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团课”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载体、教学效果上具有自身特定的优势。它作为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身边的事例,有利于将爱国主义时政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有利于将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广大共青团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平台。
【关键词】:微团课 共青团 平台建设
大数据、泛传播的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碎片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应运而生。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平台载体,高校微团课利用网络微传播平台,依靠微组织、设立微观念、丰富微内容、凭借微语言、重塑微动力、创新微机制、加强微治理、关注微需求等多方面的创新策略,充分发挥其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将青年团员的团课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互动平台有机结合,创新了高校团课的教育模式。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团课实施现状
1.团课主动学习性低,教学效果不佳
现代社会对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高校教育、在校师生将教育重点聚焦到大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提升就业率相关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淡化,甚至在高校学生团员中存在共青团工作可有可无的认知,对团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团课持被动接受的态度,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有些同学甚至认为团课多此一举。一些高校中团课如同虚设,有些团课已被异化为主题班会的形式之一,甚至成为敷衍上级应对检查而不得不为之的摆设。另外在多数高校中,学生团课学习缺乏动力处于一味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全凭团组织安排布置,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团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开小差、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做作业、聊天等。应该说现阶段高校团课的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多数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共青团“三会一课”思想育人的根本作用。
2.团课内容枯燥无趣,脱离社会时事
现阶段高校团课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相对枯燥、空泛,与青年团员的思想生活严重脱节,内容以形式主义。团干部组织团员上团课多数就是单纯地理论灌输,而当前时政热点、专业职业发展、未来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正确婚恋等这些与青年团员息息相关,且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涉略。对于当前国内外国际局势、民生热点很少进入团课课程当中,即使有所涉及也基本上是将上级团组织所要求照本宣科地将学习内容从头到尾读一遍。目前高校团课内容的设计,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思想特点,单纯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忽略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团课的课程内容没有考量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没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没有结合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和时效性。所以导致高校青年团员缺乏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团课教育的效率。
3.团课形式单调乏味,忽视学生多样化需求
当前高校团课仍以教育者讲授学生团员听这种单向灌输模式,讲授者喋喋不休听众昏昏欲睡,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青年团员的学习主动性、互动参与的热情。集体教学的教育形式,忽视了当代青年团员对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追求,因此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呈现脱离学生思想生活需求的教学内容远离,加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作为青年团员的主观能动性,致使青年团员的学习兴趣缺缺,教和学分离影响了团课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微团课的特点与优势
“微团课”是以微信微博为传播平台,将高校团课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发挥网络传媒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通过主动适应高校学生群体的审心理需求和审美取向,在帮助高校团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1.教育对象广泛,沟通实现多向交互
“微团课”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显学生在团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扭转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疲于应对,理论学习认识肤浅,党性修养不够深刻的局面;将授课过程由单向理论“灌输”转变为平等沟通“对话”,突显团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团员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团员在团课学习的同时,还能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交流、分享、讨论,主动参与到教育全过程,与平台在线用户进行互动。“微团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育内容从强调集体变为重视个体,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輸”转成多向对话,教育用语从官方文本走向大众通俗。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大学团员的主体地位,教育时效性也大大增强,微团课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完成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
2.内容贴近生活,教育时效性增强
首先,“微团课”转变了高校中传统团课的授课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优化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碎片化”信息,充分满足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追求新鲜事物、求知欲强的特点,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利用内容凝炼、时效性强、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年轻人信息接收特点。其次,“微团课”将理论政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案例中,将深奥书本化的理论生活化,增强了政治理论宣传的亲和力,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再次,“微团课”借助新媒体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沟通的壁垒,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及时调查追踪课后反馈,实时更新调整教育内容,将大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热点与党政方针相结合,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传播载体新颖,实现碎片化学习
微时代背景下,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便携式无线设备、海量的网络资源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和应用进入人们的日常,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一种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M-learning)走入现代生活并且在学习中越来越流行。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具有教育个性化、学习便捷化、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性、即时性、超媒性等特点,可以因时因地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移动终端的出现,更大限度地打破改变了以往团课面对面授课单一封闭的形式,所有团员青年通过移动设备可以不用受到时空限制,有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灵活、便捷、有选择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团课教育的质量和时效性;同时有效扩大教育受众面,实现高校微团课影响力的最大化。通过移动终端和掌上新平台,既可以实现上课、讲座、答题等传统教学,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动画、视频等进行网络直播,并以微话题、转发、投票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 三、“微团课”的现实意义
