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公司小编白翎,受命为文学大师陈忠实出版一套关于故土的丛书,内心无比忐忑。第一次通电话,白翎结结巴巴,被大师“温柔地批评了一顿”。走近大师,进而走近大师的精神世界,白翎发现他被陈忠实钟情的一碗羊肉泡馍彻底征服。那是一个真实的本土老人,他的朴实、厚重和宽广,让白翎有了北漂的勇气——
大师本是关中佬
2011年3月,白翎刚步入图书出版行业,在北京一家民营图书公司做编辑。白翎1986年3月出生于山东菏泽农村,此时,离他毕业已经过去几年了。陕西资深媒体人唐世斌是白翎很佩服的一位大哥,这个唠叨起来喋喋不休的老男人,有着诗人特质的江湖情仇与把酒言欢,其诗情画意令人望尘莫及。
出于信任及帮助,唐世斌与陈忠实提前沟通,并把大师的联系方式给了白翎。他说:“我希望你能出版一些陈老的作品,这既是对陕西文学的尊重,也是对陕西的认可。”此前,白翎拜读过《白鹿原》,从媒体报道上见过陈忠实的照片,这次要与大师近距离接触,内心无比忐忑。第一次跟陈老通电话,白翎怯怯地打过去。电话通了。他听到电话那头“喂”了一声,是陈忠实浑厚的西北腔。白翎说话一紧张,不由得磕磕巴巴起来。陈忠实温和地批评道:“一个大小伙子,说话怎么这么结结巴巴?别紧张,你找我有什么事?”
白翎讲了要给大师出套丛书的计划。陈忠实沉吟片刻:“你先整理一下,做个方案出来,我们后面再聊,你看行不行?”白翎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他高兴地回答:“可以,没问题。”陈忠实挂电话时,还祝福白翎“编辑更多优秀的作品”。白翎至今珍存着那次的通话录音,它像一团火,照亮着一个年轻人孤寂落寞的心。此后,他们保持着短信联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白翎提问,陈忠实回答,大师从来没让他觉得有大人物的架子。
2012年春,白翎应邀到陈忠实家中洽谈具体的出版事宜。陈老身体硬朗,说话底气十足,他客气地把白翎让进门,问道:“你是喝茶还是喝啥?”白翎要了茶水。于是陈忠实泡了一杯茶水,放在了白翎的面前。茶香四溢中,他们在陈忠实的书房进行交流。这里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书的世界,不仅书架上整齐地码着书,就连窗台、墙角边,也堆满了书。平日,陈老就在书堆中间写作。他告诉白翎:“我仍然喜欢使用笔、纸写作。我不会使用电脑,敲字也不习惯,没有亲笔写字有感觉。”陈忠实书桌的右手边,靠墙摆放着几幅个人照片。他微秃的头顶,倔强的眼神,打量着这个貌似平静的世界。
聊天是从《白鹿原》入手的。白翎说:“《白鹿原》有着您浓厚的乡土情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您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陈忠实仰坐在座椅里,谈了自己的感觉和认识,也说了自己获茅盾文学奖后的感想。他真诚地说:“我想一个人静静地,远离喧嚣,人总是容易被盛名所累……”此时,陈老的神态有着些许的无奈和落寞。白翎提出:“您有没有想过为自己写一部传记,类似于胡适写《四十自述》一样?”陈忠实笑了:“传记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后人来写吧!我自己就不评述自己了。”
按照事先拟定的思路,白翎很快与陈忠实达成了《陈忠实说文化》《陈忠实说故乡》的出版计划,请老人从文化和故乡的角度说说自己的认识。两个小时的畅谈,让白翎觉得生活中的陈忠实平易近人,跟自己一样,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很倔犟但朴实的关中老汉。不过,平易近人的陈忠实也有倔犟的一面。他们讨论一个问题时,陈老会展现出他倔犟的性格,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直到让你心服口服。当时,白翎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诗:“本色不改邻家翁。”虽然陈忠实不愿意自述,白翎依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别人评述,难免会隔皮猜瓜,甚至会有误解。您自己执笔,更能让读者了解您的精神世界。”陈忠实终于被这位年轻后生的执着感动了,快要签合同时,才同意做自己唯一的一本类似传记的作品《陈忠实自述人生路》。加上前两本,这套丛书共三册。
汤汤水水是情怀
眼看饭点到了,白翎起身告辞。陈忠实拦下白翎:“吃饭的点哪能走呢!走,建国路泡馍!”客随主便,白翎不好再拒绝。西安建国路羊肉泡馍店是陈忠实经常光顾的地方,这家店的羊肉鲜嫩,馍也劲道。白翎看着陈老转眼间把一个大馍用指甲掐成了一碗碎面屑,很是佩服。当地人吃羊肉泡馍,有两种吃法。一种用机器搅碎,看着大小一致,吃起来却失去了粮食本来的清香。另一种是顾客自己用指甲掐,掐的馍块越小,泡出来的味道就越好。而陈老竟然对这个小小的馍情有独钟,白翎内心暗生佩服,他想:“这就是大师的根!”
