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细雪》中的矛盾书写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崎润一郎在硝烟弥漫的战时仍奋笔不辍撰写的《细雪》被认为是他所构建的“理想世界”,而谷崎的这个理想世界并没有远离现实,采取了与现实保持一致的方向。《细雪》所构建的理想世界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性。在《细雪》这部作品中,与现实世界不相容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存,在此“理想世界”中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融合。本文通过剖析作品中对立的古典与现代、虚构与现实、洁净与污秽这些矛盾书写,揭示矛盾背后所隐含的思想内涵和隐喻意义。
  纵观日本近代文学史,大多数作品描绘的理想世界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认。正因为现实是远离理想和梦境的,不可能成为想象的样态,“理想世界”才由此诞生。始于这种观点创作的作品,即使采取一种“甘美芳香”的艺术形式,回归现实之路也由此被割裂。然而,越是被锤炼成优雅的艺术,通常越是背离现实。一般认为重视“理想世界”的作家是不关心现实的。然而并非如此,在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中,“理想世界”并没有远离现实,而是采取了与现实是保持一致的方向。谷崎润一郎的作品,虽构建一种异常的世界,却蕴含着强烈的现实性,通过一扇小窗折射出巨大的物语世界。在这样的作品中,与现实世界不相容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存,在此“理想世界”中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融合,矛盾性因素并列,将原本对立的虚与实、美与丑、圣与俗、净与秽连接在一起。
  谷崎润一郎《细雪》的创作是他中期艺术人生辉煌的一页。谷崎润一郎开始着手创作《细雪》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当时正处于除了以鼓舞战争斗志为目的以外的作品被禁止公开发表的严峻时代。《细雪》最初被刊登在1943年《中央公论》的新年号上,之后又在4月号上连载,但刊登在7月号上的文章未被印刷成册公布于世。因触碰陆军省报道部将校的忌讳,其以“有违时局”为由被禁。谷崎可能由于政治色彩淡薄,超然物外,同反战活动没有瓜葛,也没有违背当局意志的表现,从而逃过一劫,并在1944年自费印刷《细雪》上卷的200多册分送给亲友知己。在大多数作家岁月蹉跎的情况下,谷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未搁置手中的笔,尘封数年的战后,中卷于1947年、下卷于1948年相继问世。
  《细雪》作为一部宏大的长篇小说,以三女雪子的五次相亲为主轴,描绘没落家族莳冈家的生活样式及阪神一带的风土人情。1949年初,谷崎润一郎在谈到《细雪》的叙事风格时曾说:“我就是想写一部全篇故事没有起伏,完全不显露自己主观情感的东洋式的作品。”“虽说篇幅长,但故事的推进少有起伏跌宕。”“单调、相同的场景反复出现等特点,却颇有现实世界缩影的感觉。”内容琐碎繁杂,看似没有对现实社会的关心,也没有对当时文明的赞否。在硝烟弥漫,全国上下草木皆兵,无数文人作家都选择缄默无语之时,谷崎润一郎沉浸在相亲、赏花、赏月、捕萤等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这样悠闲的生活看似与当时紧张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但其实小说中穿插着许多诸如疾病、死亡、洪水灾害以及战争等现实性的事件。在《细雪》这部作品中,谷崎润一郎通过构建一部悠然自得的“理想世界”充分地阐释了对立的古典与现代、虚构与现实、洁净与污秽这些矛盾因素,剖析矛盾背后所隐含的思想内涵和隐喻意义。
  一、徘徊于古典与现代
  谷崎润一郎创作的《细雪》是在传统行将崩坏,未来尚未建立的战时,为日薄西山的日本传统文化谱写了一曲意味深长的挽歌。《细雪》作为回归传统的名作,一直都被认为是在描写日本古典美方面达到了巅峰。但其作品中的“古典”与“现代”并非处于孤立割裂的地位。从对古典的深深眷恋到传统的逐渐幻灭,谷崎润一郎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进,《细雪》也因此在“古典”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着。“古典”与“现代”这一对矛盾体在雪子和妙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细雪》中对“永远女性”雪子的形象塑造,作为谷崎笔下一贯追求的“永恒美”的典范,无论是雪子的外在传统美人形象,还是雪子内心传统知性美德,均没有脱离谷崎式疾病、社会阴暗面、人心揣度等欲望的考验。雪子作为莳冈家的三女,长相有几分京都女子的风韵,纤弱单薄,楚楚可怜,因循守旧,消极保守,也颇有日本情趣。但是她弱不禁风的模样,使人怀疑她患有肺病,再加之年龄渐增,眼睑眉毛下的褐斑逐渐成为她相亲路上的绊脚石;最后的相亲对象虽不介意她的褐斑,但在他们婚期确定之后,雪子开始腹泻不止。
