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评价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能够有效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在德育评价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德育评价不够重视、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获得的结果不够准确等,导致成效不彰。因此,若想优化小学德育评价的效果,需要先使此项工作适应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再结合小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进行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合理开展德育评价
  德育需要结合实际,和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因此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确定德育评价的主要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核。基于此,可以效仿清华附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积累大量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并且以辅助学生成长的“高影响力”活动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使用更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最终形成学生综评发展报告单,公开评价结果。小学的德育评价也可以参考其“写实记录”的方式,准确记录下学生成长的情况。这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正确了解自身的情况并不断完善。
  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1.提高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完善德育评价的过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第一,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考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得到肯定,收获成功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潜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评价过程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纵向评价学生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不断激发自身潜能,主动去实现发展目标。
  2.重视结果的过程性
  第一,使评价结果数据化。学生品德的进步,记录在德育评价数据库当中。这样一来,家长能从数据库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进步和不足。学生可以查看数据报告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报告了解德育活动的具体情况。第二,使德育评价结果更加细致。合理的德育评价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因此适当扩大评价范围是必要的。只要学生在不断成长,均可以获得在领奖台上接受表彰的机会。这可以使表现欠佳的学生更加努力,从而促进其道德水平的提升。第三,德育评价结果需要实现多样化。有效的德育评价结果不能仅限于某个方面,可以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结合,使学生对每学期的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期待,积极参与相关的评价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能够不断追求进步,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尽可能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生活化。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  一、用课堂导入建构生活化情境  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使原本兴致不高的学生被吸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形
期刊
我曾不止一次问学生,影响你整本书阅读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忙,没有时间!”很多学生脱口而出。  是的,我们的学生忙着上课,忙着写作业,忙着参加各种活动,忙着去各种培训机构……但是,“忙”不应该成为不读书的借口。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学好的前提便是阅读,大量的阅读积累。  当然,整本书的阅读与现行以课文为主体的教学不同,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正确的指引。  一、重视精神成长与语文
初中语文使用统编教材后,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在真实情境中对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情境教学法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为此在教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构建朗诵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现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由于时代背景和知识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改变教法,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整理思维,使数学知识变得可视化和结构化,促进学生主动地构建认知体系。  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的制约,接触的事物比城镇学校的学生要少。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关系图、知识地图等形式表现出来,让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系统认识  有些农村教师对思维导图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不能有
《红烛》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之歌”,该单元主题是吟唱青春,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感受激扬的青春。  闻一多是一位把生命当作诗、用生命来写诗的诗人,他以血和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雄奇而绚丽的人生诗篇。本诗第一句就引用了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决心。纵观整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一个从生活世界的语文学习到科学世界的语文学习的转变。  所谓生活世界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语文培养。所谓科学世界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受到的专业性的语文培养。之所以称为科学世界的语文学习,是因为这种学习主要依托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学科教学也是教育科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生活世界的语文学习,还是科学世界的语文学习,都有着一个共同指向:那
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习惯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于是,课堂上便回荡着老师急切的声音:“谁来说一说”“看哪位同学能说出正确答案”“说错了,也没关系”……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上大多数同学的年龄是10岁。老师比你们大25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呢?  生:老师35岁,因为10 25=35。  师:那么,明年同
习作作为一种知识输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个人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事物的过程。与之相配套的习作修改能力,也被看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文修改方面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积极学习他人写作的优点,正确使用相应的语句和标点符号”。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紧密结合生情和学情,将新课改的理念根植于教学,并落实到作文教学和评改中。  一、分析学情,找到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