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劳弦上声 但识琴中趣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ayu0bell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不是古筝
  至今,古琴这种汉民族的古老乐器在现代人的眼里依然显得比较陌生,甚至不少人会把古琴与古筝混淆在一起。古筝与古琴无论是从历史、形制还是弹奏方式上都毫无关联。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代,传说舜造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所以古琴发端时只有五根弦的,又传周文王思念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加了一根弦,就成了七弦之琴,所以古琴也称“七弦琴”。自东汉至今,一千九百余年的风云变幻没有改变过古琴的形制。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而古筝最后一次发生形制上的变革是在现代“文革”时期,从13根弦增加到21根弦。
  从外观上看琴与筝亦有明显差异。现在的古筝一般长约163厘米,宽约34厘米,而古琴一般长约120厘米,宽只有约20厘米,所以要短窄许多。其次,筝最常见的样式是21根弦,而古琴只有7根弦。这也同时表示,古筝是定音乐器,一弦一音,古琴则非定音乐器,同一根弦上,依靠双手的配合,可弹出无数个音。
  在制作中古琴板壁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底板壁皆薄,没有厚漆胎保护,弦多、张力大、琴体的负荷大,因此使用寿命短。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唐代古琴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则极为罕见。
  古琴是现代生活美学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杨致俭引用了陶渊明的名句是为了告诉大家,弹琴追求的是琴之外的乐趣,即便是弦上无声又将如何?现代人欣赏古琴更加不必拘泥于是否迈得过“通晓音律”这道门槛,而在于在古琴回旋往复的缠绵音色中感受到与自然沟通,与古人对话,达到心灵的一种明澈,其实这才是古琴在现代生活中存在真正的意义。
  多年以来,古琴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注重音准、节拍,指法等技巧的训练,而相对忽略了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美好的古琴艺术。杨致俭认为,相比起传播古琴艺术,传播古琴文化更为重要。他表示:纵观历史上的大琴家,无一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孔子、司马相如、诸葛亮、嵇康、阮籍、欧阳修、苏东坡。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政治家、文学家,然后字写得好,琴弹得好而已,而古琴的每一首曲子均是取材于一个中华文化的典故,表达送别之情,眷恋之情与对自然的感悟。现代古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之一的陈长林先生本职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工作的,所以说,古琴并不是一门技艺,玩赏古琴并不需要领悟深奥的乐理知识,需要的只是一颗爱好古典文化,能够在音乐中驰骋遨游的心灵。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亦是当代许多商政界人士毕生修习的处世之道。同样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中正平和,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光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据传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入古琴之境从雅集开始
  杨致俭将一次古琴雅集形容为一次诗意的旅行。古琴本身就是极雅的,古琴演奏的空间也是极幽静的,常常在有着青砖黑瓦,鱼塘清趣,暗香缥缈,古色案几的环境中,雅集提供的是调动人全方位的感官系统,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知古琴的艺术与文化,让人得以见识到真正古雅的好琴,聆听到高水平的演奏,同好之间的点评与交流,仿若又回到了魏晋高士时代,嵇康、阮籍等七贤在竹林中的音乐会。
  在古琴的流传过程中,古琴演奏已经从一种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涵的标志,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文人墨客闲情雅致的精神象征。对于古琴爱好者来说,琴如同一面镜子,外观宇宙,内见本心。古琴之音,乃是正音,不偏不倚,有着令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古琴之音将心法与技法融为一体,扎根于传统中华文化精髓,以大境界的音律还原现代生活亟需的平和悠远之感。
  品茶、闻香、抚琴是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当今社会中,显然相比品茶和闻香,抚琴听琴的机会更少一些,传播的圈子也更狭窄些,究其原因,杨致俭认为,品茶闻香,人们更容易得到感受与享受,需要参与学习的技能较少,自然传播速度更快些。而当下,许多爱好者将感受美好的古琴文化局限于训练古琴演奏技巧,自然使更多人望而却步。当然对于古琴文化的传播者来说,古琴的参与度不够与传播力量不足,传播的角度有偏差,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希望将古琴打造成一个文化话题,而不是一个音乐话题,在此其中,听琴、藏琴的行为提倡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琴是收藏市场潜力股
  “收藏古琴,不妨先藏新琴。”这也是采访中杨致俭给广大收藏者的建议。杨致俭认为,收藏家与古董古琴的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是存世数量的稀缺决定了古董古琴一直处于收藏品的高端位置。目前从民间一些机构的调查情况来看,纵使古琴相较其他的文物更易于保存,但经过千余年历史与社会动荡的洗劫,能幸存下来的古琴,特别是流传有序的名琴更是寥寥无几。不完全统计,唐代存世古琴不超过十五把,宋代的琴约有几百把存世,但由于宋代部分琴上无铭无款,所以存疑居多;明代的琴市面上可见的约有千余把,得出结论是目前存世的民国以前的古琴总数应该在2000把以内。而且多藏于各地博物馆及古琴演奏世家之中,甚少流入交易市场,也就不难了解每出现一把便能以高价成交的缘由了。即便收藏家愿意花重金,也很难在市场中寻觅到自己满意的古琴。
