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拓荒者的探索之旅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开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的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生搭建一个研究活动的平台,给教师增设教学能力、业务素养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实践活动 课程开发 素质教育 多元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至今已历时数年,众多学校特色活动纷呈,但从事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至今仍是一群拓荒者,他们捧着绞尽脑汁编制出来的教材,却尴尬得不知从何处做起。当拓荒者在摸索出一条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后,对于周边教育资源的利用上,又充当起拾荒者的角色,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是与当前所从事的校本课程资源相关的东西,他们都视之为“宝”,加以“耕种”。当师生们的专题研究走向深入时,他们又成了一群探索者。在这条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上,前行的是一群激情在胸、思如泉涌的“问题之人”。他们的路,没有尽头;他们所积聚的能量,足以支撑他们奔跑一生;他们奔跑的速度,没有“带宽限制”。
  一、生在当前社会,却在畅想中预设未来社会的五彩缤纷
  学校教育是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学生受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校实施综合实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那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学生将课程知识与理念付诸社会化的有益尝试。
  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茶乡寻情记》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教育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他们在活动中的个人需求、兴趣和特长,以他们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学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完整的社会所需求的人,在学校教育向社会输送出人才的同时,要将输送出的人才进行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跨学科的活动性课程来整合。这就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学生从事综合实践研究性活动,为个人探究、理解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提供了机会。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当前,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很多方面是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准备。而综合实践活动显然是将很多预期转化为现在将来时的形式。这种教育形式是对未来生活的生动模拟,也是对人才融入社会找到归属岗位的良性预设。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源于师生们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之初,很多教师感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而黑暗的。如果它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能够“拿来”所用,亦不失为良策。但很多时候,就是“拿来主义”坏了事。校本课程从最初的出发点上就由于教师的意识形态问题,而偏离了方向。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实施的策划人——我们的教师先解决是否将这作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问题指向,不是指向学生的生活,不是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不是以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教师的研究精神为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的拓展呢?尊重学生的主体,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强化师生们对周边资源的关注,才能使得师生们在活动中与当前社会融合,才会在活动中固化出课程社会化的特色。一个社会化的课程,才是具备校本特色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师生们,有一颗始终躁动不安的心,对于研究活动的广度、深度及趣味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师生们“不走寻常路”
  为什么人们会喜新厌旧,会喜欢走到鲜有人去的路上,是因为人们喜欢追寻不同的风景,获得不同的历练。在不同的课程里,我们站在对教育归宿的层面上理解,我们相信殊途同归。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它走的是一条非同寻常的路。师生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担当的是开拓者的角色。开拓者之路,因为有了开拓者的身份,因此就有了开拓者的眼光,眼前自然也就有了开拓者的风景。开拓者在路上走的时候,激情无限,创意无限,他们对事、对人、对物有了开拓者的眼光,所有的事物都是新奇的。于是,他们会不断地进行尝试。有了尝试,就有了失败;有了失败,就有了与之俱来的经验与教训,它是后来者的前车之鉴,是垫脚石,是给养。由于开拓者在这样的路上会有感而发,所以感性者愈感性;由于开拓者在这样的路上会理性思考,所以理性者愈理性。感性与理性的东西积累得多了,就滋长了开拓者的“七情六欲”。
  开拓者由于毕业了,离开学校了,也会与校本课程拉开距离,但是由于“七情六欲”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当初参与的校本课程会魂牵梦萦,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开拓者的烙印。
  四、校本课程开发,师生们是栽树还是摘果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研究活动的平台,给教师增设教学能力、业务素养提升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综合实践问题研究,是结合个人实际及学校周边可利用资源的多种因素,将既定的课程目标在活动中具体化的过程。它是综合实践整体目标的求同存异的过程,这样的求异过程,带来了丰富的行为、生动的表现、千变万化的生成。最终,师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上可以看到学生综合素养诸如社会素养、人文素养、历史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心理素养等的多元提升。对于综合实践这块土地来说校本开发只是在这里栽下了棵棵树苗,将来是一片树林,永远是一道风景,展示给后来的探索者眼里的是枝头摇曳的串串硕果。
其他文献
学生是有着个人情感的一群小精灵,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他们眼里,印在他们心里。他们也会用心里的一杆秤不时地称量一下每个老师的分量,用他们自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我
有一次,我在教五年级数学时,刚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一个很聪明但十分调皮的学生走到讲台前翻了翻我的教案,然后说:“有教案谁不会上课?”这时我灵机一动,马上说:“给你教案你就
绘本运用各种手法,或水彩,或素描,或手绘,或线描,或剪贴,给孩子们呈现了一场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绘本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简单,几个或者几十个连续的画面就描绘了一个
摘要 新课程要求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乡土环境,传递家乡文化,激发爱乡情怀。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校本课程建设,也能极大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师生独特的文化气质。  关键词 校本课程 乡土文化 学生教育 学校气质 涵养  我校地处海陵区东大门,东接姜堰,北临兴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我校坐拥三地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但是我们也看到,学校封闭式全日制的管
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班主任作为这项工作的主导者,平日不仅需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更要将做人理念传达
摘要 明德小学确立“明理立德”为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阳光自信、知书达理的莘莘学子。在明德教育视野之下,作为德育主要阵地的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相关教学策略,对形成学科的校本特色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明德教育 小学品德 教学策略  在明德教育视野之下,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为学校主要的德育课程,努力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学校本身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常人说:“教师是良心教师,干的是良心活。”简单的话语
一、亲近童诗,感受“语言美”rn师:(出示动画片《超能陆战队》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rn生:大白.rn师:看到大白,老师想到一个词语——温暖,你们呢?rn生:柔软.rn生:亲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学生仔细听讲;教师不断重复,学生不停记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解答……在这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