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读、讲、问、记、练”五个步骤,采取师生互动、设疑导学,精讲、强记、多练等方法,学思练结合,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法
初中历史教学因内容是“史”,因此大凡教师教学都采取满堂灌的办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味,还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尝试一种师生互动,学思结合的教学法,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问、记、练”五步教学。学生学起来乐趣无穷,教师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一、读
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二、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不要平淡无味,要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不好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兴趣盎然。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
三、问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记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
1.直观教学记忆。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时,为增加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教师带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一座庙内的一块大型浮雕(泥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像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2.前后联系记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将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居民和上课中的北京人、山顶洞人联系记忆,效果较好。
五、练
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法
初中历史教学因内容是“史”,因此大凡教师教学都采取满堂灌的办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味,还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我尝试一种师生互动,学思结合的教学法,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问、记、练”五步教学。学生学起来乐趣无穷,教师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一、读
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二、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不要平淡无味,要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不好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兴趣盎然。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
三、问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记
“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
1.直观教学记忆。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时,为增加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教师带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一座庙内的一块大型浮雕(泥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像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2.前后联系记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将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居民和上课中的北京人、山顶洞人联系记忆,效果较好。
五、练
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总之,“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