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主要目标是依托我国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宏伟战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它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现代信息、现代农业技术和其他支撑条件的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宏观发展战略。它为高职涉农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和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为提高涉农专业吸引力提供了新动力。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吸引力的新机遇与新动力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需求的新态势
创新人才培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三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给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遇主要体现在:(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明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向,引导普通农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2)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由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变化和发展,要求新的科技人才,同时也要求农村更多地鼓励采用股份合作,吸纳外部人才、资金和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3)为创新型农业企业培育新型人才。农业企业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个引导力量,且会逐步发展为主导力量。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型农业企业的兴起,会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注入新的动力。为企业培养人才是目前高职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向。按企业岗位需求培养高职涉农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
(二)农业服务型人才培养。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促进共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求服务第一产业的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不断上升。比如美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比重的1%,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8.04年,服务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20%。我国2014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有2.33亿,占三次产业的29.5%,受教育年限只有7.64年,比发到国家的11.32年还少3.5年以上;比美国少6年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的新形势下,只有第一产业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才能促进第一产业的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意味着供给侧的就业结构改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下降,服务第一产业人才增加,从而体现三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职涉农专业培育服务第一产业的人才。
(三)农产品加工人才需求上升。延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缩减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出了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因素影响外,农产品加工比例少、水平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链过长等也是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的原因之一。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根据国际上统计,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农业的标准之一,是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比值要在1:5以上,发达国家甚至达到1:8--1: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扔还有差距。“总体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处在承上启下阶段,未来30年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多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2015湖南省年果蔬综合加工率和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果蔬加工业产值即可突破1000亿元。在一二三产业融合阶段,我国农产品加工潜力依然很大。据分析,经融合发展后,粮油薯可增值2~4倍,畜牧水产品可增值3~4倍,果品蔬菜可增值5~10倍,在资源不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增加效益。因此,涉农专业要针对农产品加工产業的发展,同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
(四)农村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乡土文明复兴,是近年来许多县市的农村重大发展战略,使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农村观光旅游业的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生态、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古镇新村、农家乐、自然景区等。湖南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5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需求,到2020年,全省重点打造2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片区,200个五星级精品休闲农庄,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客人超过2亿人次,年均新增直接就业6万人,间接就业10万人,加上相关产业形成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新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长,亲近自然,享受乡土生活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农业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五)促进就地城镇化人才培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城镇聚合型、多村合并型、村企结合型、村庄直改型、异地迁建型等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选择,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对接起来。为更好地发挥城市产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促进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培养促进就地城镇化的培养,也是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高职涉农专业目前人才培养情况与未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需求对照我国高职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适应人才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结构上以传统专业为主,适应现代农业和农业服务业人才培养不够。以我省为例,目前我省高职六大类专业占涉农专业的88、59%。其中园林技术占39.03%、畜牧兽医占31.14%、园艺技术占5.90%、兽医占4.95%、种子生产与经营占3.50%、水产养殖技术占3.16%,观光旅游0.92%。而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农业管理、乡村管理、中药材栽培和加工、现代农业物流等专业近乎空白。农业专业对口就业率只有70%左右,跳槽现象严重,说明人才培养与农业发展对接尚待改善,很难满足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需求,特别是对我国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空心化应对有很大不足。
二、我国涉农高职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断下降,高素质农业类人才需求迅速增加。但是,因农业的基础性、公益性特点,在劳动比较报酬偏低,工作辛苦,缺乏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农业类专业招生仍然非常艰难。就涉农高职人才培养而言,农业类专业招生不足的原因分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涉农高职院校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适应不够,未能很好地抓住新机遇,接受新挑战。客观方面是传统产业效率低下造成的人才培养吸引力不足。