  雪子出生于莳冈家族的全盛时代,为昔日名门望族的地位所羁绊,总是希望匹配门当户对的人家;并且從女子中学到英语专科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跟随二姐幸子学习法语、看电影、听音乐剧。雪子虽然看似表面上听从兄长的安排参加相亲,但内心对相亲对象的学历、地位、薪酬等都有所顾忌,这些虚荣的欲望使得她的婚事一直不顺遂。雪子集传统的美貌、知性与现代的思想于一身,雪子在“古典”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着,使得她对相亲对象标准不断降低,最后看似圆满结局,却以临近婚期她腹泻不止结尾。这样的结尾不正暗示着她悲剧的人生吗?
  妙子是作品中最具现代风韵的女子,但她一直在囊括对立性的古典和现代之间徘徊着,其中人偶就是其徘徊的象征。妙子喜欢制作人偶,她制作的人偶起初大都是如菊五郎演的《道成寺》偶人和《游方僧》偶人等这类具有日本古典美的人偶。但随着妙子逐步成长,从她的天赋、爱好以及便于掌握技术等方面考虑,加之对做西装感兴趣并能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她便想要放弃制作人偶从事西装裁剪,为此打算去法国短期学习。当时,妙子遭遇洪水灾害的时候正是去裁缝学院学习的时候,裁剪师傅的橱窗里摆着妙子制作的法兰西人偶,虽拼命地保护这个人偶不被水淹,但随着洪水不断上涨,不要说人偶了就连妙子都被洪水逼到了玻璃窗上端,最后妙子被破窗而入的板仓而救。洪水冲断了妙子回归古典的道路。随后妙子选择与门第相差悬殊的板仓在一起,只因板仓具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勇气和谋生的技术。然而,这段感情因板仓患病去世无疾而终。文章结尾处妙子产下一位像是市松人偶的死婴,妙子身上仅存的一点古典美的因素也随着死婴的诞生从她的体内排出,妙子作为具有全新人格的现代女性再生。   另外,妙子极力地想要通过学习山村舞回归古典。妙子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坚持每周一次去舞蹈讲习所学习山村舞。妙子学习山村舞并非单凭兴趣,而是非常有野心,想要日后获得许可袭用师傅的艺名,成为这方面的一代宗师。妙子跳《雪》舞时的情景为:“妙子站在屋子中间,梳凹形岛田髻,扎着浅粉红色的发带穿着葡萄紫色的料子上印着带雪的腊梅和山茶花的碎花纹,手上拿着一把伞。”此刻,妙子身上散发着日本传统女性的魅力。然而,妙子跟随学习舞蹈的师傅由肾脏病发展成尿毒症而去世,所以妙子想承袭艺名的愿望也随之成为泡影,渐渐地便放弃了继续学习山村舞。徘徊着的妙子从“现代”回归“古典”之路双双被切断,只好作罢选择做一名现代女性。
  二、彷徨于虚构与现实
  《细雪》以细腻的笔致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以及极具诗意的莳冈家生活。其以描绘赏樱、捕萤、赏月等镜花水月般的幻景之美,以此映衬作为至真至善“永恒之美”雪子的悲剧人生。同时,作品中每年的年中行事如此反复并不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这与当时战事即将走向终结急促的时间形成巨大反差。“虚构”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的真实世界这一对矛盾在作品中映衬着出现。
  芦屋莳冈家三姐妹深爱樱花,每逢春暖花开时节,幸子和丈夫贞之助、女儿悦子以及姐妹们前去京都赏花,每年都不曾耽误,不知不觉便成了一种惯例。赏樱应是莳冈家每年最欢愉的时刻,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幸子亲身感受到了古人反复吟咏的盼花、惜花的心声,绝非徒有言辞的自命风雅。幸子每年赏樱的时候,总是叹息落花,同时还痛惜两位姐妹的青春易逝,暗中思忖:今年恐怕是最后一次和雪子赏花了吧。不知不觉中,赏樱与雪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赏月的中秋之夜,在楼下日式房间的缘廊里,缘廊上摆好赏月的供品,贞之助、幸子、悦子、阿春都为远在东京的雪子写了诗歌或是俳句,妙子为雪子画了一幅水墨写生画。雪子回信说她满怀喜悦地反复读览他们的诗画。十五那天夜里,她在二楼独自眺望窗外的明月,读着这些诗句,去年在芦屋中秋赏月的情景宛如昨日,笔调颇为伤感。芦屋莳冈家中秋赏月热闹的场景使得远在东京本家的雪子更为伤感,也暗示出婚后雪子的孤寂。
