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玉泉坝金矿矿区地质特征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探讨其找矿意义。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意义
Geological features of Yuquan Dam gold mine and significance of mine search
Wang Yu-jin
(Ningqiang County Longda Mining Co., Ltd. Ningqiang Shaanxi 724400)
【Abstract】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uquan Dam gold mine study concluded mineralization law, to explore its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of mine search
玉泉坝金矿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部,西接四川,北邻甘肃,位于宁强县城275°直距52公里。矿区地处陕西省汉中市勉、略、宁金三角金矿集中区。
1. 区域地质概况
玉泉坝金矿区区域横跨两个构造单元,以广坪-阳平关大断裂为界,南为杨子准地台北缘,北为松潘 -甘孜褶皱系摩天岭褶皱带东南缘。
1.1 地层。
区域南部杨子准地台出露有侏罗系(J1+2),为一套砂岩、砂砾岩建造,主要分布在阳平关-金山寺大断裂带内。志留系黄坪组(S1-2hn),为一套千枚岩、变砂岩建造。北部广泛 出露地层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二岩组(Pt2-3bK22)和三岩组(Pt2-3bK32),分布于嘉陵江以西的青木川、广坪、安乐河等地区,为一套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是区内的重要含金、铜层位。
1.2 构造。
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展布,地层倾向北西。褶皱构造主要是青木川-井田坝为核心的向东倾伏的紧闭向斜构造,核部三岩组(Pt2-3bk32),以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两翼二岩组(Pt2-3bk22),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熔岩条带。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期活动。有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和晚期的脆性断层、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有位于区域北部的青木川-八海河韧性剪切带及中南部的茅坪咀上韧性剪切带。
这些断裂构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着本区的矿产分布和矿化特征。
1.3 岩浆岩。
区域内侵入岩不发育,在图幅内东北角出露有石英闪长岩体,西北角有黑云母花岗岩体。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位于区域向斜的北翼,出露的地层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二岩组上岩段(Pt2-3bK22-3),和三岩组(Pt2-3bK23);二岩组上岩段(Pt2-3bK22-3)上岩段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层(Pt2-3bK22-3a、Pt2-3bK22-3b、Pt2-3bK22-3c),矿区内广泛分布的地层主要为Pt2-3bK22-3c和少量的Pt2-3bK22-3b和Pt2-3bK23,其岩性组如下:
Pt2-3bK22-3b:分布在丁家山矿段的西北角,以中酸性凝灰岩为主,夹中基性凝灰熔岩、深灰色硅质岩。
Pt2-3bK22-3c:是勘查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以中酸性凝灰岩为主,夹基性凝灰岩、中基性凝灰岩及磁铁石英岩。
Pt2-3bK23分布在李家湾矿段的东南大部,主要岩性为中酸性凝灰岩,中酸性含晶屑凝灰岩和少量的中基性凝灰熔岩。
2.2 构造。
断裂构造具多期次,多层次特征。早期断裂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岩石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塑性变形及韧性剪切构造运动。区域上的青木川-八海河韧性剪切带经矿区中南部穿过,该韧性剪切带是勘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影响了矿体的规模、形态,并在矿区形成了2-3条次一级强应变带,主要表现为对地层原始层理的强烈改造与置换,形成透入性流劈理,岩石的糜棱岩化,石英脉的固态流变及不对称褶皱,无根钩构造及眼球状构造。同时也控制了石英脉贯入和展布方向,矿化的富集,赋存空间位置及规模。
晚期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青木川-关口垭区域大断裂(F1),该断裂从矿区中南部的余家垭-何家山根里穿过,走向约25°,矿区内出露长度约3.7公里,断裂带宽30~80m,明显的负地貌特征。
李家湾矿段中南部有一推测的逆断层F6,近东西向延伸,从田家河坝-李家湾至矿区外,从jH1、 jH2两个矿(化)体中间穿过。矿区内出露长度1.5公里,断层两侧岩石挤压褶皱明显,岩性成份相近,北侧为睛理较厚的中酸性凝灰岩,片理厚3~5厘米,南侧为片理较薄的中酸性凝灰岩,片理厚0.5厘米左右,褶皱明显,原地质资料均定为逆断层,现场勘查可能为一岩性整合接触带。