(一)高职涉农专业未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由创新引发的新兴产业可以视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其效益相对较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如果高职涉农教育能与我国农村发展协调一致,必然能够提高高职涉农专业吸引力。在我国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观光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创业等是主要的发展方向,需要高职设能院校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敢有作为、调整方向,加大投入。比如我校高职涉农专业占有全省的半壁江山,但目前的主要专业仍然是园林、种子、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和水产养殖等传统专业为主,对生源的吸引力当然不强。
(二)农业行业比较报酬低下,报考意愿不足
农业是基础性、公益性行业。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受世界农产品价格影响,长期偏离市场价值,而投入相对不足,致使农业行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报酬受到行业影响,报酬不高,学生对未来收益预期也不看好,报考意愿低下。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我国19个行业中,农业行业就业报酬平均值为2876元,在19个被调查行业中排列15位。农业行业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行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公益性行业,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承担更大责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保证农业人才的实时、有效供给。
(三)高职涉农院校长期投入不足,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入不敷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十余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规模和类型迅速扩大,成效显著。但是,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成L字型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适应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新形势。过去一个阶段,由于农业专业的萎缩,生源减少,教师流失,设备老化,规模效益低下,人才培养日趋艰难,教学条件已经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企业人才要求。
三、提高我国高职涉农专业吸引力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专业结构方向,加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
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人才新需求,调整高职涉农专业方向与結构,增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对那些有兴趣搞创新创业的学生,最好是在三年专业学习后,专门搞一年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学习,培育创新创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增加个人成就感,提高专业吸引力。
(二)减免农业类专业学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农业的公益性非常突出,在我国农业人口仍在不断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农业行业报酬相对低下的局面不能够根本转变,减免农业类专业学生学费来增加涉农专业吸引力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其次,就是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填补高素质农业人才不足,鼓励大学生自我磨练,让学生们去基层蹲点,进百村,进万家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他们成长,获取更好的专业成就,从而提高专业吸引力。
(三)增加新专业基础设施投入和改善教育条件
提高涉农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力度。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国家权力与相关政策措施对提高涉农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还应加大对农业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新专业投入力度,增加与新设专业教育相关的设施,对新专业学生采取免收学费政策,增加涉农专业吸引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现代信息、现代农业技术和其他支撑条件的背景下,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宏观发展战略。它为高职涉农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和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为提高涉农专业吸引力提供了新动力。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提高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吸引力的新机遇与新动力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需求的新态势
创新人才培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三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给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遇主要体现在:(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明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向,引导普通农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2)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由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引发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变化和发展,要求新的科技人才,同时也要求农村更多地鼓励采用股份合作,吸纳外部人才、资金和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3)为创新型农业企业培育新型人才。农业企业是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个引导力量,且会逐步发展为主导力量。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型农业企业的兴起,会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注入新的动力。为企业培养人才是目前高职人才培育的主要方向。按企业岗位需求培养高职涉农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
(二)农业服务型人才培养。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促进共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求服务第一产业的第二三产业劳动力不断上升。比如美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只占总劳动力比重的1%,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8.04年,服务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20%。我国2014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有2.33亿,占三次产业的29.5%,受教育年限只有7.64年,比发到国家的11.32年还少3.5年以上;比美国少6年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的新形势下,只有第一产业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才能促进第一产业的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意味着供给侧的就业结构改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下降,服务第一产业人才增加,从而体现三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职涉农专业培育服务第一产业的人才。
(三)农产品加工人才需求上升。延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缩减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民收入偏低出了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因素影响外,农产品加工比例少、水平低、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链过长等也是农民收入难以增长的原因之一。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根据国际上统计,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农业的标准之一,是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比值要在1:5以上,发达国家甚至达到1:8--1: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扔还有差距。“总体上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处在承上启下阶段,未来30年是这个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多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2015湖南省年果蔬综合加工率和商品化率达到60%以上,果蔬加工业产值即可突破1000亿元。在一二三产业融合阶段,我国农产品加工潜力依然很大。据分析,经融合发展后,粮油薯可增值2~4倍,畜牧水产品可增值3~4倍,果品蔬菜可增值5~10倍,在资源不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增加效益。因此,涉农专业要针对农产品加工产業的发展,同步扩大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
