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工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新建或者改扩建市政管线项目往往面临周边重要地下管線众多、施工场地狭窄等工程难点,传统基坑支护体系难以满足要求。
关键词:人工挖孔;市政管线;市政工程
1 工程概述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辅路的东侧,瑞海北路2号。拟建进场污水检查井位于厂区北门,占据瑞海路道路及人行道大部分,施工场地面积狭窄。修建进场污水检查井,对原有两根污水管线(直径1.2m,埋深6.95m)进行截流,新建一根进场的污水管线(直径1.4m,埋深7.2m)进行导流。
1.1 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区位于胶州湾东侧,原为海滩,场区北侧为李村河入海口。地貌为滨海浅滩,后经人工回填改造。场区各岩土层按地质年代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1层素填土:层厚4.2~8.4m,以回填的花岗岩风化碎屑为主,含较多量的碎、块石,碎石直径一般约1~5cm,最大块石直径约20cm。
第4层含淤泥中砂~细砂:层厚0.5~5m,以中砂~细砂为主,含淤泥约10~30%,有机质含量约3~4.6%,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
第7层粉质黏土:层厚0.3~5.5m,含中粗砂约5~15%,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第9层粗砾砂:层厚6.4~22.8m,以长石、石英为主,含黏性土约5~10%,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第9-1层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第9层之中,层厚0.2~6.5m,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
第16层含砾泥质砂岩强风化带:层厚0.4~4.9m,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含砾约10~30%。揭露段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一般小于0.15,该层岩体属极破碎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
1.2 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位于胶州湾与李村河交汇处,地下水受海水涨落潮影响小。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弱承压水,含水层为第1、4、9层,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海水补给。勘察期间钻孔内第四系混合水的水位埋深为1.7~5.5m,稳定水位标高0.07~2.49m。场区地下水季节性变幅按1~2m考虑,历史最高水位按标高3.11m考虑。
2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要点
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污水、电力、燃气、雨水等重要管线,无法采用传统“支护桩+锚杆”支护体系;如采用沉井施工工艺,两根深埋污水管线难以处理且造价较高;如采用内支撑施工工艺,对后期内部检查井修建施工工作面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借鉴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技术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开挖圆形基坑内径9.5m,开挖深度约8.3m,开挖方量约720m3。设计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厚度500mm,护壁钢筋双向采用Φ14@200mm×200mm,设置竖筋弯锚为Φ14@200mm。冠梁横截面尺寸0.5m×1m,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筋6Φ20,箍筋Φ8@200mm。采用坑内明排方案处理地下水,基坑底部沿周边按需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3 人工挖孔护壁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序流程
场地整平→放线定位→第一层基坑土方开挖→支模,钢筋制安,浇筑第一节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定位轴线→安装垂直运输架、起重卷扬机、吊土桶、排水设施等→第二层基坑土方开挖→清理坑壁、校核垂直度和直径→第一节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模板,支第二节模板,钢筋制安,浇筑第二节护壁→重复挖土、支模、钢筋制安、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
3.2 施工技术要点
3.2.1 开挖前,认真核对埋设管道的位置及埋深等。在开挖过程中,尤其注意管道的保护,可采取支撑或斜拉的方式保护管道。
3.2.2 护壁模板高度为0.5~1m,每节模板安装设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护壁厚度,并用十字架对准轴线标记,在十字交叉中心悬吊锤,复核模板位置,保证垂直度。第一节护壁比下面护壁厚0.1~0.15m,并高出地面0.1~0.2m,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下节护壁浇注前,可对上下节护壁搭接处的钢筋进行绑扎加固。
3.2.3 浇注护壁混凝土时,用敲击模板并振捣的方法使之密实。不得在有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速凝早强剂,以使护壁混凝土尽快达到设计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护壁模板拆除,一般在24小时后进行,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以确保施工安全。
3.2.4 每节土方开挖结束后,对成孔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成孔直径、成孔深度、孔径偏差、孔位偏差、垂直度偏差等,以上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2.5 开挖遇局部不稳定地层时,适当减小每节护壁开挖深度,或在不稳定土层处预先打入防护钢筋,必要时布设降水井作为应急预案。
3.2.6 护壁浇注前,可向井壁土体内打入水平钢筋,外露段不少于300mm,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护壁下沉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案例,借鉴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技术可有效解决该类支护难题,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指标。
参考文献:
[1]刘勇,李钦,刘彩云,etal.人工挖孔灌注桩穿越软土夹层护壁施工工艺技术研究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2(6):46~48.
