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写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书写能力培养的核心是书写素养的培养。发展精细动作可以为书写素养培养奠定基础,为正式书写作准备。本文从当下小学生书写现状分析出发,重点阐述精细动作机制以及书写与精细动作的内在关系,书写中精细动作发展的连续性、可迁移性与协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书写幼小衔接中的书写动作准备以及小学低龄段书写动作养成建议。
【关键词】精细动作;书写;素养;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10-0015-04
书写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书写需要精细动作能力支持。精细动作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能力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1〕书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素养(competency)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2〕书写素养与书写技能是一种包含、融合和超越的关系。〔3〕书写素养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书写问题,书写技能是书写素养的基底。儿童的书写素养是在真实的书写情境中得到培养的,在此过程中,书写技能逐渐被掌握。
有研究发现,4~8岁学业成绩好的儿童,其精细动作能力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完善和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在个体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共变关系。〔4〕此外,有研究证实,精细动作能力能预测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5〕尤其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和一般学业成就具有预测意义。〔6〕因此,精细动作能力被认为是入学准备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
一、从小学生书写现状看精细动作能力的幼小衔接问题
汉字书写是小学低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学会写800个汉字。在“具体建议”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7〕有研究表明,有38.8%的小学低段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超过45分钟,约40%的学生在家学习时间(除去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1小时,有43.6%的学生课后要参加各类辅导班学习。〔8〕这些学习任务绝大部分也都需要通过书写完成。枯燥的机械式书写训练,易使儿童出现书写姿势不正确、笔顺笔画出错、字体结构比例不协调等现象。〔9〕有调查发现,在小学低段,只有31.5%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10〕
小学低段儿童书写状况是这样,那么学前儿童的精细动作准备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有研究指出,学前儿童首先生活技能就缺乏锻炼。一方面,教师或家长没有意识到书写与生活技能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总“替孩子做事”,如帮忙喂饭、穿衣、系鞋带等,孩子较少有使用双手的机会。〔11〕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也忽略了生活技能中的精细动作发展与书写技能之间的可迁移性。有研究发现,幼儿园对引导幼儿用筷的积极性较低,虑及幼儿用筷的安全性和使用难度,仅有14.6%的幼儿园要求幼儿用筷子进餐。〔12〕其次,幼儿少有开展高挑战性精细动作游戏的。教师虑及安全性以及操作的方便性等因素,多提供较为简单甚至单一的手工任务。
二、精细动作发展视域下的书写动作机制
(一)书写与精细动作
书写与精细动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书写动作与儿童早期生活与精细动作游戏的关联上。第一,书写动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细动作,它主要涉及小肌肉群的激活。从运动解剖学视角看,书写动作基于上肢和手部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解剖结构。〔13〕第二,书写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较为成熟的结果。这种成熟主要体现为书写动作生理基础的成熟以及精细动作发展的连续性。首先,书写动作与精细动作都建立在儿童肌肉与骨骼成熟的基础上。儿童早期肌肉尚未发育成熟,肌肉力量不够,骨骼关节以及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掌握书写动作。如果在该阶段对儿童进行书写动作的机械训练,不但会阻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且儿童的书写动作学习也事倍功半。其次,书写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较为高级的阶段。精细动作是从最早的抓握反射,到伸够、用勺、用筷、涂鴉之类再发展到书写的。第三,较之表音文字的书写,汉字的书写对精细动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主要是由汉字的笔画与结构特点等决定的。汉字的笔画多变,例如横、竖、提、折、钩、撇、捺等。结构也非常多样,如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等,综上,精细动作与书写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书写对精细动作的能力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这种要求,理解书写动作的内在机制尤为重要。
(二)汉文化背景下书写动作发展的内在机制
1.汉字书写动作发展的连续性
在书写动作发展过程中,最开始出现的是新生儿用整个手抓握物体。抓握是手的基本功能,包括对目标的伸够与抓取。逐渐地,幼儿开始使用较为简单的餐具进餐,例如用勺子进餐。从15个月时能够抓住勺子舀到盘底,发展至3周岁时能掌心向上抓握勺子、娴熟地使用勺子进餐。〔14〕期间,幼儿对手腕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动作稳定性逐渐提高。在这个阶段中,幼儿会全掌抓握书写工具,即用四指和拇指将铅笔完全握住。
