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世界:无奇不有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向全班同学大力推荐《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之后,学生便投入了痴迷的阅读之中。一个月之后,在全区阅读教学展示活动中,我以这本书的阅读为基础,执教了一节名为《想象的世界:无奇不有》的课外阅读交流课。多种形式的交流,多种方式的表达,在交流中深化了阅读感受、升华了阅读体验。
  【设计思考】
  (一) 走进书本:了解其人、其事
  《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通过对德国探险家、冒险家明希豪森男爵一系列奇遇的描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骑士形象,也带领我们走进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之旅,走进一件又一件趣事之中,走进一个又一个奇幻场景。
  虽然说书中那些奇特的经历、有趣的故事,都是异想天开,天方夜谭,几乎没有一件事情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但这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便有了奇趣缤纷的想象世界,便有了不可思议的故事情节。
  上述一切,都唤醒了我们的阅读期待,丰盈了我们的阅读想象,更激发我们的阅读情怀!
  (二) 阅读交流:激发情趣、情感
  通过兴致勃勃的阅读,我们在文字中感受明希豪森男爵神奇的经历与神秘的旅程;围绕“神秘与神奇”,我们在整体性的阅读中,体会着一种乐观的精神,一份执著的态度,一种克服一切的勇气。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交流阅读体验与收获呢?笔者在阅读的全程中始终倡导以自己的方式来阅读、来交流、来体会。于是,撰写读后感、以一句话的方式进行推荐,画画插图、创编故事等等课堂交流方式应运而生,在多样的形式与多元的交流中,让课外阅读向更深处、更高处行进。
  【课堂回放】
  1. 以推荐的方式尝试交流
  (1) 出示:
  (2) 推荐与交流:
  师:请用一句话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阅读《吹牛大王历险记》的真实感受。
  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只要你看一眼,书就会粘在你手上,看上几千遍。
  生: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就会觉得非常奇特;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就会觉得世界很好玩。
  生:如果你在森林、海上…… 遇到了什么麻烦,这本书就会告诉你怎么解决,有什么方法。
  生:我看这本书时,它就像一个小精灵似的揪住了我的心,让我不想出去玩,留在家里看书了!
  生:这本书很有趣,都是到了最危险的关头,用巧妙有趣的工具或自己的聪明办法解决了难题。
  生:有一位这样的冒险家,他坚强,总是在危险时化解危机,他总能用幽默的方式克服内心的恐惧,他就是吹牛大王。
  生:读了《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之后,会让你把不开心的情绪抛到九霄云外;读了这本书,便会让你跟着吹牛大王来一次奇妙的旅行。
  生:在这个故事中,从来没有“悲观”两个字,而最常见的则是“幽默、乐观”四个字。
  生:这本书有时令人毛骨悚然,有时令人捧腹大笑,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生:《吹牛大王历险记》是一种看了题目就想继续往下读的书,拿得起就放不下,放下了就忘不了。
  生:这些文字让我们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马上就读完。
  生:一个个离奇的故事让我们捧腹大笑,虽然有时故事不真实,但这没关系,因为它非常有趣。
  生:书中的吹牛男爵吹得上刀山、下火海,让我看的心情也像一只小老鼠上蹦下跳,同时好奇心也慢慢地发芽,让我在书中成长。
  ……
  【点评】在学生丰富而多元、鲜活而灵动的回答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们在阅读时欲罢不能的心境和拿起来就放不下的状态。多么真实!多么感人!读书的交流,特别是阅读整本书的交流,仅仅满足于对书本内容的温习、对书本人物的品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那份阅读的情绪、思绪能够伴随学生一生,同时又是对阅读历程、阅读感悟最好的注释与表达。相信,学生们所说的“粘在手上”与“”揪住我心”“捧腹大笑”与“上蹦下跳”“恨不得”与“放不下”,一定是最佳的阅读心境与最好的阅读状态。相信这样的阅读情绪和阅读体验,一定会终身伴随着每个学生,而且必将成为同学们阅读素养的重要基石和组成部分。
  2. 在聚焦的过程中深化感受
  师:明希豪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生纷纷回答:“异想天开、勇敢执著、永不放弃、夸夸其谈、坚持到底、富有智慧”……)
  师:自然,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产生了,明希豪森男爵真有其人吗?(出示人物传记)
  【点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走进了文字之中,感受那份神奇与神秘。但如果阅读交流课仅此而已,那无疑是初步的、浅显的,同学们始终在阅读的原地转圈。如何回避平面式、简单式的交流,如何引领深度式、升华式的阅读?笔者借用“人物传记”与“创作背景”的介绍,力图让学生们读懂的是——尽管我们的书名是《吹牛大王历险记》,尽管书中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离奇,但这都是有其诞生的渊源和其生活的基础;尽管书中的人物都是那么神奇,但这都是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其时代的烙印。因此,我们的阅读就不仅仅是囿于书本身,而是悄然走到文字的背后,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倾听作者创作的心声,获得多元而深刻的解读。
  3. 在品评创编中感受神奇
  师:猜一猜这些题目中可能发生的故事:(出示)
  师:再看这样一些标题:(出示)
  师:再来看这样一些动物:(出示)
  师:读着这样神奇的故事,你也一定想为吹牛大王创编一些新的故事吧,就让我们拿起笔,简要完成故事情节,重点突出神奇部分。(生创编故事后交流)
  生:他拿出一个牛皮信封,在上面写上故宫,一阵光闪过,周围景色不停变化,突然停下来,故宫到了。我陪他参观了一个个记着悠久历史的展馆,穿过一个个富丽堂皇的宫殿。
  生:我终于想出了办法,拿出旅行中买到的增高剂,吃了一颗,“呼”的一声,我长了几十米,腿长得吓人,我把朋友扔进包里,迈开巨人的步子向前走,边走,边得注意脚边的行人、汽车、集市,因为它们随时可能被我踩扁。
  ……
  4. 推荐一套神奇的丛书,拓展课外阅读
  (出示)
