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驱赶着冗长的黑暗和反复的梦境。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射进来,照到窗台、地板上,又向上折了一下,铺在被子上。伸出一只手,接住那缕阳光,与那份亿万年不变的妥帖相互问候着,温暖着。
窗台上,三叶草舒展着叶子,星星点点探出的小花儿,托起春天嫩绿的希冀,像是憧憬,像是梦想。那是母亲亲手栽下的花儿,是写满幸运、装满祝福的花儿。
粉色保温杯里留存的是昨夜的温水,饮下几口,便彻底醒了。动一动身体,仿佛我是一棵长满根须,会呼吸、会光合作用的植物。有时会想,倘若睁开眼睛便能看见张开蝶翼的叶子和那通透的阳光,那么,这一天的伊始是惬意的、幸福的。
《说文》言:年,谷熟也。年是一个标志,此端是枯,彼端是荣。又是一个纪念,一场祈福。它结束了一段时光,又开启了一段时光。过了年,便是另一个季节,别有一番景色了。立春时分,有“远天归雁抚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的跃然,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灵动,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然。而这些诗句都不是描写北方的春色,那些温婉和柔软属于江南的早春。
在北方以北的春天,是不容易发现那番诗意的景象的。萧红在《又是春天》里写道:“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变成灰色了。”积雪还未融化,河流结着厚冰,依旧是冷。北风虽不比冬天的肃杀,但它刮起来,还会让小孩子的脸蛋儿变成红苹果一般。看到出屋玩耍的小孩子,老人总要念叨那句老话:春捂秋冻。寻不到怦然心动的绿色,觅不到草长莺飞的季节,等待小草从冰冻的泥土中苏醒,等待山中那冰凌花从积雪盛开,等待南风徐徐吹来,漫山遍野,桃之烂漫,梨花如雪。
時光在等待中慢慢游走,岁月在等待中静美如初。已经在浑然不觉中,等候了四十个春天,第四十一个春天显得有些枯燥、漫长,既漫长又迅速,十年、二十年的光景如白驹过隙。还清晰地记得,童年掰着手指算计着春节的日子,不仅要盼着母亲缝制的新衣、吃到平日里不舍得吃的饭食,更希望过了年便再添上一岁,快些长高,长大,小小的内心装着许多遥远的梦想……如今的孩子对传统节日淡化了,万圣节、圣诞节会使他们更加欢腾。记得有一位国学老师曾经说过,多数国人对“洋节”的来历和渊源知之甚少,多数是凑个热闹。西方的节日是从天上来的,而中国的节日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和成长有关,和成熟有关,和收获有关。不难想到,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如二十四个节点,将年的光景变化分得明明白白。
既然食为天,在喜庆的日子里应该为家人做上一桌美食,尽一点心意,献上一份色香味的祝福。许多食材,大多是春节前在超市采购的,也有更久之前的。几瓣大蒜散落在厨房潮湿的窗台上,根部生了细须,顶端发出绿芽。虽躺着,嫩芽却倔强而弯曲着向上生长。秋季买回的土豆像是睡醒了,每个浅坑儿都冒出白色的小芽儿。添了许多皱纹的土豆,就是中国式的母亲,为了孩子的生长,殚精竭虑地将自己弄成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贮藏在冰箱里被切掉一半的胡萝卜,还新鲜,顶端竟也抽出了嫩黄的缨子。秋葱的叶子变得鼓胀起来,也有了水分。这让我想到了野草、蒲公英,和一种叫“落地生根”的植物。这些离开泥土多日、从一个季节挨到另一个季节的植物,在内心孕育着怎样的梦想和力量,才能时刻想着生发、成长、繁衍,一丝不苟地完成大自然交给它们的任务呢?
