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回族丁渡台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丁溯源
  
  丁姓有汉族丁和回族丁,民族渊源有别。汉族丁始于商、周。商诸侯丁国,为周武王伐纣所灭,国人以丁为姓。姜子牙子姜谥号丁,子孙以丁为姓,发族于山东济阳。著名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为丁之后裔。回族丁源于波斯、阿拉伯等穆斯林后裔。他们宋元期间东来中国经商、传教、做官,与当地中国女子结婚,定居下来,繁衍而形成族群,散布全国,1957年统计有393万人。回族丁虽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但主要与汉族杂居,使用汉语文,信仰伊斯兰教。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为玑《海上集·郑和祖先是元代泉州赛典赤瞻思丁》谓:郑和原姓马名三保,其先马哈只系瞻思丁的后裔。乌马儿是瞻思丁嫡孙,这就是云南马家与福建丁家的血缘关系。庄教授最后结论云:“云南马氏与福建丁氏原是一家。”
  《云南赛典赤家谱》载:鼻祖穆罕默德,卅一世祖赛典赤瞻思丁,封咸阳王。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云:“赛典赤瞻思丁的生年,《元史》本传,仅说他是在至元十六年卒,年六十九。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以出生的那一年作为一岁的,依照此例,瞻思丁当生于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即宋宁宗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死于至元十六年,即1279年,正合年六十九数。”又云赛典赤是尊称,有荣誉贵族之义,瞻思丁是名号,意为宗教的太阳。《八闽通志》、《泉州府志》资料,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拉丁任元代泉州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帅,其孙乌马儿,元代至元至延间先后任泉州府同知,平海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左承、泉州市舶司提举等职,建泉州、兴化两府庙学,置学田,又筑兴化莆田等县海塘,民颂之。1962年,泉州通淮门发现赛典赤瞻思丁曾孙杜安沙墓碑石,他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卒葬于此,碑为阿拉伯文,其译文为“死者殉教者,赛典赤杜安沙,系赛典赤·乌马儿之子,卒于回历七○二年(1302年)”。证明赛典赤家族中确有一支在泉州繁衍,大约在元末明初,采用汉族姓氏,以赛典赤瞻思丁末字单一词丁为姓。明时晋江陈埭丁氏十世孙丁衍夏在《陈埭丁氏族谱·感纪旧闻》中说:“夫以瞻思丁之宽仁,而膺子孙之贵盛,岂有不众多,及入我朝散处,去夷姓而以其末字为氏未可知也。元前中华虽有丁姓,未必祖回之教。”
  
