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装:未来欢迎你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读研的孙思然是国内最早对智能服装感兴趣的设计师之一,她设计的名为“You Light Me Up”的交互智能服装作品,是以促进真实社交为目的的智能时尚礼服。孙思然将服装穿着者的日常行为作为一个开放的设计要素:礼服正面的Oversize 3D珠宝效果发光图案平时隐藏不可见,而随着穿着者当天社交行为的增加,图案会逐渐显现并变得更多、更闪亮,每天的结果都可能不同,以类似游戏的奖励形式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
  这样的服装融合了服装设计、交互设计、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领域的艺术和科技知识,堪称艺术与科学跨界合作的结晶,同时也像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让人感受到科技将会在时尚领域刮起的一股旋风。这一切不由得令人大胆遐想:在未来,服装也许将不仅局限于面料的材质和常规的形态,随着设计师和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服装会有更多的功能,在更富装饰性的同时,也更实用。
   Q&A
  iLOOK:先聊一下你自己吧?你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分别是什么?
  孙思然:我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直在北京这个环境长大,跟清华算是有不解之缘吧,从高中就一直在清华。我本科学的是服装设计,那个时候接触的就是很传统的服装设计,也是成绩好嘛,大三就第一名保研了。我慢慢觉得,虽然服装设计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它这种传统的造型方式、传达方式,它的材料包括功能和目的都是有局限的,因为我们现在在一个信息的社会,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不是通过静态的东西能够传达出来的,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把这种变化、包括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思考表现出来。
  iLOOK:你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智能服装这个领域的?
  孙思然:研二还是研一,我们系弄了一个介绍智能服装的讲座。我接触之后,发现当时中国是没有人做的,外国也只是有几个艺术家来做这个事。我看了一下他们的作品,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侯赛因·卡拉扬,他的作品,包括我后来接触的几个艺术家,他们都是相对比较形式的,追求的是一种形式上出其不意的变化。怎么能让它更有意思呢?后来我就在想,服装是穿在身上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物品,而且它是你随时都要穿着的一个东西,假如抛去那些衣服的属性,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人跟外界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中间的一个介质、一个载体。在服装传统的文化意义上,它可以帮助我们来表达身份,这都是它作为载体的功能,那我们怎么把这种功能更好的挖掘出来,让它对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些行为产生一种回馈?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更加想探索的一个领域,而不光是纯粹的形式。
  iLOOK:在你构思智能服装的设计方案的时候,面料是否会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孙思然:要在考虑范围内,因为我在想概念的时候会是比较抽象的思维,但下一步就是做实验。做实验就要考虑到用什么材料,它怎么跟这些器械来结合,它的线路怎么走,它怎么才能隐藏在服装当中,怎么能舒服,怎么能不难受,什么样的材料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你这些材料又不是单一的材料,它只是一个原材料,它怎么来组合,这个组合可能是通过面料的方式组合,织进去、编进去,也可能是通过服装结构的角度来组合。
  iLOOK:也就是说你的设计已经突破了服装面料的概念,它虽然是服装,但是甚至不一定要用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面料来做。
  孙思然:对,这其实是我下一步特别想尝试的,就是高分子的一些复合材料,当然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可能。其实我之前用到的,比如说我刚才跟你说线路怎么走,线路需要导体,那它用什么样的材料做,它怎么跟面料结合……比如说Led,会用到一些电容电阻这类东西,它跟面料怎么融成一块东西,这个就要试了。其实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样的,无论做复合材料或者做什么,它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但从结构上来讲它也是把多层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在一起,里面通过微观结构的调整让它具有某些性质、某些功能之类的。
  iLOOK:在未来这种智能服装技术如果研究出了更多的成果,它有可能会应用到某一种甚至不是服装的领域,像是社会学的领域上。
  孙思然:对,其实我觉得它完全不必局限于服装,刚才我一直在说智能服装,也就是“Smart Fashion”,但实际上“Smart Fashion”这个概念是从“Smart Wearable”或者“Wearable Computer”演变过来的,它是一个后者。那之前的这些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是计算机,是可穿戴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我不知道你了不了解现在很火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iLOOK:我刚刚开始有一些了解。
  孙思然:像这些就是“Smart Wearable”,智能可穿戴。现在也有一些其他工科院校的教授来找我,他们是比如说做智能传感器这些的,他们会意识到“Smart Wearable”已经可以到上市、商品化的阶段,但是“Smart Fashion”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其实他们比我们更急切,他们知道穿戴在人身上的东西需要时尚化,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从时尚的角度,把这种交互的体验来引进去,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以功能为主、时尚为辅的比较漂亮的手环之类,它本身是一件时尚艺术品。
  iLOOK:像交互类的设计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之一,在这个阶段你们思考的事情有可能是一种对于将来的预设吧?
