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水”之离思情感表达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诗经》中有着大量的水描写,诗人或将其作为情感符号,或将其作为环境因素,将其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仇融为一体。有用水来表现闺阁情思的,有着青年男子对于艰难生活的淡泊,还有着失意者的苦闷,以及征战士兵对故土的思念。
  关键词:恋人之思;漂泊之苦;故土之念
  作者简介:刘丽红,女,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自原始时代起,水这一自然物质就进入了人类生存关注的视野。它在经历了漫长深厚的民族心理积淀后,已经成为一种承载了极其复杂的深层文化内涵的独立意象而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在《诗经》中有着大量的水描写,诗人或将其作为情感符号,或将其作为环境因素,将其与抒情主人公的爱恨情仇融为一体。有用水来表现闺阁情思的,有着青年男子对于艰难生活的淡泊,还有着失意者的苦闷,以及征战士兵对故土的思念。
  一、恋人之思
  《周南·关雌》一诗,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美好的“淑女”是“君子”所向往的,然后却在河流的对岸。诗人对这美丽的女子充满了爱慕之情,醒来睡去都想追求这位美好的女子,却碍于河流这一阻碍,“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求而不得,这种翻来覆去的思恋,正是河流这一水域障碍阻挡了诗人顺利地去追求女子。
  再有《周南·漢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水永兮,不可方思。
  正是这江面宽阔的汉水啊,阻隔着诗人与对岸的美貌女子,也阻拦着诗人给对岸的女子传达爱慕之心,因而诗人留下了无限的渴望、怅惘与失落。一旦爱情遭遇到了阻碍,那对美好爱情十分热烈执着的主人公,便会心如刀割般痛苦难受。如此一来,无比感伤和凄美的意境便呈于读者面前。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诗人和“伊人”之间隔着一道河水,为了寻找“伊人”,诗人时而逆水,时而顺水,却仍无法接近。诗人在此岸,心上人在彼岸。那旷阔的河流是两岸之人中间的障碍,给彼此造成了十分大困扰,是诗人无法找到“伊人”谈诉衷情的主要原因。
  二、漂泊之苦
  无论何时,水总给人以漂泊之感。行船于水,别无所依,恰似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前后皆无可求救之人,若遭遇不测,便只能葬身大河。水中招摇,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动荡不安、前途难测的凶险之感。这在《诗经》中有不少的诗歌可予以例证。《邶风·二子乘舟》中就有记载: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据文献记载,此二人是姬极和姬寿。《诗三家义集疏》则记载:“卫宣公之子,极也,寿也,朔也。极,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极而立寿也,使人与极乘舟于河中,将沉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固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极。”
  诗人担心二子乘舟远行,无所依靠,前途难测,因而心中忧思不断,焦虑不安。同时疑虑二子会不会在途中遇害。他不知道二子在动荡的河流中,能否摆脱厄运的拨弄。他深深地挂念着他俩,时刻担心他们会不会在途中遭遇不测。然而,诗人也别无他法,唯有默默祝愿这二人无灾无祸,平平安安,船上二子的漂泊感和无助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行船时的漂泊无依、动荡不安,才给人带来了凶险之感。
  此外,《邶风·柏舟》中曾记载: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夜晚,诗人躺在船上任它被水流拨弄,夜不能寐,无法入睡,似有极大的忧虑。诗人心中十分苦闷,身边并非没有可解闷的美酒,但是却没有拥酒入怀的心情,也没逞酒抒怀、遨游天际的心思,唯有一直忍受这深入骨髓的苦闷。
  再如《小雅·菁菁者我》末章写道:
  “沉沉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船只航行于水,时沉时浮,随波逐流,摇来荡去。诗人以此象征自己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漂泊动荡之感。唯有见到贵族君子之后,诗人的心情才平静下来。船只的起伏波动,漂泊无依,在诗人看来是一种痛苦和折磨。行船时,难得一个“稳”。陆上行走,脚踏大地,倍有保障。陆地与“稳”字息息相关。而水流动荡,湍急异常,生命没有保障,这正是人们乘船时所体验到的“漂泊感”。
  三、故土之念
  千川百水向东流,人的感情也随着这水流奔向彼岸。在《诗经》中有诗一篇,名为《邶风·泉水》。这首诗为许穆夫人所作,抒发了她对自己的祖國卫国那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许穆夫人眼见清清的泉水喷涌而出,流向自己的祖国卫国。这发源于许国的泉水,最终将会流入她故土卫国的淇水。许国的泉水尚能由许国入卫国,她本人作为卫国远嫁到许国的公主,却再也无法回去。这叫她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尤其是在卫国遭受战乱之后,这种情思在她心中更是汹涌不已,久久不能停息。
  再如《小雅·涌水》一篇。诗人从江河奔流入海的走势中受到触动,想到了支离破碎的东周王朝。此诗以这样几句开头:
  “污彼流水,朝宗于海。孰彼飞华,载飞载止。”这首诗作于西周末年到东周初年期间。自从西周王朝遭遇丧乱之后,各诸侯国礼崩乐坏,不再拥护周王朝。对此,诗人深有感慨。在诗人看来,各诸侯国就如同千流百川,竞相争先,但是无论如何耗尽心机,终将会汇入周王朝的大海之中。诗人非常希望各诸侯国如同百川汇海一般,与正统的周王朝——他的故土——相聚,恰如其分地寄托了诗人想要与故土相聚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摘 要:唐寅一生诗作颇丰,但在文学史中始终地位不高,诗评家历来对其诗作的特征价值有很大争议。本文通过讨论唐寅诗歌取径,研究其诗歌的风格特色,讨论唐寅诗歌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表现等方面受到哪些影响,由此从简单对比、溯源、梳理中更清晰地认识唐寅诗歌的价值。  关键词:唐寅;取径;影响;学习  作者简介:程海东(1996-),男,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2014级本科生,就读于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
作者简介:郑佳豪(1994-),女,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
期刊
目的:以小鼠Lewis肺癌胸膜转移为模型,观察抗癌新药PH Ⅱ-7胸腔内注射对Lewis肺癌胸膜转移的治疗作用.结论:l小鼠Lewis肺癌胸膜转移模型是研究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良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史传、文集、方志中和庄肃有关的史料的搜集整理,对庄肃藏书、著书等资料進行基本的爬疏,从而探讨其作为元代藏书聚书成就较为突出的藏书家的贡献,并据此进一步认识以庄肃为代表的元代藏书家和元代藏书风貌。  关键词:庄肃;藏书;著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3  我国自春秋战国墨子、惠施、苏秦以来,私人藏书
摘 要:《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赡的编年体史书,不仅具备很高的史学价值,也具备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中记述的许多梦现象散布于春秋历史的各个时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左传》中的叙梦手法不是首次出现,但确实为梦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左传》;梦;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陈新新(1991-),女,汉族,河南漯河人,青岛大学2015级古代文学研究生在读,研
摘 要:作为秦汉时期以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短暂的30年人生引发了后世两千多年的争议与评说。站在历史的角度,项羽的所有都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想要有所改变是不现实的,然而人们对项羽的认识却存在很大的区别,究其原因,就在于认知主体在知识、价值、情感上有所差异。以项羽的文学形象为例,不同文学作品塑造的项羽形象千差万别,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项羽所具有的文学形象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其中司马迁的《史记》
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价检测CSF中单核细胞内的结核菌抗原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意义,为结脑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结论:该实验通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脑患者脑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