陈忠实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还在偏僻的农村。那时来陕西省作协开会,常在作协旁吃碗泡馍。当时两毛钱一碗,胡椒面一放,那个香啊!”陈忠实讲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业余作家蜕变为专业作家的历程,也讲起了他们经历的那个时代种种的无奈和坚持。老人用惯有的陕西话说:“那个时代是我们经历的时代,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时代。”“那个时代”是陈忠实的个性说法,多指他成为专业作家之前的事。陈忠实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历对比今天,使得白翎有了不少启发,老人鼓励他:“坚持下去,我身边也有很多像你这样的编辑朋友,最终以出版好作品而立足于出版圈。”
当时,陈忠实并不知道,白翎在图书公司还是一位不被瞧上眼的小编辑,他曾为此深深地痛苦过。大师的宽广胸怀,让他不禁泪花盈眶,白翎赶紧低下头,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帮他巧妙地掩饰了这一尴尬。签字那天,陈忠实提醒白翎:“签字一定要谨慎,你看还需不需要盖章?谨慎无小事。这样既是对你负责,也是对我负责。”老人的认真劲,让白翎很感动。
此后,白翎和陈忠实的联系渐渐多起来,这三本书的编辑出版凝聚了白翎的心血和汗水。他知道,这是大师对他的充分信任和莫大支持。有时,他们对一个要修改的字眼,都要反复讨论好几次。每次,陈忠实都站在读者角度来考虑:“用这样的词语行不行?假如带着陕西方言,读者会不会接受,能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白翎就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读者,如何表达更明了、更生动。 白翎觉得,站在读者的角度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并流传千古,是很多优秀作家的毕生追求。陈忠实坚持并做到了。身为出版工作者,大师如此严谨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成为他学习的榜样。陈忠实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扎实稳重,让他受益至今。在陈老的授意并认可下,白翎建立了唯一一个针对陈忠实作品交流的官方群——陈忠实作品交流群。
群友都喜欢陈忠实的作品,有些人去要签名后,上传到交流群里。从这些图片中,白翎注意到,陈忠实戴着老花眼镜,努力前倾着身子,把头埋在书本上,一笔一画地签上自己的姓名。而在此前,白翎根本不知道陈忠实眼睛不好。想想自己的父亲也是花眼,看书写字时,不能距离太远也不能距离太近,总得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才能看清楚字。群友告诉白翎,陈忠实已经多年不能看太小的东西。将心比心,白翎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一年多来,他和陈忠实大多是短信交流,他不知道老人是否是戴着那副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按出来的。
在期待的目光中北漂
不久,白翎从那家民营图书公司离职。离职前,白翎在电话中对陈忠实表示了歉意:“您的谈故土和文化的系列丛书,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才能出版了。”陈忠实没有任何介意:“没关系,我们慢慢来。”这个回答,让白翎感觉自己面对的是慈祥的父亲。创业失败,却没有湮灭他对文学和文字的情怀,他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出版工作,把自己精心策划的这套大师丛书出版出来。
可是为了立足,为了讨生活,白翎不得不暂时把做文学畅销书的理想深埋心底。一晃五年过去,这五年多,白翎跟画廊合作,销售过临摹名家的画,也带学生上过美术课,为杂志和报刊写作专栏,还出版过书。虽然换了五六个单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选择。很多时候,白翎都会问自己:“当初选择北漂的原因,现在还是不是那么坚定?”而他给自己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每每此时,他的眼前都会浮现陈老坚定的神情,耳畔就会响起老人温和浑厚的陕西话:“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2013年5月6日,白翎凭借实力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工作。