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业类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如何改进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理性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农业类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升较为明显。
【关键詞】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就听说;对分易;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周歆,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项目(课题编号:19Y12)。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所建立的,相互支持,促进相长,从而形成以“教—学—练”为特色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所在
目前,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仍然是停滞在一个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结果是教学与职业定位脱节,课程学习难以满足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当今国际商务大环境下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有需求的,但其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明显落后,有其自身的因素( 例如学习习惯较差、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低等) 。然而,英语听说课程具有“满堂灌”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基本属于舶来品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录制微课等,实施于网络学习平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模式来完成。现状显示,农业类高职一些教师对英语听说课堂的把控度较低,学生无法充分参与讨论,影响教学进度,以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体现不明显。
三、对分课堂理念
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对分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以1986年维特罗克(Wittrock)提出的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而生成的课堂改革新模式,课堂教学应该突出过程性是其重点强调的,遵循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这一规律,分析问题,乐于探究,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内化输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对分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平衡教师教学负载,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具体的设施过程:课堂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知识点讲授,另一半时间交给给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课堂讨论过程既突出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又融入贯穿其中,核心操作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当堂或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PAD 课堂便诞生于此。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笔者首先调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着重点在英语学习能力的调研与分析,然后调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现状,为了解决在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结合微信“对分易”学习平台,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创新。
1. “对分易”平台创建。在微信APP中搜索“对分易”公众号进行关注并注册。登录后,按照先后顺序,创建学期和课程,点击“课程名称”,进入功能主页, 在“班级学生”栏中添加授课班级名称,生成班级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自己所在的班级,以后每堂课教师可通过“对分易”平台和学生进行交互式的教与学。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每次课程的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点提前通过“对分易”平台里的“课程资源”模块发布共享给学生,让他们在上课前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清楚自己在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英语听说课程中的任务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讲解,收效甚微。现在,依托“对分易”平台,教师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多种形式,如文档、PPT、视频讲解或动画图片以及海量英语学习链接等方式,分享给学生,供课下自主学习或趣味学习浏览,每个资源围绕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比较符合高职生善于利用移动网络、趣味性、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2.教学设施过程。(1)教师讲授阶段(识记与领会)。这个阶段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点为主,教师介绍所要学习的听力课程的主要内容的,学生结合课前学习得以充分了解。教师在多媒体设备进行听力内容播放,学生依据各自基础和学习资源做好标识。然后教师讲授和主题相关的听力技巧,通过“对分易”中的“课堂提问”功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输出,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听力材料中出现时间人物事件,识记与领会,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分易”学习资源链接播放相关英语原版电影来提升学生与主题相关联的听力能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听说课堂氛围,对解决在此过程中听不懂、把握不准听力信息等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可以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通过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2)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 (运用与分析)。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听到的材料内容,利用课后时间自己进行独立的复习整合,拓展学习,持续时间约为新课讲授一周左右。学生在“对分易”平台,通过课程资源内容,加深对课中任务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第一次课后发布一些做好标记的材料于平台作为课后练习,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做出不同的划分。例如:较容易就能听懂的听力内容(对话)、句型结构复杂的内容(专有词汇较多的新闻材料),学生在“微信消息”中收到学习提醒,按照程度自我完成,平台根据教师设置内容自动生成评价得分(诊断式评价);除了听力练习,教师还可以发布口语及口译任务,例如:相关联的主题对话的编写和录音,重点句型和段落的口译等。这个阶段中,按照教师设定的明学目标,学生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得当,学生避免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模糊性和盲目性。 (3)隔堂讨论阶段(综合与创新)。第三阶段——隔堂讨论阶段,体现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亮点和创新点。这个环节很好地展示了英语听说课程课堂成果的“双赢”效果:学生在前一环节的学习成果检测,教师落实于课堂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效果的检测。教师应用对分易中的“随机分组”的功能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成员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2-5人,引导并组织学生利用“对分易”手机客户端就上节课学习及掌握到的听力技巧在组内进行讨论,回顾复习课后练习。