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疑障,读好文言文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弈》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作品,也是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入门。笔者先前感觉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有一定难度,尤其在朗读时难以把握节奏,不会断句,更别说读出韵味来了。可是在本案例中,教者却巧设疑障,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但使学生读通、读懂了文言文,而且读得很有韵味。课堂上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朴实无华的课堂却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
  一、教学实例
  教学伊始,张老师便直接在黑板上出示了几则文言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在学生有了初步感受后,提问,引导——
  师:同学们,读这些句子时,与我们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生:拗口,精炼。
  师:这就是古文的特点,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复杂的意思,古文也叫文言文。学习古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奕》,大家有信心读好吗?
  生(齐):有!
  教师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试读,要求读准字音,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断句、停顿、字音的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留下第一印象,然后教师让学生来评价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都说老师读得好,既流利又有感情,而且比较慢。教师相机提问——
  师:老师之所以读得这么好,是因为我有读好文言文的小窍门,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想。
  师:大家再试着读一读,找一找这个小窍门,看谁能找到。
  接着教师采取了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等方式反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在寻找窍门的过程中已经熟读了课文。紧接着,教师进行抽查,叫一位女同学朗读。读完后,教师发现她读得比一开始流畅多了,便进行评价鼓励——
  师:你读得真好。看来,你找到读好文言文的小窍门了,是什么呢?
  生:没……就是多读了几遍。
  师: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也是老师的小窍门。
  学生恍然大悟。教师接着让学生逐句与下面的译文相对应自主理解课文,也可以借助工具书去读懂每句的意思。最后让同学们串起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全文的意思。在学生基本理解了文意后,教师又叫一位男生来读文,认真倾听,仔细看文,然后作出评价——
  生:我觉得他读得特别好,停顿和语气听着特别舒服。
  师:为什么他读得比前面有韵味了呢?
  生:因为他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师:对,因为他读懂了每一句的意思,所以读出了韵律美。这又是进一步读好文言文的方法,只有读懂了,才能读出美感。那么读通读懂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下棋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人在曹营心在汉”。
  师(为他喝彩,叫道):说得好!
  师:两个人同在一起学棋,成绩差别却很大。其原因在于其中一人专心致志,而另外一人却心不在焉,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心在曹营心在汉”哪!你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个?
  学生阐述了喜欢那个专心致志的人的理由,教师随机又让他们说说在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学生分别从正、反面说明了自己或班上同学身上发生过的相关事情,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教师随机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背诵,个别学生已完整的背诵文章。没过两分钟,大多数学生都背会了。
  二、教学评析
  文言文是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小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名篇,对学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语文能力都很有帮助。本节课中张老师运用简单朴实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学生逐步引入文言文的语境中来,不仅读通、读懂了文言文,还使学生读出了韵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受到了熏陶。
  导入时设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学生的切身体会。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并没有将本课的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是出示了和本课毫无关系的几则文言名句,让学生试读,切身体会在朗读文言句子时所面对的困惑和疑难,注重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当教师提出“读完后有何感受”这个问题时,学生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在朗读中感受到的障碍。教师的这种导入设计可谓巧妙!
  最后,结合学生自身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了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教师深入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使思想教育得到升华。在这样一节普普通通的随堂课中,闪烁着教育者智慧的火花,学生、听者都有很大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最具生命力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柴家台小学)
其他文献
记得,我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人教版)第95页的例4:“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出示“例4”时,漏抄了“圆形”二字,学生尝试做时,出现下面情景: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  师:(无语沉思片刻后)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  这时,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对一名没举手的)你不会做吗?  生:我觉得这道题差一个条件,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观念也相应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改革过程中应更关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应注重情感教育,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确实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课程的具体设施者——中小学教师,应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内涵,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阔步走进新课程呢?目前,实验单位及教师已做了较好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下面我就“树立‘四种’意识,做到‘四个’转变”,浅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性质和教学结果的质量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
摘要 指出农村秸秆利用中存在问题以及造成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可以提高效益,增加收益。  关键词 秸秆 问题 利用    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林专业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将来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另一方面为农村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热爱本专业的农村科技带头人。我在教学中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还有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户大多都是小户型,电饭锅
摘要:现代主义诗人郑愁予在其语言精深的诗歌作品中多次塑造了“风”意象。个性化“风”的选用,渲染意境的同时也彰显了诗人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观念。本文紧扣“风”意象的艺术表现技巧,进而探析郑愁予细腻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郑愁予诗歌 “风” 情感空间  风,一种屡见不鲜的自然意象,在郑愁予的笔墨下被赋予多层象征义和感情寄托义。诗人挥毫下的“风”有的呈舒缓之姿,有的呈狂怒之态,这些“风”大多被拟人化,沾染诗
摘 要: 《云中记》中的悲剧分为三个含义,一个是生命无常的悲剧,对死难者的灵魂悼念;第二个是传统文明的消失、消费文明的必然到来对人美好品格的伤害;第三个是对于人类悲剧命运的哀悼,当人类无法像古希腊的英雄一样反抗悲剧,我们该如何面对悲剧?阿巴在这个意义上承担了基督、释迦摩尼的责任,他肯定了人类精神意义的崇高。正是这三个层面,构成了《云中记》的死亡意义。  关键词:生命意义 传统追寻 人类意义  一、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进入课堂。苏教版新课程化学教材呈现出各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意,对之前以传统教材教学为主的教师无不是一种挑战。鉴于此,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新课程化学教材的使用策略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使用策略    化学新课程进入课堂以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由于新教材注重结合实际,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易于记忆
一旦网友在钓鱼网站上面注册账户进行赌球,网站就会自动记录网友的银行账号、密码及其他隐私信息,给用户造成巨大的风险。  两年前的巴西世界杯落幕后,有研究机构称,在整个世界杯期间,博彩总额突破了2000亿欧元,这一结果比上届的南非世界杯翻了一番,而相比于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200万欧元则足足增加了十倍!这其中中国球迷的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官方数据统计,南非世界杯首个比赛日单日竞猜额为0.5亿
初中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愿望和求异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笑话、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
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不断贯彻和推进,幼儿教师愈发珍视游戏和生活带给幼儿的独特价值,也触发了教师去反思传统的预设性教学活动,不断探索生成性教学活动的真谛。本文立足于幼儿园生成性教学活动的实际案例,归纳和总结了在生成性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教师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生成;对策  生成性活动与预设性活动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