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少年儿童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方面,家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说,家庭对幼儿在道德品质养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 家庭 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化,人们对教育日益关注,从而也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是由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幼儿道德教育的完整体系。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家庭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幼儿从出生以来首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说,家庭对幼儿在道德品质养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家庭道德教育中,德育的内容共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对幼儿的良好品格教育。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类型。客观地讲,大多数的父母热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为了把子女培养成才,他们不辞辛劳,不惜投资。但是有些家长只偏重于身体发展和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在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致使家庭教育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对幼儿期望过高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自然也是宠爱有加,同时对子女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期望子女有比自己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爱之弥深,望之弥切,因而,家长们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学音乐、学画画。就这样,本该是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却在每天枯燥无味的学习中度过。父母的期望值大大超过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孩子产生倦怠心理。
2.对幼儿教育重智轻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智力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于人们心中。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体对学有成就、学有专长的事例宣传的比较多,再加上现在的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聘用员工时都比较注重文凭、智力,谁也不会去问你道德的好坏,致使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不惜花费巨资,在家长们的眼里,只要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的东西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来。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如果一个人他拥有很高的智商,但是道德败坏,试想一下他怎么可能会做出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呢?
3.对幼儿宠爱过度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模式普遍成为“六对一”的结构模式。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孩子,六个家长一个孩子的形式。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做,不让孩子动手,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孩子而且还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实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教育要得法,如没有良好的方法,不仅难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甚至还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方法还要因人而宜。方法得当,家庭道德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与愿违。
1.正面教育法
这里所说的正面教育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常见的,适合于各种不同内容的教育,且使用频率高,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高子女的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明理;其次,不能光讲大道理,要辅之以有力的事实根据,要有感性的材料。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是历史和现实中的杰出人物,二是家长自己。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高素質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3.积极鼓励法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家长能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从肯定优点入手,通过表扬鼓励孩子,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出他的缺点,这样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但是家长在运用积极鼓励法实施家庭德育时,要注意不要盲目的、随意的表扬鼓励,要有针对性,要适度,要建立在对子女全面、准确了解的基础上,避免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评价。
4.适当批评法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提倡积极鼓励的同时,也要实施适当的批评教育。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情况下,家长要及时引导指正其错误,不能避而不谈,装作没看见,孩子错了就是错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不能心软。不过在实施批评教育时,家长应注意适当就可。
三、实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来就接触到的第一环境,也是成长中的主要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家庭里父母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幼儿也会变得懂事,脾气温和,懂得礼让,能尊老爱幼。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理解和尊重幼儿
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就经常呼吁“理解万岁”“互相尊重”,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成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一个事物,在成人与幼儿的脑海里所形成的概念是不同的。幼儿有着与自己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幼儿的头脑不是成人的心智的微缩,幼儿的现实不同于成人的现实。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道德世界。因此,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
3.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人和人都不一样。在教育上家长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一点。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上别的孩子的脚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齐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孩子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平.试论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J].学习与探索,2002,(04).
[2]安云凤.家庭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J].道德与文明,1990,(01):67.
[3]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4]陈帼眉.刘炎.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
【关键词】幼儿 家庭 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深化,人们对教育日益关注,从而也更加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是由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完成的,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幼儿道德教育的完整体系。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家庭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幼儿从出生以来首先接触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说,家庭对幼儿在道德品质养成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家庭道德教育中,德育的内容共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对幼儿的良好品格教育。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类型。客观地讲,大多数的父母热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为了把子女培养成才,他们不辞辛劳,不惜投资。但是有些家长只偏重于身体发展和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在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致使家庭教育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对幼儿期望过高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自然也是宠爱有加,同时对子女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期望子女有比自己更高的学问,更优的待遇,更好的声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爱之弥深,望之弥切,因而,家长们就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过早的进行“智力开发”,让孩子念英语、背唐诗、学音乐、学画画。就这样,本该是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却在每天枯燥无味的学习中度过。父母的期望值大大超过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孩子产生倦怠心理。
2.对幼儿教育重智轻德
中国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智力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于人们心中。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媒体对学有成就、学有专长的事例宣传的比较多,再加上现在的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聘用员工时都比较注重文凭、智力,谁也不会去问你道德的好坏,致使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智力教育方面不惜花费巨资,在家长们的眼里,只要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的东西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来。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如果一个人他拥有很高的智商,但是道德败坏,试想一下他怎么可能会做出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呢?
3.对幼儿宠爱过度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模式普遍成为“六对一”的结构模式。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孩子,六个家长一个孩子的形式。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什么事都帮着孩子做,不让孩子动手,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做法不但不会帮助孩子而且还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实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教育要得法,如没有良好的方法,不仅难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甚至还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方法还要因人而宜。方法得当,家庭道德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与愿违。
1.正面教育法
这里所说的正面教育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常见的,适合于各种不同内容的教育,且使用频率高,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提高子女的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明理;其次,不能光讲大道理,要辅之以有力的事实根据,要有感性的材料。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是历史和现实中的杰出人物,二是家长自己。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发展,其实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仅是孩子的偶像,也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作用。高素質的父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3.积极鼓励法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家长能看到他的优点和长处,从肯定优点入手,通过表扬鼓励孩子,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出他的缺点,这样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但是家长在运用积极鼓励法实施家庭德育时,要注意不要盲目的、随意的表扬鼓励,要有针对性,要适度,要建立在对子女全面、准确了解的基础上,避免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评价。
4.适当批评法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提倡积极鼓励的同时,也要实施适当的批评教育。在孩子做了错事的情况下,家长要及时引导指正其错误,不能避而不谈,装作没看见,孩子错了就是错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不能心软。不过在实施批评教育时,家长应注意适当就可。
三、实施幼儿家庭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出生以来就接触到的第一环境,也是成长中的主要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个和谐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家庭里父母互敬互爱,孝敬老人,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幼儿也会变得懂事,脾气温和,懂得礼让,能尊老爱幼。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理解和尊重幼儿
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就经常呼吁“理解万岁”“互相尊重”,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成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一个事物,在成人与幼儿的脑海里所形成的概念是不同的。幼儿有着与自己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幼儿的头脑不是成人的心智的微缩,幼儿的现实不同于成人的现实。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道德世界。因此,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
3.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人和人都不一样。在教育上家长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一点。当家长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孩子跟上别的孩子的脚步,并且向最好的孩子看齐时,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了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要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家长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孩子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上要有特色,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爱好与特长,就让孩子在哪方面好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平.试论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J].学习与探索,2002,(04).
[2]安云凤.家庭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J].道德与文明,1990,(01):67.
[3]卢乐珍.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4]陈帼眉.刘炎.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