  什么是新琴?所谓新琴就是当代名家制作的琴。当代斫琴名家出品的古琴,用材、工艺匠心独具,往往能做出干净通透的仿古音效,因此一把古琴卖价高到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依然不乏问津者。今年6月,在一场纪念古琴成功申遗10周年的古琴雅集上,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杨致俭监制的一把新琴就以十几万元成交。
  国内当代斫琴名家年纪多在四五十岁上下,正是体力和经验最为充沛的时期,而斫琴工序繁杂,从制琴工艺上看,制作古琴必须用传统的技艺手工制作,包括选材、造型、槽腹、合琴、灰胎、研磨、擦光、定徽、安足、上弦十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一把琴完成至少时间长达一两年,藏家可以毫不担心市场中出现数量众多的琴。目前来看不但古董古琴频频拍出天价,当代名家制作的新琴价格亦是迅速上涨,艺术品收藏市场即将掀起了一轮学琴、赏琴、藏琴的“古琴热”。 从新琴收藏入手可以说既稳妥保险,后市的升值空间也被看好。
其他文献
启示一:  “归还”可能源于商业目的  这次把兔首和鼠首赠送给中国的法国皮诺家族,拥有全球第三大奢侈品牌古驰集团、佳士得拍卖行、全球最为昂贵的拉图酒庄。皮诺本人也是全球现代与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艺术收藏品达2000多件,包括毕加索、米罗、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以及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村上隆等人的重要作品。如果说皮诺是欧洲商界里手腕最强硬、心思最缜密的富豪,大多数欧洲人都不会反对。相
期刊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当代艺术应具有怎样的特征与内涵至今在艺术界也未能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各种“热钱”不断注入艺术市场,而且,在当代艺术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当代艺术”的自我界定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成为一个最滥用的词汇,它变得无所不包,换言之,不管哪种艺术似乎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当代艺术。  何为当代艺术?个人的看法是,能被看作是“当代艺术”的作品至少应同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
期刊
2013年春拍由4月初举槌的香港第一轮春拍揭开帷幕。香港每年春秋两季都有两轮拍卖,分别由苏富比和佳士得领衔,其中第一轮因全国最早且由苏富比主打,被市场中人看作每季艺术品大拍的风向标。不过2013香港第一轮春拍却非比寻常,不再由苏富比唱独角戏,加入了两个来历非同一般的竞争对手: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的香港公司。3家公司共同举槌,使香港第一轮春拍从以往的前哨战一下子升格为主战场。当然,其拍卖结果仍不失为风
期刊
我觉得西方把性看得并不是很神秘。在西方,异性之间身体的接触是非常自然、习以为常的,异性朋友见面或临别时会拥抱或亲吻脸部,情侣更是在大庭广众之中热吻,毫不避讳别人。在我离开中国之前,也就是80年代中期,这种情形也有,但会让人侧目而视。  我还记得那时有一对热恋之中的德国学生到我家来做客,我当时请了很多朋友一起来看我与俞霖刚刚去了嘉峪关拍回来的幻灯片,他们俩在看幻灯的时候一直经常地互相抚摸,时不时的还
期刊
本刊开设“食色性也”这个专栏,是计划做一项试验。每个月我们会选择一个诸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方面的社会性话题,然后邀请周围的男女朋友各自发表对其的看法、意见和建议,通过合并同类项、过滤“毁三观”等技术手段来普及科学常识,探讨两性差异,提供正能量。最后,由一男一女两位作者合力归纳并完成撰写,他们分别在各自工作领域里都有所建树,通过两人的对话形式,将男女两性对于同一话题的理解充分阐述,供读者阅读思考,至
期刊
西方有句老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最近去了趟意大利,一路旅行观光。沿途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各处浓浓的艺术氛围。可以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件长条形的艺术品。  先说威尼斯。这威尼斯岛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宫殿。上岛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船,一张船票就像一张电影票,一上船检票就仿佛把你与现实隔断,共同去做一场艺术的梦。这种恍若隔世的现场感,无疑加剧了彼此的梦幻互动。都说这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做得不好,连我们
期刊
画画开启艺术生涯  “知名的华人作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在百度百科有关刘墉的词条中,劈头就是这么一句话。  对此,刘墉本人的解释,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与励志书籍在大陆大量出版发行,而他的画册与画论却从未付梓,因此“文名”盖过了“画名”。  “五岁的时候,我认为天下有三大画家,第一名是《儿童乐园》杂志里画大白鹅的那个人,第二名是会用几个数字画出小白兔的爸爸,第三
期刊
上个月,《了不起的盖茨比》热映,1920爵士时代在Jay-Z的编曲中悠然再现。然而派对再奢华,背后总有一双焦灼的眼睛,在窥视,在怀疑。这“上帝之眼”,被影片以一幅“眼科医生艾克伯格广告牌”的样式直陈于观众面前 ——  也许你并未留意,但这幅“上帝之眼”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6次之多。有趣的是,这幅广告画的灵感来源,其实是1925年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初版时的封面——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库加
期刊
盛夏七月,我率领当代水墨艺术家昆仑子先生、资深艺术神人阿宁先生一行三人浩浩荡荡挺进艺术之都一一美丽的海滨城市迈阿密。开始了我们此次惊验、神秘、浪漫而又五彩的艺术之旅。  名为《天籁之音》的昆仑子山水画展在一片欢歌笑语、举杯换盏中如期举行,让人始料不及的昆仑子的作品跟椰风海韵的迈阿密气场极为吻合,不消几日昆仑子作品几乎订购了近一半。  主办方和我们皆大欢喜!展览期间趣事接二连三,本文不表,专表一表我
期刊
王小松关注人类存在的价值与信仰的危机,那些看上去抽象的画面却与现实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了他早期的一些以毛泽东面容为主题的绘画,在那些用象形文字组成的画面中,他没有给予明确的标志,而且似乎要对那些变化不定的手绘的小人儿进行识别。一团幼虫或一团蚂蚁,数据编码或乱码,细小的笔触,色彩被涂成厚厚的一层,几乎想造成视觉的障碍,满足观众一种在画面底纹缝隙间“偷看一下”的愿望。艺术家说:“在画面的上层表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