矿区内岩石产状变化较大,总体向北西倾斜,局部向南倒转,走向60°~70°,倾角65°~80°,根据地层产状及岩性变化情况,判断为一复式掩卧褶皱,此褶皱形态比较复杂。褶皱轴面的走向呈北东-南西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其核部地层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凝灰岩,翼部地层主要为中酸性凝灰岩。
2.3 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侵入岩,为一套以海相火山喷发岩建造,以火山凝灰岩为主,有少量的火山熔岩。沿走向岩性变化大,特别是基性熔岩、中基性熔岩及中基性凝灰熔岩呈透镜状或条带状,但总体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在火山喷发间歇期,有胶状硅质沉淀作用,形成细粒状硅质岩及磁铁石英岩。
2.4 变质作用。
矿区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又有动力变质作用,总体变质程度较低,属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片岩,其变质矿物组合为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帘石等, 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在变质作用不彻底的情况下形成变余凝灰岩。动力变质作用在浅层次形成构造角砾岩,在深层次形成初糜棱岩和糜棱岩,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变形强烈,糜棱岩发育, 初糜棱岩和糜棱岩都可见到,眼球状构造、不对称构造及小褶皱发育。岩石受多期构造变形改造,在区内可见3~4期面理,主期面理控制了矿体及石英脉。该套岩石变质作用虽不强烈但变形作用非常强烈,其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的细碧角斑岩建造。
2.5 化探异常。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17×10-9为下线圈定,在本矿区范围的有3号异常和4号异常,分述如下:
3号异常位于丁家山-金厂沟-庄房里一带,异常呈东西向分布,长3.8Km、宽2.3Km、面积8.54Km2,最高值300×10-9,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异常中心在庄房里。与之扣合的有1:1万Ⅲ-3土壤痕金测量异常,在异常范围内的金矿体有Au14、AuⅡ-1、AuⅡ-2、 AuⅡ-3、AuⅡ-4。
4号异常位于余家垭-李家湾-柳树湾里一带,异常呈东西向分布,长4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最高值300×10-9,异常中心位于李家湾,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与之扣合的有1:1万土壤痕金异常Ⅲ-5、Ⅳ-6、Ⅳ-12、Ⅳ-13、Ⅳ-15、Ⅳ-16、Ⅳ-19,经对Ⅳ-6、Ⅳ-19土壤痕金异常查证,发现有李家湾矿段的jH1、jH2二个金矿(化)体。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痕金异常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两类异常主要分布在矿区(Pt2-3bK22-3c)及(Pt2-3bK23),是区内的重要含金层位,金背景值为25.75×10-9,是地壳克拉克值的20余倍,标准离差106.27,变化系数为4.13,金含量差异程度高,具很好的成矿矿源条件。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出5个金矿体,Au14、AuⅡ-1、AuⅡ-2、 AuⅡ-3、AuⅡ-4, 圈出两个金矿化体 jH1、jH2。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矿体出露在850米标高以上,矿体长度50~350米,规模悬殊较大,厚度1~5米,矿体沿走向有膨大、尖灭再现的特点,矿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较陡,大多在75°以上。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品位变化较大,品位变化系数在56-100%之间。矿体分布均与土壤痕金异常相吻合。
3.2 矿石类型。
3.2.1 矿石的自然类型。
金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脉型、磁铁石英岩型及蚀变火山岩型三种。分述如下:
(1)石英脉型:为矿区较重要的矿石类型,金赋存于石英脉中,有时在脉体的围岩中也含金,金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凡有金矿化的地段均有石英脉,特别是北东东向一组石英脉与矿化最为密切,石英脉宽0.3~3.2米,长20-1200米,石英脉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石英脉呈乳白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载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Au14 、AuⅡ-1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
(2)磁铁石英岩型:为矿区一种主要的矿石类型,磁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其含量愈高金矿化愈好,磁铁石英岩呈深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AuⅡ-2、AuⅡ-3矿体矿石自然类型属磁铁石英岩型。
