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模式实践探讨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课前预习就是指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对教师即将要讲解的知识初步地进行了解,这样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就能够有一定的学习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學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课前预习的情况,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对合理的预习方法进行采用,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有机结合学生个性,精心设计数学课前预习内容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是比较高的,学生们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旧知识的依赖度比较高,所以预习活动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小学生们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自控能力比较差,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预习的方向和思考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预习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来对学生们的预习环节进行设计,以导向性、启发性、阶梯性为设计方向,帮助学生们通过预习活动对数学知识初步地进行了解。
  一般来说,小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要对学生们的预习内容和目标进行明确,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们熟悉课本内容,那么他们可能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产生偏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们的预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地进行设计。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内容进行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先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预习,并通过预习活动,找出数字1~100以内所有3的倍数,有一个明确的预习目标之后,学生们的预习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充分引用实践活动,有效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对课前预习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要对合理的方式进行采用,不仅要让学生们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要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们从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了解。阅读、操作、记忆是学生们在预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环节,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初步地掌握课本知识,从而有一个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而自主地对习题进行演练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快速地掌握难点知识,再把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们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预习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教学重点不要仅仅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还是把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起来。比如说,学生们在对《三角形面积》这节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们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背诵,那么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们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运用。反之,学生们在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就对三角形公式进行推导,这样学生们就能准确地在解题中对知识进行运用。
  及时检验预习效果,合理培养学生们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小学生们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地对知识进行获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把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们,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们课前预习习惯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预习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们可以对学生们的预习活动进行检验,让学生们带着一定的“压力”去预习,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对数的加减法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们通过预习活动之后,就会了解到基础数字的算法,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漏洞,从而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对课堂学习的质量进行保证。
  结语
  总而言之,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们在对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把握,还要掌握到知识学习的技巧,对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进行转变,学会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因此,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要的过程,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对课堂学习的质量进行提高。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同时为高中语文铺垫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低效,需要对教学方式作出改进。而情境构建就是一类较为高效的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与之对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感受体验,这样可以对课文形成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解,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情境构建的内涵要点解析  所谓的情境构建,实质上就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创设一个与之相关
期刊
电视画面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质量直接影响新闻节目质量,从而影响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然而,当前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电视新闻画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检验.学校要高度重视,努力完善就业工作指导机制,搞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积极向用人单位推介,注意解决好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大学生的就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均接受12周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
【摘 要】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走进了课堂,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四个一,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使
本文采用科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对高职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结合实际,优化课程内容;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学历教育为补充.
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特别是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更能培养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本人以多元智能理論为依据,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计划在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方面对初中化学内容教与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灵
期刊
由于受升学考试、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初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普遍地存在着讲授内容多,学生思维少;讲授时间多,学生自学少;教师单一讲授多,其它辅助手段少等现象。这些都一定程度
去年秋天,因工作需要,我来到一所村小支教。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发现这所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差,与城区的差距较大:一台老式录音机,一张抽屉都坏了的讲台,坑坑洼洼的地面,孩
期刊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美术高考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文化素质过低,过分偏重于技法,考试内容越来越简单模式化,考生的功利性形凸显,美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