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来到皖南的史沫特莱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云岭,人们至今念念不忘一位在叶挺军长家楼上住过的外国妇女。我一到云岭,乡亲们就告诉我,那位外国妇女曾在日军飞机轰炸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中国孩子的命。他们要求我给他们打听打听,现在她在哪里?
  听完叙述我才明白,她们所说的“外国妇女”,就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史沫特莱女士。
  1939年7月1日,早饭后,新四军的干部、战士正忙着张贴标语、布置会场,纪念党的生日。突然,天上出现四架敌机,咆哮着飞了过来。战士们赶紧吹响了防空号。
  村里的军民听到防空号声,都已进入防空洞,一个叫章小明的孩子却吓呆了,手牵着黄牛,立在军部门前不动。这时,史沫特莱正一手抱着英文打字机,一手拿着望远镜,隐藏在村边深沟里,观察敌机的动向。当其中两架敌机俯冲下来,嘶叫着从头顶掠过时,她突然发现呆立着的章小明,不由得惊叫起来,随即扔了打字机,奋不顾身地跳出深沟,跑到军部门前,一把拖住章小明往回飞奔,跳入深沟。“轰”地一声巨响,一颗炸弹落在军部门前,叶挺的住房被炸毁一角,那条黄牛也被炸得骨肉横飞。章小明死里逃生了。
  事后,乡亲们纷纷赞扬史沫特莱舍已救人的高尚精神,到处传颂着她的事迹。乡亲们不知道她的名字,便称她为“外国老太太”。一天,叶挺路过“大夫第”大院,听到人们在谈论“外国老太太”,便笑着说:“人家还是个未成亲的大姑娘,怎么喊她老太太,下次不准瞎说呀!”叶挺军长告诉大家:“这位外国人,是帮助中国抗战的美国记者。她思想好、心眼好,不怕苦,不怕死,我们都应该向人家学习。”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1928年底以德国《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的。她先是在上海结识了鲁迅等左翼作家,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在白色恐怖下不避风险,掩护革命志士;后又支持宋庆龄创建中国保卫人权大同盟,主持创办《中国呼声报》,热情地向全世界人民宣传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又去到延安等地,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1939年春,史沫特莱以随军记者的身份,跟随周恩来副主席从武汉来到皖南。到皖南后,她先住在小河口,后住在云岭,半年后才去上海。
  小河口在青弋江上游,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碧清见底的滔滔青弋江横贯皖南山区,全长150公里,两岸山峰林立,树木参天。抗战初期的新四军医院就设在小河口一个大庙里,医院设备简陋,桌椅床柜几乎全是竹制品。但新四军里人才多,医务力量雄厚,伤员入院后,80﹪的人都能治愈,而且大都是三个月内重返前线。这一切,史沫特莱听了极感兴趣,要求在这儿多留些日子,做些调查。
  小河口距离云岭军部60里,周恩来副主席同意她住三天,她却呆了半个月才走。采访期间,她跟在医护人员身后,边问边记边拍照,短短半个月,写了十多篇文章,分别发表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和军部办的报刊上,大大鼓舞了艰苦奋战在后方医院的指战员们。后来,后方留守处主任吉洛(即姬鹏飞同志)考虑到小河口条件太差、生活太苦,派人用竹筏把史沫特莱送到章家渡兵站,兵站又派人把她护送到了云岭军部。
  军部设在一个大门上雕有“种墨园”三个字的大院里。这里原是土豪陈冠群的旧居,座落在罗里村东首,房屋造型土洋混杂,既有老式厅堂,又有洋式小楼和花园。抗战初期,叶挺军长和军部参谋处就住在这里。
  叶挺军长卧室的隔壁,有个临着晒场的小楼房,楼上三面开窗,空气流通,光线明亮。这楼房原是叶军长洗印相片和卫士排放哨的场所,史沫特莱来后,叶军长特地腾出来让她住了。叶军长十分敬重这位帮助中国抗战的外国朋友,处处给予方便和照顾。叶军长家里有个广东厨师,会做各种中国菜和外国菜,史沫特莱的一日三餐都由他烧;叶军长精通法语和英语,史沫特莱不用翻译,可以直接与他交谈;叶军长爱好照相,家里有全套洗印设备,史沫特莱采访时拍的许多照片都是利用这些设备洗印发出的。史沫特莱工作非常勤奋,她白天翻山涉水出外采访,夜晚通宵达旦地在屋里写文章,打字机“滴答滴答”响到深夜,蜡烛光不到东方发白不灭。
  史沫特莱发稿很多。她在皖南写的稿件,在军部报刊发的,一般由李一氓、黄源等同志编译;向外发的短稿用电报发出,长稿由沈其震处长转交军部首长阅后打印,缝在女交通员的衣服里,带出封锁线,送到上海发表。
  史沫特莱经常同叶挺军长一起分析形势、研究问题,他们赤诚相见,有对低声细语、和颜悦色;有时大声争执、面红耳赤。
  叶挺军长养有一条外国种的黑狗。这狗不吃别人的东西,不大声吠叫,一天到晚跟着叶军长。叶军长睡觉,它蹲在房门口;叶军长浇花,它守在花园的腰门边;叶军长种菜,它伏在横架水渠的小木桥上。谁如果未经卫士小潘或叶夫人李秀文的引领而擅自走近叶军长,黑狗便“呼”地一声猛扑上去。不过,这狗对史沫特莱是例外的。因为她每天同叶军长夫妇同桌用餐,亲密交谈,黑狗不把她当外人。日子一久,史沫特莱也摸透了这狗的特性。她每次回来,若有事找叶军长,只要先观察一下黑狗的动静,便知叶军长是在家还是外出了。
  史沫特莱是个坦率乐观的人,脸上一天到晚挂着明朗的笑容,嘴里哼着歌曲。她为人谦逊,不摆架子,到医院参加救护工作时,替伤员换药、喂饭、洗绷带,样样都干,从不嫌脏怕累。她助人为乐,公而忘私,到中村教导队时,见女生八队学员洗澡有困难,马上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全部稿费,为她们建造了一个淋浴澡堂。她得知宣教部长朱镜我胃出血不止,马上四处奔走,终于从上海买来一种进口的鹿茸精注射剂,使朱部长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
  40多年过去了,史沫特莱早已离开了人间。然而,她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皖南人民的心中。