(3)蚀变火山岩型:为矿区最重要的矿石类型,岩性主要为中基性凝灰岩,载金矿物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粒度以细粒为主,不均匀分布,含量一般1-3%。AuⅡ-4矿体、jH1矿(化)体、jH2矿(化)体矿石自然类型属蚀变火山岩型。
矿化带在地表氧后,一般为红褐色、黄褐色,较破碎、松散,氧化带深度约5米,局部网脉状的石英细脉发育,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偶见孔雀石、铜兰。
3.2.2 矿石的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简单,为低硫化物单一金矿石。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矿物组成及特征。
3.3.1.1 矿石矿物。
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火山岩型和磁铁石英岩型三种。
石英脉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少量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少量钠长石、方解石等。
蚀变火岩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钠长石、方解石。
磁铁石英岩型矿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磁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氧化物为孔雀石。
3.3.1.2 矿物特征。
黄铜矿:它形、半自形不规则状,粒径0.1~0.5毫米,多呈星散状嵌布于石英、绿泥石及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粒间、片理面或间隙间。
黄铁矿:半自形不规则粒状,立方体,粒径悬殊较大,呈不均匀的浸染状、条带状、脉状,粒径0.2~1毫米,大者5毫米以上,零星分布,嵌布于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等脉石矿物的粒间或裂隙内。
磁铁矿:呈不规则的微粒状,粒径0.05毫米以下,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团块,嵌布于层纹、层带状矿石内或片状绿泥石中。
绿帘石:有粗、细两种,粗者多呈细脉状产出,常与绿泥石共生,分布不均匀。含量3~30%。
绿泥石:磷片状,多与绿帘石组成条带,含量2~35%。
钠长石:显微粒状,多与浅色矿物共生,分部不均匀,含量15~45%。
石英:粒状,常与浅色矿物组成条带,为磁铁石英岩的主要成分,或单独呈细脉状、团块状产出。偶见与金生。
绢云母:磷片状,片晶粒度多在0.1毫米以下,在矿石中呈定向排列,含量5~15%。3.3.2矿石化学成份。
矿石的主要成矿元素为Au。经对少量样品进行组合分析,矿石中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S、Ag、W、As含量均低。有益组分Ag一般品位在0.1~5×10-6,最高品位87×10-6,S的平均含量0.09×10-2,W的平均含量0.008×10-2,有害组分As的平均含量0.002×10-2。
从分析结果来看,除金元素以外,其他有益组分和有害元素含量甚微,无综合利用价值,对选矿无大的影响。
3.4 矿石结构、构造。
3.4.1 矿石结构。
(1)按与火山岩有关的结构和矿物的形态划分为:变余凝灰结构、细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
(2)根据金的赋存状态分为。
①填隙结构:形成稍晚的自然金、充填在黄铁矿的细窄间隙中。
②它形粒状结构:矿石中自然金呈它形晶分布于黄铁矿和脉石中。
③包含结构:自然金呈他形粒状包含在脉石矿物中。
3.4.2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有片状构造、块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形成较早,片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形成较晚,其次为受力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及角砾斑杂状构造等。
3.5 金的赋存状态。
本矿区金矿物只有自然金一种,多以裂隙金或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中,个别与黄铁矿、石英连生。包裹金包于少量黄铁矿晶体,个别见于脉石矿物的晶体内。
自然金呈金黄色,片状、板状、粒状、少数为树枝状,粒度1.5~0.08毫米,包裹金多呈不规则状,粒度0.003~0.006mm。
金属矿物相互穿插、包裹,交代关系表明其生成顺序为:磁铁矿、微粒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粗粒黄铁矿→褐铁矿。
3.6 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围岩蚀变较强烈,主要有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硅化,与成矿关系较密切,其次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
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均以样品化验结果进行圈定,一般呈整合接触。
矿体中夹石较少,一般1~2层,夹石厚度大都小于剔除厚度,呈无规律分布。
4. 找矿意义