幼儿的手部执握动作大约在4~5岁时达到成熟年龄。此时,汉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开始探索使用筷子进餐。执筷要使用到拇指、食指与中指,大致可分为钳式与剪式两种不同方式。幼儿在5岁时就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15〕逐渐地,幼儿能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功能区分开来,能根据不同任务来控制和调节拇指与其他手指的运动。幼儿在学习执笔书写的过程中,是从最开始利用近躯干关节(如肩关节)来协助控制笔,到逐渐开始利用肘关节产生的动作来带动笔,再到最后手逐渐靠近笔尖,拇指和四指能够充分控制笔的运动的。这种控制能力通常在4~6岁间出现,7岁左右则能够做出正确的三脚架式书写握持姿势了。〔16〕可以说,书写是精细动作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2.中国文化背景下生活中的精细动作能力与书写中的精细动作能力的迁移
书写动作的成熟,除了要依靠精细动作本身的连续性发展之外,还要依靠手部精细动作技能的支持。大量关于用勺、用筷以及书写三种动作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发现,三者在身体姿势(如头与手的距离、肘关节角度等)、动作程序以及动作形态等均存在相似性,〔17〕用筷與书写在指伸肌的平均肌电值上也有相关性。此外,三者均强调对手腕和手指的整合控制,例如肌肉与关节的控制以及手眼协调的调整控制。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身体运动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这三者被认为可能属于同一类动作程序,共享着一些功能相似的子系统。相似的动作程序运行过程中,多个子系统在功效上重叠、互补,这种重叠、互补相当于是这一类动作的“标记”,是储存动作记忆的基础。幼儿在学习书写动作时,其用勺、用筷经验中相同部分的动作记忆会被唤醒,经验的迁移可促使幼儿更加快速和精准地习得书写动作,由此实现书写动作习得的“软着陆”。
3.中国教育背景下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发展
从解剖学视角看,书写动作不仅涉及手部动作,还涉及上肢与下肢动作的整体协调。有研究表明,小字符的书写动作在水平方向上源自于前臂稳定之后手腕的摆动,在垂直方向上则依赖于近端与远端指间关节的弯曲和伸展。大字符的书写动作则需要依靠肩部和肘部的运动。〔18〕此外,下肢在书写动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书写时身体姿势的保持上。总之,书写姿势不仅是手部的动作,还涉及身体整体的动作系统。有研究认为,书写的最佳坐姿是髋关节保持90度,双脚平置于地面而且肘关节与桌面曲屈为90度。〔19〕除此之外,书写还涉及手眼的协调。因此,注重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是促进书写动作发展的关键之一。
如果说精细动作的连续性发展是书写动作发展的“骨架”,那么不同动作之间的迁移则是其“筋脉”,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是其“血肉”。唯有同时认识到三者的重要性,才能立体地、多维度地、动态地认识书写动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促进儿童书写动作的发展。
三、建议
(一)幼小衔接中学前儿童书写动作的准备
1.通过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连续性发展
首先,做好托、小、中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梯度准备工作。在托班时,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幼儿使用勺子进餐,慢慢改变用手抓着吃饭的习惯。在小班时,家长和教师可对幼儿用勺进餐能力进行专门训练,注意纠正其不良的用勺习惯。在小班后期以及中班前期,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对于执筷、运筷、夹筷动作可能产生的问题要加以及时引导。在中班后期以及大班,幼儿应较为正确且慢慢熟练地掌握执筷进餐。另外,鼓励幼儿自己扣纽扣、系鞋带、打结、叠衣服等,都有助于锻炼其精细动作能力。
2.纠正书写姿势,提高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
首先,要注重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儿童最初是利用近躯干的关节(如肩关节)来协助控制笔,然后逐渐地使用拇指和四指充分控制笔的。与此同时,头部、躯干等相互配合,完成又快又好的书写动作。此外,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其次,可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书写姿势的整体协调。家长与教师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训练幼儿的身体姿势以及书写姿势,例如通过创编有关书写姿势的儿歌、故事、情景剧等,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
3.创设游戏环境,增强有关精细动作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游戏化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游戏环境的创设首先可体现为对汉字的艺术性体验。这种游戏环境不只是表现汉字之美,还应是一种艺术性游戏活动。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开展的精细动作游戏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练习,例如串珠子、捏橡皮泥、建构玩具等,较缺乏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例如刺绣、缝纫等。家长与教师可主动为幼儿提供这类具有挑战性的精细动作游戏,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为其正式书写作准备。
(二)幼小衔接中书写动作养成
1.控制练习次数,培养书写兴趣
