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连接城市的公路建设速度也非常快。市政道路设计结构、养护管理、施工质量、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的病害已经成为我国市政道路面对新的问题,病害不仅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降低道路的运输能力。本文将主要介绍市政道路的常见病害以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市政道路;病害;处理措施;沥青路面
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要求道路路面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高、耐久性强和平整度比较高等特点。这些病害都会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关补救养护措施来减少病害对交通的影响。
1 路面裂缝的形成及治理
1.1病害现象及原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表现有多种形式,如纵向、横向、网状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路面渗水、扩展、破坏,尤其是在冬季,这种裂缝相当多,有的是纵向裂缝,有的则是横向的。其中沥青面层的纵向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改造拓宽工程,新旧路基、路面的搭接部位没有严格做好开台阶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软弱,土层处理不彻底,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3)路基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沥青面层横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
(2)半刚性基层尤其是水泥稳定碎石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3)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
1.2裂缝治理
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应根据发生裂缝的路段及施工时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1)在路基外反压道床,使路基保持稳定。
(2)对石质路基可在路基上采用注浆、锚杆注浆进行加固。
(3)在裂缝中注入粘接剂接土体裂缝粘接。
(4)沥青路面裂缝处注入改性沥青封堵,防止雨水渗入。
2 车辙、拥包、搓板的形成及治理
2.1质量问题及形成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通车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一些车辙、拥包、搓板等病害,极大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材料,特别是碎石、石屑等集料,规格不稳定,时粗时细,石粉含量时多时少。
(2)混合料中瀝青用量偏大。
(3)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不准确。
(4)环境温度过高。
(5)行车渠化交通。
2.2治理措施
(1)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石场碎石生产规格的控制,严把材料进行场质量关。
(2)沥青油面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含量。
(3)从拌和楼安装调试开始,严格检查各料仓的计量控制装置、集尘装置的准确性及运转技术状态的正常性。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均匀与稳定。
(4)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增强施工碾压,达到压实度要求。连续继配采用粗粒式沥表混凝土,控制沥青含量,加足矿粉,适当增加粗集料的含量,剩余空隙率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3%~5%为宜。
3 沥青路面油皮的形成及治理
3.1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油皮现象,薄层油皮犹如一块块膏药,贴在路面上,若不及时处理,这些会随着行车的增大,越来越加严重,逐渐发展形成网裂、变形等破坏。产生油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碎石集料规格不均匀,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如造成粗细不匀、离析等。
(2)表面凡有一层类似泛油的薄层油皮,说明沥青表面层已经透水,由于水的浸入,导致油石分离,油皮上浮等病害。
(3)摊铺沥青混凝土时产生离析,超出了原有配合比的控制范围。
(4)沥青混合料运输中热量损失面产生温度离析。
(5)沥青混合料加热超温或碾压时,压路机雾化喷水装置失灵,洒水过多。
3.2治理措施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摊铺机摊铺进应保持连续作业,不停机、不停止螺旋搅拌器。
(2)施工人员应尽职尽责,摊铺、压实、接头部位都要处理好。
(3)对已经产生油皮的部位可采用挖补方法处理:及时修补并组织行车碾压或用稀浆封层处置并加铺沥青砂罩面。如果为基层破坏、松散,应先处置基层后再处置面层。
4 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及治理