1.寓教于乐,与时俱进
“微团课”借助新媒体平台能够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宏大的理论转化为高校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时下流行热词。“微团课”作为团课的一个创新形式,在广大高校青年团员当中教育与思想引领的意义重于政治意义。它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双微为学习、宣传的媒介,以移动通讯工具为平台,紧密结合时下国际政治局势和社会热点话题,同时充分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将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语言转化成日常流行的生活语言、网络语言,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乐来解释理论知识,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来阐释政策方针。这样,“微团课”既简单凝练、又直白感人,既严肃认真、又前沿时尚,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有意思,寓教于乐。
2.以小见大,小平台大事件
“微团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微媒体平台,在高校青年团员中搭建一个个沟通互动的“小平台”,“微团课”就是透过这些小平台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利用这些小平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宏大的思想理念进行转化,变成高校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互动题和艺术形象。通过小平台讲述学生身边的“小故事”,因势利导地将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共青团的理想信念教育同大学生关注、关心的热点话题相结合,有效地将团课教育转化为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微团课中将各种新媒体为主要互动交流平台,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微媒体平台”掌握“时代大主题”的价值引领主动权,紧紧把握青年团员的导向权和话语权,用与时俱进、生动活泼的微媒体小平台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精神阵地,从而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团员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删繁就简,实现移动学习
“微团课”之“微”,其次在于組织的简便性与场地、经费等条件需要的简单性。传统团课授课在场地、人员配置等方面受限很多,有时会因场地、人员、经费等各种原因,使得团课组织成为一件复杂又疲惫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了团课教育效果,更严重打击了高校团干组织团课的积极性。而“微团课”不受时间场地人员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集中授课,解决了场地和人员的问题;另外“微团课”的开设对活动经费几乎没有要求,完全是基于新媒体手段进行授课,授课者只需要配备移动互联网设备,同样只有身边有移动设备团员们可以接受团课教育。再者因为“微团课”授课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对于团课授课的地点没有统一要求,因此高校青年团员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实现自主化学习,方便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参与到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微团课”充分利用并发挥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宏大的政治理念透过微媒体平台转化为与高校青年团员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为促进高校青年团员成长成才开拓了教育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刘佳.论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现代化转型[J].青年探索,2014,(03).
【2】陶东风.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4,(03).
【3】李明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思考[J].吉林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1).
【4】桂伟珍.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中的新媒体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2(19).
基金项目:江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会项目
【关键词】:微团课 共青团 平台建设
大数据、泛传播的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碎片化为特征的“微”文化应运而生。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最直接的平台载体,高校微团课利用网络微传播平台,依靠微组织、设立微观念、丰富微内容、凭借微语言、重塑微动力、创新微机制、加强微治理、关注微需求等多方面的创新策略,充分发挥其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将青年团员的团课教育与网络新媒体互动平台有机结合,创新了高校团课的教育模式。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团课实施现状
1.团课主动学习性低,教学效果不佳
现代社会对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高校教育、在校师生将教育重点聚焦到大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提升就业率相关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淡化,甚至在高校学生团员中存在共青团工作可有可无的认知,对团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团课持被动接受的态度,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有些同学甚至认为团课多此一举。一些高校中团课如同虚设,有些团课已被异化为主题班会的形式之一,甚至成为敷衍上级应对检查而不得不为之的摆设。另外在多数高校中,学生团课学习缺乏动力处于一味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全凭团组织安排布置,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团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开小差、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做作业、聊天等。应该说现阶段高校团课的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多数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共青团“三会一课”思想育人的根本作用。
2.团课内容枯燥无趣,脱离社会时事
现阶段高校团课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相对枯燥、空泛,与青年团员的思想生活严重脱节,内容以形式主义。团干部组织团员上团课多数就是单纯地理论灌输,而当前时政热点、专业职业发展、未来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正确婚恋等这些与青年团员息息相关,且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却很少涉略。对于当前国内外国际局势、民生热点很少进入团课课程当中,即使有所涉及也基本上是将上级团组织所要求照本宣科地将学习内容从头到尾读一遍。目前高校团课内容的设计,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征、思想特点,单纯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忽略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团课的课程内容没有考量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没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没有结合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和时效性。所以导致高校青年团员缺乏学习动力,严重影响团课教育的效率。
3.团课形式单调乏味,忽视学生多样化需求
当前高校团课仍以教育者讲授学生团员听这种单向灌输模式,讲授者喋喋不休听众昏昏欲睡,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青年团员的学习主动性、互动参与的热情。集体教学的教育形式,忽视了当代青年团员对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追求,因此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呈现脱离学生思想生活需求的教学内容远离,加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作为青年团员的主观能动性,致使青年团员的学习兴趣缺缺,教和学分离影响了团课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微团课的特点与优势