其他文献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孙膑是遭庞涓陷害,被挖去了膝盖骨的,现在说孙膑没有受到过“膑”刑,这不是与历史唱对台戏吗?  但通过翻阅大量历史书籍,我们可以看到,孙膑的确不是被挖去了膝盖骨,而是被砍去了双足。挖去膝盖骨,就永远无法行走了,而砍去双足,安上假肢还是能够行走的。也就是说,砍去双足的刑罚要比挖膝盖骨的刑罚轻得多。  不错,孙膑的“膑”字,就是古代的“膑”刑之字,《史
期刊
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齐名,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从事过抗清运动,后又潜心学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因此,后人提到其中一个,往往不由自主地要提到另外两个,今年7月15日是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因此,在这里,我们谈谈顾炎武。  一、公开的“地下党”  顾炎武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力争取反清复明的一生。如果穿越时光,将其复活,你问他最高理想是什么,他肯定不会说是当个学者,而是要光复大明
期刊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汉朝的韩安国不幸锒铛入狱,狱中有个叫田甲的狱卒对韩安国百般凌辱,韩安国忿恨之极,对田甲说:“小子,你就不怕老子死灰复燃吗?”田甲当即回道:“你就是死灰复燃了,老子也一泡尿把你浇灭。”没多久,韩安国官拜内史,他对田甲说:“老子今天死灰复燃了,你小子浇啊。”田甲伏地求饶,磕头如捣蒜。但韩安国宽恕了他,没有和他计较。  韩信落魄时,总是身配一把宝剑。一天,他被街头的一个痞子拦
期刊
1881年7月,詹天佑在美国耶鲁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回到上海。上岸第一天,就听说曾国藩死了,由淮系军阀李鸿章接任北洋大臣。留学生们便搭了刚开辟一年的北洋航线的招商局轮船,从上海转到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门报到,听候政府派遣任用。  到天津后,富裕的同学纷纷住进舒适的大旅馆,詹天佑摸摸自己的腰包,默默地叫上一辆黄包车,住进了海河边的一家小客栈。小房间十分闷热,让人浑身汗水淋漓,极不舒服,他的心情也十分焦躁。
期刊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部队,其14年的奋战牵制了几十万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位日本人参加了东北抗联,书写了中日人民团结抗战的传奇佳话。  一、这位本性温和的日本监工对中国劳工态度和善,还常为工人争工钱、争待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修建了两条铁路主干线,一为自西向东的满洲里至绥芬河铁路(满绥线),另一条为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哈大线,两线构
期刊
武当是一个老地方。  之所以老,就是出名早。武当山的名字,源于《太和山志》记载“非真武不足当之”。每座山都有主山之神,武当也不例外,武当山神是真武大帝,是道教的神灵。  真武大帝原来并不叫真武,而是叫玄武。玄武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名,北宋时,封玄武为翊圣将军。后避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并编造出玄武身世——黄帝时,玄帝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既长成,入武当山修道升天。玉皇封他为太玄,镇于北方
期刊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这里面提及的巴寡妇清,就是秦代的传奇女子,经营丹砂发财的巴蜀首富
期刊
一、何应钦应付不了乱局,其内阁集体辞职,阎锡山就职,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和他的政府逃往广州。  随着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只做了3个月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何应钦,在财政、军事等问题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应付不了乱局,其内阁于1949年5月30日集体辞职。李宗仁正式提名由“山西王”阎锡山组阁。  阎锡山深知,没有蒋介
期刊
一、大炮打下大清江山  北京故宫午门的东侧,有一尊两米多长的铜炮,斜卧在深红色的炮台上,碗口粗的炮口直指正南方天安门方向。在午门与端门之间广场的西侧,还有十二、三门明末清初的火炮堆放在地上,最大的一尊重五千斤,是明崇祯年间蓟辽督师洪承畴监造的。明清之战的炮声已经沉寂三百多年了,但作为双方武器竞赛的历史见证,这些当年号称“神器”的西洋大炮,依然雄风犹在,引起来往游客的浓厚兴趣。  1642年(明崇祯
期刊
性情刚烈的彭德怀和下级很少有私交,但他对陈毅安烈士的儿子陈晃明、黄公略烈士的女儿黄岁新、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却无微不至,视如己出,他们是彭德怀家的座上宾。  一、“无数战友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全靠他们的妻子照料和抚养,多么不容易啊!”  陈毅安是湖南湘阴人,1927年9月,年仅22岁的他参加了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连长、营长,参加斗争。19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