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扶不起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洼村有个刘三,平日里好吃懒做,啥事儿都不肯去做,眼瞅着都是奔四的人了,搞得连个老婆都没娶上。这不,扶贫队进驻村里后,把他当成了重点攻坚对象。
  帮扶刘三的干部叫马东,起初分到刘三的时候,马东扫了一眼他的个人资料,还觉着自个儿挺幸运。为啥呢?刘三年岁不算大,又没大病小疾的,只是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这要是把思想打通了,愿意去干活了,一定能够顺顺当当扶起来了。谁知道事与愿违,他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刘三回回是嘴上答应得挺好,可是连一点行动也没有。
  马东这个急啊,眼看着别人帮扶的对象做起事情来风风火火,每填一回表,收入一栏是噌噌往上涨,可自己这边愣是没动静。
  这天,马东到刘三家去,东瞅瞅西看看,琢磨着咋把他给扶起来,脑袋都想疼了,也没个好主意。就在这时,马东觉得像是撞上了什么东西,就猛地停住了脚步,仔细一看,原来面前是一棵差不多要赶上他身高的扫帚苗。看到扫帚苗,他脑海里顿时一亮。
  马东走进刘三的破院子里,见刘三正躺在一张破躺椅上,跷着腿儿,身边放着一只唱戏机,里面哇啦哇啦地唱着。听到了院门响,他斜了斜身子,睁开眼一看是马东,这才坐了起来,笑着打招呼说:“马科长,您来了?”
  马东点了点头,也没有客气,就从旁边拉过来一张凳子坐了下来。
  刘三是老油条了,知道马东来要么是做思想工作,要么就是填表,现在见他手上没拿纸,就知道这是要做思想工作了,索性又躺了下去。
  看到刘三这副模样,马东的气儿就不打一处来,他心说,我辛辛苦苦来回多少趟,好歹你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也得有点正形啊!他强压住火气,伸手把唱戏机给关了,说道:“三哥,好歹兄弟也帮过你不少忙了,你能不能也帮我一次?”
  听到这话,刘三不能不认真对待了,人家一大科长,能不顾面子求自己,不容易。他就重新坐了起来,爽快地说:“马科长,你说吧,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只要你说出来,我绝对不给你撂地上。”
  马东看了看刘三,微微一笑说:“三哥,要说也不是多大个事儿,是这样的,我家虽说在县城里住,但也有个小院子。院子得经常打扫,可买来的扫帚不经使不说,把儿还特长,一不留心就会碰到东西,上一次我竟把一盆花给弄地上了,那可是你弟妹的心头肉,惹得她差点跟我翻脸。刚才我路过你家院子外面,看那里有棵扫帚苗,你能不能帮我做把扫帚?我笨手笨脚的,做不好,只能来求你了。”
  刘三一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问题,我还以为是多难个事儿,这根本就不算事,咱刘三手到擒来!”
  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两天,刘三给马东打了电话,说扫帚做好了,让他抽空儿过去拿。马东到了刘三家,接过扫帚一看,外形圆润饱满,试着扫了两下,还挺顺手。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块钱,递给刘三说:“我也不能让你白忙活,这钱你收下!”
  刘三哪里肯接,跟马东好一番争执,最后在马东的坚持下,他才算接了钱。
  转过天来,马东又去找刘三,一见面就兴奋地说:“三哥,你做的扫帚太好了,我的那帮邻居一看,都问我从哪儿买的,都想买哩。你看这样行不,反正你门口扫帚苗有的是,你能不能多给我做几把?你放心,钱不是问题。”
  刘三本想拒绝,做那么多把,多累人呀,可看着马东一脸期待,就答应说:“马科长太客气了,我这不闲着没事儿吗?扫帚苗确实多的是,现在我就去薅,等晾干了好做扫帚。”
  几天之后,刘三就把扫帚给做好了,马东也没食言,就按一把五十的价格付了款。临走的时候,马东说:“三哥,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说一说,就是不知道你觉得中不中?”
  刘三问道:“啥想法?”