每个小组十分钟的交流与沟通,逐一阐述学习过程以及疑难点,成员相互解答。然后进行跨组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课后练习学习成果,其他组员在“对分易”平台给予评分(形成性评价),结束前每组组长利用电脑客户端展示组内成员产出性成果,在教室大屏幕上呈现,做总结展示,完成时间约在30分钟左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改进和存在的部分问题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优化方法。如此一来,英语听说课堂的学习氛围日益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水平将与日俱增。此学习模式开展之后,学习评价与测试始终伴随着英语听说课程中的语言学习 全过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五、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对授课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主题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效果的意见和看法,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此掌握和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農业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设施平台为问卷星,时间设置在学期末期末成绩公布之后,为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想法,笔者在卷首标注:调查的目的仅此分析“对分课堂”在英语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匿名方式进行,无需产生任何负担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9份,平台记录有效问卷为138份。 该问卷一共设置有25个问题,分为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者学习参与度、教师教学模式更新、 学习者学习适应度、“对分易”教学平台效果等模块。
统计与整理结果如下: 91.29% 的同学对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效果比较满意;87.51% 的同学对对分课堂的评价高于传统课堂;81.56% 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好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82.23%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7.71% 的同学表示有了“对分易”学习平台的辅助,自己更愿意在课堂讨论时积极表达;70.83%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通过发布在“对分易”中的课后任务促进了对重难点的内化吸收,为隔堂分组讨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4.05%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的分组讨论对提升英语听说技能有明显的效果;87.18%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中教师总结答疑环节部分或完全解决了自己在英语语言特别是英语听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六、意义
通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业类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合理地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整合这两大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这种新的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能的释放,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沿着多元、良性、和谐、开放、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其可行性对于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推动意义,是适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类高职英语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的高职英语教育新课堂。
【关键詞】对分课堂;大学英语就听说;对分易;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周歆,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院级教科研课题项目(课题编号:19Y12)。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所建立的,相互支持,促进相长,从而形成以“教—学—练”为特色的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所在
目前,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仍然是停滞在一个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结果是教学与职业定位脱节,课程学习难以满足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很显然,这并不利于农业类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当今国际商务大环境下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有需求的,但其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明显落后,有其自身的因素( 例如学习习惯较差、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低等) 。然而,英语听说课程具有“满堂灌”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饱受诟病,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基本属于舶来品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源,如:录制微课等,实施于网络学习平台,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模式来完成。现状显示,农业类高职一些教师对英语听说课堂的把控度较低,学生无法充分参与讨论,影响教学进度,以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体现不明显。
三、对分课堂理念
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对分课堂”课堂教学模式 ,以1986年维特罗克(Wittrock)提出的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而生成的课堂改革新模式,课堂教学应该突出过程性是其重点强调的,遵循知识的发生、发现、应用过程这一规律,分析问题,乐于探究,通过师生对话、独立思考、内化输出、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对分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平衡教师教学负载,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具体的设施过程:课堂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知识点讲授,另一半时间交给给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课堂讨论过程既突出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又融入贯穿其中,核心操作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当堂或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PAD 课堂便诞生于此。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笔者首先调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着重点在英语学习能力的调研与分析,然后调查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现状,为了解决在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结合微信“对分易”学习平台,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创新。
