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坚持“为人生奠基”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儿童本位”选择最适合的读物,以“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作家”“以一篇文带一本书”为基本课型,结合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施小学阶段的阅读推荐课,能够全面提升课外阅读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阅读;价值取向;阅读推荐课
注:本文系南阳师院校级项目“小学语文读物推荐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词汇,丰富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审美,健全人格,滋养心灵。阅读带来的是由知识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提升,全面高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是义务教学的奠基时期,培养小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一、童年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阶段的阅读,不仅指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指向了孩子们的审美世界、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自己的书”是充分唤醒孩子内在自我的书,是点燃他生命热忱和梦想的书,是引领孩子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书。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从价值取向上说,是为人的整个生命奠基,它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练习,更指向生命的核心价值。阅读就是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一扇连结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生命之窗,通过阅读享受语言的美好,进而感知生命的美好。
当下,各种书籍资料可谓是铺天盖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读物的遴选工作,坚持“为人生奠基”的价值取向,读物选定的原则必须是“儿童本位”。“儿童本位”即把儿童放在阅读中央的位置,基于儿童的立场与视角,综合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身心需求、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择读物。同时,基于儿童的特点,应重视建构阅读与生活的关联。因此,阅读书目可以参照课程标准的推荐,同时还要结合教材文本,结合师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场域来选择,让阅读自然真实地发生,成为生活的延展。
二、小学阅读推荐课三种基本课型的建构与实践
阅读推荐课的设计、实践和落实,关乎阅读活动的成败。从形式上看,阅读推荐课有三种类型:“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作家”“以一篇文带一本书”。“推荐一本书”即采用直接推荐的形式,重在兴趣的激发;“推荐一个作者”和“以一篇文带一本书”采用勾连的方式,以教材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依托,通过纵横不同方向的拓展,引导学生的阅读走向延展与深入。三者侧重有所不同,方法引领亦各有特点。
“推荐一本书”是中低年级孩子阅读推荐课最主要的形式。此时,他们的阅读刚刚起步,积累量少,再加上自身生活经历单純,阅读又正处于喜爱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时期,因此,阅读内容很难与儿童生活和已有知识进行连接,多采用相对单纯的直接推荐法。这个时期,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儿童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因此,在读物选择上,价值与趣味兼顾,选择内容有趣又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形式上,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识字量与阅读速度等因素,宜选择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或“冰糖葫芦式”线性展开的文本,或由长短适宜的单篇故事连成故事集,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或以一个人物为主线展开的不同故事,如《窗边的小豆豆》等。
针对读物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抛砖引玉”法,选择其中最能激发儿童兴趣的篇章,采取闪亮登场、故事分享、片段朗读或演读、问题引导的表达交流、悬念引读等环节依次展开。如《安徒生童话》的推荐课,教师可精心设计导语,通过闪亮登场环节,初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接着,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进行故事分享,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复述。然后,可以通过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对话片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高潮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并自由表达和交流。最后,教师可设置若干悬念来引导下一步的阅读,从而完成整个推荐活动。
“推荐一个作家”是指聚焦于某个作家的相对系统的横向阅读方式,这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逐渐采用的拓展阅读方式。这个时期,孩子们阅读与生活两方面的积淀都显著增加,思维能力快速发展,识字量和阅读速度突飞猛进,深度阅读的方法有待引领,阅读的品质亟需提升。因此,我们可依托教材和师生的生活,围绕一些重要的作家展开横向拓展与勾连,形成一种以广度为主兼具一定深度的主题式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之中,有作家持续关注的主题及其对该主题相对稳定的认识,还有其鲜明的表达特点等,这都是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有利条件。
