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是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自我调节、运动依从、遵医用药、控制饮食及定期复诊依从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34-02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冠心病的发病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疾病主要是因机体长期处在高血压状态所致,冠脉粥样硬化后就容易引起冠心病。对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治疗上常需患者长期坚持用药治疗,通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因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在发病后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这常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还需强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中,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以患者均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本人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②患恶性肿瘤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如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0.2±2.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5)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8±2.4)岁;病程2~7年,平均(3.1±0.7)年。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差异小且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人院后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及疏导,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增强其治疗信心;报纸住院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定期整理病房;科学的指导患者用药,关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上报医师处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科学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人院后即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需予以科学的干预及疏导。在心理护理上需结合患者性格差异应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比如针对性格内向者可鼓励其多听广播及下棋;对性格外向者可鼓励其积极晨练及参加集体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采取面对面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等知识,此外还可定期开展关于冠心病的知识讲座,让患者同家属一同学习冠心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2)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结合患者并发症及实际病情,为其讲解冠心病用药方法,告知患者需按时按量用药,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通过合理用藥以预防患者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营养师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主要是可在有效补充优质蛋白质及钙钾离子的前提下减少脂肪摄人,并多进食低盐、低脂及低热量的食物。(3)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结合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同,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先可调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个性及生活方式,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之后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活动,主要是让患者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患者发现及认识自我管理中的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针对理解能力差及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可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理解自我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均护理1个月,护理前后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护理1个月后,应用自制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明,从自我调节、运动依从、遵医用药、控制饮食及定期复诊5个方面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经相关护理后,两组患者在SAS、SDS评分上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但是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1。
2.2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常容易反复发作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同时还会让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需要予以患者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常规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常缺乏系统性及合理性,这使得整体护理效果常不佳。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干预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干预中,推广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干预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始终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具体护理干预上,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这样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用药指导及饮食护理,可让患者严格遵医用药,保证治疗效果,且借助科学的饮食护理干预,让患者的身体状况改善,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借助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可通过科学的指导以让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让患者的疾病尽快得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结果中,探讨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上,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此外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方面的依从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予以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在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予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134-02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有很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冠心病的发病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疾病主要是因机体长期处在高血压状态所致,冠脉粥样硬化后就容易引起冠心病。对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治疗上常需患者长期坚持用药治疗,通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因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在发病后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这常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还需强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中,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以患者均经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本人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②患恶性肿瘤疾病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如下: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0.2±2.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0.5)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8±2.4)岁;病程2~7年,平均(3.1±0.7)年。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差异小且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人院后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及疏导,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增强其治疗信心;报纸住院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定期整理病房;科学的指导患者用药,关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上报医师处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科学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人院后即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需予以科学的干预及疏导。在心理护理上需结合患者性格差异应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比如针对性格内向者可鼓励其多听广播及下棋;对性格外向者可鼓励其积极晨练及参加集体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采取面对面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等知识,此外还可定期开展关于冠心病的知识讲座,让患者同家属一同学习冠心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2)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结合患者并发症及实际病情,为其讲解冠心病用药方法,告知患者需按时按量用药,加强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通过合理用藥以预防患者病情加重及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营养师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主要是可在有效补充优质蛋白质及钙钾离子的前提下减少脂肪摄人,并多进食低盐、低脂及低热量的食物。(3)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结合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同,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先可调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个性及生活方式,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之后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活动,主要是让患者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患者发现及认识自我管理中的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针对理解能力差及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可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理解自我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均护理1个月,护理前后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护理1个月后,应用自制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明,从自我调节、运动依从、遵医用药、控制饮食及定期复诊5个方面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经相关护理后,两组患者在SAS、SDS评分上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但是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1。
2.2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常容易反复发作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同时还会让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需要予以患者科学的治疗及护理干预。
常规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常缺乏系统性及合理性,这使得整体护理效果常不佳。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干预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干预中,推广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干预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始终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具体护理干预上,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这样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通过合理用药指导及饮食护理,可让患者严格遵医用药,保证治疗效果,且借助科学的饮食护理干预,让患者的身体状况改善,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借助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可通过科学的指导以让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让患者的疾病尽快得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结果中,探讨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显示在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上,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此外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方面的依从率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予以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在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予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