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江平一直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说,父亲如指路明灯一样引导影响着她的价值观,父亲那一代人有耀眼的光环,而他们什么光芒都没有。“他们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做老百姓,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做老百姓。”
在开国将领中,陈再道的英勇善战是出了名的,毛泽东、朱德说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盛赞他“再道之勇”。他还是一位“硬汉”,带出了武汉军区“硬骨头六连”,有人说“他本人其实是最硬的那块硬骨头”。从鄂豫皖走出来,历经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直至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近日,陈再道的小女儿陈江平,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陈再道。
“信仰坚定是他们一代人的特点”
陈再道出生于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1927年,陈再道参加大别山区秋收暴动,同年参加黄麻起义。黄安县城失守,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坚持斗争,这就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有名的“木兰山72英雄”。当时,全军的经费仅仅几百块银元。保护装有银元的钱袋子,成为转移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棘手的一件事。军长吴光浩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瘦小但机灵的陈再道。
有一次敌人追得很紧,陈再道背着沉重的钱袋子,转移时掉了队。敌人见状高喊“抓活的”,当时陈再道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搭上性命也不能让这几百块银元落到敌人手中。危急关头,陈再道看到前面有一个池塘。急中生智,他故意跌倒,顺势把钱袋扔进路边的池塘,爬起来就跑。当晚,陈再道趁着月色和战友一起从池塘中捞出钱袋。正是这一袋子银元,使得全军度过了在木兰山最初的艰苦生活。
1932年1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商潢战役,身为营长的陈再道不幸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左臂。为了不影响行动,他让通讯员用刀把子弹从伤口挖出来。通讯员怎么也不忍心下手。于是,陈再道咬紧牙关,用手指把子弹从伤口里给挤出来了。当时鲜血直流,但是他顾不上包扎,又勇敢地冲上了战场。
战斗结束后,给陈再道看病的医生一边给他包扎一边笑着说:“你这个人真算命大,如果这一枪再往前一点,恐怕你吃饭就不香了。”陈再道却回答:“革命还没胜利,哪能轻易就‘光荣’了!”徐向前知道他这个特点,所以每次下命令时,都会补充一句:“陈再道不能打冲锋!”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再道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他被任命为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即将离开生死与共的部队和战友,陈再道十分不舍。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和四军真可以说是一起成长的,从黄麻起义开始,先是一个队、一个营,以后是一个团、一个师,最后发展成一个军。我自己则在这支部队从一名战士一直当到军长,整整十年。”陈江平说,父亲从鄂豫皖走出来之后,当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一步一步上来,几乎一级都没有落过。她觉得,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打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所畏惧。“他经常对我们说,参加革命就要不怕死,豁得出去。”“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不等于没有智慧,包括我后来接触过的叔叔们,他们绝对不是莽撞的人。打仗要有勇有谋,他们经历了几十年枪林弹雨,我们的部队从弱小到强大,这一定是有很深刻的原因。”
去核试验现场参加动物试验
陈江平说,父亲当了一辈子职业军人,生活中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子女也很严厉。小时候,有一次陈江平贪玩,让叔叔代写了病假条,就跟一个阿姨出去玩了,一天没去上学。后来老师家访,母亲知道后就严肃地教育了她。父亲虽然没有开口批评她,但看起来非常生气。“在父母眼里,撒谎和骗人是一个绝对不能被容忍的事情,这是原则问题。”自打那以后,陈江平再也不撒谎,这种家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渐渐成为自己人格中一种坚定的存在。
陈江平当过三年的野戰部队医务兵。她还参加了野战兵的千里拉练,“一个师去8个女兵,我就是其中之一,最多一天走了140里,腿都迈不开了,昏昏沉沉”。之后,陈江平考上了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之后回军内工作。陈江平说,她这一生有一件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那就是1978年去核试验现场参加动物试验。当时会把兔子、狗、猴子等动物投放在距离爆炸中心不同距离处,在核爆之后,观察动物辐射量和发病情况。他们在马兰实验基地,一呆就是两三个月。核爆之后,他们要抓紧时间进场回收动物,“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也不可能等辐射散太长时间,因为晚一点可能动物就死了”。陈江平说,她在现场看到原子弹爆炸后,蘑菇云升腾像棉花一样散开,特别激动。后来陈江平的身体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白血球曾低于2000,“当时去的时候是自愿原则,我想的是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这跟父辈的教育、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分不开的。我接受了任务有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是很自豪的”。
在将军后代合唱团坚持11年
1958年12月5日,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典,由100多名陆海空军将军们(包括当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在内)组成的“将军合唱团”成立。2008年,他们的后代带着对父辈的敬仰组建了“将军后代合唱团”,陈江平是第一批团员。11年来,合唱团先后走遍全国十几个省市,公益巡演200余场。
据陈江平介绍,合唱团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人退出,目前在册的有100多人。合唱团完全是一个社会团体,演出全部是公益性质的,“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我们不挣钱,就是演出宣传”。陈江平说,团员们精神状态都很好,他们觉得干的是一件正事,尽到了宣传父辈精神的责任,老了虽然能力有限,起的作用比较小,但他们已经尽力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团受到不少邀请,4月份在北京刚演了一场,反响很好。
