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教育的一个重大缺失是英才培养的滞后,如何建立一个国家顶尖实力的优秀学生培养体系,怎样使英才教育和教育公平不产生矛盾,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课程設置、教育管理、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变革探讨了无班级授课制模式,进一步说明了无班级授课制是适合我国各类英才培养的一种可行模式。
关键词:无班级授课制;英才培养;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47-02
一、源起:写作的起因
最近在《数学教学》杂志上读到了张奠宙老师的一篇文章《在中国,哪个学校肯收陶哲轩》,感概颇多。从小就随父母移民到澳大利亚的陶哲轩,5岁刚进入小学时就能和二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大多数课程,数学课则与5年级孩子一起上。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校长觉得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的需要,就成功地说服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两堂数学课。1985年初,1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陶哲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弗林德斯大学度过,修大学二年级的数学、一年级的物理。余下的时间在高中学12年级的化学、11年级的地理和拉丁文、10年级的法语、9年级的英语和社会学。试问在中国哪个学校肯收他?忽视英才教育是中国数学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重大缺失。英才的培养决定着国家未来杰出人物的成长。而我们国家的班级授课制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更好地因材施教,影响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想象的天地,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二、调查: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诸如清华附中、浙江诸如绿城育华等学校已经在高考的夹缝中开始了搭建英才教育发展平台的探索之路。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还准备将高中无班级化管理试点扩大到11所学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一些家长认为我们的学生还不会选择和把握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中国的国情是不管就乱,现在的中学生没有了传统管理可谓弊端多多;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也在质疑“中国大地的应试教育模式短期内能够改变吗?如果不能,三年后无班级授课制的这批孩子何去何从?事实证明:(1)浙师大附中的一位家长透露:“从儿子去年进浙师大附中读高一就实行了走读。上次开家长会,老师介绍成绩比固定班级分数有很大提高。或许学生喜欢一种新鲜感的兴趣学习,与自觉性学习大提升有一定的关联吧。”(2)杭二中负责教学的赵老师说:“二中的方案,希望跟今后高考改革方案结合在一起,和浙江省课程改革相呼应。(3)我们也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
三、思考: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前我国的教育热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各类英才,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不论是从观念以及体制上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为了让我们的家长放心、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让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上更加顺畅,笔者查阅了美国和芬兰等国家关于无班级授课制的大量资料,对他们不足和经验做了整理,从而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以下思考。
1.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授课质的区别。所谓“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灌输型教学的模式,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或分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学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而坐同一个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这种突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虽说班级授课制下我们也提倡分层教学,但那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段时间里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很多时候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自尊心受伤,又会使学科资优生吃不饱,一节课要兼顾各个方面,其实是课堂的一种低效行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必修课的无班级授课制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可能他不爱好数学,但他是物理天才,又或是语言类天才……这样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
2.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者。教师的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行为主义模式改变成动态的建构主义模式,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教育上应该以研究为导向,以围绕国家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中心,具有自主开发和创造性等特点。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浙江省教育厅各教育机构已经在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并为教师提供终生培训。
3.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育体制下,班级的大事小事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人掌控,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在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主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这对学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学生的行为、教室和操场的秩序等,都将有志愿者协助老师监督,每门课也都有志愿者担任助教。我们也会培养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让他们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会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芬兰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工作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另外,我们会重新组建我们的学生会,以前的学生会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现在学生会是通过竞选产生,竞选的前提是要具备服务意识,而且要发表演说、和同学承诺,是实际上的学生领袖,可代表广大学生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学校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校方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目的。” 4.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模块”课程的设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各类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想我们应该在相应高中课程的设置上下足功夫,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课程可分为三类:(1)必修课,是每门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2)专业课程(或称之为二级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也可以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地方和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的指导性建议设立。(3)应用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知识,它可以是对已经学过的科目进一步学习,也可以是其他科目,应用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设。
5.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的教育管理。当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确定之后,最为迫切的是相应的制度保障。实施“无班级授课制”以后,我们学校应该建立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等,实现宽松体会下的有效管理。学生顾问制度,学校应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应有着全面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提供咨询。学生顾问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应该包括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指导员制度,新生入学伊始,无固定的班级,学生被分成20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有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和日常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作出的计划和安排。
6.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相应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变革。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应该有多层次的高中课程设置、全面的选课制、小班化的教学,高中学习应该实行弹性学制和学段制、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要结合,还应构建普职互通机制。在无班级授课制的班级里,已不再有成绩优异学生和成绩较差学生之分,学校也不应再把考试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趋于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表现也应被计入学分等,而且考试的形式也应随之变得多样化,如开卷考试、写论文考试、做实验考试等。
无班级授课制充分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充分注重了学生本有的差异性,充分实现了教育要素间的互动性。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特色多样化办学的道路上,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在中国,那个学校肯收陶哲轩[J].數学教学,2013,(2):50.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田友谊.无班级授课制: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2).
[5]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新华网评论.浙江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或致再无“同桌的你”[Z].2014-1-10.