关键词:人工挖孔;市政管线;市政工程
1 工程概述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辅路的东侧,瑞海北路2号。拟建进场污水检查井位于厂区北门,占据瑞海路道路及人行道大部分,施工场地面积狭窄。修建进场污水检查井,对原有两根污水管线(直径1.2m,埋深6.95m)进行截流,新建一根进场的污水管线(直径1.4m,埋深7.2m)进行导流。
1.1 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区位于胶州湾东侧,原为海滩,场区北侧为李村河入海口。地貌为滨海浅滩,后经人工回填改造。场区各岩土层按地质年代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1层素填土:层厚4.2~8.4m,以回填的花岗岩风化碎屑为主,含较多量的碎、块石,碎石直径一般约1~5cm,最大块石直径约20cm。
第4层含淤泥中砂~细砂:层厚0.5~5m,以中砂~细砂为主,含淤泥约10~30%,有机质含量约3~4.6%,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
第7层粉质黏土:层厚0.3~5.5m,含中粗砂约5~15%,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第9层粗砾砂:层厚6.4~22.8m,以长石、石英为主,含黏性土约5~10%,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第9-1层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第9层之中,层厚0.2~6.5m,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
第16层含砾泥质砂岩强风化带:层厚0.4~4.9m,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含砾约10~30%。揭露段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一般小于0.15,该层岩体属极破碎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
1.2 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位于胶州湾与李村河交汇处,地下水受海水涨落潮影响小。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弱承压水,含水层为第1、4、9层,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海水补给。勘察期间钻孔内第四系混合水的水位埋深为1.7~5.5m,稳定水位标高0.07~2.49m。场区地下水季节性变幅按1~2m考虑,历史最高水位按标高3.11m考虑。
2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要点
基坑开挖范围内存在污水、电力、燃气、雨水等重要管线,无法采用传统“支护桩+锚杆”支护体系;如采用沉井施工工艺,两根深埋污水管线难以处理且造价较高;如采用内支撑施工工艺,对后期内部检查井修建施工工作面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借鉴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技术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开挖圆形基坑内径9.5m,开挖深度约8.3m,开挖方量约720m3。设计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厚度500mm,护壁钢筋双向采用Φ14@200mm×200mm,设置竖筋弯锚为Φ14@200mm。冠梁横截面尺寸0.5m×1m,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主筋6Φ20,箍筋Φ8@200mm。采用坑内明排方案处理地下水,基坑底部沿周边按需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3 人工挖孔护壁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序流程
场地整平→放线定位→第一层基坑土方开挖→支模,钢筋制安,浇筑第一节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定位轴线→安装垂直运输架、起重卷扬机、吊土桶、排水设施等→第二层基坑土方开挖→清理坑壁、校核垂直度和直径→第一节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除模板,支第二节模板,钢筋制安,浇筑第二节护壁→重复挖土、支模、钢筋制安、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
3.2 施工技术要点
3.2.1 开挖前,认真核对埋设管道的位置及埋深等。在开挖过程中,尤其注意管道的保护,可采取支撑或斜拉的方式保护管道。
3.2.2 护壁模板高度为0.5~1m,每节模板安装设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护壁厚度,并用十字架对准轴线标记,在十字交叉中心悬吊锤,复核模板位置,保证垂直度。第一节护壁比下面护壁厚0.1~0.15m,并高出地面0.1~0.2m,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下节护壁浇注前,可对上下节护壁搭接处的钢筋进行绑扎加固。
3.2.3 浇注护壁混凝土时,用敲击模板并振捣的方法使之密实。不得在有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添加速凝早强剂,以使护壁混凝土尽快达到设计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护壁模板拆除,一般在24小时后进行,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以确保施工安全。
3.2.4 每节土方开挖结束后,对成孔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成孔直径、成孔深度、孔径偏差、孔位偏差、垂直度偏差等,以上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2.5 开挖遇局部不稳定地层时,适当减小每节护壁开挖深度,或在不稳定土层处预先打入防护钢筋,必要时布设降水井作为应急预案。
3.2.6 护壁浇注前,可向井壁土体内打入水平钢筋,外露段不少于300mm,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护壁下沉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案例,借鉴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采用人工挖孔护壁技术可有效解决该类支护难题,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指标。
参考文献:
[1]刘勇,李钦,刘彩云,etal.人工挖孔灌注桩穿越软土夹层护壁施工工艺技术研究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