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需要精雕细刻,需要推陈出新,积极有效的互动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妙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善待学生的问题差错,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才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互动 有效性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催生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平等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整时的认识”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具有激励性的问题:“孩子们,用你们雪亮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三个表,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这下,孩子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注地观察,认真地交流着。这时,我提出:“现在,谁愿意用最响亮的声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呢?”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当学生自豪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及时地肯定和表扬:“你真了不起,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他。”整堂课,我都在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效互动的沃土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谁能想办法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有的在画,有的在量,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和同桌商量……这样的互动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且提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可以沿哪条线剪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这样的导入,教师已经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只要执行老师的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没有机会也不需要自己思考,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小组的合作交流是有效互动的途径
在当今时代,合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解决“一个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还有几个角?”这一问题时,我建议大家合作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切、画图等操作活动,然后得出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成果,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间进行质疑、补充,最后代表小组在更大的范围里讨论、交流,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结论。这样的合作交流,由于事先充分准备了,控制了教学节奏,掌握了互动学习的准确信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四、教师的价值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服务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迷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44-25)”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了七八种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还有不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整个交流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且几乎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学生理解、掌握多种口算方法的目标成了空谈。形式化的开放和放开只能带来表面的热闹而缺乏实效。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总之,课堂教学需要精雕细刻,教学需要推陈出新,有效教学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精彩课堂,不容错过.小学数学教师,2014(1).
[2]趣味教学才能有效.江苏教育,2013(11).
[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江苏教育,2013(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互动 有效性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催生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一、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师生的平等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平等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整时的认识”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具有激励性的问题:“孩子们,用你们雪亮的眼睛观察一下这三个表,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这下,孩子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注地观察,认真地交流着。这时,我提出:“现在,谁愿意用最响亮的声音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呢?”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当学生自豪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及时地肯定和表扬:“你真了不起,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他。”整堂课,我都在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有效互动的沃土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生活中有时还需要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谁能想办法算出纸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有的在画,有的在量,有的在计算,有的在和同桌商量……这样的互动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且提问:“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可以沿哪条线剪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这样的导入,教师已经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只要执行老师的命令,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没有机会也不需要自己思考,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三、小组的合作交流是有效互动的途径
在当今时代,合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解决“一个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还有几个角?”这一问题时,我建议大家合作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切、画图等操作活动,然后得出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成果,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间进行质疑、补充,最后代表小组在更大的范围里讨论、交流,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结论。这样的合作交流,由于事先充分准备了,控制了教学节奏,掌握了互动学习的准确信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四、教师的价值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服务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没有教师的价值引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迷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44-25)”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了七八种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还有不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整个交流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只理解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且几乎仍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学生理解、掌握多种口算方法的目标成了空谈。形式化的开放和放开只能带来表面的热闹而缺乏实效。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总之,课堂教学需要精雕细刻,教学需要推陈出新,有效教学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精彩课堂,不容错过.小学数学教师,2014(1).
[2]趣味教学才能有效.江苏教育,2013(11).
[3]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江苏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