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山东省教育厅一纸删书令引发的回响至今仍余音未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市教委的不作删节,全盘奉送。删与不删,各成其理,但透过这一争拗,我们看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学经典正走下高阁,来到莘莘学子的书桌。经典诵读这一兴于民问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当下教育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但是,这一国学热所折射出的教育缺失却不容忽视,删书令所凸现出的权力错位亦触目惊心。
对普通民众而言,从教育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之识、之能是最基本的诉求,这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脱胎于苏式教育、浸淫于社会本位传统中的当下教育却缺乏对生活的指导与引领,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教育中很难获得基本的生活指引,很难获得应有的生命关怀。
相反,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代表的传统蒙学典籍虽然同样指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却踏踏实实地从基本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入手,洋溢着对生命的关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阻隔,蓦然回首,读到如此简易平实的文字,看到如此切实紧要的要求,感觉如此着实坦荡的大爱,当是何等惊喜与激动!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如此迫切地将这些传统蒙学拉回课堂。而这,正是我们当下教育最缺失的东西。
面对这一兴于民间的国学运动,面对这些既平实又高远的传统典籍,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理当有所省悟,有所敬畏。耗费无数的教材竟然抵不上一部数百年前编于一人之手的传统典籍,着实令人汗颜。删书令让我们再一次见到了中国式权力的傲慢与偏见——以官为正,唯官是正,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真理的掌握者、拥有者、发布者。删书的一个理由是学校不知取舍——不只是说学生,而是说学校,即包括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们也同样不知取舍。那么谁会取舍呢?唯官而矣。这是何等地自负与傲慢!匐伏于权力之下的教育只会是软骨的与灵魂缺失的教育,当下中国教育的诸多不是的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是被迫卷入工具化、功利化迷途的学校、教师,还是曾经并正在试图主宰一切的权力部门?
再回到删书令。正如秋风所言:“《三字经》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些传统典籍是精华还是糟粕,以及其中的条文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最有选择权、发言权的,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官员大吏,而是沉于生活之中的老师、家长、学生等普通大众。他们才有权力以其于生活中所得的切肤之痛来决定自己对这些典籍的态度,接受或拒绝,传承或抛弃。有意思的是,就在山东省禁读全本《三字经》的时候,济南各大书店的售书量不减反增。
诚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以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为背景的当下生活,以自然经济、聚族而居以及宗法社会为背景的传统国学是无法独立承担建构生命、创新文化、重振国运的历史重任的。但面对经典,我们仍须付出一份敬畏,毕竟它们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基本记忆与基本诉求,曾经、正在而且必将继续规定、塑造、建构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生命历程。
敬畏经典,老老实实地将其完整地付于教育、付于民众,如此才可能弥缝近半个世纪的文化割裂,才能真正地完成国人精神世界的血脉续接,并在此基础上,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完成中华文化的新生与升华。
但是,这一国学热所折射出的教育缺失却不容忽视,删书令所凸现出的权力错位亦触目惊心。
对普通民众而言,从教育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之识、之能是最基本的诉求,这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脱胎于苏式教育、浸淫于社会本位传统中的当下教育却缺乏对生活的指导与引领,使得我们的学生在教育中很难获得基本的生活指引,很难获得应有的生命关怀。
相反,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代表的传统蒙学典籍虽然同样指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却踏踏实实地从基本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入手,洋溢着对生命的关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阻隔,蓦然回首,读到如此简易平实的文字,看到如此切实紧要的要求,感觉如此着实坦荡的大爱,当是何等惊喜与激动!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如此迫切地将这些传统蒙学拉回课堂。而这,正是我们当下教育最缺失的东西。
面对这一兴于民间的国学运动,面对这些既平实又高远的传统典籍,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理当有所省悟,有所敬畏。耗费无数的教材竟然抵不上一部数百年前编于一人之手的传统典籍,着实令人汗颜。删书令让我们再一次见到了中国式权力的傲慢与偏见——以官为正,唯官是正,似乎只有他们才是真理的掌握者、拥有者、发布者。删书的一个理由是学校不知取舍——不只是说学生,而是说学校,即包括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们也同样不知取舍。那么谁会取舍呢?唯官而矣。这是何等地自负与傲慢!匐伏于权力之下的教育只会是软骨的与灵魂缺失的教育,当下中国教育的诸多不是的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是被迫卷入工具化、功利化迷途的学校、教师,还是曾经并正在试图主宰一切的权力部门?
再回到删书令。正如秋风所言:“《三字经》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些传统典籍是精华还是糟粕,以及其中的条文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最有选择权、发言权的,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官员大吏,而是沉于生活之中的老师、家长、学生等普通大众。他们才有权力以其于生活中所得的切肤之痛来决定自己对这些典籍的态度,接受或拒绝,传承或抛弃。有意思的是,就在山东省禁读全本《三字经》的时候,济南各大书店的售书量不减反增。
诚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以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为背景的当下生活,以自然经济、聚族而居以及宗法社会为背景的传统国学是无法独立承担建构生命、创新文化、重振国运的历史重任的。但面对经典,我们仍须付出一份敬畏,毕竟它们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基本记忆与基本诉求,曾经、正在而且必将继续规定、塑造、建构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生命历程。
敬畏经典,老老实实地将其完整地付于教育、付于民众,如此才可能弥缝近半个世纪的文化割裂,才能真正地完成国人精神世界的血脉续接,并在此基础上,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完成中华文化的新生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