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公民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话题经久不衰,是众多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广义的公民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总和。它包括了对人的信仰、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发生、发展教育。公民教育对于现代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统一、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公民教育伴随21世纪全球化、多元文化和社會公共化等的发展正面临多重挑战。同时,对初中公民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公民教育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对初中公民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存在的问题和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为现实依据,重构初中公民教育目标,加强培养学生信仰、社会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意识形态、民主化素质、公共化理念以及宽容尊重等良好品性,培养未来合格的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公民是现阶段公民教育研究的主要热点。笔者对我国初中公民教育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对我国初中公民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初中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加强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重要教育课题。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的基本手段,必须正确把握公民教育,初中期良好公民意识的形成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乃至服务于人都将至关重要。毫无疑问,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将重要地依赖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其核心是民主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出适应现代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而公民教育不仅能够体现我国教育的核心价值,也是我国教育为培养有信仰、有使命感、掌握先进知识、勇于探索和积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优秀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使人成为健全公民的教育。
  初中公民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继续和升华,是高中公民教育的良好基石,它的核心是立人,包括了立心、立志、立本、立命,既有其不易的教育本质,也有其特殊性质,究其原因:初中已由儿童期步入青春期,是形成基本知识、生存技能、心理素养的关键时期,是重要转折点,虽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变化,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迅速,但因掌握知识较少,对社会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不足,心里上或思想上极易受环境左右,主观上又急于尝试和探求,如缺乏正确引导,将不同程度上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作为一名公民,其缺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进步意识形态或之产生不良意识形态;相反,如以公民教育正确引导,对良好意识形态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将是积极的,所汇集的群体行为对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特别需要以公民教育理念进行谨慎和正确指导,使其尽快树立起正确和良好的公民意识,为公民的成熟期过渡做充分准备。
  二、初中公民教育的方法策略
  由于对公民含义的正解尚存在争议,使有效实施公民教育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须基于公民含义的正确理解来倡导初中期公民教育,培养学生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公民意识。初中期公民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道德与品性来建立高尚的人格基础。直至目前,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意识经常被忽略。事实上,教育依赖于自主选择和自我构建。如萨特所说“存在先于本质”,作为人的个体并非先验规律或理论体系的载体,无论其趋于何处,未来终究是开放的,是自由意志的自主选择的结果。对于初中期学生的道德与品性也依然如此,自由意志始終是培养道德与品性的前提,经历自由选择方被发展和被完善,呈至善状态。初中期,激发自主性道德与品性,要求积极的公共参与和建立承担自身命运的浅层意识形态,是承担自身和他人命运,成为塑造命运的人的深层意识形态的基础。同时,也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联系地强化道德与品性思维的传递。公民教育也必是每一位公民的自我教育,初中期亦是如此,学校课程设置和公民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初中期的公民教育,但说到底主要还是在公共参与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其次,多鼓励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来强化公共意识。初中期公民教育作为民主与法制、培养美德的基础教育,应在公民的社会参与和实践中得以进行。约翰·密尔曾说:“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不能称其为公民”。学生必须通过参与来学会如何理性地、有序地和有效地参与,鼓励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核心是校园民主生活训练。现阶段,我国已经有部分中小学开始实施公民参与的教育方法,对于该尝试,教育部门应予以积极鼓励。美国多数大学已将“志愿者服务时间”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考核标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克林顿颁布“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少年参与服务学习,分别将学校与社区、服务与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服务于社区,是服务即学习理念的集中体现。相比较而言,我国初中期青少年群体中,公民参与不够广泛,尚未形成常态。因此,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一些有益的公民培养经验,如发挥与社区等重要场所进行公民参与的重要作用,促进良好公共意识的形成。
  最后,着眼于人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科学信仰,使学生了解人的需要。同时,知识传授过程中需避免对“基于现有理论的不可实现论”观点的传递,以科学事迹阐述现有科学成果和面临的科学挑战,弘扬科学精神,把讲授、讨论与深入思考相结合,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基于知识学习促进对科学信仰的建立,为今后步入社会以科学信仰引领人生,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信仰,自觉地选择科学信仰去创造条件。
  在我国当代,构建初中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初中公民教育制度,需兼顾借鉴国外先进公民教育理念和从我国实际出发,教育的职能、目标、内涵要时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全面把握与完善初中公民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这不仅涉及对初中公民教育乃至全社会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全面把握,也关系到学生自身素质和学校内部、外部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长期投身初中公民教育研究工作的准备,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初中公民教育问题,发挥集体力量。
其他文献
人类的祖先,起源于河流湖畔,水,孕育了生命,也承载着历史。沿河而居,择水而临,尤其对于农耕文明的东方文化,对于河流的崇拜,就是对土地、生命、祖先的敬畏。  以黄河长江做蓝本,汉文化,在它的流经区域,不断上演着变换交错的历史故事。陕西,这个黄河流域重要的流经地,有仰韶文化的半坡,商周文化的西岐,秦汉文化的青春,大唐文化的辉煌,更有汉字的发明者仓颉的传奇故事。因此,华夏文化乃至亚洲不同民族语系的文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仍然是谈“文”色变,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究其原因,是没有生活,没有素材,没有技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有些学生甚至敷衍了事,这是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领学生在写作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这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探究的问
期刊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和教学成绩始终是我们不可脱离的命脉,小则关系到我们的“奖金”,大则关系到学校和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以及自己教学生涯的肯定。我校进行生本模式教学已7年,在这过程中,建立了生本教育制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评价方式相对客观,生本教育成果显著,涌现一部分生本教学骨干,这些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教学成绩上都处于领先优势。看来,教学是一个良心活,教师要用心生本教学,潜心研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和创新性,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课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方法。阅读课要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通过读使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如何让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
期刊
英语浸入式拼读法语音Phonics教材,是汲取拼读教学法,英语浸入式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经验,根据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发音规律,结合有趣的儿童故事和歌曲等编辑而成,最终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和领会英语语音等系统知识。分析英语浸入式拼读法语音Phonics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有助于指導语音教学的有效展开。  一、英语浸入式拼读法语音Phonics教材说教材  (一)说课标  《英语浸入式拼读法
期刊
体验性学习是让学生的学习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经历它、感受它、考察它,最终认识它、掌握它。体验性学习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它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丰富经验、增强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个结论,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升华。  一、体验趣味,让数学学习更有
期刊
随着我国当下教育体制的的不断改革,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否提高无疑是改革进程中的重点。众所周知,教师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对青少年引导作用的重要性是妇孺皆知的。那么,如何扛起这样一个社会分工的基础修砌大旗就是我们要探讨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在于,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修养正是高素质的教师的重要表现,即何谓师风师德。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
期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成就百万之师。”说话就是一种技巧,语言就是一门艺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每天都在使用语言,有时候一句温馨的问候会使身处困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有时候一句真诚的鼓励会使绝望的人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有时候一句深奥的启发,会使我们的疑惑茅塞顿开,生命大放光彩。那么,作为教师,和谁的交流最多呢?当然是学生了。真诚地交谈,他们可以
期刊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的话题为健康建议。在本单元的Getting Ready 部分,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片展示了多种健康生活习惯,学生借助图片引导,学习了这些良好习惯的表达方法;第10课中,通过听力练习,学生掌握了病症描述和建议治疗的基础词汇。在本课中,学生将围绕健康话题,通过阅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增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对课文的理解为主,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四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