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明珠和衡山路41号,是上海滩社交圈内津津乐道的。话题主要围绕三点:一是可以容纳60人参与的超长桌晚宴;二是她创办的“艺术门”画廊;三是她的身世。对于第三点,她是绝对忌讳的,你千万别当着她的面谈论,更别想采访,否则自讨没趣。
我曾被邀请参加她的长桌晚宴,说心里话,私人聚会性质的排场搞得那么大,以往只在电影里看过。我惊叹她玩社交玩得如此High,恐怕全上海绝无仅有,即便官员玩得起,也没胆玩。家世豪富、本人受过优越的人文教育,对“陌生人”满腔热忱和好奇,三者于她缺一不可,否则成全不了如此魅力独特的派对主人。香港豪门千金、“艺术门”画廊创始人、“衡山路41号”夜宴女主人、时尚ICON、设计师、话题女王,多重身份加上每年如风一般飞来又飞走,留给了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以丰富的话题和无穷的想象。
先说说她的晚宴。根据她助理的郑重邀请和电话提示,我欣然去衡山路赴会。那夜,林小姐顶着紫色的大童花头发式,身边使唤着外国助理,在宽敞奢华又洋溢艺术气息的客厅里像鱼儿般穿梭在鬓影衣香的俊男美女间。她语速极快,粤语英语普通话转换自如,聊到兴起表情丰富,笑声爽朗,浑身散发着难以言说的做派,是个极富感染力的矛盾体。她热情率直,对熟悉的或陌生的,一概不吝啬笑容主动招呼,亲切交流。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是这里的常客,欧洲贵族、内地明星以及企业家、作家、媒体人等如走马灯纷纷在此出现,用林小姐的话来说,都是“有意思的人”。当然,派对永远的主角是她,当标志性的“童花头”一出现,来宾的目光很容易被她牵引,气氛像注入酒精变得高亢与兴奋。林小姐的客厅游荡着艺术和设计的幽灵,椅子、沙发、边桌、台灯等等都在表达,你可以旁若无人走动参观,也可以交换名片自由攀谈,晚宴开席比经验晚得多,事先不吃点儿东西会饿得饥肠辘辘。等林小姐的助理穿梭着将标有客人姓名和席卡的纸片递到每人手中,你才能在一张容纳60人的超长餐桌上找到自己座位。找位置的过程难免暗暗感叹——是啊,谁家会摆如此“不靠谱”的宴会桌?用餐过程中,貌似性格粗放的她,这时会格外心细地与新面孔交流,努力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来宾尽兴。
再说说她的画廊。林明珠是1993年从国外回国做事的,那年她做了两件事,一是被派到上海做地产开发,负责衡山路“41号”项目。另一是创办“对比窗”画廊,后来改名为“艺术门”。林小姐创办的画廊,在中国人看来很外国,在外国人看来很中国,气质源于她的经历及趣味。值得一提的是,林明珠对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贡献,与她的艺术经营理念息息相关。2003年,她在中法文化年期间策划了主题为“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的展览,展现了将西方现代化设计理念注入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中,重新演绎出的新设计。当诸多内地画廊一窝蜂推政治波普作品,硕大脑袋或领袖头像漫天飞的时候,林明珠对类似搬舌西方语言的行为明确表示“不认可”,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林小姐说,“在我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到中国的旅行中,我体会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定义中国当代艺术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重新阐述,和西方的影响互相作用,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这是我形容的中国当代艺术。”她筹办画廊,思索的是如何建立平台展示中国艺术的各种流派;她不去莫干山路与别人扎堆,就为了创造“独立”平台。那时她为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等策划了诸如“激醒:法国对中国艺术的影响(2004-2006)”等等展览,试图表达出自己。这些年她在香港、上海双城游弋着,因策展而自得其乐。去年她策划的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八十年代至今:忆原”展,推出了七位顶尖中国抽象艺术家的作品。
林明珠是在英国寄宿学校念书、长大的,天性中喜欢时尚表达,又特别享受混搭,这样的人有志于发扬光大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看她那么努力践行,不能不感动!