针对读物的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引点成线”法,先采用“推荐一本书”的方式让学生共读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然后在交流展示课上通过情节共梳理、形象我描绘、精彩片段共展示、感悟我来说等环节总结阅读成果,进而教师进行主题初感知、作家深了解、作品再拓展的推荐环节,并提出阅读的任务和要求。由于作家的作品比较丰富,故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自主认领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最后再通过集体交流展示达成相对丰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引点成线”法是在“推荐一本书”的基础上顺势横向拓展为“推荐一个作家”,作品与作品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相对独立。这样的主题式连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促进思维发展并深化理解;语言表达上,有利于学生感知作家的表达特色,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以一篇文带一本书”的方式主要指向小学高年级阶段入选教材的部分名著阅读。这种以一篇为基点,向纵深方向带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将成为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拓展的常态。文学名著是值得每个孩子深入品读的经典,也是我们语文阅读的核心指向。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语用和语感层面的提升,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与人生的体悟和升华。但是,名著阅读对学生本身的要求较高,所以它的推荐时间与推荐方式是需要经过仔细考量的。部编本教材五年级以课文的形式入选了四大名著中的《猴王出世》《宝黛初会》《草船借箭》《景阳冈》,紧接着以“快乐读书吧”为平台,做了“读名著经典,品百味人生”的推荐指导。六年级教材课文节选了《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然后做了“漫步世界名著”的推荐指导。选文放在高年级阶段,以课文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推荐指导,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读物的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点-线-面立体建构”法,先围绕选文这个点读细读深读透,然后从“线”与“面”两个方向拓展,从而指向整本书的阅读。所谓“线”的建构,主要是指情节的推动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丰满;所谓“面”的建构,主要是指作品背景的引入与拓展,以及作品主题、意蕴的点化等。以《猴王出世》为例,先来看“线”的建构,通过课文讲读,具体解析猴王的形象特点,并直观展示解读艺术形象的方法,讲解人物的内在特点推动了情节动作的展开。然后,以“悟空故事三部曲”建构《西游记》故事“线”的延展:第一部曲是猴王的“诞生与自我发展之路”,这是其自身不断壮大的过程;第二部曲是齐天大圣“与天界的交锋之路”,这是其精神觉醒及与天界斗争的过程;第三部曲是孙行者“西天取经的成长之路”,这是其一路斩妖除魔、自我救赎的过程。三部曲中,“悟空”形象一以贯之,同时也在不断成长变化着: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再来看“面”的建构,梳理了作者“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以及“为什么这么写”,趁势给学生拓展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倾向,以及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等,从而引导学生向纵深处开掘,交给他们深入阅读的方法,读懂读透经典,提升思维和阅读的品质。
总之,小学阅读推荐课要坚持“为人生奠基”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儿童本位”选择精准恰切的读物,以“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作家”“以一篇文带一本书”为基本课型,结合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施阅读推荐课。让兴趣与方法携手,方法与过程并重,阅读与生命有机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做一个幸福的阅读者。
作者简介:
魏丽苹,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小学;阅读;价值取向;阅读推荐课
注:本文系南阳师院校级项目“小学语文读物推荐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词汇,丰富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审美,健全人格,滋养心灵。阅读带来的是由知识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提升,全面高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小学是义务教学的奠基时期,培养小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一、童年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阶段的阅读,不仅指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指向了孩子们的审美世界、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自己的书”是充分唤醒孩子内在自我的书,是点燃他生命热忱和梦想的书,是引领孩子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书。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从价值取向上说,是为人的整个生命奠基,它不仅仅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练习,更指向生命的核心价值。阅读就是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一扇连结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的生命之窗,通过阅读享受语言的美好,进而感知生命的美好。
当下,各种书籍资料可谓是铺天盖地。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读物的遴选工作,坚持“为人生奠基”的价值取向,读物选定的原则必须是“儿童本位”。“儿童本位”即把儿童放在阅读中央的位置,基于儿童的立场与视角,综合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身心需求、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择读物。同时,基于儿童的特点,应重视建构阅读与生活的关联。因此,阅读书目可以参照课程标准的推荐,同时还要结合教材文本,结合师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场域来选择,让阅读自然真实地发生,成为生活的延展。
二、小学阅读推荐课三种基本课型的建构与实践
阅读推荐课的设计、实践和落实,关乎阅读活动的成败。从形式上看,阅读推荐课有三种类型:“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作家”“以一篇文带一本书”。“推荐一本书”即采用直接推荐的形式,重在兴趣的激发;“推荐一个作者”和“以一篇文带一本书”采用勾连的方式,以教材和学生的阅读经验为依托,通过纵横不同方向的拓展,引导学生的阅读走向延展与深入。三者侧重有所不同,方法引领亦各有特点。