  马东说:“三哥看这样行不?不是我奉承你,你做扫帚的手艺可真是不错,咱村街道两边扫帚苗可多的是,又不用投啥资,无非是花点力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不如再辛苦辛苦,做它个百十来把。至于销路嘛,我给你找找关系,应该不成问题。”
  刘三嘿嘿一笑说:“马科长,我知道你啥目的,我这人懒散惯了,不想费那劲儿。”
  马东一听,当时脑袋就大了,心说好不容易领上道儿了,怎么又打退堂鼓了?他强压着怒气说:“三哥,我算服你了。既然你不愿意做,那我也没办法,不过你既然帮我忙了,你怎么也得多给我做几把。现在不光我的邻居们看上这扫帚了,我那些亲戚朋友们也都说好,老是跟我要。还有,院子我得天天扫,一年怎么也得用坏个三把两把的,别的地儿又买不来,你要是不做,我到哪儿买去?”
  刘三眨着眼睛看了看马东,琢磨了好半天,才说道:“你说吧,让我给你做多少把?冲你帮我这么多天,功夫没少费,心没少操,我也得去做。”
  马东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会儿,然后说:“你给我做五十把吧。”
  一听这个数字,刘三吐了吐舌头。马东一看他的模样,认真地说:“咱大大小小也是个官,朋友亲戚多,不瞒你说,就这点还真不够一家一把呢。”
  刘三咬咬牙,答应了下来。
  要说刘三也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一连好几天忙着找扫帚苗,找齐了放到院子里晾干,然后做扫帚。用了差不多二十多天的时间,他才算把五十把扫帚做出来。
  马东接到刘三的通知后,专门找来一辆单排车,把扫帚给拉走了。刘三拿着马东给他的两千五百块钱,反复地掂量着,总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像是有点不对劲儿。
  这件事画上句号后,很多天刘三都没有再见到马东的面儿。这天刘三接到电话通知,说帮扶人员要到帮扶对象的家里,希望他能够在家里等着。放下电话,他心里很是好笑,说马东要来不就行了嘛,搞得文绉绉的,让人听着不舒服。想是这样想,不过他还是在家里等着。过了一会儿,他听见大门响了,连忙站起来去接,可进来的竟然是一名不认识的年轻人。
  刘三纳闷地问:“马科长怎么没来?”
  年轻人反问道:“你还不知道?马东碰上了车祸,请假好些天了。”
  刘三又问:“怎么碰上的车祸?”
  年轻人说:“他不知道从哪儿弄了一批扫帚,打算销出去,这才在半路上碰上车祸的,好几天才从昏迷中醒过来,车子还是借人家的,得花不少钱呢。”
  听到这里,刘三话也不说转身就跑到了屋子里,随即又冲出了院子。把年轻人闹愣了,在后面直喊他,他只回了一句话:“你走吧,我有事儿!”
  刘三当天就乘车去了县上的医院,回来后,他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扫干净了院落,而且開始四处搜罗扫帚苗,还有高粱穗子,整日不停地做扫帚、笤帚、刷锅刷子,把做好的东西带到集市上卖。由于他做出来的东西实在,质量又好,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成功脱贫,还被评为典型,而他的帮扶人马东,自然也受到了表彰。
  表彰会上,有人问他为啥整个人改头换面的时候,刘三说:“人家马科长为了我能脱贫那么拼,啥招儿都给用上了,我要是再说不干,那也太不够意思了!”
