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飞过高原的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女的眼泪
  从西藏回来很多天后,看到季羡林先生书中的一个章节,讲中国古代求雨的巫术是由妇女或是女巫做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妇女总与求雨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呢?当看到这儿,我就想起了高原的湖泊。为何?因为女人爱流泪,那些遍布高原的湖泊都如女人的眼泪,一滴一滴滑落下来,在大地上汇成了一个个的湖泊。她们为何伤心?是为了爱抑或她们看到身边人的辛苦,便流泪了。
  假如有一天,女人们不会流泪了,那么,一定不会再有雨滴落在地上。
  翻越岗巴拉山去看羊卓雍措,只见虚空的蓝色天际画出黄色的山脊线,像极一个凡人的命运,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
  飞鸟的心情
  站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才真正知道天空有多辽阔。从未看到密布的乌云将天空遮挡得不留一丝缝隙。毫不遮掩的天空各是各的面庞,乌云密布的前方在下雨,迷蒙雨雾连接天地,但是眼前的这片天空是晴朗的,也有置身其中的这方天空下着雨,可前方却是晴朗的,云朵翻滚在头顶。
  邻座的男士总是沉默着看窗外天空的云朵,告诉我哪朵像龙,哪朵像狮子,哪朵像一只小羊,在他眼里满天空都是可爱的动物园,他说他从小时候就喜欢看云。
  也许,高原上的几片云朵飘到我的家乡,就足够遮住那里所有的天空。以前,我覺得家乡有辽阔的原野,苍茫的戈壁,实际上那也依然不过是巴掌大的一块天空。
  天空的飞鸟越过山川,越过河流,人永远不会知道一只飞鸟的心情,因为人的目光总是在方寸之间。看着高原天空里飞过的鸟,猜想飞鸟们会以怎样的心情看下面的世界。鸟儿们的生命一定很短暂,但它们生活得很辽阔,山川与湖泊都在它们的眼底。神给了人智慧,给了鸟儿自由。人没有鸟儿的自由,鸟没有人的智慧。于是,地上的人们一直像蚂蚁一样忙碌着,地上的人们和天空的鸟谁也不懂谁。
  在西藏的这些天里,心情纯净得像一只穿行在云朵里的飞鸟。
  五体投地
  沿途总有磕着长头前往拉萨朝拜的僧人和信徒们。所谓磕长头是一种五体投地的姿势,这是佛教礼节中最高的一种礼法。在网上我查到了关于五体投地的正确姿势:先合掌,再低头,然后右、左掌依次按地,两膝随之跪下、头额触地。这样,头、两膝、两只手五体都虔诚地触地,随之翻掌,表示两手捧起所拜者的足,或托起崇拜对象。翻掌后稍停一会儿再起身,此为一拜。那些头额触地的人,除了对佛祖的敬仰,还有一种对天地自然的由衷崇敬,要么,怎么会以那么亲昵的态度对待土地呢?
  那些飘在神山圣湖边的五色经幡,也象征着对土水火风天的敬仰,那种敬仰来自对原始生命的理解。当五体投地头额触地,一步一叩首,走向朝拜之路时,还有一种对天地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爱与崇拜。因为心中时时有爱,他们的脸上总是那么宁静与平和。敢于释放心中的爱,也是一种民族性格。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身体很洁净,是不愿碰一下泥土与大地的。但是我们的行为把最初孕育我们生命的环境污染了,就是他们顶礼膜拜的土水火风天。
  在离开拉萨前的一个晚上,从八廓街的一家酒吧出来,已是凌晨时分,夜深人静,来到大昭寺前我们决定也磕长头,面对寺庙门正中央的那块大石,已经被信徒们磨得黑亮,特别是五体触地的地方都凹陷了一大块儿,我们依次跪倒在那块大石头上,五体投地,看着同伴们整个人和地面成了平行线,我突然“哈哈哈”笑起来。我笑为何白天我们不敢磕头,晚上夜深人静时偷偷摸摸地五体投地。我只是笑了笑,佛不会在乎这些的,别拿凡人的心去猜度佛的心思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行走在彩虹岭深处,总是觉得有些精灵或行或隐,让人惊奇不已。穿过溪涧,在通往洗马潭逼仄山路上的一个丛林空隙处,伟贤指着不远处对我说:“喏,对面就是你没有去过的村庄。”我顺着伟贤的指引,看到对面重峦叠嶂下露出的半截屋顶,虽然不大,但在斜阳下显得十分抢眼!他又说:“叶屋只住着他表兄,是真正的一个人的村庄。”  这足以吊起了我深山探秘的好奇心,于是我催促了这次行程。  伟贤边走边向我们介绍,他表兄叫叶光明
期刊
清明节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我刚睡下,手机骤然响起,大哥沙哑着声音说:“父亲走了。”我急匆匆与二哥驱车回家,一路上,心情灰暗,泪眼婆娑。记得头日回家,临返县城时,我来到父亲床前,见他在静静安睡,便没惊扰。没想到,父亲就这么走了。  父亲属牛,今年89岁。  父亲生在一个小商贩的家庭,只有兄妹俩,18岁就没娘。初中毕业的他经我县名士谢子丹举荐入校教书。足迹遍及周村底、岩岭、溪圩、潭头、湖里、高阳等地。因