通过玉泉坝金矿区地质特征研究,总结其找矿意义:化探异常与金矿带或金矿体基本吻合,有利于找矿靶区的确定;同一矿区有多种矿石类型,找矿不应局限于一种矿石类型;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决定矿体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6-28-602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意义
Geological features of Yuquan Dam gold mine and significance of mine search
Wang Yu-jin
(Ningqiang County Longda Mining Co., Ltd. Ningqiang Shaanxi 724400)
【Abstract】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uquan Dam gold mine study concluded mineralization law, to explore its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of mine search
玉泉坝金矿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部,西接四川,北邻甘肃,位于宁强县城275°直距52公里。矿区地处陕西省汉中市勉、略、宁金三角金矿集中区。
1. 区域地质概况
玉泉坝金矿区区域横跨两个构造单元,以广坪-阳平关大断裂为界,南为杨子准地台北缘,北为松潘 -甘孜褶皱系摩天岭褶皱带东南缘。
1.1 地层。
区域南部杨子准地台出露有侏罗系(J1+2),为一套砂岩、砂砾岩建造,主要分布在阳平关-金山寺大断裂带内。志留系黄坪组(S1-2hn),为一套千枚岩、变砂岩建造。北部广泛 出露地层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二岩组(Pt2-3bK22)和三岩组(Pt2-3bK32),分布于嘉陵江以西的青木川、广坪、安乐河等地区,为一套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是区内的重要含金、铜层位。
1.2 构造。
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展布,地层倾向北西。褶皱构造主要是青木川-井田坝为核心的向东倾伏的紧闭向斜构造,核部三岩组(Pt2-3bk32),以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两翼二岩组(Pt2-3bk22),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熔岩条带。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期活动。有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和晚期的脆性断层、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有位于区域北部的青木川-八海河韧性剪切带及中南部的茅坪咀上韧性剪切带。
这些断裂构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着本区的矿产分布和矿化特征。
1.3 岩浆岩。
区域内侵入岩不发育,在图幅内东北角出露有石英闪长岩体,西北角有黑云母花岗岩体。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位于区域向斜的北翼,出露的地层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二亚群二岩组上岩段(Pt2-3bK22-3),和三岩组(Pt2-3bK23);二岩组上岩段(Pt2-3bK22-3)上岩段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层(Pt2-3bK22-3a、Pt2-3bK22-3b、Pt2-3bK22-3c),矿区内广泛分布的地层主要为Pt2-3bK22-3c和少量的Pt2-3bK22-3b和Pt2-3bK23,其岩性组如下:
Pt2-3bK22-3b:分布在丁家山矿段的西北角,以中酸性凝灰岩为主,夹中基性凝灰熔岩、深灰色硅质岩。
Pt2-3bK22-3c:是勘查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以中酸性凝灰岩为主,夹基性凝灰岩、中基性凝灰岩及磁铁石英岩。
Pt2-3bK23分布在李家湾矿段的东南大部,主要岩性为中酸性凝灰岩,中酸性含晶屑凝灰岩和少量的中基性凝灰熔岩。
2.2 构造。
断裂构造具多期次,多层次特征。早期断裂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岩石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塑性变形及韧性剪切构造运动。区域上的青木川-八海河韧性剪切带经矿区中南部穿过,该韧性剪切带是勘查区重要的控矿构造,影响了矿体的规模、形态,并在矿区形成了2-3条次一级强应变带,主要表现为对地层原始层理的强烈改造与置换,形成透入性流劈理,岩石的糜棱岩化,石英脉的固态流变及不对称褶皱,无根钩构造及眼球状构造。同时也控制了石英脉贯入和展布方向,矿化的富集,赋存空间位置及规模。
晚期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青木川-关口垭区域大断裂(F1),该断裂从矿区中南部的余家垭-何家山根里穿过,走向约25°,矿区内出露长度约3.7公里,断裂带宽30~80m,明显的负地貌特征。
李家湾矿段中南部有一推测的逆断层F6,近东西向延伸,从田家河坝-李家湾至矿区外,从jH1、 jH2两个矿(化)体中间穿过。矿区内出露长度1.5公里,断层两侧岩石挤压褶皱明显,岩性成份相近,北侧为睛理较厚的中酸性凝灰岩,片理厚3~5厘米,南侧为片理较薄的中酸性凝灰岩,片理厚0.5厘米左右,褶皱明显,原地质资料均定为逆断层,现场勘查可能为一岩性整合接触带。