4.1质量问题及原因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初期,面层集料颗粒和沥青结合料散失。轻微时路表呈麻点状,严重时表面纹理相当粗糙,粗集料外露,路表呈小坑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沥青稠度偏低,粘结力差,用量偏少,沥青路面表面有离析,离析处缺少大部分细集料,出现粗集料相接触,随着时间延长,沥青会老化而剥落使沥青与集料粘结力下降。
(2)所用矿料过湿,铺洒不均匀,或所用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
(3)基层湿软,与面层粘结不良。
(4)沥青面层内部有密实度不足位置。
4.2治理措施
(1)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并保证基层与面层有足够粘结力。
(2)选用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石料采用碱性石料,并保证石料清洁,提高集料与沥青的握裹力。
(3)面层摊铺防止混合料离析,并保证达到规定压实度。
5 沥青路面的啃边及治理
5.1质量问题及原因
在行车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其形成原因为路面宽度过窄,行车压到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的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边缘损坏。
5.2治理措施
除保证路基压实度和宽度满足要求外,应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将路面基层宽度加至面层外20~30cm。
6 沥青路面在桥面上发生漏水、拥包、坑槽及治理
6.1质量问题及原因
沥表面层的拥包、坑槽等常常先发生于桥面上,有的高速公路每年维修桥面的面积占维修总面积的50%,有的桥面虽几经修补,但坑槽仍时有发生。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桥面施工粗糙,表面不平整,雨水浸透后形成水洼,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动水压力,使沥青膜与矿料剥离,向上浮集成油皮。混合料在车轮的揉搓作用下相互挤压,形成的矿粉便从缝隙中挤出,这就形成了拥包、坑槽等破坏。
6.2治理措施
(1)确保水泥混凝土铺装的施工质量,桥面排水系统顺畅。采用抗渗耐磨的改性水泥混凝土,尤其是与梁顶的接触面必须保证干净。
(2)及时养护,对早期损坏要及时处理,避免破坏进一步加大。降低桥面铺装水泥用量,确保无浮浆,减少铺装层中钢筋直径、增大网距。
7 结束语
沥青混合物路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病害产生形式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缺少必要的路面养护和交通荷载量过大引起的。从根源上处理病害和消除病害。市政道路的病害处理过程当中要减少对通行车俩的影响,做好交通组织以及处理病害之后的养护措施,避免处理的病害出现再次的损坏和重复施工。
参考文献:
[1]赵明媛,谢晓亮,王志刚.浅析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J].公路与管理,2010,(11).
[2]吴爱龙,童园珍.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J].科技信息,2008,(28).
【关键词】 市政道路;病害;处理措施;沥青路面
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提高车辆的运输能力。要求道路路面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高、耐久性强和平整度比较高等特点。这些病害都会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关补救养护措施来减少病害对交通的影响。
1 路面裂缝的形成及治理
1.1病害现象及原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表现有多种形式,如纵向、横向、网状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往往会造成路面渗水、扩展、破坏,尤其是在冬季,这种裂缝相当多,有的是纵向裂缝,有的则是横向的。其中沥青面层的纵向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地基沉降不均匀,旧路改造拓宽工程,新旧路基、路面的搭接部位没有严格做好开台阶分层压实处理,以及下部基层软弱,土层处理不彻底,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3)路基边坡值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沥青面层横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沥青面层的自身温缩开裂。
(2)半刚性基层尤其是水泥稳定碎石的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3)某些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以及冰冻地区路基冻裂导致路面的横裂。
1.2裂缝治理
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应根据发生裂缝的路段及施工时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
(1)在路基外反压道床,使路基保持稳定。
(2)对石质路基可在路基上采用注浆、锚杆注浆进行加固。
(3)在裂缝中注入粘接剂接土体裂缝粘接。
(4)沥青路面裂缝处注入改性沥青封堵,防止雨水渗入。
2 车辙、拥包、搓板的形成及治理
2.1质量问题及形成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通车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一些车辙、拥包、搓板等病害,极大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材料,特别是碎石、石屑等集料,规格不稳定,时粗时细,石粉含量时多时少。