首先,要控制好已初步掌握书写动作幼儿练习书写的次数与时长。一般来说,幼儿易感疲劳,疲劳后动作会变形,久而久之,易形成错误的习惯性动作,且较难纠正。此外,过长时间的练习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要控制好幼儿练习书写的次数与时长,提高练习效率。其次,要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例如,通过讲述富有情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书写兴趣。教师在示范书写过程中,也可根据具体内容编些小故事,比如,针对一些象形、会意字编小故事,以活跃书写的气氛。
2.正确示范动作,注重循序渐进
在幼儿学习书写的起初阶段,教师可通过言语讲解、身体示范、动作示范等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书写动作。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性工具或技术(例如镜子)让幼儿通过练习自己判断动作的对错。此外,还应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对于幼儿的书写动作不要求全责备,要注重个别指导。
3.重视过程体验,帮助幼儿体会汉字书写的内在价值
一方面,在书写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是不断地与环境互动的,因此,可以说书写动作是身体动作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过书写,幼儿的身体动作得以延伸,身体动作经验不断扩展。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体验书写的乐趣,体会书写的内在价值,注意从素养的视角提升幼儿的生活精细动作和书写动作,注意将书写与手工、作画、陶艺、书法等艺术活动加以关联,以提升幼儿的书写情趣和品质。
参考文献:
〔1〕PAYNE V G,LARRY D I.Human motor development〔M〕.3rd ed.Californi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5:222-223.
〔2〕OECD.The definition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B/OL〕.〔2005-04-15〕.http://www.oecd.org.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4〕李蓓蕾,林磊,董奇.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及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5):494-499.
〔5〕GRISSMER D,GRIMM K J,AIYER S M,et al.Fine motor skillsand early comprehension of the world:Two new school readiness indicator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46(5):1008-1017.
〔6〕PAGANIL S, FITZPATRICK C, ARCHAMBAULT I,et al.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achievement:A french canadian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46(5):984.
〔7〕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杨雪.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9〕李浩.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的现状及改进建议:基于长春市N小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10〕于文君.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小学生写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市锦江区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11〕孙雁.3~5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12〕陈月文.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相关观念调查:兼谈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幼儿用筷能力发展的要求〔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573(1):7-11.
〔13〕潘珊珊,于新凯.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4〕GESELL A.Infant and child in the culture today:The guidance of development in home and nursery school〔M〕.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Publishers,1943.
〔15〕张义宾.从用勺用筷到书写:基于儿童入学准备精细动作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16〕BAO CHI CHANG,BIING-SHIUN HUANG,CHING-KONG CHEN,et al.The pincer chopsticks:The investigation of a new utensil in pinching function〔J〕.Applied Ergonomics,2007,(38):385-390.
〔17〕张孟勰.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幼儿用筷动作发展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18〕CONTRERAS-VIDAL J L,TEULINGS H L,STELMACH G E.Elderly subjects are impaired in spatial coordination in fine motor control〔J〕.Acta Psychologica,1998,100(1):25-35.
〔19〕SMITH-ZUZOVSKY N, EXNER C E.The effect of seated positioning quality on typical 6-year-old and 7-year-old children’s object manipulation skill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2004,58(4):380-388.
