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等。本文主要针对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深入研究,对文中“狂人”形象的刻画进行解读,并分析文中蕴含的哲学艺术思想以及在鲁迅时代下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狂人日记》;哲学寓言形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 0-01
引言:
《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全文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描写,暗讽了封建社会的陈旧思想。这部作品对当时乃至现代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文章独特的哲学寓言形态,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狂人”的形象及表达方式
鲁迅在对新文学的不断探寻中,得到了创作《狂人日记》的启发。鲁迅在早年期间就有对“吃人”思想的领悟,只是当时还没有合适的文学形式可以将这种思想具象化。所以《狂人日记》独特的结构是来自于鲁迅多年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不同于同时期存在的小说诗歌,也不同于鲁迅早年的杂文,在当时的环境中独树一帜,成为白话文小说史上的始祖。由于《狂人日记》的别具一格引发很多评论家的热议,文章已超出写实风格的限制,更接近于意识流的范畴。《狂人日记》的确没有对时间和环境的设定,人物的姓名也为泛指。内容上也是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文中所有的内容具有非现实主义色彩。例如主人公狂人在“仁义道德”这几个字的字缝里看到了“吃人”两字,这种事情是不合乎常理的,其实这种描写手法是来隐喻狂人在史书的翻阅 理解中总结而来思想[1]。狂人在不断反思中发现了“吃人”现象之后能自然地意识到 吃人是有罪的,说明狂人是具备哲人思考方式的。这种思考方式属于哲学中“反思”的范畴,狂人的思考行为是主体自身的反思,反思后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也是在说不断反思中得到的哲学思想是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现状存在着“吃人”的现象。
《狂人日记》写作方式是具有创新性的,运用日记形式规划了整体文章结构,以达到突出“狂人”反思的目的,但是日记的日期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的叙事性也大大被减弱。因为小说的主体是叙述,而《狂人日记》恰好通过对话来推进事情的发展,没有很强的叙述功能,反而使文风很独特,耐人寻味。
二、西方现代哲学的寓言形态
《狂人日记》中蕴含的哲学艺术与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其实是对于传统文学创作形式的突破,鲁迅在中国传统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但《狂人日记》的文学表达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固有思想及局限。在西方文学的研究中发现《狂人日记》倾向于尼采的文学思想,在鲁迅的论文中也可以找到相似于尼采思想的痕迹。由此可知鲁迅对尼采的文学思想是认同的,尼采学说也影响了鲁迅对于《狂人日记》的创作。
“狂人”思想在《狂人日记》中极为突出的哲学思想,契合于尼采学说“超人”的核心价值和哲学隐喻。尼采学说中的“超人”思想是人要在思考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价值观,而这种人往往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创造力,而被称为“超人”,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思想即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二者在反思价值观这一理念上如出一辙。
而《狂人日记》非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文章有着相相似的特点:第一,写作手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的局限,也没有确定描写时代的背景,但通过作品的解读能对隐喻的时代特征有所了解;第二,文章皆由对话和思考构成,且通过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来推进情节发展;第三,在题目的创作上都选择了以主人公自身的表达为文章主旨。
三、《狂人日记》产生的影响
(一)反封建思想的升华
鲁迅的文学创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而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抵触最为明显。除《狂人日记》之外,其他的文学作品也明确批判了封建思想,但区别于当代的其他反封建学者的正面抨击,鲁迅的表达方式更为隐喻化,以非具象化的形式在文字中展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在揭露社会本质的同时传达一种哲学的感化思想,《狂人日记》中,鲁迅将封建传统思想比喻为“吃人”,高度的概括了封建思想的顽固不化和对当代人的危害,有效地传达了 当代传统禮教具有的思想形态。
(二)启蒙思想
鲁迅的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表达内心的哲学艺术形式,具有思想上的高度和哲学上的领悟。《狂人日记》通过虚构的表达使文章内容更具有深度,人生的探寻和感悟和社会现实的具体化体现,形成了鲁迅独特的创作风格。因为有现实的社会背景做铺垫,鲁迅的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幻想主义风格,不是个人脱离现实的空谈,因为有对人生的理解,才不是表面的人道思想和理性主义[2]。《狂人日记》不同于鲁迅的其他作品,其他作品可能突出的两种中的一个,但《狂人日记》通过哲学寓言的形态启蒙主旨思想,是这类小说的先驱。所以,有学者曾高度评价鲁迅,说其甚至超越了启蒙的思想。
(三)民族意识的加强
《狂人日记》通过抽象化的表现方法突出了作者在民族意识这一思想上观点,这种表达方式是鲁迅其他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的,揭露的是鲁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无助。这种无助感在《狂人日记》中的描写逐渐加深,从主人公周围“吃人”现象的出现,这是铺垫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然后是被历史同化的“吃人”现象,是鲁迅对当时先驱思想的绝望,最后是对孩子仅存的一点希望,因为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民族意识,需要新一代的力量来改变。
结论:
《狂人日记》是鲁迅既具有个人文学风格的作品,也是对以后的文学作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部哲学思想与隐喻风格极为突出的作品,是鲁迅对封建社会思想的评判最为有力的证明。这部小说对当今的文学创作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钰.此“反封建”非彼“反封建”——《狂人日记》被误解的价值[J].文艺争鸣,2017(09):159-165.
[2]郭帅.《狂人日记》的哲学寓言形态及其意义[J].东岳论丛,2016,37(02):121-126.