“微团课”是以微信微博为传播平台,将高校团课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发挥网络传媒开放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通过主动适应高校学生群体的审心理需求和审美取向,在帮助高校团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1.教育对象广泛,沟通实现多向交互
“微团课”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显学生在团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扭转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疲于应对,理论学习认识肤浅,党性修养不够深刻的局面;将授课过程由单向理论“灌输”转变为平等沟通“对话”,突显团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团员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团员在团课学习的同时,还能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交流、分享、讨论,主动参与到教育全过程,与平台在线用户进行互动。“微团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育内容从强调集体变为重视个体,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輸”转成多向对话,教育用语从官方文本走向大众通俗。通过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大学团员的主体地位,教育时效性也大大增强,微团课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完成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
2.内容贴近生活,教育时效性增强
首先,“微团课”转变了高校中传统团课的授课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优化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碎片化”信息,充分满足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追求新鲜事物、求知欲强的特点,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利用内容凝炼、时效性强、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符合年轻人信息接收特点。其次,“微团课”将理论政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案例中,将深奥书本化的理论生活化,增强了政治理论宣传的亲和力,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再次,“微团课”借助新媒体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沟通的壁垒,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及时调查追踪课后反馈,实时更新调整教育内容,将大学生关心关注的时事热点与党政方针相结合,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传播载体新颖,实现碎片化学习
微时代背景下,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便携式无线设备、海量的网络资源以及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和应用进入人们的日常,手机等移动设备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一种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M-learning)走入现代生活并且在学习中越来越流行。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具有教育个性化、学习便捷化、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性、即时性、超媒性等特点,可以因时因地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移动终端的出现,更大限度地打破改变了以往团课面对面授课单一封闭的形式,所有团员青年通过移动设备可以不用受到时空限制,有效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灵活、便捷、有选择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团课教育的质量和时效性;同时有效扩大教育受众面,实现高校微团课影响力的最大化。通过移动终端和掌上新平台,既可以实现上课、讲座、答题等传统教学,也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动画、视频等进行网络直播,并以微话题、转发、投票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 三、“微团课”的现实意义
1.寓教于乐,与时俱进
“微团课”借助新媒体平台能够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宏大的理论转化为高校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时下流行热词。“微团课”作为团课的一个创新形式,在广大高校青年团员当中教育与思想引领的意义重于政治意义。它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双微为学习、宣传的媒介,以移动通讯工具为平台,紧密结合时下国际政治局势和社会热点话题,同时充分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将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语言转化成日常流行的生活语言、网络语言,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乐来解释理论知识,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来阐释政策方针。这样,“微团课”既简单凝练、又直白感人,既严肃认真、又前沿时尚,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有意思,寓教于乐。
2.以小见大,小平台大事件
“微团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微媒体平台,在高校青年团员中搭建一个个沟通互动的“小平台”,“微团课”就是透过这些小平台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利用这些小平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宏大的思想理念进行转化,变成高校青年团员喜闻乐见的互动题和艺术形象。通过小平台讲述学生身边的“小故事”,因势利导地将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共青团的理想信念教育同大学生关注、关心的热点话题相结合,有效地将团课教育转化为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微团课中将各种新媒体为主要互动交流平台,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微媒体平台”掌握“时代大主题”的价值引领主动权,紧紧把握青年团员的导向权和话语权,用与时俱进、生动活泼的微媒体小平台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精神阵地,从而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团员确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删繁就简,实现移动学习
“微团课”之“微”,其次在于組织的简便性与场地、经费等条件需要的简单性。传统团课授课在场地、人员配置等方面受限很多,有时会因场地、人员、经费等各种原因,使得团课组织成为一件复杂又疲惫的事情,这不仅影响了团课教育效果,更严重打击了高校团干组织团课的积极性。而“微团课”不受时间场地人员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面对面的集中授课,解决了场地和人员的问题;另外“微团课”的开设对活动经费几乎没有要求,完全是基于新媒体手段进行授课,授课者只需要配备移动互联网设备,同样只有身边有移动设备团员们可以接受团课教育。再者因为“微团课”授课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对于团课授课的地点没有统一要求,因此高校青年团员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实现自主化学习,方便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参与到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微团课”充分利用并发挥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宏大的政治理念透过微媒体平台转化为与高校青年团员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为促进高校青年团员成长成才开拓了教育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刘佳.论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现代化转型[J].青年探索,2014,(03).
【2】陶东风.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4,(03).
【3】李明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思考[J].吉林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01).
【4】桂伟珍.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中的新媒体运用[J].考试教研版,2012(19).
基金项目:江西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