矿区内岩石产状变化较大,总体向北西倾斜,局部向南倒转,走向60°~70°,倾角65°~80°,根据地层产状及岩性变化情况,判断为一复式掩卧褶皱,此褶皱形态比较复杂。褶皱轴面的走向呈北东-南西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其核部地层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凝灰岩,翼部地层主要为中酸性凝灰岩。
2.3 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侵入岩,为一套以海相火山喷发岩建造,以火山凝灰岩为主,有少量的火山熔岩。沿走向岩性变化大,特别是基性熔岩、中基性熔岩及中基性凝灰熔岩呈透镜状或条带状,但总体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在火山喷发间歇期,有胶状硅质沉淀作用,形成细粒状硅质岩及磁铁石英岩。
2.4 变质作用。
矿区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又有动力变质作用,总体变质程度较低,属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片岩,其变质矿物组合为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帘石等, 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在变质作用不彻底的情况下形成变余凝灰岩。动力变质作用在浅层次形成构造角砾岩,在深层次形成初糜棱岩和糜棱岩,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变形强烈,糜棱岩发育, 初糜棱岩和糜棱岩都可见到,眼球状构造、不对称构造及小褶皱发育。岩石受多期构造变形改造,在区内可见3~4期面理,主期面理控制了矿体及石英脉。该套岩石变质作用虽不强烈但变形作用非常强烈,其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的细碧角斑岩建造。
2.5 化探异常。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以17×10-9为下线圈定,在本矿区范围的有3号异常和4号异常,分述如下:
3号异常位于丁家山-金厂沟-庄房里一带,异常呈东西向分布,长3.8Km、宽2.3Km、面积8.54Km2,最高值300×10-9,具二级浓度分带异常,异常中心在庄房里。与之扣合的有1:1万Ⅲ-3土壤痕金测量异常,在异常范围内的金矿体有Au14、AuⅡ-1、AuⅡ-2、 AuⅡ-3、AuⅡ-4。
4号异常位于余家垭-李家湾-柳树湾里一带,异常呈东西向分布,长4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最高值300×10-9,异常中心位于李家湾,具三级浓度分带异常,与之扣合的有1:1万土壤痕金异常Ⅲ-5、Ⅳ-6、Ⅳ-12、Ⅳ-13、Ⅳ-15、Ⅳ-16、Ⅳ-19,经对Ⅳ-6、Ⅳ-19土壤痕金异常查证,发现有李家湾矿段的jH1、jH2二个金矿(化)体。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痕金异常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手段之一,两类异常主要分布在矿区(Pt2-3bK22-3c)及(Pt2-3bK23),是区内的重要含金层位,金背景值为25.75×10-9,是地壳克拉克值的20余倍,标准离差106.27,变化系数为4.13,金含量差异程度高,具很好的成矿矿源条件。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出5个金矿体,Au14、AuⅡ-1、AuⅡ-2、 AuⅡ-3、AuⅡ-4, 圈出两个金矿化体 jH1、jH2。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矿体出露在850米标高以上,矿体长度50~350米,规模悬殊较大,厚度1~5米,矿体沿走向有膨大、尖灭再现的特点,矿体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倾向南,倾角较陡,大多在75°以上。沿矿体走向和倾向品位变化较大,品位变化系数在56-100%之间。矿体分布均与土壤痕金异常相吻合。
3.2 矿石类型。
3.2.1 矿石的自然类型。
金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脉型、磁铁石英岩型及蚀变火山岩型三种。分述如下:
(1)石英脉型:为矿区较重要的矿石类型,金赋存于石英脉中,有时在脉体的围岩中也含金,金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凡有金矿化的地段均有石英脉,特别是北东东向一组石英脉与矿化最为密切,石英脉宽0.3~3.2米,长20-1200米,石英脉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石英脉呈乳白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载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Au14 、AuⅡ-1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
(2)磁铁石英岩型:为矿区一种主要的矿石类型,磁铁矿、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其含量愈高金矿化愈好,磁铁石英岩呈深灰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AuⅡ-2、AuⅡ-3矿体矿石自然类型属磁铁石英岩型。