  福建回族丁
  
  福建回族丁源自晋江陈埭丁氏回族社区,赛典赤瞻思丁后裔丁姓子孙在泉州繁衍。明初,泉州战乱,丁善在其妻的劝导下,偕同年迈父母到滨海陈埭村,转商为农,与当地汉人共同垦荒滩、修水利,建设家园,即今晋江市陈埭丁氏回族社区。《陈埭丁氏族谱》世系表:丁谨(1251~1318年)—丁嗣(1273~1305年)—丁夔(1298~1379年,三世葬泉州东门灵山)—丁善(徙居陈埭)。族谱《仁庵府君传》载:“公讳善,字彦仁,仁庵其别号也。”配庄细娘,宋少师庄夏六代孙女,“元至正末,随父皋公徙居城南门外廿里许,是为陈江今族姓栉居江上公所贻也。公为人倜傥志大,以才略雄于里中”。子孙与汉人通婚繁衍,在和汉人接触、互动和交融中,丁氏家族不断充实和壮大,形成一个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织发展的独特家族。《族谱·祖教说》:“殓不重衣,殡不以木,葬不过三日,封若马邋而浅,裹以木棉,祀不设主,祭不列品,为会期日西,相率西向以拜天,岁月一斋,晨昏见星而食,竟日枵腹。荐神惟香花,不设酒果,不焚楮帛,诵清经,做所传夷音,不解文义,亦不求以晓,吉凶皆用之。牲杀必自其屠而后食,肉食不以豚,恒沐浴,不是不敢以交神明。衣裳木棉不以帛,大率明法为尚也。”说明他们仍然保留着伊斯兰教信仰习俗。
  陈埭丁氏回族社区包括:江头、岸兜、溪边、西坂、鹏头、四境、花厅口等回族行政村,今在社区人口2.2万多人,是福建回族较集中的聚居地,由此散居在海内外各地的超过4万人。其中徙居国内各地1.5万人,台港澳2万人,东南亚各国1万人。陈埭丁氏宗祠在岸兜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代重建重修,1984年又全面整修,199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坐北朝南,由进厅、厅堂、后堂和左右庑廊组成,三开间厅堂,单独建于中央平台,由进门两庑后堂环护,后堂右后方裁出一角,整座建筑平面犹如一汉字“回”字。门柱楹联不少,如:“秀擢龙门六试七联捷,名魁虎榜四闱大登科。”“海内诗名齐十子,汉廷经义冠诸儒。”“堂开三孝悬旌额,国赖孤忠能致身。”说明族人登科多,忠孝多。如乌马儿派下十八代孙丁拱辰(1800~1875年),爱国军火科学家,著《演炮图说》等书,为魏源、林则徐所推重,后应钦差大臣赛鹤丁之聘,到桂林铸造各种大炮106门,是当时一种实用的武器。其故居也在岸兜村,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坐东朝西,有大厅、榉头、中堂和后轩各房与护厝,为砖石木结构,穿斗式木屋架,硬山式屋顶,屋脊鱼尾形高翘直插蓝天。石雕窗花精美,保存完好。祠堂匾额“百代瞻依”、“绥我思成”和门额“丁氏宗祠”,隐喻回族瞻思丁后裔。中厅门楣装饰“吉祥鸟”造型奇特,孔雀头凤尾,鸽身鹰爪,是穆斯林的吉祥象征。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受到异教徒围攻,逃至山洞,洞口有此鸟悠闲跳跃,迷住追捕者而幸免被害。
  陈埭丁氏祖墓在泉州东门灵山,墓群石柱联曰:“漫道进前三宰相,何如退后万人丁”。墓碑皆竖于墓后。这是为什么?传说丁善次子丁诚斋,请地理先生找到风水宝地为父母建寿域,地理先生说建成后,墓碑若竖于前,子孙可出三个宰相,若竖于后,子孙可有万人。即“进前三宰相”,“退后万人丁”。丁诚斋拿不定主意,请父母定夺,母亲庄氏说,“做官只是显赫一时,万人丁才是世代根基”,这就是柱联含意和碑竖于墓后的由来。
  陈埭回族丁播迁闽南各地:南安市回族丁近千人,主要聚居在官桥镇等地,先祖由晋江陈埭徙居于此。惠安县回族丁2003年统计有199人,主要分布在崇武和洛阳两镇,崇武居民包括回族丁渡台很多。安溪县上世纪30年代,丁文土自晋江陈埭迁入本县依仁里,即今龙门镇龙门村,子四:清德、清益、清□、清志,瓜绵椒衍,2004年统计回族丁有43人,主要分布在龙门和凤城两镇。德化县回族丁始于明代迁入,2006年统计有25人,主要分布在浔中镇和龙浔镇。明登进士3人,丁自由(嘉靖庚戌科)、丁启浚和丁启鸥(万历壬辰,同科)。
  