很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翎编辑的《陈忠实说文化》《陈忠实说故乡》和《陈忠实自述人生路》。陈老收到样书,非常满意,特意打来电话向白翎表示感谢。2015年初,白翎进入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工作。经过努力,白翎从高级策划编辑做到策划总监,再到担任主编。他明白了北漂游子匆匆的步伐,也懂得了竞争努力代表着什么。
在此期间,他和陈老的电话、短信联系少了。磨铁公司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忙碌,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半是常事,回到家已是夜里十一点。白翎从陈忠实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觉得,陈忠实所处的那个时代备受煎熬和痛苦,都能有理由有信心走到今天,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不去成就自己呢?
2016年3月24日,白鹿原文学研究院落成。白翎给陈忠实发去短信:“陈老,得知您的白鹿原文学研究院落成,祝贺您。如果我再去西安,一定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去看看。问好陈老,愿您身体健康,快快乐乐,病痛不折磨您!”出乎意料的是,陈忠实没有回复。白翎也不知道,当时陈忠实已经住院,而且连熟人都不认识了。直至今日,白翎都万分后悔:“世间没有如果,如果真有如果,我应该多关注一下陈老的健康状况。”
2016年4月29日一大早,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主编白翎像往常一样,起床、洗刷、跑步。一条消息跳出手机频幕,犹如一记重拳,把他打懵了——著名文学大师陈忠实凌晨7点40分去世!白翎脑袋一片空白。他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北京四号线地铁,一手紧握扶手,试图拽住摇摆不定的身体,一手飞快地在微信上打字,写下了他与陈忠实的交往点滴……
白翎的外公离开人世时,他在妻子怀里痛哭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让他明白,无论再怎样痛心都没办法让离去的人再次复活,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珍惜现在还在的人。翻看着手机中与陈老来往的短信,听着亲切的谈话录音,白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也不会因为你迷茫、彷徨、孤独就对你格外开恩。然而,世界又是仁慈的,它给了每个人雄厚而公平的年轻资本。这年轻,只要你不虚度年华,不辜负时光,便足以让你赢取你所渴望的未来。这个道理,也是他从陈老身上读懂的。
这些年经过打拼,白翎从当年一个不被重视的小编辑,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的创业者,而且事有所成,家庭也幸福。他想对陈忠实说:“陈老,一路走好,谢谢您当年的鼓励,以及从未因我是一个不知名的编辑而有任何蔑视,能给我公平的机会签您的作品,指引我走了今天的这条路,成就了现在的我。”
2016年五一节,白翎没有去陈忠实的灵前哀悼。他对自己说:“老人说过,他想一个人静静地走。世间喧闹,纷纷扰扰,熙熙又攘攘,悲伤也好,祭奠也罢,陈老走了,真心记住比表象的祭拜更有意义!时代喧嚣,我们不能左右,那就在这个喧嚣时代,做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往返北京的列车上,白翎的思绪一次次回到和陈忠实吃羊头泡馍时平静而快乐的那段时光。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走到创业这条路上,如果时机允许,我会努力把自己的图书公司做大,策划出版一些精品图书,服务于那些通过读书想获得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思维习惯的读者。”在这个大众越来越不读书的时代,坚守做好书、做文化传播者的最后底线,何其艰难。可是白翎相信,文化产业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这个春天,同样属于陈忠实以及像他一样远去的大师们!
