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教师过高品位的专业生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建教育学会,设立研训基地,开展读书工程……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开启了“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成长,学校特色鲜明”美丽教育的引擎,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四千多名甘州区教育人和着“让每一个教师过高品位的专业生活”的旋律,唱响了专业成长的凯歌。
  多元供给,打造研训新模式
   “省市级骨干教师大都在城区学校,乡村学校中的省市级骨干教师还很匮乏;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科教师大都各自为阵, 学段间没有对话;教研室人员配置少,实施大面积培训非常困难……”这些问题一直是影响地方教师培训质量提升的“拦路虎”。
   而这些区域性教师培训难题在甘州区显得并不突出,这得益于甘州区对“学科领军人物”的着力打造。
   甘州区现有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368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37人。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研和培训有效链接,甘州区将教师培训工作划归教研室管理,打破名师校用模式,破除学段局限,实现了资源整合,抱团推进。
   2013年5月,甘州区教育学会成立。 同时,语、数、外、音、体、美、心理健康等11个学科分会和学前教育研究会、班主任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也相继宣告成立。
   建立QQ群,组织“学科教师沙龙”、“学科论文评比”、“同课异构”、“一课三上”、“一案三磨”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会活动中,教师们结识了新的“伙伴”,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
   “以学会为依托的教师研训活动,让学科教师有了家的感觉。”甘州区物理学会秘书长、张掖二中物理教师施晓红说。
   除了组建教育学会外,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甘州区则把目光聚焦校园,通过学校自主申报,教育局审核,城区17所中小学被确定为“青蓝基地”,填补了区域内无培训基地的空白。
   截至目前,区上先后投资40多万元为音乐研训基地——南关学校购置了乐器,建立了甘州区教师乐队、教师合唱队;投资10多万元,为美术基地——大成学校添置了可供参训学员学习书法和绘画等使用的笔墨纸砚;筹备为体育研训基地——马神庙小学修建高标准的体育场。
   基地建设,让学校学科优势更加明显。 2014年,张掖市青西中学、甘州区大成学校、张掖市西街小学、甘州区第一幼儿园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金色教苑”,承担全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行政+学会+基地”培训模式,使教育局教研室、学科学会、特色学校建立了合作互补关系,打破了封闭的、单一的行政化培训模式,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双赢。
   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刘文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加强基地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家园,成为学科研究‘百花齐放’的新天地。”
  着眼需求,重构教师培训文化
   面对全区四千多名教师,如何在培训中面向全体,整合和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
   “再困难也要做起来。今天的教师培训,要尊重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把教师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刘文的话掷地有声。
   为此,甘州区对教师培训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了“面对全体,区别提升,体现尊重,推动均衡 ”的区域教师培训原则,针对每一位教师的自身实际,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一三五”教师五年培训规划。
   “一”是指新教师能力提升行动;“三”是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读书工程、校本研修工程,“五”是指名师提升及助力农村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艺术素养计划、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卓越校长高端研修计划及骨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
   “一三五”教师五年培训规划的出台,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那就是“让名师走下去,农村教师走出来,学校教师牵起来”。
   为建立以名师带动为点,农村教师走出来为线,学校教师为面,构建点线面立体培训网络,甘州区建立了区域教师培训专家库,组建“1+6+16”的导师团队,开展三人行“走教”活动,培养骨干队伍;组织新任教师到城区跟岗研修一年,实施新教师五项基本达标活动;以基地为单位,底部攻坚,开展了面向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实施高端引领,分批选派名师、名校长到省外研修;主动承担省级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项目等。
   仅2014年一年,全区教师参训率达九千余人次,占到专任教师的197%。到2015年底,全区5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将全员培训一轮。
  贴地培训,激发学员参与热情
   “慢慢唱,就这样,我伴奏,再来一次。” 当来自甘州区花寨乡中心学校的韦雪梅老师站在学员面前视唱《小河流水》时,显得有些紧张。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来自张掖二中音乐组的王金龙老师,鼓励韦雪梅再唱一遍。有了王老师的鼓励,韦雪梅底气足了,跟着伴奏又唱了起来……
   首先,由学员进行视唱。然后,两两组合“现场”展示,培训指导教师纠正学员的发声、运气方法。最后,推选出最佳组合,进行全班展示。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培训方式,出现在“甘州区十百千青年教师艺术素养音乐研修班”上。
