切的支持。特别需求的学生,不仅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包括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包括有特别心理需求的学生,因而个别化支持,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支持,还包括拓展性学习的支持、深度学习的支持、情绪的支持等等。
6.有多元化的联系。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适性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应该与生活建立起多元化的联系,在与生活的联系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性课堂中的多元化联系,关注课堂与生活联系的同时,还十分关注知识与知识的联系,要引领学生建立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结构。联系的方式包括图片分享、实物展示、情景再现、操作实验、实地考察、参观调查等,教师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灵活采用相应的联系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
1.制度管理。我们以“承诺”的形式体现制度化管理。
以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允许孩子犯错,没有错误就没有学习,没有错误就没有成长;特别关照学习困难生,多表扬鼓励,多给予自信和勇气;用发现的眼睛去发掘每一个孩子隐藏的优势和潜能;用心去倾听课堂中的每一个声音,感悟孩子独特的视角和个性理解;敢于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和创想空间,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给每个孩子课堂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2.平台管理。建立多样化的交流与分享平台。举办适性课堂教学周。深化适性课堂教学,形成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举办一届适性课堂教学周,开展全员适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展示教学成果,推广研究成果。开展适性优质课评比。结合教研组开课活动,每学期评选适性优质课,此激励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推进适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本校教师的适性教学经验、案例与视频,各地名师的适性教学经验、案例与视频,专家学者的适性教学研究的著作、论文、名言警句,网络上有关适性教学的软件、课件等。
4.成效管理。适性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实效性,因而在管理上要不断进行成效观察、测试、分析、跟踪,包括适性课堂教学的行为观察,适性课堂教学的效的随机测试与评估,适性教学的个案跟踪,适性课堂的学科性的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