我曾被邀请参加她的长桌晚宴,说心里话,私人聚会性质的排场搞得那么大,以往只在电影里看过。我惊叹她玩社交玩得如此High,恐怕全上海绝无仅有,即便官员玩得起,也没胆玩。家世豪富、本人受过优越的人文教育,对“陌生人”满腔热忱和好奇,三者于她缺一不可,否则成全不了如此魅力独特的派对主人。香港豪门千金、“艺术门”画廊创始人、“衡山路41号”夜宴女主人、时尚ICON、设计师、话题女王,多重身份加上每年如风一般飞来又飞走,留给了我所在的这座城市以丰富的话题和无穷的想象。
先说说她的晚宴。根据她助理的郑重邀请和电话提示,我欣然去衡山路赴会。那夜,林小姐顶着紫色的大童花头发式,身边使唤着外国助理,在宽敞奢华又洋溢艺术气息的客厅里像鱼儿般穿梭在鬓影衣香的俊男美女间。她语速极快,粤语英语普通话转换自如,聊到兴起表情丰富,笑声爽朗,浑身散发着难以言说的做派,是个极富感染力的矛盾体。她热情率直,对熟悉的或陌生的,一概不吝啬笑容主动招呼,亲切交流。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是这里的常客,欧洲贵族、内地明星以及企业家、作家、媒体人等如走马灯纷纷在此出现,用林小姐的话来说,都是“有意思的人”。当然,派对永远的主角是她,当标志性的“童花头”一出现,来宾的目光很容易被她牵引,气氛像注入酒精变得高亢与兴奋。林小姐的客厅游荡着艺术和设计的幽灵,椅子、沙发、边桌、台灯等等都在表达,你可以旁若无人走动参观,也可以交换名片自由攀谈,晚宴开席比经验晚得多,事先不吃点儿东西会饿得饥肠辘辘。等林小姐的助理穿梭着将标有客人姓名和席卡的纸片递到每人手中,你才能在一张容纳60人的超长餐桌上找到自己座位。找位置的过程难免暗暗感叹——是啊,谁家会摆如此“不靠谱”的宴会桌?用餐过程中,貌似性格粗放的她,这时会格外心细地与新面孔交流,努力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来宾尽兴。
再说说她的画廊。林明珠是1993年从国外回国做事的,那年她做了两件事,一是被派到上海做地产开发,负责衡山路“41号”项目。另一是创办“对比窗”画廊,后来改名为“艺术门”。林小姐创办的画廊,在中国人看来很外国,在外国人看来很中国,气质源于她的经历及趣味。值得一提的是,林明珠对上海乃至中国的文化贡献,与她的艺术经营理念息息相关。2003年,她在中法文化年期间策划了主题为“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的展览,展现了将西方现代化设计理念注入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中,重新演绎出的新设计。当诸多内地画廊一窝蜂推政治波普作品,硕大脑袋或领袖头像漫天飞的时候,林明珠对类似搬舌西方语言的行为明确表示“不认可”,觉得那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林小姐说,“在我90年代末和2000年初到中国的旅行中,我体会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定义中国当代艺术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重新阐述,和西方的影响互相作用,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表达,这是我形容的中国当代艺术。”她筹办画廊,思索的是如何建立平台展示中国艺术的各种流派;她不去莫干山路与别人扎堆,就为了创造“独立”平台。那时她为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等策划了诸如“激醒:法国对中国艺术的影响(2004-2006)”等等展览,试图表达出自己。这些年她在香港、上海双城游弋着,因策展而自得其乐。去年她策划的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八十年代至今:忆原”展,推出了七位顶尖中国抽象艺术家的作品。
林明珠是在英国寄宿学校念书、长大的,天性中喜欢时尚表达,又特别享受混搭,这样的人有志于发扬光大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看她那么努力践行,不能不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