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需先谋而后动货币政策需先谋而后动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合理安排,—方面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的倾斜力度,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相对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另—方面,也需要对通胀预期提高警惕。
  
  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解读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处理好宽松货币政策与通胀预期的关系。而对于近期是否加息的提问,周小川避而不答。这恐怕背后另有玄机。
  无独有偶,自今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再度上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随之,中国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利率的可能性增强,在关于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意图日益明显的热议中,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备受各界关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的依据是什么?处理好货币政策与通胀预期的关系,则需要的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前瞻性。
  
  宽松货币政策趋于“适度”
  
  自2008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效果也日渐明显,财政和货币政策“惯性”的后续效果进一步显现出来。但从货币政策的另一方面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逐步演变成“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的“适度”成分明显减弱,导致2009年货币投放量屡创造新高。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银行系统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9.59万亿元,同比上年的4.9万亿元多增4.69万亿元,增幅约95.3%,其中去年11月底较上年同期多增14.99%,12月底多增11.77%。尽管,中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诸多措施,去年11月、12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2950亿元和3798亿元,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天量”相比,显然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新增贷款的投放量在逐步收紧,但今年1月份信贷最终投放仍接近1.4万亿,比正常值高出3000亿元左右,2月份骤降5成至7001亿元,新增贷款规模再度收紧。
  尽管,2月份中国银行系统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度下降,但是今后几个月反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如果信贷控制还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热钱流入等原因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就成为控制信贷合理投放的手段。同时,预计2010年上半年,一方面中国将主要运用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上调利率,以进一步缓解通胀预期。
  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回升,以及楼市和股市灼手可热的情况下,中国监管层不断对银行放贷规模发出警示,要求银行系统控制放贷规模,使人民币贷款规模更加合理和适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防止经济过热,以及避免因流动性过剩带来楼市和股市膨胀。
  从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监管层货币政策的变化来看,今年中国银行系统扩大放贷空间将十分有限,其中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进一步限制和上调利率的可能性,将使银行系统控制放贷规模进一步收缩。由此可见,当下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于前期的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既不能理解为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导向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不能简单地视为中国现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将一成不变。
  
  货币政策取向的适时考虑
  
  依据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与金融形势,在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依然是支撑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或缺的配套货币政策,需要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然而,在前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驱动下,已然导致中国信贷增长规模正在不断扩张,货币流动性持续宽裕在我国股市和楼市表现得尤其为突出,甚至可以视为极度宽裕,股市和楼市“体验”更多的是扩张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非“适度”,而在实体经济则完全不同。一方面表明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复苏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与我国股市和楼市的火爆形成巨大的反差。显然,前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面“倾向”了我国的股市和楼市,并未对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实惠”,资本市场的扩张与实体经济的收缩形成的鲜明比对,意味着资本市场泡沫正在不断聚集,而实体经济则不尽人意。因此,我国在资本市场流动性宽裕和实体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延续下去,还是改弦更张,需要进行认真的论证和谨慎的选择,货币政策的取向就成为我国货币当局适时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现阶段需要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张的力度,货币政策开始逐渐向理性回归。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与金融政策的导向已经出现“拐点”,但政策导向开始向防范通胀预期风险倾斜,中国适时调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是从防范国际“输入型”通胀风险和国内流动性不断扩展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其出发点可以概括为放缓国内市场上货币投放量的增速,逐渐回归货币投放的常态,防止经济复苏过程中再度陷入流动性过剩的陷阱。
  目前,多数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仍是决定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关键。虽然当前金融风险已经大幅度降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拖累和影响也相对有限,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有望在2010年进一步恢复,但受已经出台的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惯性”和时效等因素影响,即使中国货币政策向理性回归也不能没有必要的过渡,而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未来货币政策的导向
  
