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农村中学,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不断进行探索,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抓住以下三个关键,才能上好初中历史课。现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教于各位同仁。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抛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育人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敏锐地揣摩,积极地探索;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呢?
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素养、渊博的知识等去征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试想,如果学生对历史老师反感,又怎么会喜欢上历史课呢?
二、大胆创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
1.新课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导人至关重要,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例如:在讲“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这样导人:“我村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他对5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记忆犹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获立二等功,是一位‘最可爱的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呢?”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欲望得到满足,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讲“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时,针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置: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代表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第二组代表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第三组代表中国共产党。让三组同学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对蒋介石的处理方案。同学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不断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建立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合作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素质教育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鼓励、评价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4.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历史课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历史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如为解决港澳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运用这个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而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样,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完全能够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引入热点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把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例如,关于南沙群岛的问题等。
5.语言力求生活化,通俗易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制约,更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实例,使历史事件通俗易懂,而且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我会用自己的话去说,而不照本宣科,以利于乐学情境的创设。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复习过程中
几年前,我参加过中共党史电视公开赛,对竞赛程序比较熟悉,每当单元复习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公开赛。
形式:以课本历史知识为题材,设计众多的历史问题,用回答、连线、判断对错、听歌曲回答问题等众多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同学们在兴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准备工作:全班划分为6组(或3组),每组选3位同学作代表,回答问题。
程序:(1)个人必答题:只准各组代表回答,正确加分,错误不加分。(2)集体回答: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每组代表可以相互补充,正确加分,错误不得分。(3)抢答:当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时,宣布抢答,哪组抢到答题权利,哪组可以回答。正确加分,错误扣分。(4)当代表回答不出时,全班其他同学可以回答,正确者可获得一个纪念品。(5)最后公布竞赛结果。
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这种游戏形式比较适合单元复习课,它的优点是:第一,以历史为内容,从而让同学们注意历史知识的学习。第二,以游戏形式出现,以竞争为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这种复习方法切实可行。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开创历史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抛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育人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敏锐地揣摩,积极地探索;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呢?
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素养、渊博的知识等去征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试想,如果学生对历史老师反感,又怎么会喜欢上历史课呢?
二、大胆创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
1.新课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导人至关重要,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例如:在讲“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这样导人:“我村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他对5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记忆犹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获立二等功,是一位‘最可爱的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呢?”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欲望得到满足,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讲“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时,针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置: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代表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第二组代表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第三组代表中国共产党。让三组同学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对蒋介石的处理方案。同学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不断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建立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合作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素质教育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鼓励、评价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4.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历史课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历史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如为解决港澳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运用这个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而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样,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完全能够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引入热点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把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例如,关于南沙群岛的问题等。
5.语言力求生活化,通俗易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制约,更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实例,使历史事件通俗易懂,而且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我会用自己的话去说,而不照本宣科,以利于乐学情境的创设。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复习过程中
几年前,我参加过中共党史电视公开赛,对竞赛程序比较熟悉,每当单元复习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公开赛。
形式:以课本历史知识为题材,设计众多的历史问题,用回答、连线、判断对错、听歌曲回答问题等众多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同学们在兴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准备工作:全班划分为6组(或3组),每组选3位同学作代表,回答问题。
程序:(1)个人必答题:只准各组代表回答,正确加分,错误不加分。(2)集体回答: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每组代表可以相互补充,正确加分,错误不得分。(3)抢答:当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时,宣布抢答,哪组抢到答题权利,哪组可以回答。正确加分,错误扣分。(4)当代表回答不出时,全班其他同学可以回答,正确者可获得一个纪念品。(5)最后公布竞赛结果。
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这种游戏形式比较适合单元复习课,它的优点是:第一,以历史为内容,从而让同学们注意历史知识的学习。第二,以游戏形式出现,以竞争为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这种复习方法切实可行。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开创历史教学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