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范雨素,出生于1973年,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初中文化,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是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因写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而迅速走红于朋友圈及网络,成为如今的网络“红人”之一。她既是底层农民及打工文学者的镜子,也是他们的力量,她潜移默化中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个体遭遇及社会问题,触动了人们的心。
【关键词】:范雨素;农民工;走红;看法
谈及范雨素可能少部分人还比较陌生,但对于天天用网络接触外界讯息的人来说就再熟悉不过了。对!她就是那位因写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文章突然刷爆朋友圈而迅速走红的网络“红人”。范雨素,出生于1973年,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初中文化,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是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范雨素虽然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但她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小组的积极分子,因为她来到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后便与几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工友组成了“工友之家”一起研究文学。不可否认,范雨素是一个有才华和天赋的人,她用并不华丽的文字写出了她及她的母亲、她的兄弟姐妹的一些生活故事,写下了对命运和尊严的想法,更写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工及文学者的心声。正是因为受这种不动声色的文字的感染,使得读者心头一热,似乎在她的文字里望见了自己的影子,与其说他们在阅读范雨素,不如说他们在阅读自己。范雨素红了,红的让她不知所措,同样也引起了社会的深思。下面笔者就范雨素走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范雨素反映了底层农民工的真实生活样本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的电视新闻、朋友圈及媒体报道的总是那些上流社会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如比伟大的政治家、商人、艺术家、明星等等。这样一来,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特别是对年青人的影响较为严重他们认为只有像电视剧里那些人一样生活的风风火火才有意义。试问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像范雨素一个北漂的打工者?你有关注过底层打工者所发的朋友圈吗?是不是早就把他们屏蔽了呢?你知道当农民工的孩子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后的真实想法吗?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群体总是宁可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明星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愿腾出一点空间来走进身边普通百姓的世界里,这些就是我们的盲区,也正是范雨素触动我们的地方。
范雨素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仅有初中水平,她是一个不受社会关注的渺小的个体,然而,她为什么会迅速走红,难道只是因为她朴实的文字,只是因为她的生活故事很感人吗?我想,远远不止这些,还因为她的视角。范雨素在描述农民大哥时是这样写的“大哥是个永远的梦想家,永不气馁,屡败屡战。他决定做个专业户。那个时候专业户、万元户是很时髦的词。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的土豪了。大哥决定做养殖专业户。他不养猪、不养牛,养簸箕虫,又叫土元,可以做中药材了。养了几个月,不知为什么不养了。改养蘑菇,又改养蜜蜂了。养什么都養不长。最后,大哥什么都不养了,说以后踏踏实实做农民。”她站在社会最底层,以一个农民工的角色观察着社会底层群体生存状态,她的所有人生际遇,都是活生生的底层农民工的真实生活样本。她的自我表达,打破了上层社会对底层视角的垄断,打破了固化的阶层叙述所形成的盲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自以为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同时,引起了社会底层读者的共鸣,透过范雨素的文字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跟范雨素一样生活过得较为艰苦,目睹过社会的不公,遭遇过生活的嘲讽与白眼,也尝试过许多失败,一直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生活着。
2.范雨素反映了底层文学者对生活的热切追求
范雨素说“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或许文学对她来说就是用来满足精神欲望,从而审视她的生活与梦想。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范雨素一样热爱文学的打工者,他们的文字同样很有魅力、有力量,他们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然而,因为没有伯乐,所以被这个社会给忽视了。再加上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们的思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发生转变,他们认为,文学在现实面前是毫无用处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范雨素一样幸运,能一夜走红,于是便安于现状默默做一个“农民工文学爱好者”。范雨素在面对采访时她说“我不相信文字可以改变生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她樸实的回答,戳中了底层文学者的另一个心声,他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以功名利禄为主的社会中,他们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麻雀终究还是麻雀,是不能和老鹰一样傲视长空的。所以说范雨素是底层文学者的力量也是镜子。
3.范雨素反映了社会底层百姓对生活的向往
范雨素说“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她站在社会最底层,以一个普通打工者的角色观察着社会底层群体生存状态,她的所有人生际遇,都是活生生的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生活样本。范雨素面对记者时她说“我过习惯了靠苦力谋生的日子,而且我对劳动并不惧怕”她虽然生活的较为艰苦,但从没向生活低过头,总是乐观坚韧的生活着。这引起了社会底层普通打工者的共鸣,他们生活虽然不尽人意,但还是继续努力着,还是希望能把最好的给子女,希望子女能跟“城里人”一样上公立学校,还是一样对生活充满着向往。
4.结语