  芦屋莳冈家三姐妹应邀到大垣捕萤,幸子以为捕萤的妙趣在于身着印花长袖和服,在原野的晚风中,衣袖和衣襟翩然起舞,手执蒲扇追扑着流萤,何等风流雅致!那幽灵一样的萤火,像是把长长的光弧曳入梦中,捕萤不像赏花一样如同一幅画,也许可以说带有冥想性质,充满童话世界的气氛,富有儿童情趣,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浪漫。但其实这次到大垣捕萤的实际目的是替雪子相亲,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浪漫的捕萤画面与雪子坎坷的相亲之路相互映衬,形成明显的反差,暗示其相亲再次失败。
  《细雪》的故事始于1936年秋,终于1941年春,即是一篇始于日本侵华战争之前终于太平洋战争之前的小说。在这个女性被排斥、男性被鼓励的特殊时代,莳冈家传统的、日常的生活被详细地勾勒描写,悠闲自在的莳冈家生活与当时外部激烈的战时情况完全不相符,它是一部反时代的作品。小说展现了莳冈家一时的繁华,而雪子、妙子的结婚成家标志着莳冈家解体,这不仅仅是家长制的崩塌,而且纵观平行时空,作品正是在战败及新宪法设立的夹缝中得以发表。因此,雪子与妙子的婚姻中不免会有些许战后的印记。雪子的结婚对象御牧和妙子的结婚对象三好与战前的价值观是截然相反的形象。三好身强体健、自食其力并且倾慕妙子,他们婚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另外,御牧的生活能力存在隐忧。日本战败后,其处于一个在混沌的虚无感中,洋溢着某种程度透明般的解放感和未来可期的光明感的时期。在雪子和妙子的未来中,难道不正是展现出一种希冀吗?御牧不是嫡男而是庶子的身份同时也暗示着其在华族制度崩塌中正是一种被给予希望的存在。
  三、徜徉于洁净与污秽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四大方面。疾病介于生与死之间,既关涉到生,又牵连到死。在《细雪》展现日本传统风俗美的画卷中也不乏浓墨重彩的几笔。小说中关于疾病的记述颇多,如妙子恋人板仓的死亡、妙子的赤痢以及诞下死婴、幸子的黄疸和流产、悦子的猩红热和神经衰弱症、雪子的褐斑和结婚前夕拉肚子等。然而,因人物性格、身体特征等不同,每个人的患病情况及结果各有差异。处于莳冈家伦理制度内部的幸子、雪子、悦子的疾病是“洁净”的象征,而处于伦理制度外部的妙子和板仓的疾病则是“污秽”的象征。因此,“洁净”与“污秽”这一对隐性矛盾在小说中激烈地斗争着。
  幸子因吃牛排患上黄疸,只需在家静养即可。幸子在去看望朋友的途中遭遇颠簸导致流产,流产的过程极为简单,使其在家静卧暂时影响心情,但为了雪子的婚事仍坚持赴会。小说中涉及雪子与濑越、野村、泽崎、桥寺、御牧五人的相亲,在与濑越相亲的时候雪子的身体状况和褐斑就被视作问题。雪子便为此去照X光和健康诊断,婚事却因为濑越母亲的“精神病”而终止;野村因身体污秽喜欢自言自语而被拒绝,这期间幸子因流產出血不止;与泽崎相亲的时候,雪子的褐斑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浓且不规则,化浓妆也无法掩盖,之后雪子开始注射女性荷尔蒙和维生素C;与桥寺的婚事因雪子的内敛和害羞告吹,但值得注意的是桥寺是制药公司经理的身份,贞之助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维生素B和磺胺;在与御牧相亲的时候褐斑已淡去,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一向不轻易生病的雪子开始腹泻不止,吃盐酸黄连素片和阿鲁西林药片也无济于事。这一过程中雪子也一直都是洁净无瑕的,就连那褐斑有时候看起来还很可爱。就连儿童悦子患传染病猩红热时,除了发烧疮痂脱落一切都是洁净的。悦子患神经衰弱症,对衣服、床品、吃饭的碗筷、食物等周边的一切要求洁净,有着严重的洁癖。但随着服用药物和饮食调理,其慢慢地痊愈。处于莳冈家伦理制度内部的幸子、雪子、悦子即便是生病,一切都是洁净的,并且不需要住院治疗就可治愈。
  妙子的恋人板仓因患中耳炎、内耳积脓,到耳鼻喉医院治疗,而后引起急性乳突炎做了手术,但因手术有点晚病菌感染到大脑。小说中卷最后两章(34章、35章)详细记述了板仓患病在医院治疗的病态直至死亡的过程。“平素耐力极强、从不叫苦的板仓,竟那样卑懦地惨叫‘痛呀!痛呀!’持续不断地号着,看了看觉得可怕。”“在右手靠墙的铁床上,病人正面向墙壁弓身躺着。听见病人用低沉而非常急促的声音,一秒也不停地连连喊‘痛’。”“病人为了恢复成原来的姿势,那惨叫声仍然毫无二致,只是夹杂在‘痛呀’的台词中还有:‘哎呀,我想死!让我死吧!’或者是‘快弄死我!弄死我呀!’”板仓截肢之后悲痛地叫喊着“啊!我成了瘸子了!”,之后病情再度恶化,虽然脚不痛了,但病毒侵入了胸部和头部,他在可怕的苦闷中咽气了。板仓因身份卑微,被莳冈家族的伦理制度所排斥,他患病直至死亡的过程是污秽的、肮脏的。