(2)混合料中瀝青用量偏大。
(3)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不准确。
(4)环境温度过高。
(5)行车渠化交通。
2.2治理措施
(1)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石场碎石生产规格的控制,严把材料进行场质量关。
(2)沥青油面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含量。
(3)从拌和楼安装调试开始,严格检查各料仓的计量控制装置、集尘装置的准确性及运转技术状态的正常性。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均匀与稳定。
(4)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增强施工碾压,达到压实度要求。连续继配采用粗粒式沥表混凝土,控制沥青含量,加足矿粉,适当增加粗集料的含量,剩余空隙率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3%~5%为宜。
3 沥青路面油皮的形成及治理
3.1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油皮现象,薄层油皮犹如一块块膏药,贴在路面上,若不及时处理,这些会随着行车的增大,越来越加严重,逐渐发展形成网裂、变形等破坏。产生油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碎石集料规格不均匀,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如造成粗细不匀、离析等。
(2)表面凡有一层类似泛油的薄层油皮,说明沥青表面层已经透水,由于水的浸入,导致油石分离,油皮上浮等病害。
(3)摊铺沥青混凝土时产生离析,超出了原有配合比的控制范围。
(4)沥青混合料运输中热量损失面产生温度离析。
(5)沥青混合料加热超温或碾压时,压路机雾化喷水装置失灵,洒水过多。
3.2治理措施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摊铺机摊铺进应保持连续作业,不停机、不停止螺旋搅拌器。
(2)施工人员应尽职尽责,摊铺、压实、接头部位都要处理好。
(3)对已经产生油皮的部位可采用挖补方法处理:及时修补并组织行车碾压或用稀浆封层处置并加铺沥青砂罩面。如果为基层破坏、松散,应先处置基层后再处置面层。
4 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及治理
4.1质量问题及原因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初期,面层集料颗粒和沥青结合料散失。轻微时路表呈麻点状,严重时表面纹理相当粗糙,粗集料外露,路表呈小坑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沥青稠度偏低,粘结力差,用量偏少,沥青路面表面有离析,离析处缺少大部分细集料,出现粗集料相接触,随着时间延长,沥青会老化而剥落使沥青与集料粘结力下降。
(2)所用矿料过湿,铺洒不均匀,或所用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粘牢。
(3)基层湿软,与面层粘结不良。
(4)沥青面层内部有密实度不足位置。
4.2治理措施
(1)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并保证基层与面层有足够粘结力。
(2)选用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石料采用碱性石料,并保证石料清洁,提高集料与沥青的握裹力。
(3)面层摊铺防止混合料离析,并保证达到规定压实度。
5 沥青路面的啃边及治理
5.1质量问题及原因
在行车和自然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其形成原因为路面宽度过窄,行车压到路面边缘而造成缺损;边缘的强度不足,路肩太高或太低,雨水冲刷路面边缘都会造成边缘损坏。
5.2治理措施
除保证路基压实度和宽度满足要求外,应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有条件时将路面基层宽度加至面层外20~30cm。
6 沥青路面在桥面上发生漏水、拥包、坑槽及治理
6.1质量问题及原因
沥表面层的拥包、坑槽等常常先发生于桥面上,有的高速公路每年维修桥面的面积占维修总面积的50%,有的桥面虽几经修补,但坑槽仍时有发生。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桥面施工粗糙,表面不平整,雨水浸透后形成水洼,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动水压力,使沥青膜与矿料剥离,向上浮集成油皮。混合料在车轮的揉搓作用下相互挤压,形成的矿粉便从缝隙中挤出,这就形成了拥包、坑槽等破坏。
6.2治理措施
(1)确保水泥混凝土铺装的施工质量,桥面排水系统顺畅。采用抗渗耐磨的改性水泥混凝土,尤其是与梁顶的接触面必须保证干净。
(2)及时养护,对早期损坏要及时处理,避免破坏进一步加大。降低桥面铺装水泥用量,确保无浮浆,减少铺装层中钢筋直径、增大网距。
7 结束语
沥青混合物路面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病害产生形式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缺少必要的路面养护和交通荷载量过大引起的。从根源上处理病害和消除病害。市政道路的病害处理过程当中要减少对通行车俩的影响,做好交通组织以及处理病害之后的养护措施,避免处理的病害出现再次的损坏和重复施工。
参考文献:
[1]赵明媛,谢晓亮,王志刚.浅析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J].公路与管理,2010,(11).
[2]吴爱龙,童园珍.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初探[J].科技信息,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