  孙思然:对,其实我们做智能穿戴、智能服装,那它以后是隶属于服装这个领域呢,还是它会单独发展成一个领域,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它单独发展出来挺好的,因为它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但是它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概念,所以大家不知道它是什么。尤其这个领域出产的是电子产品,还是要以功能属性为卖点的,所以这也是我现在比较纠结的问题,其实就是它的定位,它到底算什么。
  iLOOK:你觉得智能服装到底算什么样的产品?它是时尚品当中的一类,但是它到底能用来干什么呢?其实普罗大众更关心的是这样的问题。
  孙思然:我希望它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的转化和结合,就是它的这些功能可以用一种装饰性的手法表达出来,以服装作为载体,为服装赋予更多的内容、空间和功能,就等于在这两方面需求之间建立一道桥梁,我觉得这样会更有意思。
其他文献
“什么Design”?这个名称看上去让人有些困惑,或许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孙昕和黄海文对设计也同样困惑不已。这两个学雕塑出身的同学虽然共同组建了这个工作室,但对于工作室是不是应该归属于设计范畴,他们也不清楚。他们更愿意把正在做的事描述为:借助某些材料、某些形式实现某些想法。可能是玩心太重,那些正儿八经的条条框框很难束缚住他们,大多时候他们也并不会把看到的作品划分归类。他们衡量设计作品唯一的标尺就是有性
期刊
杨圆圆2013年9月从英国毕业回国,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艺术家。她的创作涉及摄影、装置等多种媒介。自2013年11月开始,杨圆圆持续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往返于北京市区和东北五环外的一处废弃建筑。这是她回国后开始的第一个艺术项目——“在沉船上”,她每周会前往其中一个固定的房间工作,在那里邀请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也记录在这里感受和思考的一切。而这样的记录和行为将会一直持续,直到这栋被废弃的建筑拆除的那一
期刊
三叔是懒人业余餐厅的创始人,所谓“懒人”,政法大学政治学科班出身,却一天都没有从事过自己的专业。在餐饮业半玩半做了二十余年,经他的手开出了很多家为食客们津津乐道的餐厅。从小小的元亨鱼馆到开成连锁的大红灯笼火锅店再到屯子里热热闹闹的金谷仓,这个城市的从西到东,都有三叔留下的美食记忆。  三叔是个随性的人,开每一家餐厅的时候,他都享受着开发美食、吸引食客、结交朋友的快乐。但当他创意枯竭,餐厅进入常态化
期刊
惠敏楠的作品“印记”是一个与建筑有关的服装系列,入选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作品中提取了世界上很多民族服饰的特点,主要把云南花腰傣族服饰的层叠美感和结构特点与建筑设计的立体感相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重新诠释了传统民族服饰的设计理念, 体现出结构上的立体感和花色上的灵动感,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惠敏楠在圣马丁就读于服装设计与印花专业, 这就要求她在做服装设计
期刊
北京的冬天是我偏爱的季节,夏天繁茂的叶子枯光落净,露出干巴巴的树杈子和灰突突的房顶子。枝丫重重错错,把蓝灿灿或灰冷冷的天划得像开了片的陶瓷。这些裸露出来的枝丫房檐就像老城的筋骨,比绿荫的遮蔽增添了许多劲道。北京的筋骨和劲道,总是带着一股子糙劲儿,就像爆肚儿里的那股腥气,卤煮里点睛的那勺蒜汁儿。你若爱上了这糙劲儿的美,就会发现帝都处处是景观,街头巷尾走一圈,像是看了场悲欢剧,因为满街洒落的都是小生活
期刊
“Duo Betray”是设计师周师墨在伦敦服装设计学院的本科毕业作品,由于沉迷于阅读各种历史上著名女性角色的故事,她把她们的传奇经历和坚韧隐忍的力量都放入自己的设计中,运用层次丰富的印花及刺绣图案来表现压抑和束缚对人的影响和伤害,并利用各种轻快的色彩和独特的廓形设计来强调一种独立自由的态度。   Q&A  iLOOK:你的毕业设计作品“Duo Betray”对面料有什么样的讲究?  周师墨:一开
期刊
在中国各大艺术院校乃至全世界的服装设计专业院校,面料通常被提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假如孤立地谈论面料而不涉及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实践,也有点儿“纸上谈兵”的意思,毕竟人们最终穿着的是成衣。  每年各大艺术院校都持续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并且随着中国原创设计的蓬勃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锐服装设计师离开学校后便开始建立品牌、拓展自己的设计版图,这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期刊
仙鹤象征了东方文化中“淡”的神韵和“韧”的禅意,当东方审美出现在西方环境中,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强烈的吸引力,配合旅行者的神秘气质和混搭文化,便会形成一种无法被归类的感觉。王宸的毕业设计作品——“Another Crane/异邦人”就是以斯德哥尔摩街边的仙鹤涂鸦为灵感来源,运用轻盈的面料以及羽毛,表现洒脱飘逸的风采,让人过目难忘。  王宸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生,从小喜欢手工制作。这次的毕业设计一共9件
期刊
自2004年川久保玲开启了时装游击店的模式后,Pop-up Store已经被定为创意营销模式结合零售店面的新业态。这种以流动性颠覆传统旗舰店的恒久性,以无固定地点挑战固定地点,彰显了漠视一切常规的智慧。对于热爱朝三暮四的时尚行业,如果没有改变,倒不如直接死掉,如果内容上创新乏力,就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这就是时尚本质。游击店作为一种“快闪”的销售行为,它被高街品牌、知名设计师、顶级品牌所用。近年来,时
期刊
在3D打印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3D打印的好处在于只要能画出图,就能成真,这种技术也逐渐成为当今潮流思维的重要环节,对时尚服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世界各地的时装周上,就曾展示出多款3D打印制作的服装,这种节约成本和时间的设计生产方式,值得服装设计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我们将带你走进这个奇妙的科技世界,领略百变的工业形态与完美的人体曲线带来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