  同时,妙子虽是莳冈家的小妹,但因其行为不端,不符合莳冈家的伦理制度,所以一直都被莳冈家族内部所排斥。妙子患赤痢的时候,幸子前去看望引起她注意的是,“因为长时间没洗澡,病人全身污垢不堪自不待言,而且还给人一种不洁之感”“现在她身体衰弱,一种阴暗的、无妨说是淫猥的阴影孕映在她的面孔、脖子和手腕等处”。幸子认为,妙子污秽的样貌是她平素行为不检点的结果,是对她放荡不羁生活的惩罚。雪子对妙子虽然默不作声,但是在心理上对她表示无言的谴责和轻蔑。住进医院的妙子“像是完全失去知觉似的,一副茫然无知的神态,眼睛睁得特别大,一动不动地盯着空间一点,一副垂死的模样”。平时时髦的妙子在患病时刻呈现出的模样是如此的恐怖。不过,经过莳冈家的帮助,住进医院的妙子得以渐渐治愈。在结尾妙子生产的时候,“妙子痛得身子直扭,尽吐些奇怪的黑黑绿绿的东西”“痛得手脚乱扭,呕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全是黏糊糊的脏兮兮的团块”。妙子污秽的生产过程也被莳冈家姐妹看作是对妙子行为不端的惩罚,导致结果诞下一名死婴,这一切都是因为妙子一直飘忽于莳冈家伦理制度的外部。
  四、结语
  《细雪》是一部伟大的风俗小说,将传统的样貌在现代社会再现。谷崎润一郎所构建的“想象世界”从现实出发,勾勒出一幅没落莳冈家族的繁华和阪神一带习俗的画卷,在此画卷中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现实情境,“逃离与寻找”成为作家审视、呈现人物的着力点,将对立的古典与现代、虚构与现实、洁净与污秽这些矛盾因素交织在一起,将现实性和理想性都集中在一起。这样的理想世界否定并忘却了由此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认识成功打造出反映现实的小说。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充满矛盾性的《细雪》流露出谷崎润一郎的愿望,读者可以窥探出这些矛盾因素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文化反思,更能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思考和抉择的严肃命题。
其他文献
意识流手法跳脱出传统外部形象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式,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自由联想式的展现,使文本内容不再单是“作家本人的想法”,而是更加直接地指向“人物的观念、感受和思索”。与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等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不同的是,福克纳除了展现出人物的“精神混乱”以外,更是着力于将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实状况暴露在文本之中,以此达到“救赎”的目的。  “意识流”是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意识
期刊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散文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其作品中有不少可以称为经典之作。在他的散文中,虽然被冲淡闲适所覆盖,但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苦与乐交织的情感,这也是周作人成为大家的原因之一。读周作人的散文,人们需要慢慢读,细细品,才能真正体会到“淡”与“苦”的感情色彩。  一、周作人散文中“淡”的形成  每每提到周作人的散文,首先想到的总是冲淡平和,仿佛微微泛着波纹的湖面,给人以闲适之感,但细读之余又能体会到
期刊
“言意”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问题在中古时期就被提出,随后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之后,后世提出的“言意”理论在全面性、理论性上没有形成超越。它最初是从思辨的角度来阐述言意关系,而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言不尽意论被引入文论中,一直到唐宋这一论题依然流行,成为古代文论批评的最重要审美原则之一。  首先是言不尽意论。《庄子·天道》曾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
期刊
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点睛之笔,渗透在人们的生活点滴中,对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国梦文化运用最为娴熟的,莫过于明代戏剧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品“临川四梦”,堪称为中国梦文化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基于中国梦文化的历史追溯,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有关梦的话语和场景描写作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临川四梦”中的传统梦文化,结合汤显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
