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研的孙思然是国内最早对智能服装感兴趣的设计师之一,她设计的名为“You Light Me Up”的交互智能服装作品,是以促进真实社交为目的的智能时尚礼服。孙思然将服装穿着者的日常行为作为一个开放的设计要素:礼服正面的Oversize 3D珠宝效果发光图案平时隐藏不可见,而随着穿着者当天社交行为的增加,图案会逐渐显现并变得更多、更闪亮,每天的结果都可能不同,以类似游戏的奖励形式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
这样的服装融合了服装设计、交互设计、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领域的艺术和科技知识,堪称艺术与科学跨界合作的结晶,同时也像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让人感受到科技将会在时尚领域刮起的一股旋风。这一切不由得令人大胆遐想:在未来,服装也许将不仅局限于面料的材质和常规的形态,随着设计师和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服装会有更多的功能,在更富装饰性的同时,也更实用。
Q&A
iLOOK:先聊一下你自己吧?你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分别是什么?
孙思然: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直在北京这个环境长大,跟清华算是有不解之缘吧,从高中就一直在清华。我本科学的是服装设计,那个时候接触的就是很传统的服装设计,也是成绩好嘛,大三就第一名保研了。我慢慢觉得,虽然服装设计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它这种传统的造型方式、传达方式,它的材料包括功能和目的都是有局限的,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个信息的社会,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不是通过静态的东西能够传达出来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把这种变化、包括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思考表现出来。
iLOOK:你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智能服装这个领域的?
孙思然:研二还是研一,我们系弄了一个介绍智能服装的讲座。我接触之后,发现当时中国是没有人做的,外国也只是有几个艺术家来做这个事。我看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侯赛因·卡拉扬,他的作品,包括我后来接触的几个艺术家,他们都是相对比较形式的,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上出其不意的变化。怎么能让它更有意思呢?后来我就在想,服装是穿在身上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物品,而且它是你随时都要穿着的一个东西,假如抛去那些衣服的属性,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人跟外界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中间的一个介质、一个载体。在服装传统的文化意义上,它可以帮助我们来表达身份,这都是它作为载体的功能,那我们怎么把这种功能更好的挖掘出来,让它对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行为产生一种回馈?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更加想探索的一个领域,而不光是纯粹的形式。
iLOOK:在你构思智能服装的设计方案的时候,面料是否会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孙思然:要在考虑范围内,因为我在想概念的时候会是比较抽象的思维,但下一步就是做实验。做实验就要考虑到用什么材料,它怎么跟这些器械来结合,它的线路怎么走,它怎么才能隐藏在服装当中,怎么能舒服,怎么能不难受,什么样的材料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你这些材料又不是单一的材料,它只是一个原材料,它怎么来组合,这个组合可能是通过面料的方式组合,织进去、编进去,也可能是通过服装结构的角度来组合。
iLOOK:也就是说你的设计已经突破了服装面料的概念,它虽然是服装,但是甚至不一定要用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面料来做。
孙思然:对,这其实是我下一步特别想尝试的,就是高分子的一些复合材料,当然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之前用到的,比如说我刚才跟你说线路怎么走,线路需要导体,那它用什么样的材料做,它怎么跟面料结合……比如说Led,会用到一些电容电阻这类东西,它跟面料怎么融成一块东西,这个就要试了。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样的,无论做复合材料或者做什么,它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但从结构上来讲它也是把多层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在一起,里面通过微观结构的调整让它具有某些性质、某些功能之类的。
iLOOK:在未来这种智能服装技术如果研究出了更多的成果,它有可能会应用到某一种甚至不是服装的领域,像是社会学的领域上。
孙思然:对,其实我觉得它完全不必局限于服装,刚才我一直在说智能服装,也就是“Smart Fashion”,但实际上“Smart Fashion”这个概念是从“Smart Wearable”或者“Wearable Computer”演变过来的,它是一个后者。那之前的这些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是计算机,是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现在很火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iLOOK:我刚刚开始有一些了解。
孙思然:像这些就是“Smart Wearable”,智能可穿戴。现在也有一些其他工科院校的教授来找我,他们是比如说做智能传感器这些的,他们会意识到“Smart Wearable”已经可以到上市、商品化的阶段,但是“Smart Fashion”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实他们比我们更急切,他们知道穿戴在人身上的东西需要时尚化,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从时尚的角度,把这种交互的体验来引进去,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以功能为主、时尚为辅的比较漂亮的手环之类,它本身是一件时尚艺术品。
iLOOK:像交互类的设计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之一,在这个阶段你们思考的事情有可能是一种对于将来的预设吧?