  尽管,最近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央行票据收益率及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的意图十分明显,但体现的是货币政策调整的针对性在进一步加强,这与中国决策层的多次表示货币政策将更加富有弹性并不冲突。
  未来,在中国经济复苏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继续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仍显必要,同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产业等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巩固经济回升成果的有力支撑点;对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投资和消费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解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将出现较长和曲折过程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面临着诸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 过程中将如何体现致关重要。应该看到,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发展的阶段,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目前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尽管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有利于稳固经济回升的成果;其次是消除了通货紧缩预期;三是稳定了资产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四是推动了企业存货周期的调整(企业存货周期调整进入常态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恢复,将促进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但另一方面,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度宽松,通胀预期已经在上升,规避未来通胀风险也需要考虑。因此,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确定了基本方向,即在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巩固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取向将考虑到向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倾斜,并在宽松货币政策不改的情况下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我国货币当局把握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能力。
  另外,发展消费信贷的关键是未来收入预期,目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保证就业和消费增长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去年12月中国中央工作会议的主导思路看,鼓励发展消费将是今后中国货币政策和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心。从信贷结构调整上看,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有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而有效防止经济下行的复出。
  未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合理安排,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的倾斜力度,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相对充裕,维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通胀预期提高警惕。因此,依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效应,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有针对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防范通胀风险依然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导。
  目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特别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依然缓慢,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此时,通过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是当前经济形势现实状况的必然要求。信贷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水平高低,与信贷扶持力度关系很大。
  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并加大了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货币当局也多次强调。要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落实和制定有关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支持居民解决和改善住房条件。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成为漩涡的中心。如何规避劳资冲突,降低职业风险?本文从冲突管理的理论出发,以劳动合同签订为例提供管理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冲突管理    一、新法实施初期,部分地区劳动争议案件激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第五个月,《金陵晚报》对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采访时了解到,因劳动争议受理案件激增,劳动争议仲裁
期刊
摘要:2008年9月经济危机席卷中国,我国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农民工返乡潮”。本文在特定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修改模型,并表明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民工返乡的根本原因,经济波动只是表现出来的直接原因,且此次“返乡农民工”未来再就业的报酬变化、财富分配是不确定的,但却会加快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二元经济;农民工返乡;特定要素模型;报酬    一、前言    
期刊
当前广东省外贸已经明显回暖,企业进出口全面恢复增长。贸易、新兴市场出口、私营企业出口、加工贸易转型等各方面增长加快。通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省优化了出口,出口市场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2009年,广东省对外贸易走出谷底,呈稳步回升趋势。至去年12月,广东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创下全年月度最高值。今年1~2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92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
期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3月16日发表谈话表示,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过程中,我国不仅采取措施稳定出口,而且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进口。2009年全年出口同比下降16.0%,进口同比下降11.2%,进口降幅比出口少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下降34.2%。今年1~2月,出口增长31.4%:进口增长63.6%,进口比出口增速快32.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下降50.5%(其中一般贸易逆差68.1亿美元,而上年
期刊
相对于美国单方面试图迫使人民币升值,国际上大多数的人士认为,中国拥有汇率政策自主权,中国目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持久稳固的复苏。    近日,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美国单方面试图通过这些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对此,不少国际组织官员、专家和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反对美国压人民币升值,认为中国拥有汇率政策自主权,中国目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持久稳
期刊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贵州省商务系统在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以“扩内需、稳外需、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抢机遇、抓项目、促发展,使贵州省商务事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贵州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25亿元,同比增长19.1%;外贸进出口额达23.07亿美元,同比下降31.55%,保住了市场份额;实际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同比下降10.33%;完成对外承包工程1.
期刊
在经济衰退期间,偶然出现一个或几个数据亮点完全不能说明什么。2010年,仍然是国际经济水深火热的一年,国经济任务之一也仍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而对于通胀,实在不要过于害怕和恐惧。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一般认为,CPI大于3%就进入通货膨胀。温总理的报告也提出2010年我们的目标是把CPI控制在3%以内。更有人认为,当前的通胀已
期刊
中国必须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    国际化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更加密切,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
期刊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山西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道。    2009年是山西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山西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相结合,努力推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多管齐
期刊
2009年,在阴霾未散的金融危机笼罩下,全球经济依然在痛苦中煎熬。作为危机中表现最好的新兴经济体,中国通过经济刺激计划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率先从危机中复苏。但身处“后危机时代”的关键一年,2010年中国经济的形势并不明朗,经济激励政策是否退出;货币政策如何调整;外贸出口何去何从……在众多问题的纠结下,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正在成为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自然成为了解读这些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