陈江平说,虽然父亲是上将,但和很多开国元勋的后代一样,在父亲光环下长大的他们就是一个普通人,“光环是他们的,我们一点光都没有”。她说,做普通人正是父亲对她的要求。“从小,我们就知道,父辈的成绩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他们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做老百姓,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做老百姓。”
在开国将领中,陈再道的英勇善战是出了名的,毛泽东、朱德说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盛赞他“再道之勇”。他还是一位“硬汉”,带出了武汉军区“硬骨头六连”,有人说“他本人其实是最硬的那块硬骨头”。从鄂豫皖走出来,历经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直至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近日,陈再道的小女儿陈江平,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陈再道。
“信仰坚定是他们一代人的特点”
陈再道出生于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1927年,陈再道参加大别山区秋收暴动,同年参加黄麻起义。黄安县城失守,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坚持斗争,这就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有名的“木兰山72英雄”。当时,全军的经费仅仅几百块银元。保护装有银元的钱袋子,成为转移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棘手的一件事。军长吴光浩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瘦小但机灵的陈再道。
有一次敌人追得很紧,陈再道背着沉重的钱袋子,转移时掉了队。敌人见状高喊“抓活的”,当时陈再道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搭上性命也不能让这几百块银元落到敌人手中。危急关头,陈再道看到前面有一个池塘。急中生智,他故意跌倒,顺势把钱袋扔进路边的池塘,爬起来就跑。当晚,陈再道趁着月色和战友一起从池塘中捞出钱袋。正是这一袋子银元,使得全军度过了在木兰山最初的艰苦生活。
1932年1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商潢战役,身为营长的陈再道不幸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左臂。为了不影响行动,他让通讯员用刀把子弹从伤口挖出来。通讯员怎么也不忍心下手。于是,陈再道咬紧牙关,用手指把子弹从伤口里给挤出来了。当时鲜血直流,但是他顾不上包扎,又勇敢地冲上了战场。
战斗结束后,给陈再道看病的医生一边给他包扎一边笑着说:“你这个人真算命大,如果这一枪再往前一点,恐怕你吃饭就不香了。”陈再道却回答:“革命还没胜利,哪能轻易就‘光荣’了!”徐向前知道他这个特点,所以每次下命令时,都会补充一句:“陈再道不能打冲锋!”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再道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5旅,他被任命为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即将离开生死与共的部队和战友,陈再道十分不舍。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和四军真可以说是一起成长的,从黄麻起义开始,先是一个队、一个营,以后是一个团、一个师,最后发展成一个军。我自己则在这支部队从一名战士一直当到军长,整整十年。”陈江平说,父亲从鄂豫皖走出来之后,当过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一步一步上来,几乎一级都没有落过。她觉得,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打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所畏惧。“他经常对我们说,参加革命就要不怕死,豁得出去。”“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不等于没有智慧,包括我后来接触过的叔叔们,他们绝对不是莽撞的人。打仗要有勇有谋,他们经历了几十年枪林弹雨,我们的部队从弱小到强大,这一定是有很深刻的原因。”
去核试验现场参加动物试验
陈江平说,父亲当了一辈子职业军人,生活中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子女也很严厉。小时候,有一次陈江平贪玩,让叔叔代写了病假条,就跟一个阿姨出去玩了,一天没去上学。后来老师家访,母亲知道后就严肃地教育了她。父亲虽然没有开口批评她,但看起来非常生气。“在父母眼里,撒谎和骗人是一个绝对不能被容忍的事情,这是原则问题。”自打那以后,陈江平再也不撒谎,这种家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渐渐成为自己人格中一种坚定的存在。
陈江平当过三年的野戰部队医务兵。她还参加了野战兵的千里拉练,“一个师去8个女兵,我就是其中之一,最多一天走了140里,腿都迈不开了,昏昏沉沉”。之后,陈江平考上了武汉同济医学院,毕业之后回军内工作。陈江平说,她这一生有一件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那就是1978年去核试验现场参加动物试验。当时会把兔子、狗、猴子等动物投放在距离爆炸中心不同距离处,在核爆之后,观察动物辐射量和发病情况。他们在马兰实验基地,一呆就是两三个月。核爆之后,他们要抓紧时间进场回收动物,“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也不可能等辐射散太长时间,因为晚一点可能动物就死了”。陈江平说,她在现场看到原子弹爆炸后,蘑菇云升腾像棉花一样散开,特别激动。后来陈江平的身体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白血球曾低于2000,“当时去的时候是自愿原则,我想的是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这跟父辈的教育、整个社会的风气是分不开的。我接受了任务有这样的经历,我觉得是很自豪的”。
在将军后代合唱团坚持11年
1958年12月5日,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典,由100多名陆海空军将军们(包括当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在内)组成的“将军合唱团”成立。2008年,他们的后代带着对父辈的敬仰组建了“将军后代合唱团”,陈江平是第一批团员。11年来,合唱团先后走遍全国十几个省市,公益巡演200余场。
据陈江平介绍,合唱团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后来陆陆续续有一些人退出,目前在册的有100多人。合唱团完全是一个社会团体,演出全部是公益性质的,“我们自己心里明白,我们不挣钱,就是演出宣传”。陈江平说,团员们精神状态都很好,他们觉得干的是一件正事,尽到了宣传父辈精神的责任,老了虽然能力有限,起的作用比较小,但他们已经尽力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团受到不少邀请,4月份在北京刚演了一场,反响很好。
陈江平说,虽然父亲是上将,但和很多开国元勋的后代一样,在父亲光环下长大的他们就是一个普通人,“光环是他们的,我们一点光都没有”。她说,做普通人正是父亲对她的要求。“从小,我们就知道,父辈的成绩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他们要求我们踏踏实实做老百姓,那我们就踏踏实实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