【关键词】精细动作;书写;素养;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10-0015-04
书写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书写需要精细动作能力支持。精细动作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能力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1〕书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素养(competency)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2〕书写素养与书写技能是一种包含、融合和超越的关系。〔3〕书写素养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书写问题,书写技能是书写素养的基底。儿童的书写素养是在真实的书写情境中得到培养的,在此过程中,书写技能逐渐被掌握。
有研究发现,4~8岁学业成绩好的儿童,其精细动作能力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完善和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在个体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共变关系。〔4〕此外,有研究证实,精细动作能力能预测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5〕尤其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和一般学业成就具有预测意义。〔6〕因此,精细动作能力被认为是入学准备水平的重要预测因子。
一、从小学生书写现状看精细动作能力的幼小衔接问题
汉字书写是小学低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学会写800个汉字。在“具体建议”中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7〕有研究表明,有38.8%的小学低段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超过45分钟,约40%的学生在家学习时间(除去完成作业的时间)超过1小时,有43.6%的学生课后要参加各类辅导班学习。〔8〕这些学习任务绝大部分也都需要通过书写完成。枯燥的机械式书写训练,易使儿童出现书写姿势不正确、笔顺笔画出错、字体结构比例不协调等现象。〔9〕有调查发现,在小学低段,只有31.5%的学生对写字感兴趣。〔10〕
小学低段儿童书写状况是这样,那么学前儿童的精细动作准备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有研究指出,学前儿童首先生活技能就缺乏锻炼。一方面,教师或家长没有意识到书写与生活技能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总“替孩子做事”,如帮忙喂饭、穿衣、系鞋带等,孩子较少有使用双手的机会。〔11〕另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也忽略了生活技能中的精细动作发展与书写技能之间的可迁移性。有研究发现,幼儿园对引导幼儿用筷的积极性较低,虑及幼儿用筷的安全性和使用难度,仅有14.6%的幼儿园要求幼儿用筷子进餐。〔12〕其次,幼儿少有开展高挑战性精细动作游戏的。教师虑及安全性以及操作的方便性等因素,多提供较为简单甚至单一的手工任务。
二、精细动作发展视域下的书写动作机制
(一)书写与精细动作
书写与精细动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书写动作与儿童早期生活与精细动作游戏的关联上。第一,书写动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细动作,它主要涉及小肌肉群的激活。从运动解剖学视角看,书写动作基于上肢和手部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解剖结构。〔13〕第二,书写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较为成熟的结果。这种成熟主要体现为书写动作生理基础的成熟以及精细动作发展的连续性。首先,书写动作与精细动作都建立在儿童肌肉与骨骼成熟的基础上。儿童早期肌肉尚未发育成熟,肌肉力量不够,骨骼关节以及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掌握书写动作。如果在该阶段对儿童进行书写动作的机械训练,不但会阻碍儿童的身体发育,而且儿童的书写动作学习也事倍功半。其次,书写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过程中较为高级的阶段。精细动作是从最早的抓握反射,到伸够、用勺、用筷、涂鴉之类再发展到书写的。第三,较之表音文字的书写,汉字的书写对精细动作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主要是由汉字的笔画与结构特点等决定的。汉字的笔画多变,例如横、竖、提、折、钩、撇、捺等。结构也非常多样,如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等,综上,精细动作与书写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书写对精细动作的能力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这种要求,理解书写动作的内在机制尤为重要。
(二)汉文化背景下书写动作发展的内在机制
1.汉字书写动作发展的连续性
在书写动作发展过程中,最开始出现的是新生儿用整个手抓握物体。抓握是手的基本功能,包括对目标的伸够与抓取。逐渐地,幼儿开始使用较为简单的餐具进餐,例如用勺子进餐。从15个月时能够抓住勺子舀到盘底,发展至3周岁时能掌心向上抓握勺子、娴熟地使用勺子进餐。〔14〕期间,幼儿对手腕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动作稳定性逐渐提高。在这个阶段中,幼儿会全掌抓握书写工具,即用四指和拇指将铅笔完全握住。