“推荐一本书”是中低年级孩子阅读推荐课最主要的形式。此时,他们的阅读刚刚起步,积累量少,再加上自身生活经历单純,阅读又正处于喜爱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时期,因此,阅读内容很难与儿童生活和已有知识进行连接,多采用相对单纯的直接推荐法。这个时期,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儿童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因此,在读物选择上,价值与趣味兼顾,选择内容有趣又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形式上,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识字量与阅读速度等因素,宜选择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或“冰糖葫芦式”线性展开的文本,或由长短适宜的单篇故事连成故事集,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或以一个人物为主线展开的不同故事,如《窗边的小豆豆》等。
针对读物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抛砖引玉”法,选择其中最能激发儿童兴趣的篇章,采取闪亮登场、故事分享、片段朗读或演读、问题引导的表达交流、悬念引读等环节依次展开。如《安徒生童话》的推荐课,教师可精心设计导语,通过闪亮登场环节,初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接着,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进行故事分享,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复述。然后,可以通过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对话片段、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高潮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并自由表达和交流。最后,教师可设置若干悬念来引导下一步的阅读,从而完成整个推荐活动。
“推荐一个作家”是指聚焦于某个作家的相对系统的横向阅读方式,这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逐渐采用的拓展阅读方式。这个时期,孩子们阅读与生活两方面的积淀都显著增加,思维能力快速发展,识字量和阅读速度突飞猛进,深度阅读的方法有待引领,阅读的品质亟需提升。因此,我们可依托教材和师生的生活,围绕一些重要的作家展开横向拓展与勾连,形成一种以广度为主兼具一定深度的主题式阅读。这些作家的作品之中,有作家持续关注的主题及其对该主题相对稳定的认识,还有其鲜明的表达特点等,这都是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有利条件。
针对读物的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引点成线”法,先采用“推荐一本书”的方式让学生共读这位作家的代表作品,然后在交流展示课上通过情节共梳理、形象我描绘、精彩片段共展示、感悟我来说等环节总结阅读成果,进而教师进行主题初感知、作家深了解、作品再拓展的推荐环节,并提出阅读的任务和要求。由于作家的作品比较丰富,故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自主认领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最后再通过集体交流展示达成相对丰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引点成线”法是在“推荐一本书”的基础上顺势横向拓展为“推荐一个作家”,作品与作品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相对独立。这样的主题式连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促进思维发展并深化理解;语言表达上,有利于学生感知作家的表达特色,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以一篇文带一本书”的方式主要指向小学高年级阶段入选教材的部分名著阅读。这种以一篇为基点,向纵深方向带动名著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将成为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拓展的常态。文学名著是值得每个孩子深入品读的经典,也是我们语文阅读的核心指向。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语用和语感层面的提升,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与人生的体悟和升华。但是,名著阅读对学生本身的要求较高,所以它的推荐时间与推荐方式是需要经过仔细考量的。部编本教材五年级以课文的形式入选了四大名著中的《猴王出世》《宝黛初会》《草船借箭》《景阳冈》,紧接着以“快乐读书吧”为平台,做了“读名著经典,品百味人生”的推荐指导。六年级教材课文节选了《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然后做了“漫步世界名著”的推荐指导。选文放在高年级阶段,以课文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并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推荐指导,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读物的特点,此类推荐课的设计可采用“点-线-面立体建构”法,先围绕选文这个点读细读深读透,然后从“线”与“面”两个方向拓展,从而指向整本书的阅读。所谓“线”的建构,主要是指情节的推动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为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丰满;所谓“面”的建构,主要是指作品背景的引入与拓展,以及作品主题、意蕴的点化等。以《猴王出世》为例,先来看“线”的建构,通过课文讲读,具体解析猴王的形象特点,并直观展示解读艺术形象的方法,讲解人物的内在特点推动了情节动作的展开。然后,以“悟空故事三部曲”建构《西游记》故事“线”的延展:第一部曲是猴王的“诞生与自我发展之路”,这是其自身不断壮大的过程;第二部曲是齐天大圣“与天界的交锋之路”,这是其精神觉醒及与天界斗争的过程;第三部曲是孙行者“西天取经的成长之路”,这是其一路斩妖除魔、自我救赎的过程。三部曲中,“悟空”形象一以贯之,同时也在不断成长变化着: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再来看“面”的建构,梳理了作者“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以及“为什么这么写”,趁势给学生拓展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倾向,以及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等,从而引导学生向纵深处开掘,交给他们深入阅读的方法,读懂读透经典,提升思维和阅读的品质。
总之,小学阅读推荐课要坚持“为人生奠基”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儿童本位”选择精准恰切的读物,以“推荐一本书”“推荐一个作家”“以一篇文带一本书”为基本课型,结合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施阅读推荐课。让兴趣与方法携手,方法与过程并重,阅读与生命有机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做一个幸福的阅读者。
作者简介:
魏丽苹,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