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量的课堂教育软件,大量的以计算机作为亮点的优质示范课的涌现,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进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且与其它学科息息相关的新的教学模式,即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面就结合本人在历史教学中的工作实践,谈一点体会。
1 信息技术整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克服单一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笔,老师讲学生听。对于过去所发生的故事,有时候听三节课五节课的学生还有点兴趣,可是一旦成了常态,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秦统一六国的时候,我用计算机画出了七国和位置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国家,然后用箭头来指示秦的攻击路线,再加上乒乒乓乓的交战的声音,被攻击国家被占领后就变成秦国的颜色。一节课演示下来,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对秦统一六国这个事件记忆犹新,并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1.2 拉近现实与历史的差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故事,它们离学生的现实非常遥远。过去的历史教学只是靠上课时老师的讲授,还有简单的挂图,死板的教科书,这样的课堂,怎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到了最后,学生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而已。多媒体却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既然电视剧的导演把一部部历史搬上了荧幕,为什么我们教师就不能把它再搬上课堂。例如在讲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时候,把电视《汉武大帝》中的几次对匈奴的作战节选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件真切地感受到,而不是只靠老师枯燥的讲述,通过生动的电视内容,把一个个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爱上历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效果是事半功倍。
1.3 与多媒体课件携手,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圆满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而历史的内容广博,知识繁多,在课堂上的信息容量大,传统的板书、画图、讲解要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把要讲的课程的板书、提纲、图片、历史地图、知识结构、总结等提前都在电脑上完成,在上课时只要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这以前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的繁重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1.4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别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顾及这种差别,老师只能按照一般学生的理解能力讲课,结果就会造成差生不能理解,而好学生则吃不饱。而且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学生都要随着老师的指挥棒来转,结果自然是差生越来越差,好学生也不会有大突破。而多媒体的介入,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的进度,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课件可以反复地播放,相当于教师在反复讲解,极大的解放了学生和老师。
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师在讲课中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辅助教师授课、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在课堂上,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黑板、粉笔一样,只不过现代化水平高一点。所任课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除了在课件上下工夫,让课件尽量符合本节课的要求,能解决教学难点之外,还应在教学基本功上多钻研,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课在教学水平方面上一个大的台阶,而让计算机课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2 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以课件为主体,也不是体现老师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此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课件后仍然能解决问题。
2.3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有力的补充,不是教学的全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但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有信息技术整合。有些一看就会、一点就明的知识,是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来搞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课堂教学,其中必须要有信息技术,这是很片面的,也是不现实的。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课堂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历史的课堂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让学生和老师在历史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1 信息技术整合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克服单一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块黑板一支笔,老师讲学生听。对于过去所发生的故事,有时候听三节课五节课的学生还有点兴趣,可是一旦成了常态,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秦统一六国的时候,我用计算机画出了七国和位置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国家,然后用箭头来指示秦的攻击路线,再加上乒乒乓乓的交战的声音,被攻击国家被占领后就变成秦国的颜色。一节课演示下来,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对秦统一六国这个事件记忆犹新,并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1.2 拉近现实与历史的差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故事,它们离学生的现实非常遥远。过去的历史教学只是靠上课时老师的讲授,还有简单的挂图,死板的教科书,这样的课堂,怎么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到了最后,学生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而已。多媒体却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既然电视剧的导演把一部部历史搬上了荧幕,为什么我们教师就不能把它再搬上课堂。例如在讲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时候,把电视《汉武大帝》中的几次对匈奴的作战节选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历史事件真切地感受到,而不是只靠老师枯燥的讲述,通过生动的电视内容,把一个个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爱上历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效果是事半功倍。
1.3 与多媒体课件携手,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圆满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在45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而历史的内容广博,知识繁多,在课堂上的信息容量大,传统的板书、画图、讲解要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把要讲的课程的板书、提纲、图片、历史地图、知识结构、总结等提前都在电脑上完成,在上课时只要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这以前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的繁重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1.4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别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顾及这种差别,老师只能按照一般学生的理解能力讲课,结果就会造成差生不能理解,而好学生则吃不饱。而且老师是课堂的主体,所有的学生都要随着老师的指挥棒来转,结果自然是差生越来越差,好学生也不会有大突破。而多媒体的介入,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的进度,从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课件可以反复地播放,相当于教师在反复讲解,极大的解放了学生和老师。
2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师在讲课中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辅助教师授课、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在课堂上,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黑板、粉笔一样,只不过现代化水平高一点。所任课教师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除了在课件上下工夫,让课件尽量符合本节课的要求,能解决教学难点之外,还应在教学基本功上多钻研,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课在教学水平方面上一个大的台阶,而让计算机课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2 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以课件为主体,也不是体现老师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此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课件后仍然能解决问题。
2.3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有力的补充,不是教学的全部;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但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有信息技术整合。有些一看就会、一点就明的知识,是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来搞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课堂教学,其中必须要有信息技术,这是很片面的,也是不现实的。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课堂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让历史的课堂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让学生和老师在历史的天空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