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间质干细胞(MSC)的来源,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不同来源MSC的趋化作用.方法 将72只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烧伤组(36只,制作背部30%TBSAⅢ度烧伤模型)、假伤组(36只,37℃模拟致伤).从两组大鼠骨髓、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MS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MSC的阳性率,比较其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同时观察不同血清对MSC的趋化作用及不同来源MSC的迁移能力.结果 两组大鼠的骨髓内均培养出贴壁生长的MSC.烧伤组12只大鼠外周血中有7只培养出MSC,其阳性率(58%)明显低于骨髓培养(100%,P<0.05).假伤组大鼠的外周血内未见MSC(P<0.05).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原代接种后24 h有少量贴壁细胞,2~3 d后见其生长,散在贴壁,大多呈梭形.各组MSC形态无明显差异,均呈纺锤形生长.烧伤大鼠血清处理的假伤组骨髓MSC的迁移数[(94±11)个/高倍视野]明显多于正常大鼠血清和胎牛血清处理者[(37±6)、(38±11)个/高倍视野,P<0.01],后两者处理的MSC迁移数相近(P>0.05).假伤组大鼠骨髓MSC被不同血清趋化时迁移的细胞数明显少于烧伤组大鼠骨髓和外周血MSC(P<0.05或0.01).烧伤组大鼠骨髓MSC与外周血MSC的迁移能力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大鼠骨髓及外周血均能分离到MSC,而正常大鼠仅骨髓能分离到MSC.烧伤大鼠血清对MSC有较强的趋化作用.烧伤大鼠来源的MSC比正常大鼠来源的MSC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