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北高寒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提出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为西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地区;食用菌;生产;必要性;建议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稀有或特有氨基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自古以来被人们列为菜中佳品,已成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之一。西北高寒地区光热资源少,不利于大田作物的生产,却具有比其他地区更适合菌类生长的环境,因此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这一生态区域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1 西北高寒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
1.1 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8000元~30000元人民币不等,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中的佼佼者,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千克,而我國仅5千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的发展潜力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食用菌在高寒地区设施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人工生产食用菌原料广泛。经过菌丝分解,那些原来结构复杂、不能溶于水且无法被利用物质变成结构简单、可溶于水且富含菌体蛋白的菌渣,经处理后可做饲料、肥料或生产沼气。食用菌生产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沼气生产等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西北高寒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近年来逐渐加大对食用菌生产的投入,科研机构纷纷开展相关研究,食用菌在高寒地区设施农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1.3 高寒地区特色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效果良好
高寒地区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技术是一三七团在“双孢菇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食用菌-双孢菇示范推广”、“日光温室规模化生产”等系列科研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形成的。2009年试种的2200平方米双孢菇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10年,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立体栽培大棚30座,形成基质配方筛选发酵、食用菌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出菇后管理等一整套食用菌栽培规程。
1.4 师、团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
“十二五”前期,兵团第七师及一三七团制定并实施了规模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确立了长远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团场以调整和优化食用菌产业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引进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全面实施绿色生产,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优质绿色食用菌品牌,带动了团场及周边地区1000座日光节能温室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北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2 必要性分析
2.1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兵团边境团场加快发展,实现惠农富农,增强戍边能力的需要
兵团边境团场根据国家战略需要,90%以上集中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分布在高寒山区、丘陵地区、干旱缺水区,环境条件恶劣,常遭受低温、大风、干旱、冰雹、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另由于边境团场条件艰苦、经济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能力也比较低。
2.2加快团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需要
近年来,四师、六师、七师、九师、十师、十三师等地的冷凉地区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多数农场种植户的设施农业管理和种植还处在较为传统的种植阶段,生产经营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精品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只能到内地学习、借鉴,而且还并不一定适合当地环境条件。
2.3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农争粮、不与农争肥、占地少、用水少、见效快等特点。高寒地区具有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立足于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发展食用菌,对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和能量有效转化,有利于产品的增值和产业链的延长。
2.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种植户收入的需要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农业,其发展领域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一三七团是北疆地区的蔬菜主产区,在“退棉、扩园、兴牧”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思想指导下,已建设温室4025座,占地531公顷,食用菌种植已初具规模,生产的多个食用菌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哈萨克斯坦。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问题
食用菌是一三七团近年发展的新兴产业,起步晚、时间短,基础差,问题多。主要问题是:
(1)规模小,条件差,技术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单产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效益时好时降;
(2)科技水平低,人才队伍不健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大多借鉴外地技术,低水平重复,影响了食用菌科技的整体合力;
(3)菌种生产水平低,特色菌种少,栽培种大多由种植户自己沿用原有品种制种,菌种质量难以保证,造成菌种的混乱、退化和老化,严重制约了菌种的良种化、特色化进程;
(4)产品品种单一,销售时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差异化优势不明显。
3.2 发展对策建议
食用菌产业将成为高寒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可通过高效设施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来组织农场种植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等环节按照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对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带动更多富余劳动力参与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高寒地区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参考文献
[1]高淑敏.高寒区域夏秋季食用菌不同地域生产模式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1,30(2):22-24
[2]杨立诚.高寒地区日光节能温室鸡腿菇生料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7),242
[3]李渝珍.食用菌在青海的发展优势和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5(2)
[4]路等学,王龙, 秦杰.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
【关键词】高寒地区;食用菌;生产;必要性;建议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稀有或特有氨基酸,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健康食品之一,自古以来被人们列为菜中佳品,已成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之一。西北高寒地区光热资源少,不利于大田作物的生产,却具有比其他地区更适合菌类生长的环境,因此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这一生态区域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1 西北高寒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
1.1 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8000元~30000元人民币不等,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中的佼佼者,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千克,而我國仅5千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的发展潜力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食用菌在高寒地区设施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人工生产食用菌原料广泛。经过菌丝分解,那些原来结构复杂、不能溶于水且无法被利用物质变成结构简单、可溶于水且富含菌体蛋白的菌渣,经处理后可做饲料、肥料或生产沼气。食用菌生产可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沼气生产等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西北高寒地区农业综合生产力,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在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近年来逐渐加大对食用菌生产的投入,科研机构纷纷开展相关研究,食用菌在高寒地区设施农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1.3 高寒地区特色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效果良好
高寒地区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技术是一三七团在“双孢菇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食用菌-双孢菇示范推广”、“日光温室规模化生产”等系列科研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形成的。2009年试种的2200平方米双孢菇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10年,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立体栽培大棚30座,形成基质配方筛选发酵、食用菌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出菇后管理等一整套食用菌栽培规程。
1.4 师、团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
“十二五”前期,兵团第七师及一三七团制定并实施了规模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确立了长远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团场以调整和优化食用菌产业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引进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全面实施绿色生产,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优质绿色食用菌品牌,带动了团场及周边地区1000座日光节能温室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使之成为北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2 必要性分析
2.1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兵团边境团场加快发展,实现惠农富农,增强戍边能力的需要
兵团边境团场根据国家战略需要,90%以上集中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分布在高寒山区、丘陵地区、干旱缺水区,环境条件恶劣,常遭受低温、大风、干旱、冰雹、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另由于边境团场条件艰苦、经济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能力也比较低。
2.2加快团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需要
近年来,四师、六师、七师、九师、十师、十三师等地的冷凉地区食用菌生产的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多数农场种植户的设施农业管理和种植还处在较为传统的种植阶段,生产经营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精品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只能到内地学习、借鉴,而且还并不一定适合当地环境条件。
2.3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农争粮、不与农争肥、占地少、用水少、见效快等特点。高寒地区具有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立足于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发展食用菌,对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和能量有效转化,有利于产品的增值和产业链的延长。
2.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种植户收入的需要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农业,其发展领域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一三七团是北疆地区的蔬菜主产区,在“退棉、扩园、兴牧”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思想指导下,已建设温室4025座,占地531公顷,食用菌种植已初具规模,生产的多个食用菌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哈萨克斯坦。
3 存在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问题
食用菌是一三七团近年发展的新兴产业,起步晚、时间短,基础差,问题多。主要问题是:
(1)规模小,条件差,技术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单产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效益时好时降;
(2)科技水平低,人才队伍不健全,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大多借鉴外地技术,低水平重复,影响了食用菌科技的整体合力;
(3)菌种生产水平低,特色菌种少,栽培种大多由种植户自己沿用原有品种制种,菌种质量难以保证,造成菌种的混乱、退化和老化,严重制约了菌种的良种化、特色化进程;
(4)产品品种单一,销售时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差异化优势不明显。
3.2 发展对策建议
食用菌产业将成为高寒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产业。可通过高效设施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来组织农场种植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等环节按照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对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带动更多富余劳动力参与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高寒地区设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参考文献
[1]高淑敏.高寒区域夏秋季食用菌不同地域生产模式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1,30(2):22-24
[2]杨立诚.高寒地区日光节能温室鸡腿菇生料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7),242
[3]李渝珍.食用菌在青海的发展优势和前景[J].青海农林科技,2005(2)
[4]路等学,王龙, 秦杰.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