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颜色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通过线条来创作,作家通过文字来创作。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给作品着色,有着“英国短篇小说女王”之称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也不例外。素雅的文字,细腻的心理描写,曼斯菲尔德淡化故事情节,客观地向人们呈现出现实世界和人物内心世界两个层次。然而,看似平实的描述却饱含作家的深刻寓意,曼斯菲尔德内在的激情正是藏在那些冷静客观的描写背后。
  被誉为“中国色彩第一人”,也是中国色咨询行业的创始人的于西蔓女士说过:“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每一个女人对色彩都有天生的敏感。”即便是生活在100多年前的曼斯菲尔德对于色彩亦是如此。她对于色彩的钟情与敏感在其短篇小说《幸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说中,曼斯菲尔德用颜色来反映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用颜色来暗示象征意义,用颜色完成了一部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作品。这其中或许有些是出于她,作为一个女性,对于色彩的直觉,但是也不乏曼氏的精心安排。
  
  颜色与人物个性
  
  《幸福》这个故事主要是围绕三个人物展开的:女主人柏莎,男主人哈里以及哈里的情人富尔顿。在刻画这三个人物时,曼斯菲尔德借助颜色(人物衣着的颜色、喜爱的食物的颜色等)巧妙地向读者展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并且暗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袭白色礼服,一串翠玉珠链,一对绿袜,一双绿鞋,这就是女主人柏莎为宴客而精心挑选的着装。曼斯菲尔德以简单的两种颜色(白色和绿色)暗示女主人的性格,引发无限的遐想。
  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代表纯真无邪。“尽管柏莎·杨已经30岁了,可走路的时候有时还会想跑上几步,在人行道上跳上跳下,来几个舞步,或者滚一下铁环,把东西抛向空中再接住,或者干脆一动不动地站着傻笑——其实没有什么可笑的,只是想笑而已”,她天真的像个孩子,觉得自己幸福无比;而晚餐时,丈夫哈里漫不经心的赞美,更是让她觉得“所有发生的一切似乎再次注入她那快要溢出的幸福之杯”,她就像无邪的孩童般渴望他人的赞美。此外,白色表达了人的好奇心。柏莎对于富尔顿小姐充满了好奇,“柏莎喜欢她,因为柏莎总是喜欢那些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漂亮女人”。富尔顿的坐姿和笑容更令柏莎相信她身上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柏莎试图解开那些谜,但结果却不是她想要的。
  除了白色,绿色是柏莎宴会装的另一主色调。在西方文化中,绿色是植物的生命色。阿思海姆说:“绿色唤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它代表着青春、活力,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但也表示幼稚、没有经验。而立之年的柏莎稚气未脱。拥有舒适的房子,爱她的丈夫,可爱的孩子,体面的朋友,不需要为钱发愁的她觉得自己拥有了一切,幸福的无法言语;但是事实上她却很不幸福:宽敞的房子时而让她觉得阴冷孤寂,自认为深爱自己的丈夫若无其事地欺骗她,心爱的孩子成了保姆的“洋娃娃”,令她欣慰的朋友们事实上是那般的华而不实。柏莎天真地被表面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或许是因为她经历的太少了,婚姻筑起的高墙让她成为了井底之蛙。
  仅仅用两种颜色,曼斯菲尔德便勾画出柏莎这一孩童式的少妇形象,加上细腻的心理描写,白描式的细节描绘,婚姻不幸,稚气未脱的柏莎跃然纸上。
  曼斯菲尔德没有花笔墨描绘男主人哈里的衣着。对于哈里的描述,唯一涉及颜色的是描写哈里沉浸于美食享受时的一段。“他喜欢谈论食物。炫耀他对大虾白色肉体,阿月浑子绿色果冰——又绿又冷,像埃及舞女的眼皮——赤裸裸的贪婪激情。”透过形象的描写,可见,哈里对于美食的钟爱,不仅仅取决于食物的香、味,还取决于食物对其感官的刺激,包括颜色和质感。将美食与美女作比,更加突显哈里贪吃好色的秉性。而令哈里垂涎的美食的颜色和柏莎的宴会装的颜色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哈里渴望与妻子的亲密接触,性爱对他来说是同美食一样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这与柏莎的想法背道而驰。“是的,她一直是爱他的——她一直爱他,当然在哪个方面都是爱他的,但不是那个方面……他们相互是那么坦诚,他们是那样匹配的伴侣。这才是最现代的。”柏莎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她认为很现代的“幸福”的无性婚姻中,而当她发觉自己想真正得到自己的丈夫时,她却发现了丈夫与富尔顿的私情。哈里和富尔顿的关系在对哈里钟爱美食的描写中,也有所暗示。哈里由美食联想到“埃及舞女的眼皮”,而文中唯有提到富尔顿那画了浓妆的眼皮,曼斯菲尔德通过这一细节暗示哈里与富尔顿有染。“冰冷”的妻子满足不了哈里的胃口,富尔顿却满足了他的贪婪。
  富尔顿以一身银色出场。银色是充满诱惑感的颜色。一方面富尔顿的精心打扮是为了诱惑情人哈里,使得他在晚宴告别时终于“真情流露”;另一方面也是对柏莎的诱惑,让充满好奇感的柏莎越发对富尔顿感兴趣。银色也给人以错觉感。富尔顿寡言少语,与周围的人没有眼神交流,她如此谨言慎行,是为了掩饰与哈里的关系,不露破绽,但却让柏莎视她为知己,认为她们是同一类人。银色将富尔顿的虚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颜色与象征手法
  