1. “对分易”平台创建。在微信APP中搜索“对分易”公众号进行关注并注册。登录后,按照先后顺序,创建学期和课程,点击“课程名称”,进入功能主页, 在“班级学生”栏中添加授课班级名称,生成班级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自己所在的班级,以后每堂课教师可通过“对分易”平台和学生进行交互式的教与学。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每次课程的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点提前通过“对分易”平台里的“课程资源”模块发布共享给学生,让他们在上课前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清楚自己在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英语听说课程中的任务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讲解,收效甚微。现在,依托“对分易”平台,教师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以多种形式,如文档、PPT、视频讲解或动画图片以及海量英语学习链接等方式,分享给学生,供课下自主学习或趣味学习浏览,每个资源围绕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比较符合高职生善于利用移动网络、趣味性、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2.教学设施过程。(1)教师讲授阶段(识记与领会)。这个阶段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点为主,教师介绍所要学习的听力课程的主要内容的,学生结合课前学习得以充分了解。教师在多媒体设备进行听力内容播放,学生依据各自基础和学习资源做好标识。然后教师讲授和主题相关的听力技巧,通过“对分易”中的“课堂提问”功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输出,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听力材料中出现时间人物事件,识记与领会,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分易”学习资源链接播放相关英语原版电影来提升学生与主题相关联的听力能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听说课堂氛围,对解决在此过程中听不懂、把握不准听力信息等问题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可以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通过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2)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 (运用与分析)。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听到的材料内容,利用课后时间自己进行独立的复习整合,拓展学习,持续时间约为新课讲授一周左右。学生在“对分易”平台,通过课程资源内容,加深对课中任务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第一次课后发布一些做好标记的材料于平台作为课后练习,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做出不同的划分。例如:较容易就能听懂的听力内容(对话)、句型结构复杂的内容(专有词汇较多的新闻材料),学生在“微信消息”中收到学习提醒,按照程度自我完成,平台根据教师设置内容自动生成评价得分(诊断式评价);除了听力练习,教师还可以发布口语及口译任务,例如:相关联的主题对话的编写和录音,重点句型和段落的口译等。这个阶段中,按照教师设定的明学目标,学生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得当,学生避免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模糊性和盲目性。 (3)隔堂讨论阶段(综合与创新)。第三阶段——隔堂讨论阶段,体现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亮点和创新点。这个环节很好地展示了英语听说课程课堂成果的“双赢”效果:学生在前一环节的学习成果检测,教师落实于课堂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效果的检测。教师应用对分易中的“随机分组”的功能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成员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2-5人,引导并组织学生利用“对分易”手机客户端就上节课学习及掌握到的听力技巧在组内进行讨论,回顾复习课后练习。每个小组十分钟的交流与沟通,逐一阐述学习过程以及疑难点,成员相互解答。然后进行跨组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课后练习学习成果,其他组员在“对分易”平台给予评分(形成性评价),结束前每组组长利用电脑客户端展示组内成员产出性成果,在教室大屏幕上呈现,做总结展示,完成时间约在30分钟左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展示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改进和存在的部分问题不足,提出合理建议,优化方法。如此一来,英语听说课堂的学习氛围日益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水平将与日俱增。此学习模式开展之后,学习评价与测试始终伴随着英语听说课程中的语言学习 全过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五、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对授课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主题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效果的意见和看法,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访谈,以此掌握和分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農业类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设施平台为问卷星,时间设置在学期末期末成绩公布之后,为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想法,笔者在卷首标注:调查的目的仅此分析“对分课堂”在英语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匿名方式进行,无需产生任何负担和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9份,平台记录有效问卷为138份。 该问卷一共设置有25个问题,分为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者学习参与度、教师教学模式更新、 学习者学习适应度、“对分易”教学平台效果等模块。
统计与整理结果如下: 91.29% 的同学对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效果比较满意;87.51% 的同学对对分课堂的评价高于传统课堂;81.56% 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好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82.23%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7.71% 的同学表示有了“对分易”学习平台的辅助,自己更愿意在课堂讨论时积极表达;70.83%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通过发布在“对分易”中的课后任务促进了对重难点的内化吸收,为隔堂分组讨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4.05%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的分组讨论对提升英语听说技能有明显的效果;87.18% 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中教师总结答疑环节部分或完全解决了自己在英语语言特别是英语听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六、意义
通过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业类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合理地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整合这两大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这种新的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能的释放,有助于促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沿着多元、良性、和谐、开放、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其可行性对于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推动意义,是适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业类高职英语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的高职英语教育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