幼儿的手部执握动作大约在4~5岁时达到成熟年龄。此时,汉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开始探索使用筷子进餐。执筷要使用到拇指、食指与中指,大致可分为钳式与剪式两种不同方式。幼儿在5岁时就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15〕逐渐地,幼儿能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功能区分开来,能根据不同任务来控制和调节拇指与其他手指的运动。幼儿在学习执笔书写的过程中,是从最开始利用近躯干关节(如肩关节)来协助控制笔,到逐渐开始利用肘关节产生的动作来带动笔,再到最后手逐渐靠近笔尖,拇指和四指能够充分控制笔的运动的。这种控制能力通常在4~6岁间出现,7岁左右则能够做出正确的三脚架式书写握持姿势了。〔16〕可以说,书写是精细动作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2.中国文化背景下生活中的精细动作能力与书写中的精细动作能力的迁移
书写动作的成熟,除了要依靠精细动作本身的连续性发展之外,还要依靠手部精细动作技能的支持。大量关于用勺、用筷以及书写三种动作之间关联性的研究发现,三者在身体姿势(如头与手的距离、肘关节角度等)、动作程序以及动作形态等均存在相似性,〔17〕用筷與书写在指伸肌的平均肌电值上也有相关性。此外,三者均强调对手腕和手指的整合控制,例如肌肉与关节的控制以及手眼协调的调整控制。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身体运动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这三者被认为可能属于同一类动作程序,共享着一些功能相似的子系统。相似的动作程序运行过程中,多个子系统在功效上重叠、互补,这种重叠、互补相当于是这一类动作的“标记”,是储存动作记忆的基础。幼儿在学习书写动作时,其用勺、用筷经验中相同部分的动作记忆会被唤醒,经验的迁移可促使幼儿更加快速和精准地习得书写动作,由此实现书写动作习得的“软着陆”。
3.中国教育背景下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发展
从解剖学视角看,书写动作不仅涉及手部动作,还涉及上肢与下肢动作的整体协调。有研究表明,小字符的书写动作在水平方向上源自于前臂稳定之后手腕的摆动,在垂直方向上则依赖于近端与远端指间关节的弯曲和伸展。大字符的书写动作则需要依靠肩部和肘部的运动。〔18〕此外,下肢在书写动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书写时身体姿势的保持上。总之,书写姿势不仅是手部的动作,还涉及身体整体的动作系统。有研究认为,书写的最佳坐姿是髋关节保持90度,双脚平置于地面而且肘关节与桌面曲屈为90度。〔19〕除此之外,书写还涉及手眼的协调。因此,注重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是促进书写动作发展的关键之一。
如果说精细动作的连续性发展是书写动作发展的“骨架”,那么不同动作之间的迁移则是其“筋脉”,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是其“血肉”。唯有同时认识到三者的重要性,才能立体地、多维度地、动态地认识书写动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促进儿童书写动作的发展。
三、建议
(一)幼小衔接中学前儿童书写动作的准备
1.通过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连续性发展
首先,做好托、小、中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梯度准备工作。在托班时,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幼儿使用勺子进餐,慢慢改变用手抓着吃饭的习惯。在小班时,家长和教师可对幼儿用勺进餐能力进行专门训练,注意纠正其不良的用勺习惯。在小班后期以及中班前期,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筷子进餐,对于执筷、运筷、夹筷动作可能产生的问题要加以及时引导。在中班后期以及大班,幼儿应较为正确且慢慢熟练地掌握执筷进餐。另外,鼓励幼儿自己扣纽扣、系鞋带、打结、叠衣服等,都有助于锻炼其精细动作能力。
2.纠正书写姿势,提高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性
首先,要注重书写动作的整体协调。儿童最初是利用近躯干的关节(如肩关节)来协助控制笔,然后逐渐地使用拇指和四指充分控制笔的。与此同时,头部、躯干等相互配合,完成又快又好的书写动作。此外,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其次,可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书写姿势的整体协调。家长与教师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训练幼儿的身体姿势以及书写姿势,例如通过创编有关书写姿势的儿歌、故事、情景剧等,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姿势控制能力。
3.创设游戏环境,增强有关精细动作游戏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游戏化学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游戏环境的创设首先可体现为对汉字的艺术性体验。这种游戏环境不只是表现汉字之美,还应是一种艺术性游戏活动。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开展的精细动作游戏基本是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练习,例如串珠子、捏橡皮泥、建构玩具等,较缺乏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例如刺绣、缝纫等。家长与教师可主动为幼儿提供这类具有挑战性的精细动作游戏,以更好地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为其正式书写作准备。
(二)幼小衔接中书写动作养成
1.控制练习次数,培养书写兴趣
首先,要控制好已初步掌握书写动作幼儿练习书写的次数与时长。一般来说,幼儿易感疲劳,疲劳后动作会变形,久而久之,易形成错误的习惯性动作,且较难纠正。此外,过长时间的练习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要控制好幼儿练习书写的次数与时长,提高练习效率。其次,要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例如,通过讲述富有情趣的故事,激发幼儿的书写兴趣。教师在示范书写过程中,也可根据具体内容编些小故事,比如,针对一些象形、会意字编小故事,以活跃书写的气氛。