关键词:无班级授课制;英才培养;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47-02
一、源起:写作的起因
最近在《数学教学》杂志上读到了张奠宙老师的一篇文章《在中国,哪个学校肯收陶哲轩》,感概颇多。从小就随父母移民到澳大利亚的陶哲轩,5岁刚进入小学时就能和二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大多数课程,数学课则与5年级孩子一起上。7岁时,陶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校长觉得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陶哲轩的需要,就成功地说服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两堂数学课。1985年初,10岁生日的前几个月,陶哲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弗林德斯大学度过,修大学二年级的数学、一年级的物理。余下的时间在高中学12年级的化学、11年级的地理和拉丁文、10年级的法语、9年级的英语和社会学。试问在中国哪个学校肯收他?忽视英才教育是中国数学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重大缺失。英才的培养决定着国家未来杰出人物的成长。而我们国家的班级授课制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不利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更好地因材施教,影响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想象的天地,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二、调查: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诸如清华附中、浙江诸如绿城育华等学校已经在高考的夹缝中开始了搭建英才教育发展平台的探索之路。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还准备将高中无班级化管理试点扩大到11所学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一些家长认为我们的学生还不会选择和把握自己;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中国的国情是不管就乱,现在的中学生没有了传统管理可谓弊端多多;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也在质疑“中国大地的应试教育模式短期内能够改变吗?如果不能,三年后无班级授课制的这批孩子何去何从?事实证明:(1)浙师大附中的一位家长透露:“从儿子去年进浙师大附中读高一就实行了走读。上次开家长会,老师介绍成绩比固定班级分数有很大提高。或许学生喜欢一种新鲜感的兴趣学习,与自觉性学习大提升有一定的关联吧。”(2)杭二中负责教学的赵老师说:“二中的方案,希望跟今后高考改革方案结合在一起,和浙江省课程改革相呼应。(3)我们也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
三、思考: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当前我国的教育热点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各类英才,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不论是从观念以及体制上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为了让我们的家长放心、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让我们的学校在管理上更加顺畅,笔者查阅了美国和芬兰等国家关于无班级授课制的大量资料,对他们不足和经验做了整理,从而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做出以下思考。
1.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班级授课质的区别。所谓“无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灌输型教学的模式,学校不再为学生分班级或分固定教室,不同学年入学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而坐同一个教室,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不同的学段课程和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这种突出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虽说班级授课制下我们也提倡分层教学,但那是在同一个班级、同一段时间里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很多时候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自尊心受伤,又会使学科资优生吃不饱,一节课要兼顾各个方面,其实是课堂的一种低效行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必修课的无班级授课制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可能他不爱好数学,但他是物理天才,又或是语言类天才……这样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
2.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引者。教师的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行为主义模式改变成动态的建构主义模式,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教育上应该以研究为导向,以围绕国家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为中心,具有自主开发和创造性等特点。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浙江省教育厅各教育机构已经在鼓励教师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并为教师提供终生培训。
3.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育体制下,班级的大事小事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人掌控,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在无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主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这对学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学生的行为、教室和操场的秩序等,都将有志愿者协助老师监督,每门课也都有志愿者担任助教。我们也会培养一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辅导员。让他们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增加对“无班级授课制”的了解,指导新生如何选课和制订学习计划、熟悉校园生活、结识新同学等。毕业时,学校会向担任过辅导员的学生颁发证明其工作经历的辅导员证书。芬兰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对新生帮助很大,工作针对性很强,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使有机会担任学生辅导员的学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等诸多方面得到锻炼。另外,我们会重新组建我们的学生会,以前的学生会基本上是名存实亡,现在学生会是通过竞选产生,竞选的前提是要具备服务意识,而且要发表演说、和同学承诺,是实际上的学生领袖,可代表广大学生参加学校有关会议。学校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校方管理层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目的。” 4.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模块”课程的设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全面健康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各类人才”。根据这一目标,我想我们应该在相应高中课程的设置上下足功夫,我认为高中阶段的课程可分为三类:(1)必修课,是每门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2)专业课程(或称之为二级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加深,也可以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地方和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的指导性建议设立。(3)应用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知识,它可以是对已经学过的科目进一步学习,也可以是其他科目,应用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设。
5.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的教育管理。当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确定之后,最为迫切的是相应的制度保障。实施“无班级授课制”以后,我们学校应该建立对学生的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等,实现宽松体会下的有效管理。学生顾问制度,学校应设有专业的学生顾问,其专职工作就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顾问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应有着全面了解,其作用突出表现在学年初始,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从容应对学段考试;毕业前指导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等提供咨询。学生顾问的工作还远不止于此,它还应该包括了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就任何学习中的问题或学校里日常小事约见学生顾问。指导员制度,新生入学伊始,无固定的班级,学生被分成20个人左右的不同管理小组,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指导员有学校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和日常事务,组织每星期一次的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员行政上接受顾问的领导,具体执行学校及学生顾问对全校工作作出的计划和安排。
6.研究无班级授课制下相应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的变革。在无班级授课制下,我们应该有多层次的高中课程设置、全面的选课制、小班化的教学,高中学习应该实行弹性学制和学段制、高中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要结合,还应构建普职互通机制。在无班级授课制的班级里,已不再有成绩优异学生和成绩较差学生之分,学校也不应再把考试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趋于多元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表现也应被计入学分等,而且考试的形式也应随之变得多样化,如开卷考试、写论文考试、做实验考试等。
无班级授课制充分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充分注重了学生本有的差异性,充分实现了教育要素间的互动性。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特色多样化办学的道路上,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在中国,那个学校肯收陶哲轩[J].數学教学,2013,(2):50.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田友谊.无班级授课制: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透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2).
[5]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新华网评论.浙江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或致再无“同桌的你”[Z].2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