在寒冷中,还是等来了春天。春天派出了信使,发出春的消息。春天把活力积攒在秋的种子里,把精魂贮存有万物的灵性中,一切,一切的生命,都能平等地享受春的礼遇,不分贵贱尊卑。
儿子出去后,很快回来了。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他手里攥着一截柳枝,眼波闪亮。那看似干枯、毫无生机的柳枝上,已经鼓起了一对对小芽苞,剥开黑褐色的树皮,里面竟然有了绿色。
春是诗人,寥寥数语便把春天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是画家,几点嫩绿、浅黄、淡蓝、绯红,简单地勾勒,便绘成一幅春天的水墨图;春是艺术家,春是魔术师,春的语言诗情画意,春的表情风情万种,春的身段伶俐百变,春的力量鬼斧神工……
在那些闪烁的嫩绿中,我已然置身于浓浓的春意之中。用等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吗?那太久了。也不用等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又似乎太迟了。就在现在,在北方的春寒料峭里,春天悄悄然地走来,与我们招手了。与春天有约,待到河水融冰,春暖花开,到田野,去看阡陌上车轮滚滚,田中黑土翻腾。到河边,去抚摸希望铿锵的脉搏,与春风和草色一起苏醒。
而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春天,在一个叫兰亭的地方,一群人沿溪而坐,流觞曲水,兴致高昂。刻入历史碑文的“修褉事”之景,恍如昨日。
责任编辑:曹景峰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斜射进来,照到窗台、地板上,又向上折了一下,铺在被子上。伸出一只手,接住那缕阳光,与那份亿万年不变的妥帖相互问候着,温暖着。
窗台上,三叶草舒展着叶子,星星点点探出的小花儿,托起春天嫩绿的希冀,像是憧憬,像是梦想。那是母亲亲手栽下的花儿,是写满幸运、装满祝福的花儿。
粉色保温杯里留存的是昨夜的温水,饮下几口,便彻底醒了。动一动身体,仿佛我是一棵长满根须,会呼吸、会光合作用的植物。有时会想,倘若睁开眼睛便能看见张开蝶翼的叶子和那通透的阳光,那么,这一天的伊始是惬意的、幸福的。
《说文》言:年,谷熟也。年是一个标志,此端是枯,彼端是荣。又是一个纪念,一场祈福。它结束了一段时光,又开启了一段时光。过了年,便是另一个季节,别有一番景色了。立春时分,有“远天归雁抚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的跃然,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灵动,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悄然。而这些诗句都不是描写北方的春色,那些温婉和柔软属于江南的早春。
在北方以北的春天,是不容易发现那番诗意的景象的。萧红在《又是春天》里写道:“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变成灰色了。”积雪还未融化,河流结着厚冰,依旧是冷。北风虽不比冬天的肃杀,但它刮起来,还会让小孩子的脸蛋儿变成红苹果一般。看到出屋玩耍的小孩子,老人总要念叨那句老话:春捂秋冻。寻不到怦然心动的绿色,觅不到草长莺飞的季节,等待小草从冰冻的泥土中苏醒,等待山中那冰凌花从积雪盛开,等待南风徐徐吹来,漫山遍野,桃之烂漫,梨花如雪。
時光在等待中慢慢游走,岁月在等待中静美如初。已经在浑然不觉中,等候了四十个春天,第四十一个春天显得有些枯燥、漫长,既漫长又迅速,十年、二十年的光景如白驹过隙。还清晰地记得,童年掰着手指算计着春节的日子,不仅要盼着母亲缝制的新衣、吃到平日里不舍得吃的饭食,更希望过了年便再添上一岁,快些长高,长大,小小的内心装着许多遥远的梦想……如今的孩子对传统节日淡化了,万圣节、圣诞节会使他们更加欢腾。记得有一位国学老师曾经说过,多数国人对“洋节”的来历和渊源知之甚少,多数是凑个热闹。西方的节日是从天上来的,而中国的节日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和成长有关,和成熟有关,和收获有关。不难想到,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如二十四个节点,将年的光景变化分得明明白白。
既然食为天,在喜庆的日子里应该为家人做上一桌美食,尽一点心意,献上一份色香味的祝福。许多食材,大多是春节前在超市采购的,也有更久之前的。几瓣大蒜散落在厨房潮湿的窗台上,根部生了细须,顶端发出绿芽。虽躺着,嫩芽却倔强而弯曲着向上生长。秋季买回的土豆像是睡醒了,每个浅坑儿都冒出白色的小芽儿。添了许多皱纹的土豆,就是中国式的母亲,为了孩子的生长,殚精竭虑地将自己弄成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贮藏在冰箱里被切掉一半的胡萝卜,还新鲜,顶端竟也抽出了嫩黄的缨子。秋葱的叶子变得鼓胀起来,也有了水分。这让我想到了野草、蒲公英,和一种叫“落地生根”的植物。这些离开泥土多日、从一个季节挨到另一个季节的植物,在内心孕育着怎样的梦想和力量,才能时刻想着生发、成长、繁衍,一丝不苟地完成大自然交给它们的任务呢?
在寒冷中,还是等来了春天。春天派出了信使,发出春的消息。春天把活力积攒在秋的种子里,把精魂贮存有万物的灵性中,一切,一切的生命,都能平等地享受春的礼遇,不分贵贱尊卑。
儿子出去后,很快回来了。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他手里攥着一截柳枝,眼波闪亮。那看似干枯、毫无生机的柳枝上,已经鼓起了一对对小芽苞,剥开黑褐色的树皮,里面竟然有了绿色。
春是诗人,寥寥数语便把春天描绘得淋漓尽致;春是画家,几点嫩绿、浅黄、淡蓝、绯红,简单地勾勒,便绘成一幅春天的水墨图;春是艺术家,春是魔术师,春的语言诗情画意,春的表情风情万种,春的身段伶俐百变,春的力量鬼斧神工……
在那些闪烁的嫩绿中,我已然置身于浓浓的春意之中。用等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吗?那太久了。也不用等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又似乎太迟了。就在现在,在北方的春寒料峭里,春天悄悄然地走来,与我们招手了。与春天有约,待到河水融冰,春暖花开,到田野,去看阡陌上车轮滚滚,田中黑土翻腾。到河边,去抚摸希望铿锵的脉搏,与春风和草色一起苏醒。
而我仿佛回到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春天,在一个叫兰亭的地方,一群人沿溪而坐,流觞曲水,兴致高昂。刻入历史碑文的“修褉事”之景,恍如昨日。
责任编辑:曹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