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项创新的活动,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综合训练,一篇文章要想使读者有新的感受,新的认识,首先贵在文章的创新上。这种创新,首先应该体现在构思的创新上。中学生作文构思如何创新和从哪些方面创新的问题,不少同志曾经有过详细的论述,但是中学生作文,现实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有关中学生作文构思的创新,谈谈我的看法。
一、观念上的创新
一般说来,一个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技巧组成的三维结构。这里所说的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中学生写作构思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首先是要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如果泛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这样的主题不免空洞无味,但如果学生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叮咬、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试凯旋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写到:“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炼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吃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以此来表现主题,让人耳目一新。再如,一篇《告别自卑》的文章,作者采用博客发贴的形式,先模拟帕格尼尼、海伦凯勒、霍金等名人的口吻,分别讲述了自己如何告别自卑,顽强拼搏,最终成功的经历;然后作者借“重生”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决心告别自卑的心声。文章由此阐明了告别自卑的意义,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鲜明的表达。大胆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构思,正是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观念上有了创新,文章自成高格。所以宋代词人姜夔早有言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其次,文章要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文章只有与时代精神同步,体现时代特点,才有生命。刘勰尚且主张“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要求讲的道理必须有利于时事,而且意义正确。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立场。思想感情与时代脉搏同步,作文就能自然联系实际,如能联系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就可以避免空泛议论的毛病,从而使文章有针对性和教育性,也就体现了文章的时效性。
二、形象上的创新
中学生作文构思形象上的创新,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文章有限的篇幅,写出新的形象。
这首先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具备当代意识,使读者读了以后能够略见一斑,明白一些什么;特别是对中学生读者,能得到较大的启发。
其次,构思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双重性格,也就是说既要写出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又要写出人物固有的弱点和不足的一面,不能写一个好人就把他写得绝对的好,写一个坏人就把他写得绝对的坏,所写的人物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活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或者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丑八怪。
三、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表现手法是表达中心的手段,前面谈到构思时有了观念上的创新和形象上的创新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以记叙文为例,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出现篇幅过短,显得内容空洞;要么篇幅过长,处处写得具体,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即不能达到“点面结合”。所以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巧妙结合起来。比如:要求具体写出一个人读书不认真,就不能概括地只谈他“读书不认真”,如早读课上起初声大如同“狂风暴雨”,接着如同“和风细雨”,最后就变成“润物细无声”了。随后出现的便是头朝外看风景、看老师、东张西望。这几句话,只字不谈“读书不认真”,可却是一个“读书不认真”同学的具体表现。这样会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四、角度上的创新
中学生的写作要开阔思路,要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对要写的对象,能作“面面关”。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不同的层次,就形成了不同的角度,那么,这个角度如果别人没有发现,就是你的角度上构思的创新。如某地发现金矿,人们蜂拥而去,却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怎么办?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绕道而行,也不是游过去,而是放弃淘金,买一条船开始航运。这样一定会淘到很多“金”。再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么根据这个故事写一篇议论文,就可以这样做全方位地思考,创造不同角度,从小马本身着眼有: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实践出真知;做事要善于动脑筋、要善于分析、比较和鉴别。从小马的妈妈的角度有: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分析有: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就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住题目,为写作成功提供可能性。多角度审题,能使学生大大扩展写作的范围,游刃有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阐述角度,改变那种无话可说的被动局面。学生一旦能够自主地在多角度中选择准确的、最有话可说的表达角度,则会产生出更理想的表达效果,学生进入了这一写作境界,便能在写作这块园地上纵横驰骋,播种出一片片赏心悦目的绿洲来。
总之,文章贵在创新,构思尤贵在创新。中学生要想实现作文构思的不断创新,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还必须阅读好生活这本书,涉猎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当代中学生的佳作。多阅读、多思考、多比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那么在写作中,创新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了。
一、观念上的创新
一般说来,一个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技巧组成的三维结构。这里所说的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中学生写作构思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首先是要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如果泛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这样的主题不免空洞无味,但如果学生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叮咬、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试凯旋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写到:“通过初中三年的磨砺,我已经炼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吃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以此来表现主题,让人耳目一新。再如,一篇《告别自卑》的文章,作者采用博客发贴的形式,先模拟帕格尼尼、海伦凯勒、霍金等名人的口吻,分别讲述了自己如何告别自卑,顽强拼搏,最终成功的经历;然后作者借“重生”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决心告别自卑的心声。文章由此阐明了告别自卑的意义,使文章的观点得到了鲜明的表达。大胆的创新和别出心裁的构思,正是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观念上有了创新,文章自成高格。所以宋代词人姜夔早有言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其次,文章要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文章只有与时代精神同步,体现时代特点,才有生命。刘勰尚且主张“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要求讲的道理必须有利于时事,而且意义正确。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观点立场。思想感情与时代脉搏同步,作文就能自然联系实际,如能联系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和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就可以避免空泛议论的毛病,从而使文章有针对性和教育性,也就体现了文章的时效性。
二、形象上的创新
中学生作文构思形象上的创新,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文章有限的篇幅,写出新的形象。
这首先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具备当代意识,使读者读了以后能够略见一斑,明白一些什么;特别是对中学生读者,能得到较大的启发。
其次,构思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双重性格,也就是说既要写出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又要写出人物固有的弱点和不足的一面,不能写一个好人就把他写得绝对的好,写一个坏人就把他写得绝对的坏,所写的人物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活人”,而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或者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丑八怪。
三、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表现手法是表达中心的手段,前面谈到构思时有了观念上的创新和形象上的创新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以记叙文为例,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出现篇幅过短,显得内容空洞;要么篇幅过长,处处写得具体,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即不能达到“点面结合”。所以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巧妙结合起来。比如:要求具体写出一个人读书不认真,就不能概括地只谈他“读书不认真”,如早读课上起初声大如同“狂风暴雨”,接着如同“和风细雨”,最后就变成“润物细无声”了。随后出现的便是头朝外看风景、看老师、东张西望。这几句话,只字不谈“读书不认真”,可却是一个“读书不认真”同学的具体表现。这样会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四、角度上的创新
中学生的写作要开阔思路,要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对要写的对象,能作“面面关”。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不同的层次,就形成了不同的角度,那么,这个角度如果别人没有发现,就是你的角度上构思的创新。如某地发现金矿,人们蜂拥而去,却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怎么办?最明智的做法不是绕道而行,也不是游过去,而是放弃淘金,买一条船开始航运。这样一定会淘到很多“金”。再如《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么根据这个故事写一篇议论文,就可以这样做全方位地思考,创造不同角度,从小马本身着眼有: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实践出真知;做事要善于动脑筋、要善于分析、比较和鉴别。从小马的妈妈的角度有: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分析有: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学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就能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住题目,为写作成功提供可能性。多角度审题,能使学生大大扩展写作的范围,游刃有余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阐述角度,改变那种无话可说的被动局面。学生一旦能够自主地在多角度中选择准确的、最有话可说的表达角度,则会产生出更理想的表达效果,学生进入了这一写作境界,便能在写作这块园地上纵横驰骋,播种出一片片赏心悦目的绿洲来。
总之,文章贵在创新,构思尤贵在创新。中学生要想实现作文构思的不断创新,丰富作文内容,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还必须阅读好生活这本书,涉猎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当代中学生的佳作。多阅读、多思考、多比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那么在写作中,创新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