孙思然:对,其实我们做智能穿戴、智能服装,那它以后是隶属于服装这个领域呢,还是它会单独发展成一个领域,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它单独发展出来挺好的,因为它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但是它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概念,所以大家不知道它是什么。尤其这个领域出产的是电子产品,还是要以功能属性为卖点的,所以这也是我现在比较纠结的问题,其实就是它的定位,它到底算什么。
iLOOK:你觉得智能服装到底算什么样的产品?它是时尚品当中的一类,但是它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呢?其实普罗大众更关心的是这样的问题。
孙思然:我希望它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转化和结合,就是它的这些功能可以用一种装饰性的手法表达出来,以服装作为载体,为服装赋予更多的内容、空间和功能,就等于在这两方面需求之间建立一道桥梁,我觉得这样会更有意思。
这样的服装融合了服装设计、交互设计、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领域的艺术和科技知识,堪称艺术与科学跨界合作的结晶,同时也像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让人感受到科技将会在时尚领域刮起的一股旋风。这一切不由得令人大胆遐想:在未来,服装也许将不仅局限于面料的材质和常规的形态,随着设计师和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服装会有更多的功能,在更富装饰性的同时,也更实用。
Q&A
iLOOK:先聊一下你自己吧?你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分别是什么?
孙思然: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直在北京这个环境长大,跟清华算是有不解之缘吧,从高中就一直在清华。我本科学的是服装设计,那个时候接触的就是很传统的服装设计,也是成绩好嘛,大三就第一名保研了。我慢慢觉得,虽然服装设计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它这种传统的造型方式、传达方式,它的材料包括功能和目的都是有局限的,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个信息的社会,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不是通过静态的东西能够传达出来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把这种变化、包括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思考表现出来。
iLOOK:你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智能服装这个领域的?
孙思然:研二还是研一,我们系弄了一个介绍智能服装的讲座。我接触之后,发现当时中国是没有人做的,外国也只是有几个艺术家来做这个事。我看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侯赛因·卡拉扬,他的作品,包括我后来接触的几个艺术家,他们都是相对比较形式的,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上出其不意的变化。怎么能让它更有意思呢?后来我就在想,服装是穿在身上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物品,而且它是你随时都要穿着的一个东西,假如抛去那些衣服的属性,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人跟外界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中间的一个介质、一个载体。在服装传统的文化意义上,它可以帮助我们来表达身份,这都是它作为载体的功能,那我们怎么把这种功能更好的挖掘出来,让它对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行为产生一种回馈?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更加想探索的一个领域,而不光是纯粹的形式。
iLOOK:在你构思智能服装的设计方案的时候,面料是否会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孙思然:要在考虑范围内,因为我在想概念的时候会是比较抽象的思维,但下一步就是做实验。做实验就要考虑到用什么材料,它怎么跟这些器械来结合,它的线路怎么走,它怎么才能隐藏在服装当中,怎么能舒服,怎么能不难受,什么样的材料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你这些材料又不是单一的材料,它只是一个原材料,它怎么来组合,这个组合可能是通过面料的方式组合,织进去、编进去,也可能是通过服装结构的角度来组合。
iLOOK:也就是说你的设计已经突破了服装面料的概念,它虽然是服装,但是甚至不一定要用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面料来做。
孙思然:对,这其实是我下一步特别想尝试的,就是高分子的一些复合材料,当然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之前用到的,比如说我刚才跟你说线路怎么走,线路需要导体,那它用什么样的材料做,它怎么跟面料结合……比如说Led,会用到一些电容电阻这类东西,它跟面料怎么融成一块东西,这个就要试了。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样的,无论做复合材料或者做什么,它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但从结构上来讲它也是把多层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在一起,里面通过微观结构的调整让它具有某些性质、某些功能之类的。
iLOOK:在未来这种智能服装技术如果研究出了更多的成果,它有可能会应用到某一种甚至不是服装的领域,像是社会学的领域上。
孙思然:对,其实我觉得它完全不必局限于服装,刚才我一直在说智能服装,也就是“Smart Fashion”,但实际上“Smart Fashion”这个概念是从“Smart Wearable”或者“Wearable Computer”演变过来的,它是一个后者。那之前的这些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是计算机,是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现在很火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iLOOK:我刚刚开始有一些了解。
孙思然:像这些就是“Smart Wearable”,智能可穿戴。现在也有一些其他工科院校的教授来找我,他们是比如说做智能传感器这些的,他们会意识到“Smart Wearable”已经可以到上市、商品化的阶段,但是“Smart Fashion”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实他们比我们更急切,他们知道穿戴在人身上的东西需要时尚化,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从时尚的角度,把这种交互的体验来引进去,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以功能为主、时尚为辅的比较漂亮的手环之类,它本身是一件时尚艺术品。
iLOOK:像交互类的设计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之一,在这个阶段你们思考的事情有可能是一种对于将来的预设吧?
孙思然:对,其实我们做智能穿戴、智能服装,那它以后是隶属于服装这个领域呢,还是它会单独发展成一个领域,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它单独发展出来挺好的,因为它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但是它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概念,所以大家不知道它是什么。尤其这个领域出产的是电子产品,还是要以功能属性为卖点的,所以这也是我现在比较纠结的问题,其实就是它的定位,它到底算什么。
iLOOK:你觉得智能服装到底算什么样的产品?它是时尚品当中的一类,但是它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呢?其实普罗大众更关心的是这样的问题。
孙思然:我希望它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转化和结合,就是它的这些功能可以用一种装饰性的手法表达出来,以服装作为载体,为服装赋予更多的内容、空间和功能,就等于在这两方面需求之间建立一道桥梁,我觉得这样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