  回族丁渡台
  
  由福建东渡台湾的丁姓有汉族丁和回族丁。前者如台南县西港乡林村太西部落,有几十户丁姓聚落,均来自漳州府龙溪29都白石堡,《漳州府志》载:“陈元光军谘祭酒丁儒,先世济阳,后徙光州固始,总章二年从元光开漳州。”可能是其后裔渡台。晋江《陈江雁沟里丁氏族谱》世系表:“十三世仕晖外出台湾,长殇。”又其兄仕厚“在外,长殇,不知其处”。族谱未有两兄弟生卒年月,但其族弟仕应生于崇祯元年,据此可知他们两兄弟去台湾时间当在明崇祯年间或靠前。台湾嘉义县义竹乡后镇庄之东北东后寮,丁岛南先生厅堂开基祖丁神主牌记:“陈地(埭)丁花厅口二房,掩口乡人氏,移民南鞍(安)县 35都(山仔脚)。十五世丁卒乾隆戊申年五月十八日戌时,妣陈氏妈,讳推,卒乾隆丁亥年五月廿四日。”说明台湾回族丁有从陈埭直接渡台,也有迁居他处后再渡台。乾隆末年,晋江丁藤枝、丁克家父子,迁居台湾鹿港,家号丁协源。克家子丁寿泉,光绪三年进士,族人入泮多人,成为彰化望族。晋江《陈江分派东石丁氏族谱》记载:五代时陈洪进在陈江围海筑埭,因名陈埭。陈埭丁氏远祖系赛典赤瞻思丁,仕元,官至平章政事,其裔孙丁节斋(丁谨)行贾泉州,遂卜居泉城为一世祖。元明易代,泉州城里战乱,四世仁庵(丁善)避居晋南陈江乡。后来瓜绵椒衍,子孙播迁四方,省外至粤、浙与江左之间,省内同安、南安、惠安、安溪等县。明清之际,有一支徙居东石丁厝寮,是为东石丁氏开基祖。清代开始迁台,几百年来,这些回族兄弟在台湾繁衍生息的结果,已使丁姓为台湾省第61个大姓。该谱记载自清初康熙至清末光绪,十五世至廿世迁台45人中,其移民台湾形式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举家搬迁。二家先后15人渡台,如“十五世肇禄,讳万,生康熙癸酉,其子禄随、禄斗、禄真、禄略同继妣移居台湾后镇庄”。其长子禄随“妣蔡氏,子二,公妣同二子(显开、显占)移居台湾后镇庄”。四子禄略子“显营、显谕亦往台”,全家三代11人同往。又十六世“禄牟、肇安三子,妣吴氏,公妣同二子移居台湾后镇庄”,一家四人同往。2.父子往台。三例11人。如十六世“禄完,肇平次子,往台。妣洪氏,生雍正辛亥,螟子一(显任)往台”。又十七世“显专,讳名贵,禄明长子,生乾隆辛酉,卒嘉庆甲子,公耆年往台,卒葬台湾嘉义县山。三男仕金居台奉侍(子诒裕、诒赋亦往台)。其(六)子仕仁往台,仕金移居嘉义城”。又如十七世“诒篆,仕宣次子,生嘉庆癸酉,卒光绪癸未,在台湾九块厝溪沉水身亡”。“谋训,诒篆长子,生道光丁未,往台身亡。谋旯,诒篆次子,生咸丰甲寅,卒光绪戊子,卒在台。谋秩,诒篆四子,生咸丰己未,卒光绪癸未,在台湾九块厝溪沉水身亡”。父子可能因当年水灾溺水身亡。3.兄弟同往。三例6人。如十八世“仕水,显晚长子;仕荫,显晚次子,俱往台湾后镇庄”。“仕江,显知长子,生乾隆丙子,往台,卒未详。仕夏,显知次子,生嘉庆辛酉,卒咸丰丁巳,葬嘉义城外”。又十九世“诒滴,仕玉长子,生道光己亥,卒同治辛未,死在台湾朱罗山。诒自,仕玉三子,生道光己酉,卒光绪庚寅,在台湾东石寮”。4.单身渡台。计13人。有的在台湾再娶,如十九世“诒闪,生咸丰庚申,侧室黄氏兰娘,号香梦,台嘉义城女。侧室苏氏桂花娘,生光绪戊子,卒光绪丁未,葬台”。有的与台女结婚,如十九世“诒苏,生咸丰癸丑,往台湾入赘”。又禄略次子“显营,娶台女,生二子”。这45人多居嘉义后镇庄,其中有生卒年月18人,最早十五世肇禄,生康熙癸酉,最晚廿世谋益,生光绪戊子,卒民国7年,葬嘉义南门外。
  “回回善贾”,丁氏回族渡台经商不少。如《陈江雁沟里丁氏族谱》载:十七世丁德馨“少时学贾东欧,壮岁经营台郡”。十八世丁秀庇“壮年贾于台”。十九世丁义亭“随父渡台,在鹿港经营商店廿余载,至艾年以返”。回族丁氏也注重文化教育,读书入仕,《陈埭丁氏斋公图谱》载:十五世丁焕新“乾隆廿二年(1757年)东渡,考彰化县童生,是岁赴觉罗四学道科试,拨入台湾府第一名”。十五世丁莲“康熙癸巳(1713年)进士,任兴化教授,学行淳谨……调台湾学,介明经术,海外化之,秩满擢仪征令”。十七世“丁树璧、丁廷璧,先后渡台,树璧入台庠,廷璧入嘉庠”。
  1978年台湾人口统计,丁氏有35382人,主要分布在云林、台北、高雄、屏东、嘉义、桃园等县市,成立丁氏宗亲会,人才济济。如丁瑞图曾在鹿港制盐会社任职;丁瑞彬任大和行总裁;丁瑞鱼,台湾卫生署科长;丁瑞铁,大同理工学院教授兼系主任;丁瑞乾、丁瑞云任校长,等等。上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松动,回族丁氏纷纷回大陆寻根祭祖,解放前曾任晋江县县长的丁维禧1989年回陈埭探亲谒祖,丁氏宗亲在宗祠举行欢迎会。1995年9月丁东德族亲组团20人,在陈埭丁氏宗祠和泉州灵山祖墓祭祖。1996年3月国际华商协进会会长丁楷恩博士,到陈埭探亲谒祖,视察陈埭民族中学,捐资设立“奖教奖学金”。
其他文献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了网络课堂教学的发展.本文将结合现阶段我国高职旅游英语学习现状,探讨翻转课堂在其中的实际应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多年自然病圃播种和盆栽试验,测定了桃的不同种和类型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和同一种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很大,寿星桃(红花重瓣)、甘肃桃(红根)、垂枝桃是很好
本文首先倾听故事,分析案主困境产生的原因,再用ABC理论、森田疗法和行为疗法帮助一名学业在校学业不良问题的大学生辩驳自身非理性观念,改善其存在的强迫倾向,减少心理压力,
就《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英语课程性质提出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作业布置,以提升初中英语假期作业有效性等问题。 On t
果树叶片是树体光合生产的基础。生产中,常将叶片的形态结构、面积大小及其变化动态作为制定栽培技术的重要依据,科学研究中,也常把叶片指标作为一项主要参数。在种质遗传因
在国家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下,高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又一高峰.本文针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