期刊
窗外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驱赶着冗长的黑暗和反复的梦境。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射进来,照到窗台、地板上,又向上折了一下,铺在被子上。伸出一只手,接住那缕阳光,与那份亿万年不变的妥帖相互问候着,温暖着。  窗台上,三叶草舒展着叶子,星星点点探出的小花儿,托起春天嫩绿的希冀,像是憧憬,像是梦想。那是母亲亲手栽下的花儿,是写满幸运、装满祝福的花儿。  粉色保温杯里留存的是昨夜的温水,饮下几口,便彻底
期刊
有时候我会现出一副痴相,那是我的灵魂离开躯体回到了故乡。  小石桥不见了,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64岁的我站着不肯离去,迷惘而惆怅。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为何不感到丝毫惧怕,走出家门,玩得如此开心呢?  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远处悄悄地盯着他。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会听到那个女子呼唤的声音。  那个孩子就是我,而那个年轻女子,便是我的母亲。  一幢老宅,几易主人。前人去了,后人又来。新来的主人中,年轻的在奔
期刊
我总以为父亲早已把故乡遗忘了,离开故乡四十多年,从未回去过,也从不在我们这些孩子面前提起。他难道真的把故乡遗忘了吗?  父亲兄弟姐妹七个,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尽管教书先生一再请求,才上小学三年的父亲还是哭着离开学校。回到家,父亲对我爷说:“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去东北,挣些钱好供弟弟妹妹上学。”爷和奶其实早就合计过要送一个孩子去东北,但让我大伯和我父亲谁去,爷和奶却总也开不了口。我奶从邻居家借来了
期刊
《家庭防盗指南》里提到过:如果男主人出门多日,心虚的女主人可在阳台挂上他的大裤衩之类。  她已将丈夫的衣物收拾起来捎给他带走了,只留下了一身外套和一双鞋。  外套挂在卧室的衣架上,醒来或入睡之际,微明里瞥见,很熟悉的身影,传来阵阵亲密无间的气息。她想,挂到来春转暖,再晒一晒收进壁橱也不迟。  只有那双鞋,始终放不好。  鞋一直放在门口。  那天,他在家里发作送医院,是被背着下楼的,慌得鞋子都没有穿
期刊
春雨  “好雨知时节”,在略显凝重的大地上,年复月更,春雷滚过,飘飘洒洒的雨,洗去了一冬的尘埃,拂去了冬季里最后的一丝严寒,把所能给予大地的细细密密的,轻轻盈盈的,似云非云,像雾非雾的甘霖给予了期盼滋润的万物,催醒了沉睡中颤动的绿,带给人以精神上的无限慰藉。  “春风又绿江南岸”。感受春雨,特别是感受那“润物细无声”,一丝丝、一点点、一滴滴地滋润着大地,呵护着初春新绿的毛毛雨,我更加感到生命的驿动
期刊
当我步入中学后,读过凡尔纳的《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开始向往大海,可是,命运却把我安排在了远离大海的河南。  直到2008年8月9日至21日,我终于有了与大海亲近的机会了,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在青岛工作多年的侄女琼丽向我们发出邀请,我们于8月7日从郑州启程,到青岛时已是8 月8日中午12点了。接到我们后,琼丽高兴地说:“姑伯,票可紧张了,我好不容易弄到了几张票。”
期刊
周末逛街,女儿拿着吃烤肠剩下的竹签儿,走了好远,也没有发现垃圾箱。  看见路旁的一个拐角处堆了点破塑料袋、废纸,她便把那当垃圾桶,大手一挥,把竹签儿甩下了。没等我说什么,女儿便解释道,“这附近都没有垃圾箱,再说,我又没随处扔,这里早就有垃圾,保洁工人怎么也要打扫下不是吗?”  呵,她倒振振有词。  “都像你这样想,这的垃圾会堆成山的。”  女兒听我这么一说,径直向那个垃圾堆走去,还说非要捡回那个竹
期刊
我左手腕大拇指下三厘米处有一处伤口,缝了四针。尽管三十多年过去,但每当自己凝视那四横一竖的伤疤时,心就隐隐作痛。  那应该是我十五六岁时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我们那一带山区农村很穷,农民除了到生产队出工挣廉价的工分,唯一能给家庭创收的就是去山上割荆条编荆笆,卖给当地的小煤矿。荆笆半尺来宽,一尺半长,四根竖擎(支撑荆笆的木条)上稀疏地编上一些荆条或其他藤类植物,很简单。荆笆被小煤矿填充顶板用,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