  象征主义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一种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作为象征主义的先驱,法国作家波德莱尔提出了“对应”理论:万事万物皆能相互感应契合,只要通过人的主观投射,山水草木可以体现人的情感,即外界事物可以成为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应物。受象征主义作家的影响,曼斯菲尔德擅长在作品中通过暗示性的具体意象来表达人物抽象的内心和感觉。《幸福》一文便体现了其娴熟的象征手法。
  专业色彩顾问于西蔓说过:“色彩是人的视觉产生的感受,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讲,环境色彩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你去体验一种感情、一种感觉的时候,最初传递给你的是视觉等感官印象。”曼斯菲尔德巧妙地以颜色为纽带,将“形象简约而又富有特征化的意象”和人的内心深处联系起来。
  曼斯菲尔德通过白绿两色(女主人的装扮)将梨树和柏莎联系起来。柏莎的情感变化通过梨树外化得以体现。晚宴开始前,纤长的梨树静谧地站立于花园一角,梨花盛开,繁花似锦,表现出此时的柏莎正沉浸在极大的幸福中,心花怒放;晚宴用餐过后,柏莎带着富尔顿参观花园,此时的梨树看似静谧,却在颤抖,在努力,力求长的更高,表明此时的柏莎觉得富尔顿是那般的令人琢磨不透,她试图揭开事实的真相;晚宴快结束时,正值繁花期的梨树如往常般可人,静静地矗立在花园一隅,暗指柏莎无意间发现了丈夫对富尔顿的出轨,可是面对残酷的事实,面对两个如此虚伪的人,面对并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她依然乐观,依然坚强。这表现出女性的觉醒:婚姻并不是女性的全部,不是拥有婚姻就等于拥有了幸福;即便没有婚姻,女性也可以追求到幸福。
  曼斯菲尔德高超的象征手法还可以通过她对银色的运用来诠释。银色和灰色是两种很相近的颜色。富尔顿的礼服是银色的,梨树下的猫有一只是灰色的。设想在那样一个月光闪耀的夜晚,灰色的猫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也就显得像是银色的。显然,灰猫意指富尔顿。而那躲在灰猫影子下尾随其后的黑猫指代的就是诡秘的哈里。白天的时候,灰猫和黑猫在梨树下出没,为晚宴忙碌的柏莎完全想不到丈夫哈里和“知己”富尔顿可能在幽会;月上枝头,梨树下没有猫偷偷摸摸的踪影,柏莎却在此时看到了哈里和富尔顿在调情。光天化日下的隐情在银色月光下真相曝露。灰猫在银色月光下化身为一身银色装扮的富尔顿,柏莎幸福的婚姻顿时化为乌有。
  
  颜色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印象主义绘画派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的一些文学家也开始使用类似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手法,即致力于捕捉模糊不清的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
  曼斯菲尔德在《幸福》中使用了印象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家竭尽所能向读者展现人物复杂但又不是很清晰的心理感觉的变化。此外,作家对静物的描写,就像一位印象派画家在作画一般。仆人拿来的盛放水果的容器“闪烁着一种奇异的光泽,像是在牛奶中浸过似的”;而容器中的水果也是在外光作用下显得格外诱人,“丝绸般光滑的黄色的梨子,闪着银光的白葡萄……”;随后“黑沉沉的桌子好像融入了昏暗的光线,衬得玻璃碟子和蓝色的碗像是浮在空中。”就这样一幅印象派的水果静物画便在曼斯菲尔德笔下栩栩如生。向读者展现美丽的静物画的同时,曼氏也不忘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感觉,“要说柏莎彼时的心情,这里是一种无于伦比的美……她开始笑起来”,这时的柏莎因从想象意义上回归母体而感到高兴,因为碗和碟的漂浮状态体现了婴儿还在母亲子宫内的状态。但是柏莎已经是而立之年,现实要求的成熟和她所向往的童真让她左右为难。可见,她在渴望成长但又想保持原状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只是事情的突然,最终将迫使她成熟起来。
  有人把曼斯菲尔德称作美丽和忧郁的守护者。她像印象主义画家般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借此暗示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绪。散点式的叙述,实则埋下许多的线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她总是说:做一个作家,然后才是女人。但是女人对色彩的敏感于她是一样的。曼斯菲尔德正是用对颜色敏锐的触觉画出了《幸福》的颜色。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把少年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就是花开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一个小学班主任能耐心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必定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小学毕业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刻,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 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开始自主、独立、爱漂亮、爱打扮、爱攀比、对异性充满好感,这样的心理品质,如果能悉心
期刊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自残,危及亲人和社会的事件屡有发生,对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不容缺失。生命是一个有责任的存在体,教育的责任在于关爱生命、激昂生命。教育现实呼唤生命意识;生命是构建教育的基石;学校理应为生命而教育。教师应充分认识生命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有生命教育的紧迫感,树立服务生命的观念,增强爱与责任的意识,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青少