关键词:《狂人日记》;哲学寓言形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 0-01
引言:
《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全文以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描写,暗讽了封建社会的陈旧思想。这部作品对当时乃至现代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文章独特的哲学寓言形态,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狂人”的形象及表达方式
鲁迅在对新文学的不断探寻中,得到了创作《狂人日记》的启发。鲁迅在早年期间就有对“吃人”思想的领悟,只是当时还没有合适的文学形式可以将这种思想具象化。所以《狂人日记》独特的结构是来自于鲁迅多年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这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方式不同于同时期存在的小说诗歌,也不同于鲁迅早年的杂文,在当时的环境中独树一帜,成为白话文小说史上的始祖。由于《狂人日记》的别具一格引发很多评论家的热议,文章已超出写实风格的限制,更接近于意识流的范畴。《狂人日记》的确没有对时间和环境的设定,人物的姓名也为泛指。内容上也是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文中所有的内容具有非现实主义色彩。例如主人公狂人在“仁义道德”这几个字的字缝里看到了“吃人”两字,这种事情是不合乎常理的,其实这种描写手法是来隐喻狂人在史书的翻阅 理解中总结而来思想[1]。狂人在不断反思中发现了“吃人”现象之后能自然地意识到 吃人是有罪的,说明狂人是具备哲人思考方式的。这种思考方式属于哲学中“反思”的范畴,狂人的思考行为是主体自身的反思,反思后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也是在说不断反思中得到的哲学思想是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现状存在着“吃人”的现象。
《狂人日记》写作方式是具有创新性的,运用日记形式规划了整体文章结构,以达到突出“狂人”反思的目的,但是日记的日期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的叙事性也大大被减弱。因为小说的主体是叙述,而《狂人日记》恰好通过对话来推进事情的发展,没有很强的叙述功能,反而使文风很独特,耐人寻味。
二、西方现代哲学的寓言形态
《狂人日记》中蕴含的哲学艺术与西方现代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其实是对于传统文学创作形式的突破,鲁迅在中国传统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但《狂人日记》的文学表达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固有思想及局限。在西方文学的研究中发现《狂人日记》倾向于尼采的文学思想,在鲁迅的论文中也可以找到相似于尼采思想的痕迹。由此可知鲁迅对尼采的文学思想是认同的,尼采学说也影响了鲁迅对于《狂人日记》的创作。
“狂人”思想在《狂人日记》中极为突出的哲学思想,契合于尼采学说“超人”的核心价值和哲学隐喻。尼采学说中的“超人”思想是人要在思考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价值观,而这种人往往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创造力,而被称为“超人”,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思想即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二者在反思价值观这一理念上如出一辙。
而《狂人日记》非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文章有着相相似的特点:第一,写作手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的局限,也没有确定描写时代的背景,但通过作品的解读能对隐喻的时代特征有所了解;第二,文章皆由对话和思考构成,且通过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来推进情节发展;第三,在题目的创作上都选择了以主人公自身的表达为文章主旨。
三、《狂人日记》产生的影响
(一)反封建思想的升华
鲁迅的文学创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而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抵触最为明显。除《狂人日记》之外,其他的文学作品也明确批判了封建思想,但区别于当代的其他反封建学者的正面抨击,鲁迅的表达方式更为隐喻化,以非具象化的形式在文字中展现出来。这种表现方式在揭露社会本质的同时传达一种哲学的感化思想,《狂人日记》中,鲁迅将封建传统思想比喻为“吃人”,高度的概括了封建思想的顽固不化和对当代人的危害,有效地传达了 当代传统禮教具有的思想形态。
(二)启蒙思想
鲁迅的文学创作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表达内心的哲学艺术形式,具有思想上的高度和哲学上的领悟。《狂人日记》通过虚构的表达使文章内容更具有深度,人生的探寻和感悟和社会现实的具体化体现,形成了鲁迅独特的创作风格。因为有现实的社会背景做铺垫,鲁迅的文章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幻想主义风格,不是个人脱离现实的空谈,因为有对人生的理解,才不是表面的人道思想和理性主义[2]。《狂人日记》不同于鲁迅的其他作品,其他作品可能突出的两种中的一个,但《狂人日记》通过哲学寓言的形态启蒙主旨思想,是这类小说的先驱。所以,有学者曾高度评价鲁迅,说其甚至超越了启蒙的思想。
(三)民族意识的加强
《狂人日记》通过抽象化的表现方法突出了作者在民族意识这一思想上观点,这种表达方式是鲁迅其他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的,揭露的是鲁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无助。这种无助感在《狂人日记》中的描写逐渐加深,从主人公周围“吃人”现象的出现,这是铺垫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然后是被历史同化的“吃人”现象,是鲁迅对当时先驱思想的绝望,最后是对孩子仅存的一点希望,因为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民族意识,需要新一代的力量来改变。
结论:
《狂人日记》是鲁迅既具有个人文学风格的作品,也是对以后的文学作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部哲学思想与隐喻风格极为突出的作品,是鲁迅对封建社会思想的评判最为有力的证明。这部小说对当今的文学创作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钰.此“反封建”非彼“反封建”——《狂人日记》被误解的价值[J].文艺争鸣,2017(09):159-165.
[2]郭帅.《狂人日记》的哲学寓言形态及其意义[J].东岳论丛,2016,37(0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