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建设能源安全 保障和谐发展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概览]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既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也包括对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能源的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能源安全的最重要标志。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中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能源消费量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能源自给率达90%以上,能源工业成就举世瞩目。但多年来积累的能源安全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是资源约束明显,供需矛盾突出。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靠过度消耗能源支撑经济快速增长难以持久。二是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偏低。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核心装备仍不能自主设计制造,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我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用能行业可比能耗都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四是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我国相对短缺的石油和天然气对世界的依存度较高,200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五是能源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和谐发展的瓶颈。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应主要掌握价值规律、国家宏观调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财政与税收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经济全球化;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联系及其特征、矛盾的特殊性、内外因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作用,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对外政策;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
  从历史学科分析,应主要掌握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发展、日本的“统制事业”、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涉及能源工业的建设成就、三次工业革命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割让和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能源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石油输出国组织、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石油与经济危机等知识。
  从地理学科分析,应掌握主要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沼气)的特点、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能源利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及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国面临的主要能源问题——能源短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不平衡、能源生产与使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关注与能源相关的时政热点及地理背景,如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设、节能减排、能源运输路线及供应安全等。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约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达历史高位;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6.05%。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4.3亿吨,而届时中国的石油产量只有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60%。专家上述预测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保障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子孙福祉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我国能源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回答2~3题。
  2.要“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哲学原因是( )
  A.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B.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3.中国共产党对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视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必须履行国家经济职能
  B.中国共产党必须对能源问题进行宏观调控
  C.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政治领导
  D.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经济工作进行思想领导
  4.2008年1月2日,由于受到投资者担心原油供应紧张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这一价格刷新了2007年创出的每桶99.29美元的国际原油期货盘中最高记录。这里导致原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主要产油国尼日利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
  B.国际黄金等主要商品期货价格走高
  C.国际原油的供求矛盾与投机预期
  D.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5.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实现了重要转折。中国人民正在破解这一全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政府乃至全世界关注中国能源问题体现了( )
  ①中国正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 ②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必须立足世界市场、依赖世界 ③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④能源问题开始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表》回答6~7题。
  


  6.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 )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
  7.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 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下图,回答8~10题。
  


  8.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乙<丙<甲
  9.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发展地铁、轻轨 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 ③多建方格状道路 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对乙城市所在省区能源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水能蕴藏丰富,开发难度小
  B.清洁能源类型多,蕴藏量大
  C.太阳能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导地位
  D.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省份
  11.关于石油的用途,唐朝学者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石油可“主治小儿惊风”。这说明石油的用途有( )
  ①军事战争 ②车轮润滑 ③照明灯油 ④药物治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企业中,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富”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统一国内市场 ②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 ③利用战争赔款 ④利用外国的矿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4.抗日战争期间,在沦陷区被日本定为“统制事业”的是( )
  ①矿业 ②金融业 ③钢铁工业 ④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大大推动石油工业、采煤业发展的发明分别是( )
  A.改良型蒸汽机、蒸汽机车
  B.内燃机、改良型蒸汽机
  C.发电机、改良型蒸汽机
  D.内燃机、骡机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1990年至2000年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图,图乙为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分布图。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简述1990年至2000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的特点。
  (2)结合图乙简述图示区域风能分布的基本规律。
  (3)与煤炭、石油相比,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的优势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 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而农业下降22.8%;工业内部各部门比例也失调,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到1960年,粮棉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4)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当时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5)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奋斗目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研究编制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节能等专项规划,以及核电、风电、LNG(液化天然气)、煤层气、替代能源等子规划。
  (6)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从国家、企业和社会成员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其他文献
[热点概览]    2007年1~8月,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踏上非洲大陆访问,非洲共有3位总统、1位总理、7位外长和90多位部长访华或来华参加国际会议;20个非洲国家政党代表团相继访华,中国共产党派出10个代表团组访问了20个非洲国家。  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同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一起为赞比亚一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揭牌,宣告了中国在非洲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正式建立。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在
期刊
[热点概览]    中国与14个国家陆上相邻,与8个国家海上相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成果丰硕:  1.东面沟通,柳暗花明。2007年4月,温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视为“融冰之旅”;12月27~30日,日本首相福田访华,被视为“
期刊
[热点概览]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长平稳,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期刊
[热点概览]    环渤海地区主要由山东、河北、辽宁及北京和天津共三省两市构成,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中东部,其地理范围占据全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与珠三角、长三角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经济圈。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作为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环渤海地区目前已具备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发达的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期刊
[热点概览]    近年来,地震、海啸、沙尘暴、疾病、持续的冰雪等灾害不断出现,世界各国对此日益关注,这些灾害出现的原因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与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是高考命题的焦点之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分析,要重点掌握国家职能、国家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期刊
[热点概览]    古往今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往往同时并存。2008,注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在东方古都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将是一场中西两大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盛宴”。所以关于中西文明的基本常识将是每一个高中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常考的“热点”。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它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农业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交流、融合、
期刊
[热点概览]    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广阔的大海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资源需求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当今陆地资源短缺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已是历史的必然。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因此,近年来,各国对海洋权益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临海的
期刊
[热点概览]    2006、2007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两年,也是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两年:能源安全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日甚一日,水资源短缺与浪费、污染并存,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中国环境与发展回顾与展望课题组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的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
期刊
[热点概览]    2007年6月,长江上游的成都和重庆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即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社会发展。11月28日,第二届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在四川遂宁举行,会议主题是“城乡统筹·合作共赢”。  2007年12月,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重点是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期刊
[热点概览]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国家。  我国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当前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的强度较高,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更加剧了资源供求紧张的状况,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峻挑战。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