其他文献
县里要举办青少年绘画大赛,由县文化馆承办。文化馆张馆长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被推选为比赛的主评委。  张馆长为人正直,眼里只有作品,容不得半点沙子。在他的监督之下,经过公平公正的初赛、复赛,最后有十幅作品进入了决赛。  这天,张馆长下班刚回到家,媳妇刘燕就笑眯眯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儿子顺利通过了公务员的第一轮考试,笔试成绩还不错。张馆长听了很高兴,儿子已经连考了两年,看来今年大有希望。  刘燕接
期刊
林楠腿受伤后,因为行动不便,就辞职回家开了一家淘宝店。为图方便,平日吃饭基本都叫外卖。  劳动节这天下着雨,他按老规矩,打电话去美美快餐店叫了一份中餐。半个多小时后,门铃响起,他开门一看,果然是送餐员到了。只是今天的送餐员不是平日他熟悉的那几位,看来是新招的。  林楠接过饭菜,正想说声谢谢,抬头一看送餐员微笑的脸,不由愣住了,这张脸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来。直到送餐员把饭菜递到他手上,并说了声“
期刊
一  民国时候,临山县有个沈县长。再有三个月,就到他的五十岁大寿了,临山县的商贾士绅、大小官员,都一起忙活了起来。  这天一大早,临山的老猎户张子贵背着猎枪,还没等出门去打猎,就听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张子贵打开门一看,是儿子张猛回来了。  张猛在临山县警察局当警察,一天到晚腰里别着警棍,耀武扬威地到处招摇,让张子贵一百个看不惯。也不知道今天的太阳是从哪边出来了,张猛割了二斤肉,还拎着一坛子
期刊
小强的家,住在郊区一个老小区内。因为地处城郊接合部,所以小区内的住户情况比较复杂,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来打工的年轻人,还有许多走南闯北的生意人。  正因如此,每到双休日,小强的妈妈总是在家里看着他,叫他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读书、写作业,没有大人陪着,绝不许迈出家门半步,生怕他出个意外。这可把活泼外向的小强给憋坏了。他趁着妈妈去超市里买菜的工夫,偷偷跑出去找同学徐兆阳玩。  徐兆阳正在路边和邻居家的小
期刊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社团联欢晚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了,各社团无不摩拳擦掌,共襄盛举。照理说这是件展露社团风采的好事,可民乐社社长王远帆却犯了难。  排练的场地、表演的服装、乐器的维护、道具的租用事事都要操心,这些杂七杂八的事都离不开钱。  俗话说:“有钱万事足。”要想表演效果好,还得他这个社长亲自去拉赞助。可他东奔西走了好几天,却四处碰壁,对方不是直接挂断了电话,就是以各种理由搪塞。  “哎呀,社团人
期刊
施王抢亲的故事在江南地区流传甚广,核心情节在各地的传说中大同小异,只是一些细节和情节的走向有所不同。现在这个版本流传于浙江嘉兴一带,其中关于姚绶的描述,是与其他地方流传的故事完全不同的,可以说这就是嘉兴版特有的《施王“抢亲”》。也正是有了这一情节,让原本格调不高的传说,在立意上有了提升。  由此,推及到传统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上,我们会发现,由于时代背景的因素,一些传说往往会存在诸如封建迷信或算命风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遵化城中心十字大街鼓楼下有个卦摊。算卦先生名叫张瑞安。张先生料事如神又有一副热心肠,好打抱不平,大家都喜欢他,人称“张半仙”。  此时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清晨,张半仙刚摆好摊,就见西街急急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气喘吁吁地走到卦摊前,焦急地说:“先生快给我算一卦。”  张半仙慢条斯理地说:“壮士此为何事?请慢慢道来。”  “是这样,我叫赵成,家住城西赵庄,今天夜里我家的大黑驴被人偷走了
期刊
在盘锦辽河口,有一片浩瀚的芦苇荡,每到深冬,有不计其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割芦苇,赚取或多或少的辛苦钱。他们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长一米五的大镰刀,人称“刀客”。  黄三爷是外乡人,每年都来这里承包割苇子的活儿,很多刀客都认识他,他也认识很多刀客。这年冬天,他又领着二十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来了。正是深冬时节,寒风刺骨,隔三岔五天上就飘起雪花,要多冷有多冷。黄三爷带着刀客们在风雪中收割,一天也不歇息,大伙
期刊
交通局副局长袁兴是个兢兢业业的好干部,为人厚道,做事公正,无论在单位还是在生活中口碑都特别好。他夫人王娜是一名私营企业的会计,温柔能干,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夫妻俩育有一个女儿,刚刚结婚,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上,袁副局长一上班就晕倒在办公室里,等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经医生诊断是突发心肌梗塞。想想这个袁副局长真是可怜啊,才五十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出
期刊
“刑天舞干戚”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山海经校注》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当炎帝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和蚩尤都是炎帝手下赫赫有名的大将。他生平酷爱音乐,在为炎帝祝寿时创作了《扶犁曲》《丰年词》等诗曲。  神农氏时代末期,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在阪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由于参战双方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开战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