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与看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引发思考:1、文中小A带来的作业特别在那儿?2、为什么大家认为小A的作业最好?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自己去吧》第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鹰、老鹰,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读与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夸家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六、内与外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如《一株紫丁香》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诗,在教学中我用的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接着,我设计了“讲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往事。”“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这些话题让学生练习说话,以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我们教师还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性?? ? ? 0? ?`? ?生独立学习,如果说主动性是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其他方面的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其重要,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成绩不良的学生,特别是在英语初学时,口语比较差的学生不要羞辱、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要给予鼓励,培养其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是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三)在对待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理论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在近几年的英语考题中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如在学习方位名词east,west,south,north,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及其介词in,to,on的使用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科互相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总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主体,我们必须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新课程理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前提下,多关注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读与看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棉花姑娘跟谁说了些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引发思考:1、文中小A带来的作业特别在那儿?2、为什么大家认为小A的作业最好?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结合
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自己去吧》第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鹰、老鹰,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读与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夸家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有的夸家乡的迷人风光,有的夸家乡的丰富物产,也有的说家乡的变化,还有的畅想家乡的未来。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看看谁写得最棒。结果学生兴致勃勃,文章中充满希望。虽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也喜欢观察生活中一些事物,有时也观察得十分细致,写出的话自然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稚。
六、内与外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如《一株紫丁香》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诗,在教学中我用的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接着,我设计了“讲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往事。”“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这些话题让学生练习说话,以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我们教师还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性?? ? ? 0? ?`? ?生独立学习,如果说主动性是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其他方面的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也极其重要,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成绩不良的学生,特别是在英语初学时,口语比较差的学生不要羞辱、嘲笑,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要给予鼓励,培养其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是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三)在对待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理论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的综合化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在近几年的英语考题中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如在学习方位名词east,west,south,north,southeast,southwest,northeast,northwest及其介词in,to,on的使用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科互相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总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主体,我们必须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新课程理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前提下,多关注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