期刊
奥菲利娅是出自《哈姆莱特》中的人物形象,其形象中所包含的悲剧、忧郁的气质被各时期的画家在不同画面中表达,其中拉斐尔前派对这一形象表现最多。拉斐尔前派致力于回到文艺复兴早期,对中世纪文化着迷,反对教条化,主张自然美学的观点,但是由于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不能与其所在的时代背景相符合,从而产生伤感怀旧的情绪。  奥菲利娅是西方绘画史上被反复绘画的题材,其人物形象中所含的感伤忧郁气质符合拉斐尔前派的作
期刊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特定的文学现象进行的深入分析。在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英美文学中多元化文学批评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元化表现类型,最后分析了英美文学中多元化文学批判的特点,以期推动英文文学的发展。  文学批评是立足于文学实践开展的一种文学鉴赏活动,其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期刊
一、创伤理论  最早关于创伤理论的研究出现在18世纪初,是指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身体损伤。美国心理学会把心理创伤定义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遭受过强烈的精神创伤或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后发生的延迟性精神病理性反应的一类应激障碍”。创伤症状十分复杂,常见的症状有:麻木,指失去对工作、婚姻的热情;警惕,指过度担心未知的或不存在的危险;遗忘,指忘记创伤经历;重现,指创伤事件在梦中反复出现;焦虑、沮丧、深感恐惧;
期刊
美声唱法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艺术领域声乐教学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得到一定发展。但我国高校美声唱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高校应当调整教学思路。本文就其教学思路进行有效分析。  美声唱法源于欧洲,传到我国的时间较短,其在我国的流行度还较低,大对数人对其概念的认知较为模糊。这导致我国专业的美声唱法教学人员也较为欠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提升较慢,未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学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开设书法课程,这样不仅能有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还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对书法的练习,可以培养书法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同时能够提高书法写作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艺术修养。高职书法教学意义重大,因此结合高职书法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系统完备、加强师资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等有效对策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实现良好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对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古代文学作为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对人才创新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古代文学创新性思维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中创新性思维的应用。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增多趋势。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