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抓住三个关键上好初中历史课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农村中学,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历史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不断进行探索,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抓住以下三个关键,才能上好初中历史课。现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教于各位同仁。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抛弃旧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接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育人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敏锐地揣摩,积极地探索;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呢?
  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素养、渊博的知识等去征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喜爱上历史课。试想,如果学生对历史老师反感,又怎么会喜欢上历史课呢?
  
  二、大胆创新,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
  
  1.新课导入
  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导人至关重要,它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例如:在讲“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这样导人:“我村有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他对50多年前的那场战斗记忆犹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获立二等功,是一位‘最可爱的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呢?”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欲望得到满足,创新思维得到训练。例如:在讲“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时,针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置: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代表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第二组代表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第三组代表中国共产党。让三组同学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提出对蒋介石的处理方案。同学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不断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建立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合作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回归主体,发展主体”的素质教育要求。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鼓励、评价学生,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4.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历史课贴近生活,关注现实,历史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如为解决港澳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运用这个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而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样,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完全能够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引入热点问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把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例如,关于南沙群岛的问题等。
  5.语言力求生活化,通俗易懂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制约,更乐于从形象、生动的事例中接受教育,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实例,使历史事件通俗易懂,而且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我会用自己的话去说,而不照本宣科,以利于乐学情境的创设。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复习过程中
  
  几年前,我参加过中共党史电视公开赛,对竞赛程序比较熟悉,每当单元复习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公开赛。
  形式:以课本历史知识为题材,设计众多的历史问题,用回答、连线、判断对错、听歌曲回答问题等众多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同学们在兴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准备工作:全班划分为6组(或3组),每组选3位同学作代表,回答问题。
  程序:(1)个人必答题:只准各组代表回答,正确加分,错误不加分。(2)集体回答: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每组代表可以相互补充,正确加分,错误不得分。(3)抢答:当主持人提出历史问题时,宣布抢答,哪组抢到答题权利,哪组可以回答。正确加分,错误扣分。(4)当代表回答不出时,全班其他同学可以回答,正确者可获得一个纪念品。(5)最后公布竞赛结果。
  通过多年实践,我觉得这种游戏形式比较适合单元复习课,它的优点是:第一,以历史为内容,从而让同学们注意历史知识的学习。第二,以游戏形式出现,以竞争为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这种复习方法切实可行。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开创历史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学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国教育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目标上作出的重要调整,即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新要求、新目标,长期浸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老师们感觉到了压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各个环节都显得无所适从。其实,新课程方案也是在传统课程模式的基础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我们必须顺应各种形势的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政治学科改革,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其学校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下面本人就结
一、拓展和深化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材对于历史的叙述基本上是纲领式的,限于授课时间,不可能就某些具体的历史问题展开叙述。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印象和更深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转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观念。因此,新课程政治教学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不但呈现出概念多、原理多、规律多的特点,而且比较深奥、抽象和枯燥。为了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易于理解、把握目标、凸显能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本文以川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的内容为例,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一、认清“历史”概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历史价值观  川教版《世界历史》上册,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价值评价机制,是新时期编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材。它在这方面有专门的体例,如印度的
民间文学无论作为文学还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本体范畴无疑都应包括基于民间之上的审美性与展演性的文化品格,在此,民间是民间文学本体的基本范畴,其意义是相对于政治和知识权力
近代以来,随着清帝国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边疆地区普遍出现危机,边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从近代早期的龚自珍、魏源等著名士人到后来的左宗棠、岑春煊、赵尔巽、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理念下老年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将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出院患者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9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出院随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物价上涨、工资增长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根据我国现行养老保险政策,由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精算模型出发,推导出基本养老保险金正常调整机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导入”、“中心”和“结尾”。在地理教学中,“导入新课”、“抓住中心”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对课堂的“结尾”却有所忽视,使课堂教学有时出现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实,“结尾”和“导入”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紧凑、和谐、完美,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