  【点评】在阅读的基础上,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地阅读交流,至关重要。学生们颇感兴趣的交流方式有哪些呢?在上述的交流过程中,插图、标题、创编故事,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与路径。因为插图本身既是一种很好的呈现,更是一种特别的阅读。而标题则是整个故事的浓缩,是故事的眼睛,一看就能深深地吸引人的眼球。创编则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他们的思绪在这里驰骋,他们的想象在这里飞扬,一个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标题,一则又一则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在这里诞生。这样的阅读交流,多角度、多样化地呈现了学生阅读的成果,符合儿童阅读的特征与规律,给予阅读展示的时空和平台,加之再推荐一套神奇的丛书,便把同学们的阅读向纵深处、立体化、持续地推进。
  (张国宝,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力学小学副校长;李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书记)
其他文献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确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有底蕴的文字。我带领着同学们,每天在母语的世界中穿行,尽情享受着母语的芳香,呵护他们渐渐长大。  一、“与黎明共舞”——唤醒生命的灵动  晨诵,是让学生拥抱晨曦,诵读优美的诗歌,开启一天快乐的学习之旅。晨诵是一种仪式,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歌
期刊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我常常会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专题性的学习。本次专题阅读,选择了《乡下人家》《桥》和《怀念母亲》,编成一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欣赏能力。  一、“欣赏”艺术入手  1.板书“欣赏”一词,什么叫“欣赏”?平时,你们最喜欢欣赏什么?(音乐、艺术)  2.欣赏音乐。  (1)课件播放班得瑞的钢琴曲《清晨》,再播放《脚铃舞》片段,学生仔细聆听。 
期刊
小学说理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作者说的什么理,是怎样说理的,并且初步学会说理。围绕这些目标,我在教学《学与问》一文时,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导入——复习旧知,明确文体,把握结构  在《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六年级学生学习《学与问》一文时,已经接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这3篇说理文,学生对说理文的文体特
期刊
“古”中的“口”是无数代先人的口;  “可”中的“口”是能唱歌的口;  “右、兄、告”中的“口”是禱告的口;  “叶”中的“口”是异口同声的口;  “号”中的“口”是高声呼叫的口;  “只”中的“口”是勉强发出叹息声的口;  “叱”中的“口”是训骂人的口;  “扣”中的“口”是器皿的口;  “叹”中的“口”是因困苦无奈而发出抱怨声的口;  “喙”中的“口”是飞禽的口;  “否”中的“口”是吐口水的
期刊
一、习作课程的审视与追问  母语学习背景下的习作教学不是零起点,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从“不太好”到“比较好”,从“不够完善”到“比较完善”,这是小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应然状态。小学生习作不是许多人担心的那样一无是处,也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可以“批量化生产”。  平心而论,各地区、各学校的教情与学情差别是非常大的,要想编写一套完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不同老师共同使用的习作教材,那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语用”能力。自《课标》颁布以来,中高年级的课堂上,进行“语用”实践,已成为教师们的普遍共识。但低年级由于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语用”训练的意识不强,“语用”训练的形式还不够丰富。近期,笔者听了校内一位老师执教的《小动物过冬》一课,其中有两处教学环节,执教者有意识地向前走了一小步,吹开了“语用”之花
期刊
一、 以情为线,梳理全文  大凡文学作品,总有引线贯串其中。那么,《黄河的主人》引线是什么?黄河?主人?通读全文后,皆被否定!随着解读的逐步细化,“我”渐入眼帘,作者将自身置入文中,却又似乎若隐若现。教学时,我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探讨:  师:现在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作者描写了黄河、羊皮筏子、乘客和艄公。其实,他将自己也置身于文中了,请找一找文中描写“我”的有关语句。(学生浏览全文,很快找出两处:1.
期刊
笔者在绘本习作“翻转课堂”中,以目标导航,借力视频,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试图实现观察力的“翻转”。  一、 建构:利用“翻转课堂”,巧妙设置观察内容  1. 以观察能力目标为“纵轴”,拾级而上、循序渐进。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中观察类的习作归类梳理,以观察能力目标为“纵轴”,精简观察能力点,借助绘本,精选观察内容,形成“各年级绘本习作观察能力目标分层渗透计划”。  2.
期刊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文,应该从语言入手,也应该回归到语言的运用。  一、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 教学目标偏差,过度解读文本思想内容。不可否认,将课文内容理解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仍然是当下语文课堂中
期刊
前段时间,我细细品读了朱永新教授写的《致教师》一书,书中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回信,给我专业成长莫大的鼓舞,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那充满智慧的思想和亲切易懂的话语,消除了我的职业疲惫,我整个身心仿佛在阳光的沐浴下再次焕发起自觉成长的力量。  战胜疲惫感  说实话,作为学校的德育主任,小记者站、节日庆典、作家来校、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平日里繁琐的事耗费了我很多精力,一个字,累;而作为毕业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