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术馆》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美术作品;美术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126-01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以《苏武牧羊》为例,学习从三个切入点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基本掌握这种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它欣赏其他美术作品。
  3.愿意接近美术馆,喜爱欣赏美术作品,愿意了解美术作品传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从文字说明、代码解读和情景了解三个切入点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去过美术馆吗?在美术馆中你有什么感受?美术馆里收藏有众多的名家画作与雕塑作品,是展示人类文明轨迹的地方,是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殿堂。在参观美术馆的时候,面对优秀的艺术珍品如何欣赏,更好地体味美术作品呢?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走进美术馆,品评一下优秀的美术作品。(板书课题:走进美术馆)
  二、欣赏感受
  1.初步感受、品味文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的名字叫《苏武牧羊》,听到这个名字,你知道了什么?谁知道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简单总结或介绍苏武牧羊小故事)
  再来研究研究作者写在画面上的文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苏武牧羊局部——题字。(板书:品味画面文字)(发现了作者的姓名及创作作品的年代)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对画面文字的解读,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幅创作于清朝光绪年间,描绘汉代苏武牧羊故事。
  2.细致欣赏、解读代码。
  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羊是什么样子的?(可板书演示)
  今天老师给你带来的这幅画中的羊可与你们看到的羊不一样,仔细看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为什么挤在一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出它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吗?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寒冷的大漠上的群羊。(毛长、角直,群羊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情景,说明环境恶劣)
  设计意图:作品的意蕴得到了正确的解读,学生的欣赏就在这一个发展阶段得到了升华,是一个“无我之境”的审美过程。
  找到学生原有图式与美术作品图示中的连接点,激活“节点”并向其他邻近点进行扩散。
  任伯年笔下的这位在恶劣环境下放羊的苏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课件:苏武牧羊全图)
  你发现了什么?你看了作品有什么问题吗?人物身上的线条与羊身上的线条有何不同?(羊毛柔软,线条细腻,衣物的线条凝练概括,具有力度)
  衣服本应也是柔软的,在这里画家却用铁线勾画,这又是在表达什么感受呢?(突出了人物不畏艰难险阻的刚毅气节)
  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幅中国画在用线与用色上又有什么艺术特点呢?(与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比较,如《捣练图》)
  画中人物造型比例准确,除保持了人物古奇伟岸的特征之外,还融汇了西洋画速写、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强了中国画写实成分。他的笔墨洒脱传神,色彩艳丽悦目。由于他注重观察,因此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准确、真实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对代码进行转译和阐释,使欣赏者对作品做出科学合理的解读。
  3.深入品鉴、探究情景。
  这位画家是谁?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老人穿着整齐、气质文雅,性格坚毅挺拔,神态之间并没有“渴饮雪,饥吞毡,苦忍十九年”的辛酸和悲苦,衣物也比较讲究,手中所持的旌节毛色整齐艳丽与故事中所描述的不太一样,画家是否将苏老画得太健康、太乐观了呢?这其中是否隐藏着画家更深层的含义呢?究竟画家想通过这幅画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要想知道这些深层的含义,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作品创作的背景。同学们请看关于任伯年的背景资料以及画家作画时的社会环境资料,就能深入的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感受了。
  任伯年面对加速殖民化的国土,深
  感“身居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甚至
  寄希望于“草莽英雄”,正是这种思想驱使
  他借古喻今,在《苏武牧羊》这幅画中寄托
  忧患意识,歌颂高尚的爱国情操。将苏武
  画成手持汉节,如坚石般站立于画面中
  心,目光坚定自信,表现了不屈的精神。
  三、欣赏评述
  1.提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课本中的《蒲公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先来研究一下作品的文字资料,解读画中的故事;再试着观察画面中的各种代码,探寻画中的秘密;最后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体味一下画面中的意蕴。
  2.展示评述。
  哪个小组来给大家试评述一下。
  四、拓展小结
  美术作品集古今雅趣,承文明薪火,而美术馆正是览中外精品、传经典珍藏的重要场所,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各式各样的美术馆,去探寻更多的艺术珍品。
其他文献
Did you know that we Americans have about three times the amount of space we did 50 years ago?Three times. So you’d think, with all this extra space, we’d have plenty of room for all our stuff, right?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制与粘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61-02    南京市浦口区珠江小学是一所郊区的农村小学,学生都是打工者的子女,一个班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寥寥无几,所以信息技术素养普遍不高。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首要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内容提要 “老三篇”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称之为生死伦理。所谓生死伦理是指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这样一种交往规范与价值关系:共产党人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准则,为人民利益甘愿牺牲生命,并视这种牺牲为人生的最大意义与应然价值追求。这种对于人民的深沉价值承诺表明共产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生死伦理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使命伦理。就共产党自身而言,生死伦理的普遍建构有利于破解革命
内容提要陕西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迅猛,然而陕西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却有扩大趋势,原因是陕西省依靠重工业、资源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的。文章着重探讨陕西省矿产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发现:陕西省矿产资源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减速作用,且在短期内有着负向冲击作用,进而得出陕西省可能存在“资源诅咒”的结论,而在考虑外部性的条件下,陕西省“资源诅咒”的现象可能更为严重。  关键词资源诅咒矿产
摘 要:文本解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备受广大语文专家、教师的关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老师面对一篇教材,只是凭依一般化的教学目标、零星的课前提示和几道课后练习这样一些“蛛丝马迹”进行“臆断”来设计教学,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处理上的“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在小语教学中应从准确提炼主题、恰当选择内容、巧妙重组教学三方面剖析文本解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摘 要:有则公益广告这样说:“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古语也认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这些都折射出“大”与“小”的辨证关系。在教学中,以激活“商品安全”意识、情注“地震灾区”安危和张扬“互相关爱”美德三个案例,论述了小学虽小能传大道。  关键词:小学教学;安全教育;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1-0044-
【导语】   尺素寄情、片笺传思是古人们抒情言志的重要方式,留存下来的书信,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感动不已。在这个很少写信的时代,愿我们永远不失“我手写我心”的鄭重与平静。书信是人们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商量事情的一种应用文,然而它在中考作文题中却大放异彩。因此,对于书信体作文大家要格外重视,一定要掌握其写作技法,大胆地倾吐真实的体验,充分地表达浓郁的情感,尽情地抒写自我心中的真情。  
摘 要:数学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行为的欠缺等非智力因素导致数学学习状况不理想。如何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些由于主观学习行为的不足产生的学困生,可以借助目标设置、行为干预等措施,改善其学习行为,以改善学习状况。  关键词:数学后进生;学习行为;目标设置;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容提要 中国当代画坛容纳了中国传统绘画、西方写实绘画、西方现当代绘画,还有在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受西方绘画或观点影响的新的中国画形式,然而很长时间以来,虽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画家,但却很少能够代表当代精神的绘画风格,致使画坛出现很多疑虑,本文从当代画坛的中西交融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古意 反叛 中国绘画 当代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
内容提要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收费公路养护绩效处于较低水平,在收费公路行业中,虽然投入了大量养护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相关资源,但养护绩效却差强人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度行政垄断的体制造成的。本文指出,要想提高基础设施养护绩效,需要合理配置市场机制和行政垄断以促进收费公路行业的发展,同时要消除所有制歧视,兼顾收费公路企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改变收费公路养护资源错配现象,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