2.正确示范动作,注重循序渐进
在幼儿学习书写的起初阶段,教师可通过言语讲解、身体示范、动作示范等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书写动作。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性工具或技术(例如镜子)让幼儿通过练习自己判断动作的对错。此外,还应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对于幼儿的书写动作不要求全责备,要注重个别指导。
3.重视过程体验,帮助幼儿体会汉字书写的内在价值
一方面,在书写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是不断地与环境互动的,因此,可以说书写动作是身体动作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过书写,幼儿的身体动作得以延伸,身体动作经验不断扩展。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体验书写的乐趣,体会书写的内在价值,注意从素养的视角提升幼儿的生活精细动作和书写动作,注意将书写与手工、作画、陶艺、书法等艺术活动加以关联,以提升幼儿的书写情趣和品质。
参考文献:
〔1〕PAYNE V G,LARRY D I.Human motor development〔M〕.3rd ed.Californi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5:222-223.
〔2〕OECD.The definition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B/OL〕.〔2005-04-15〕.http://www.oecd.org.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4〕李蓓蕾,林磊,董奇.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及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5):494-499.
〔5〕GRISSMER D,GRIMM K J,AIYER S M,et al.Fine motor skillsand early comprehension of the world:Two new school readiness indicator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46(5):1008-1017.
〔6〕PAGANIL S, FITZPATRICK C, ARCHAMBAULT I,et al.School readiness and laterachievement:A french canadian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0,46(5):984.
〔7〕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杨雪.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9〕李浩.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素养的现状及改进建议:基于长春市N小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10〕于文君.现代化教学环境下小学生写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成都市锦江区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11〕孙雁.3~5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12〕陈月文.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相关观念调查:兼谈如何理解和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幼儿用筷能力发展的要求〔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573(1):7-11.
〔13〕潘珊珊,于新凯.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4〕GESELL A.Infant and child in the culture today:The guidance of development in home and nursery school〔M〕.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Publishers,1943.
〔15〕张义宾.从用勺用筷到书写:基于儿童入学准备精细动作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16〕BAO CHI CHANG,BIING-SHIUN HUANG,CHING-KONG CHEN,et al.The pincer chopsticks:The investigation of a new utensil in pinching function〔J〕.Applied Ergonomics,2007,(38):385-390.
〔17〕张孟勰.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幼儿用筷动作发展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18〕CONTRERAS-VIDAL J L,TEULINGS H L,STELMACH G E.Elderly subjects are impaired in spatial coordination in fine motor control〔J〕.Acta Psychologica,1998,100(1):25-35.
〔19〕SMITH-ZUZOVSKY N, EXNER C E.The effect of seated positioning quality on typical 6-year-old and 7-year-old children’s object manipulation skill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2004,58(4):38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