(3)蚀变火山岩型:为矿区最重要的矿石类型,岩性主要为中基性凝灰岩,载金矿物以黄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粒度以细粒为主,不均匀分布,含量一般1-3%。AuⅡ-4矿体、jH1矿(化)体、jH2矿(化)体矿石自然类型属蚀变火山岩型。
矿化带在地表氧后,一般为红褐色、黄褐色,较破碎、松散,氧化带深度约5米,局部网脉状的石英细脉发育,氧化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偶见孔雀石、铜兰。
3.2.2 矿石的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简单,为低硫化物单一金矿石。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矿物组成及特征。
3.3.1.1 矿石矿物。
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火山岩型和磁铁石英岩型三种。
石英脉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少量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为主,少量钠长石、方解石等。
蚀变火岩型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钠长石、方解石。
磁铁石英岩型矿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磁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氧化物为孔雀石。
3.3.1.2 矿物特征。
黄铜矿:它形、半自形不规则状,粒径0.1~0.5毫米,多呈星散状嵌布于石英、绿泥石及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粒间、片理面或间隙间。
黄铁矿:半自形不规则粒状,立方体,粒径悬殊较大,呈不均匀的浸染状、条带状、脉状,粒径0.2~1毫米,大者5毫米以上,零星分布,嵌布于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等脉石矿物的粒间或裂隙内。
磁铁矿:呈不规则的微粒状,粒径0.05毫米以下,形成一些不规则的团块,嵌布于层纹、层带状矿石内或片状绿泥石中。
绿帘石:有粗、细两种,粗者多呈细脉状产出,常与绿泥石共生,分布不均匀。含量3~30%。
绿泥石:磷片状,多与绿帘石组成条带,含量2~35%。
钠长石:显微粒状,多与浅色矿物共生,分部不均匀,含量15~45%。
石英:粒状,常与浅色矿物组成条带,为磁铁石英岩的主要成分,或单独呈细脉状、团块状产出。偶见与金生。
绢云母:磷片状,片晶粒度多在0.1毫米以下,在矿石中呈定向排列,含量5~15%。3.3.2矿石化学成份。
矿石的主要成矿元素为Au。经对少量样品进行组合分析,矿石中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S、Ag、W、As含量均低。有益组分Ag一般品位在0.1~5×10-6,最高品位87×10-6,S的平均含量0.09×10-2,W的平均含量0.008×10-2,有害组分As的平均含量0.002×10-2。
从分析结果来看,除金元素以外,其他有益组分和有害元素含量甚微,无综合利用价值,对选矿无大的影响。
3.4 矿石结构、构造。
3.4.1 矿石结构。
(1)按与火山岩有关的结构和矿物的形态划分为:变余凝灰结构、细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
(2)根据金的赋存状态分为。
①填隙结构:形成稍晚的自然金、充填在黄铁矿的细窄间隙中。
②它形粒状结构:矿石中自然金呈它形晶分布于黄铁矿和脉石中。
③包含结构:自然金呈他形粒状包含在脉石矿物中。
3.4.2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有片状构造、块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形成较早,片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形成较晚,其次为受力作用形成的角砾状构造及角砾斑杂状构造等。
3.5 金的赋存状态。
本矿区金矿物只有自然金一种,多以裂隙金或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中,个别与黄铁矿、石英连生。包裹金包于少量黄铁矿晶体,个别见于脉石矿物的晶体内。
自然金呈金黄色,片状、板状、粒状、少数为树枝状,粒度1.5~0.08毫米,包裹金多呈不规则状,粒度0.003~0.006mm。
金属矿物相互穿插、包裹,交代关系表明其生成顺序为:磁铁矿、微粒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粗粒黄铁矿→褐铁矿。
3.6 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围岩蚀变较强烈,主要有黄铁矿化、磁铁矿化、硅化,与成矿关系较密切,其次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
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均以样品化验结果进行圈定,一般呈整合接触。
矿体中夹石较少,一般1~2层,夹石厚度大都小于剔除厚度,呈无规律分布。
4. 找矿意义
通过玉泉坝金矿区地质特征研究,总结其找矿意义:化探异常与金矿带或金矿体基本吻合,有利于找矿靶区的确定;同一矿区有多种矿石类型,找矿不应局限于一种矿石类型;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决定矿体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6-2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