综上所述,范雨素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她之所以会迅速走红并不是因为她朴实的文字,也不是因为她的生活故事有多感人,而是因为她的视角。从某种方面来看范雨素既是底层农民及打工文学者的镜子,也是他们的力量,她潜移默化中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个体遭遇及社会问题,触动了人们的心。为此,笔者希望人们能正确看待范雨素的走红,在关注她文字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其呈现的社会现象,希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人能有更多发言权,而不是一直处于主流社会猎奇的层次上。
参考文献:
[1]《我是范雨素》刷爆网络 作者系仅读完初中农民工 .人民网.2017-04-26
[2.] 家政女工范雨素自传刷爆网络,你看了吗? .cnr.2017-02-15
[3]不要把范雨素标签化 .网易.2017-04-27
【关键词】:范雨素;农民工;走红;看法
谈及范雨素可能少部分人还比较陌生,但对于天天用网络接触外界讯息的人来说就再熟悉不过了。对!她就是那位因写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文章突然刷爆朋友圈而迅速走红的网络“红人”。范雨素,出生于1973年,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人,初中文化,目前在北京做育儿嫂,是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范雨素虽然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但她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小组的积极分子,因为她来到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后便与几个对文学感兴趣的工友组成了“工友之家”一起研究文学。不可否认,范雨素是一个有才华和天赋的人,她用并不华丽的文字写出了她及她的母亲、她的兄弟姐妹的一些生活故事,写下了对命运和尊严的想法,更写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农民工及文学者的心声。正是因为受这种不动声色的文字的感染,使得读者心头一热,似乎在她的文字里望见了自己的影子,与其说他们在阅读范雨素,不如说他们在阅读自己。范雨素红了,红的让她不知所措,同样也引起了社会的深思。下面笔者就范雨素走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范雨素反映了底层农民工的真实生活样本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的电视新闻、朋友圈及媒体报道的总是那些上流社会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如比伟大的政治家、商人、艺术家、明星等等。这样一来,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特别是对年青人的影响较为严重他们认为只有像电视剧里那些人一样生活的风风火火才有意义。试问你的朋友圈里有没有像范雨素一个北漂的打工者?你有关注过底层打工者所发的朋友圈吗?是不是早就把他们屏蔽了呢?你知道当农民工的孩子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后的真实想法吗?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群体总是宁可花很多的时间去关注明星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愿腾出一点空间来走进身边普通百姓的世界里,这些就是我们的盲区,也正是范雨素触动我们的地方。
范雨素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仅有初中水平,她是一个不受社会关注的渺小的个体,然而,她为什么会迅速走红,难道只是因为她朴实的文字,只是因为她的生活故事很感人吗?我想,远远不止这些,还因为她的视角。范雨素在描述农民大哥时是这样写的“大哥是个永远的梦想家,永不气馁,屡败屡战。他决定做个专业户。那个时候专业户、万元户是很时髦的词。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的土豪了。大哥决定做养殖专业户。他不养猪、不养牛,养簸箕虫,又叫土元,可以做中药材了。养了几个月,不知为什么不养了。改养蘑菇,又改养蜜蜂了。养什么都養不长。最后,大哥什么都不养了,说以后踏踏实实做农民。”她站在社会最底层,以一个农民工的角色观察着社会底层群体生存状态,她的所有人生际遇,都是活生生的底层农民工的真实生活样本。她的自我表达,打破了上层社会对底层视角的垄断,打破了固化的阶层叙述所形成的盲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自以为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同时,引起了社会底层读者的共鸣,透过范雨素的文字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跟范雨素一样生活过得较为艰苦,目睹过社会的不公,遭遇过生活的嘲讽与白眼,也尝试过许多失败,一直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生活着。
2.范雨素反映了底层文学者对生活的热切追求
范雨素说“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或许文学对她来说就是用来满足精神欲望,从而审视她的生活与梦想。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范雨素一样热爱文学的打工者,他们的文字同样很有魅力、有力量,他们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然而,因为没有伯乐,所以被这个社会给忽视了。再加上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他们的思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发生转变,他们认为,文学在现实面前是毫无用处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范雨素一样幸运,能一夜走红,于是便安于现状默默做一个“农民工文学爱好者”。范雨素在面对采访时她说“我不相信文字可以改变生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她樸实的回答,戳中了底层文学者的另一个心声,他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以功名利禄为主的社会中,他们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麻雀终究还是麻雀,是不能和老鹰一样傲视长空的。所以说范雨素是底层文学者的力量也是镜子。
3.范雨素反映了社会底层百姓对生活的向往
范雨素说“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她站在社会最底层,以一个普通打工者的角色观察着社会底层群体生存状态,她的所有人生际遇,都是活生生的底层打工者的真实生活样本。范雨素面对记者时她说“我过习惯了靠苦力谋生的日子,而且我对劳动并不惧怕”她虽然生活的较为艰苦,但从没向生活低过头,总是乐观坚韧的生活着。这引起了社会底层普通打工者的共鸣,他们生活虽然不尽人意,但还是继续努力着,还是希望能把最好的给子女,希望子女能跟“城里人”一样上公立学校,还是一样对生活充满着向往。
4.结语
综上所述,范雨素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她之所以会迅速走红并不是因为她朴实的文字,也不是因为她的生活故事有多感人,而是因为她的视角。从某种方面来看范雨素既是底层农民及打工文学者的镜子,也是他们的力量,她潜移默化中揭露了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一些个体遭遇及社会问题,触动了人们的心。为此,笔者希望人们能正确看待范雨素的走红,在关注她文字的同时,更应该反思其呈现的社会现象,希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人能有更多发言权,而不是一直处于主流社会猎奇的层次上。
参考文献:
[1]《我是范雨素》刷爆网络 作者系仅读完初中农民工 .人民网.2017-04-26
[2.] 家政女工范雨素自传刷爆网络,你看了吗? .cnr.2017-02-15
[3]不要把范雨素标签化 .网易.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