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刍议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浓厚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前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发挥实验魅力,调动学习热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堂化学课并不一定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应将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心上。上课伊始,可向学生介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接着把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此时,教师对学生说:“快看,葡萄汁变成红酒啦。”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课堂必然会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教师顺势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教师再问:“为什么颜色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面带难色。教师接着讲,如果想知道化学学科的奥妙,就需要学习化学知识。此外,还可以再做一些诸如“烧不坏的手帕”“纸杯烧水”等有趣的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如煤气为什么能烧饭?城市霓虹灯为什么会呈现五颜六色?为什么炉火发红且常伴随有黑烟?为什么各国都要倡导低碳经济?这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尤其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体会到学习化学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二、创新教法学法,保持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交流合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关于“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时,先让学生往烧杯中注入半杯开水,投入一小块白磷,盖上一块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和一小撮红磷,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现象进行讨论: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无变化?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对于水中白磷为何没有燃烧,有的同学说:“水能灭火,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有的同学说:“白磷没有和空气接触。”同学们还提出用导管往水中通入空气进行验证,照此操作,水中白磷通入空气后发出点点亮光,一缕缕白烟从水中冒出,这样总结得出白磷熔点低、着火点低的性质,应在冷水中密封保存。此实验设计,能打破学生头脑中“水火不容”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知识联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走出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教学误区,让学生有时间涉猎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在讲“化学肥料”相关内容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为什么不能用含磷的洗衣粉。在“讲水资源保护”相关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排入江河湖泊中的有毒物质总量在13万吨以上,这使我国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污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真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点石成金”等俗语,讲解化学知识。
  
  四、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还可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段、化学魔术、化学游戏、化学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是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责 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各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虽然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比较闭塞,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贴近生活实际,科学利用资源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些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
荐书人语: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预定好的成长密码。所以,教育者才发现人的成长阶段。遵循自然法则的成长阶段,人的生命才会有序而统合地、全方位地完整成长。  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须做到完美。完整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埃里克·斯通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发现它和接受它是人生关键的
一个学历较高、具有渊博知识的人,不见得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原因就在于他不一定有较高的课堂管理的水平。好的教学设计要真正落到实处,也要靠有效的课堂管理。可见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才能成为课堂管理的高手。有效的课堂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做好角色定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一样重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教练员,也是陪练员,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76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8所,在校生15万人。
在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式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人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通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尺度    1.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来设计问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地理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成为许多老师亟待探讨的课题。
“钱不是问题”,这是亮亮同学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查找亮亮“挥金如土”的原因,我深入了解了亮亮的情况,原来他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认为亮亮很可怜,所以,孩子要星星,爷爷奶奶绝不给月亮。他的父母远在外地,为不能给孩子关爱照顾而感到内疚,便用金钱来加倍补偿,每月都寄足够的钱来,让亮亮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亮亮的情况使我感到:应该让留守儿童真切地理解父母外出打工赚钱的艰难,让
有关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一是靠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靠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首先,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好奇心。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