(四)农村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乡土文明复兴,是近年来许多县市的农村重大发展战略,使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农村观光旅游业的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生态、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古镇新村、农家乐、自然景区等。湖南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25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需求,到2020年,全省重点打造2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片区,200个五星级精品休闲农庄,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客人超过2亿人次,年均新增直接就业6万人,间接就业10万人,加上相关产业形成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新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长,亲近自然,享受乡土生活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农业旅游专业人才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五)促进就地城镇化人才培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目前,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城镇聚合型、多村合并型、村企结合型、村庄直改型、异地迁建型等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布局选择,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对接起来。为更好地发挥城市产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促进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培养促进就地城镇化的培养,也是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高职涉农专业目前人才培养情况与未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人才需求对照我国高职涉农院校人才培养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但是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能适应人才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结构上以传统专业为主,适应现代农业和农业服务业人才培养不够。以我省为例,目前我省高职六大类专业占涉农专业的88、59%。其中园林技术占39.03%、畜牧兽医占31.14%、园艺技术占5.90%、兽医占4.95%、种子生产与经营占3.50%、水产养殖技术占3.16%,观光旅游0.92%。而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白色农业、农业管理、乡村管理、中药材栽培和加工、现代农业物流等专业近乎空白。农业专业对口就业率只有70%左右,跳槽现象严重,说明人才培养与农业发展对接尚待改善,很难满足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需求,特别是对我国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空心化应对有很大不足。
二、我国涉农高职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第一产业劳动力不断下降,高素质农业类人才需求迅速增加。但是,因农业的基础性、公益性特点,在劳动比较报酬偏低,工作辛苦,缺乏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农业类专业招生仍然非常艰难。就涉农高职人才培养而言,农业类专业招生不足的原因分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涉农高职院校对新的农业发展形势适应不够,未能很好地抓住新机遇,接受新挑战。客观方面是传统产业效率低下造成的人才培养吸引力不足。
(一)高职涉农专业未能适应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由创新引发的新兴产业可以视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其效益相对较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大。如果高职涉农教育能与我国农村发展协调一致,必然能够提高高职涉农专业吸引力。在我国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观光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创业等是主要的发展方向,需要高职设能院校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敢有作为、调整方向,加大投入。比如我校高职涉农专业占有全省的半壁江山,但目前的主要专业仍然是园林、种子、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和水产养殖等传统专业为主,对生源的吸引力当然不强。
(二)农业行业比较报酬低下,报考意愿不足
农业是基础性、公益性行业。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受世界农产品价格影响,长期偏离市场价值,而投入相对不足,致使农业行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报酬受到行业影响,报酬不高,学生对未来收益预期也不看好,报考意愿低下。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我国19个行业中,农业行业就业报酬平均值为2876元,在19个被调查行业中排列15位。农业行业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行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公益性行业,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承担更大责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保证农业人才的实时、有效供给。
(三)高职涉农院校长期投入不足,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入不敷出、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
十余年来,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规模和类型迅速扩大,成效显著。但是,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成L字型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适应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新形势。过去一个阶段,由于农业专业的萎缩,生源减少,教师流失,设备老化,规模效益低下,人才培养日趋艰难,教学条件已经不上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企业人才要求。
三、提高我国高职涉农专业吸引力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专业结构方向,加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
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人才新需求,调整高职涉农专业方向与結构,增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对那些有兴趣搞创新创业的学生,最好是在三年专业学习后,专门搞一年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学习,培育创新创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增加个人成就感,提高专业吸引力。
(二)减免农业类专业学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农业的公益性非常突出,在我国农业人口仍在不断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农业行业报酬相对低下的局面不能够根本转变,减免农业类专业学生学费来增加涉农专业吸引力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其次,就是鼓励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填补高素质农业人才不足,鼓励大学生自我磨练,让学生们去基层蹲点,进百村,进万家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他们成长,获取更好的专业成就,从而提高专业吸引力。
(三)增加新专业基础设施投入和改善教育条件
提高涉农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力度。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国家权力与相关政策措施对提高涉农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还应加大对农业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新专业投入力度,增加与新设专业教育相关的设施,对新专业学生采取免收学费政策,增加涉农专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