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过程”是最重要的,而结论次之。而“教学过程”与“教学结论”存在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牵涉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等很多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诱思探究”教学能把教学过程安排得具体、科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一个个准确可靠、丰富多彩、新奇别致的知识结论。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有益于发展思维,使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准确可靠
譬如,我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文末有一句交代孔乙己结局的文字:“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结论的推究上,让学生联系孔乙己第二次离开咸亨酒店的实际情景,展开充分的想象,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的多种观点在课堂上碰撞、争论,最终得出结论:孔乙己不可能还活在人世,他的确死了。学生通过反复推究得出的结论不仅准确可靠,而且印象深刻。
二、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促成多元思考,学生推究出来的结论丰富多彩
譬如,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课堂上放映一个纪录片,说的是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获并要被枪杀,许多围观的人便高呼“万岁”,对于“万岁”这一呼声,“我”却特别觉得“刺耳”。当学生学习到这个地方时,我便把作者为何觉得特别“刺耳”这一知识结论的探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争议,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教者直截了当地把结论讲给学生的教法。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想象、议论、争执,得出了许许多多独到且精辟的见解,获得的知识结论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以此推究出来的,不再只是过去由我们教给学生的“因为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创伤”这一结论,而是多方面的。这些不仅丰富了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元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智力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鼓励创新思维,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正反相映
譬如,我在教《出师表》时,学习到诸葛亮追述跟随先帝的历史,表明他对蜀汉的忠诚一段时,我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说明了什么?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得出以下结论:①说明刘备谦虚、谨慎、平易近人;②说明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③说明刘备礼贤下士,志向远大;④说明刘备不趾高气扬,不恃才傲物;⑤说明刘备野心勃勃,想当皇帝;⑥说明刘备性情温和,火气不大,为谋事成,细心耐心;⑦说明刘备卑鄙龌龊,死皮赖脸;⑧说明刘备有德无能,缺乏智慧和勇气……可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且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他们得出的一个个结论竟是这样的新奇别致,正反相映,妙趣横生。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既遵循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又符合创新型学习的规律,学生的收益也是多方面的。
(责 编 木 子)
一、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有益于发展思维,使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准确可靠
譬如,我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文末有一句交代孔乙己结局的文字:“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结论的推究上,让学生联系孔乙己第二次离开咸亨酒店的实际情景,展开充分的想象,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的多种观点在课堂上碰撞、争论,最终得出结论:孔乙己不可能还活在人世,他的确死了。学生通过反复推究得出的结论不仅准确可靠,而且印象深刻。
二、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促成多元思考,学生推究出来的结论丰富多彩
譬如,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课堂上放映一个纪录片,说的是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获并要被枪杀,许多围观的人便高呼“万岁”,对于“万岁”这一呼声,“我”却特别觉得“刺耳”。当学生学习到这个地方时,我便把作者为何觉得特别“刺耳”这一知识结论的探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争议,彻底改变了过去由教者直截了当地把结论讲给学生的教法。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想象、议论、争执,得出了许许多多独到且精辟的见解,获得的知识结论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以此推究出来的,不再只是过去由我们教给学生的“因为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创伤”这一结论,而是多方面的。这些不仅丰富了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元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智力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鼓励创新思维,学生推究出来的知识结论正反相映
譬如,我在教《出师表》时,学习到诸葛亮追述跟随先帝的历史,表明他对蜀汉的忠诚一段时,我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说明了什么?要求他们深入理解,得出结论。学生通过一番缜密的思考,得出以下结论:①说明刘备谦虚、谨慎、平易近人;②说明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③说明刘备礼贤下士,志向远大;④说明刘备不趾高气扬,不恃才傲物;⑤说明刘备野心勃勃,想当皇帝;⑥说明刘备性情温和,火气不大,为谋事成,细心耐心;⑦说明刘备卑鄙龌龊,死皮赖脸;⑧说明刘备有德无能,缺乏智慧和勇气……可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如此活跃,且具有发散性和创新性,他们得出的一个个结论竟是这样的新奇别致,正反相映,妙趣横生。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用“诱思探究”促“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既遵循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原则,又符合创新型学习的规律,学生的收益也是多方面的。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