期刊
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学校要进行依法治校,首先就是要明确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及其基础。当前依法治校具有重要性,而我校几年来抓依法治校工作主要做法是;以领导带头,发挥核心作用;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抓制度,规范内部治理;抓监督,推行校务公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学
期刊
在整个经济社会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中,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服从于其大系统的协同性要求的。随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的产权保护及其地位将更为巩固,所有制结构调整将更加趋于合理,公共权力运用及政府职能转变将更加到位,社会中介组织将进一步发展并发挥作用,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结构将逐步形成。在这种经济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化的情况下,势必要求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随之转变。    高校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教材内容及以此为载体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城市化倾向影响了教育公平;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有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若解决上述问题,应多管齐下:广纳谏、宽取材以促进教材的合理编制;从教育基础设施、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多方面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各科教师共同培养农村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取向。    教材城市化倾向释义    何为教材城市化倾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王世光编
期刊
“实施1+4+1工程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于2005年开始的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柳金东同志主持的一项我院综合管理类研究实践性课题,旨在对我院实践教学框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保障以及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套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技能培养模式与培养途径。    项目研究的背景 
期刊
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基本判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来,我国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普及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大大提高,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教育体制和结构日趋合理等。  
期刊
《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    阿Q这一形象是鲁迅对中国人长期静观默察孕育而成的,他在鲁迅心目中“确已有了好几年”
期刊
《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弥漫着湘西独有的韵味,凄婉而柔媚。是享誉文苑的奇葩。《边城》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很多年了,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成为高中学生的必备能力。《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吸引着我们进入画中。  如果以春天的花来作比的话,春天,万物复苏,百花开放,争奇斗艳。在这些姹紫嫣红的景象中,有一种花无疑最让人注目,她们淡而雅,平凡而脱俗。  在这些花中
期刊
2009年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省教科所组织的全国著名中青年数学教师教学观摩会活动。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接触名师,走进他们的课堂,他们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节奏和驾驭课堂的高超技能,在我心中至今历历在目。在这些名师的感染下,我在思考: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来说,暂且不说成为名师,要想做一名好老师,还需要好好的去学习。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一流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