   按照规划,2014年,甘州区启动了“三项培训计划”,即对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对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开展体育、艺术素养提升培训。聘任学科专家84人,组建7个课程设计团队,按照师德修养、学科理念、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四个模块设计课程,教育局教研室在网上公布培训课程,供学员自主选择。
   2014年7月15日,语数英、音体美(书法)及骨干班主任等7个研修班开班,1500名教师报名参加首期集中培训。
   与此同时,区政府落实经费100万元,为音乐、美术及体育研修班的每一位学员购置了学习用具;教研室、教育学会和基地学校按照学员基本需要,从培训手册编写、课程设置到编班、选配指导教师,层层落实责任,提供全方位服务;区青少年实践基地为学员“拓展训练”提供人员、场地、食宿保障。    培训班上,每位参训的“学生”都可以提问、展示、论证。体验式、对话式、实战化,让参训者不再被动,而是与培训者共同分享。
   张掖市教育局局长郑生新说:“这是一次贴地的培训,为教师工作注入了信念,点燃了教师追求高品位专业生活的激情。”
  创新模式,实现研训一体化
   在组织教师培训过程中,如何把资源共享式的集中研修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师学习的常态化,一直困扰着教师培训工作。
   “数字化必然带来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超前,不要滞后,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基于此,甘州区承担了2014年“国培计划”甘肃省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项目试点工作。
   一个把网上集中研修与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学校校本研修相对接的研修新模式逐步形成。
   这一模式按照建立成长档案袋、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三同三案教案设计等研修序列,直接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网上主题研讨,进行集体备课、课例打磨和问题研究,这种教师基于问题解决的打磨课例的完整研修流程,逐步移植到了学校日常的研修工作中。
   采用何种研修模式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组织协调好项目学科指导教师及来自各校的信息管理员、学科组长和相关21门学科辅导教师,如何管理好参与培训的全区62所中小学的3682名教师,使大规模的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培训工作正常运转,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管理上,甘州区建立起了“四线三级”联动校本运行新体制。 “四线”,即以教研室和校长为主的行政管理体系;以教育学会和学校教导处为主的业务管理体系;以信息中心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以学科分会理事和学校备课组长为主的指导体系。“三级”是指省专家、区、校三个管理层次。各个线、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监管的难题。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为学校发展插上了翅膀,将给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无限的激情和希望。”马神庙街小学校长马建国这样说道。
  阅读反思,打开专业成长的大门
   2014年9月28日,甘州区“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和“十佳书香校园”等评选结果出炉。这是区上推动读书工程、打造书香甘州的一个小结。
   立足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按照“遭遇问题——读书寻源——反思自悟——行动研究”四大主题,甘州区以推动阅读来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激情。
   教育局每年向各学校推荐了《陶行知名篇精选》《苏霍姆林斯基》《论语》《学记研究》等百余种图书,组织开展“推动读书人物”评选、读书征文等活动;各学校制定了以阅读为主的教师个人成长计划,开辟读书沙龙,设立开放书吧;老师们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书友会、读书小组、读书社团,定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开展反思性行动研究。
   读书、反思、研究三条自主成长的线牵引着甘州区教师们前进的脚步。
   化学生物系毕业的杨锦梅调入马神庙街小学后,面对小学阶段的新课程、简单的a、o、e束手无策。勉强走上了讲台,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玩得热热闹闹,她急得满头大汗。
   一次,校长的讲话启发了她:教师的使命是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实质上会受到阅读的影响,“读的书多了,想法也多了,许多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锦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结合培训感受,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弄得学生无所适从。这种“满堂问”的教学,初看起来似乎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师生互动,实际上却是“满堂灌”的翻版。
   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这个看似很小的课题,成为年级组第一次开展集体备课的研究主题。杨锦梅和其他老师一样查阅书籍,看录像,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讨论。研讨活动到很晚才结束。在课堂上,杨锦梅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问等细节的设计上,并根据其他老师的建议进行改进。
   课上得很成功,望着孩子们的笑脸,杨锦梅兴奋地说:“开始的时候,觉得研究十分陌生,慢慢地,通过读书反思,感到研究能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能给自己的成长带来快乐。”
   如今,在甘州区,每一位教师都是阅读者、反思者、研究者,他们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幸福地成长。
