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居主要地位,但有些教师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太简单,只要学生做得出来就可以了,就一笔带过。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适用。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从我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计算教学,首先必须抓好口算教学。怎样抓好口算教学呢?我粗浅地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任何工具,仅凭记忆与思维而直接算出结果。口算能力是运算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显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正确、合理、迅速、灵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述几点想法与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1 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首先,明算理,懂法则。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组成10,4可以分成3和1,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经过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三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期口算的正确性。其次,重视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技巧。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着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逐层次的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缩。到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的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为此,教学中应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可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可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技巧。
2 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夠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3 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我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②个别集体分别练。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的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③新旧知识同步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④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⑤分散集中经常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总之,一直以来被人所忽视的口算教学,实际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之处。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用新观念进行口算教学,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计算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策略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任何工具,仅凭记忆与思维而直接算出结果。口算能力是运算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显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正确、合理、迅速、灵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述几点想法与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1 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首先,明算理,懂法则。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组成10,4可以分成3和1,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经过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三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期口算的正确性。其次,重视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技巧。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着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逐层次的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缩。到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的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为此,教学中应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可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可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技巧。
2 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夠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3 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我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②个别集体分别练。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的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③新旧知识同步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④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⑤分散集中经常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总之,一直以来被人所忽视的口算教学,实际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之处。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用新观念进行口算教学,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计算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