  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三维目标;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76—01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要求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期刊
内容简介:《羊皮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羊皮卷全书》所辑录的11本书的作者都是近200年來美国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却是亘古不变的。心灵的纯净会带来纯净的生活和纯净的身体。同样,肮脏的心灵会带来肮脏的生活和腐化的身体。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颇具启发性的经典之作。“上
期刊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引起了观众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热议。事实上,几年来,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得失利弊,不仅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在美国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持续报道。   在现代社会仍然沿用传统社会的教育观来衡量家庭教育的成败得失显然不合时宜。学业的成功与未来人生的事业成就、生活幸福并无必然关系。学业的成功更可能谋求好的职业,也更容易跻身社会上层,但这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没有
期刊
近日,一所中学的高三教室里拍摄的个性化励志标语在网络走红。上面写着“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每每看到这样的高考标语,都替坐在教室里的高三学子们捏把汗。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尤其如此,高考是他们“鲤鱼跳龙门”、改变一生命运的最佳途径,谁都想认真对待。但为了激励学生考出好成绩,也没有必要在教室里挂上“扛不住,给我死扛”之类的军营化语气十足的标语。   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可想而
期刊
老师自建教学楼,点赞之余须反思   重庆长寿区万顺镇代课老师黄明芳,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自建教学楼。自建教学楼是个伟大的行为,但是在一片点赞声中,我们不能将眼光停留在赞美黄老师高尚人格和教育情怀这一层面,而应去思考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毕竟,单凭借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姜朝晖)   师道尊严经不起“胯下之辱”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讲师张能力趴在地上
期刊
每逢毕业季,“不发毕业证”就成为一些高校特别喜欢念的一道“紧箍咒”。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就包括:西安某高校要求,学生不交8万字读书笔记不发毕业证。纵观此类事件,“不发毕业证”成为高校惯用的“大招”,因为高校管理者能够约束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很多,而毕业证是学生比较看重的,于是不少高校喜欢拿它来说事。   在毕业证的发放上,高校拥有很大自主权,一般而言,只有学生在校期间犯有重大过失被责令退学或没能完成规
期刊
一所只有77名教职工的小学,教育质量却连年位居全县之首:近五年来有9项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通过结题鉴定;有6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立项在研;有164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小学在教研方面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阳春三月,记者采访了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   “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但如何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把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也不是一
期刊
【关键词】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22—02   每年,省市区都要举办各类教学技能比武。教学技能比武对展示教师教学技艺,推动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不言而喻,其过程本身出现的种种问题,也衬托出区域课改的现状。下面,笔者就技能大赛谈谈对区域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与同行共勉。  
期刊
2013年7月 ,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临夏回族自治州建设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这一举措不仅对民族地区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更主要的是为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进一步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临夏州委、州政府为创建“两个共同”示范区和确保到2020年同全省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重顶层设计和层次落实,立足临夏实际,把抓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根本举措,坚定不移地秉承“治贫先治愚、治愚抓教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趣;激思;激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101—01  一、 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台上一人讲,台下众耳听;一池死水,微波不兴,任你东南西北风,学生稳坐在正中。造成上述“死水”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启发诱导的太少,学生觉得无趣。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