编辑:莫言言 [email protected]
大师本是关中佬
2011年3月,白翎刚步入图书出版行业,在北京一家民营图书公司做编辑。白翎1986年3月出生于山东菏泽农村,此时,离他毕业已经过去几年了。陕西资深媒体人唐世斌是白翎很佩服的一位大哥,这个唠叨起来喋喋不休的老男人,有着诗人特质的江湖情仇与把酒言欢,其诗情画意令人望尘莫及。
出于信任及帮助,唐世斌与陈忠实提前沟通,并把大师的联系方式给了白翎。他说:“我希望你能出版一些陈老的作品,这既是对陕西文学的尊重,也是对陕西的认可。”此前,白翎拜读过《白鹿原》,从媒体报道上见过陈忠实的照片,这次要与大师近距离接触,内心无比忐忑。第一次跟陈老通电话,白翎怯怯地打过去。电话通了。他听到电话那头“喂”了一声,是陈忠实浑厚的西北腔。白翎说话一紧张,不由得磕磕巴巴起来。陈忠实温和地批评道:“一个大小伙子,说话怎么这么结结巴巴?别紧张,你找我有什么事?”
白翎讲了要给大师出套丛书的计划。陈忠实沉吟片刻:“你先整理一下,做个方案出来,我们后面再聊,你看行不行?”白翎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他高兴地回答:“可以,没问题。”陈忠实挂电话时,还祝福白翎“编辑更多优秀的作品”。白翎至今珍存着那次的通话录音,它像一团火,照亮着一个年轻人孤寂落寞的心。此后,他们保持着短信联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白翎提问,陈忠实回答,大师从来没让他觉得有大人物的架子。
2012年春,白翎应邀到陈忠实家中洽谈具体的出版事宜。陈老身体硬朗,说话底气十足,他客气地把白翎让进门,问道:“你是喝茶还是喝啥?”白翎要了茶水。于是陈忠实泡了一杯茶水,放在了白翎的面前。茶香四溢中,他们在陈忠实的书房进行交流。这里仿佛让人走进了一个书的世界,不仅书架上整齐地码着书,就连窗台、墙角边,也堆满了书。平日,陈老就在书堆中间写作。他告诉白翎:“我仍然喜欢使用笔、纸写作。我不会使用电脑,敲字也不习惯,没有亲笔写字有感觉。”陈忠实书桌的右手边,靠墙摆放着几幅个人照片。他微秃的头顶,倔强的眼神,打量着这个貌似平静的世界。
聊天是从《白鹿原》入手的。白翎说:“《白鹿原》有着您浓厚的乡土情结,从中也可以看出您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陈忠实仰坐在座椅里,谈了自己的感觉和认识,也说了自己获茅盾文学奖后的感想。他真诚地说:“我想一个人静静地,远离喧嚣,人总是容易被盛名所累……”此时,陈老的神态有着些许的无奈和落寞。白翎提出:“您有没有想过为自己写一部传记,类似于胡适写《四十自述》一样?”陈忠实笑了:“传记这种事情,还是留给后人来写吧!我自己就不评述自己了。”
按照事先拟定的思路,白翎很快与陈忠实达成了《陈忠实说文化》《陈忠实说故乡》的出版计划,请老人从文化和故乡的角度说说自己的认识。两个小时的畅谈,让白翎觉得生活中的陈忠实平易近人,跟自己一样,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很倔犟但朴实的关中老汉。不过,平易近人的陈忠实也有倔犟的一面。他们讨论一个问题时,陈老会展现出他倔犟的性格,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直到让你心服口服。当时,白翎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诗:“本色不改邻家翁。”虽然陈忠实不愿意自述,白翎依然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别人评述,难免会隔皮猜瓜,甚至会有误解。您自己执笔,更能让读者了解您的精神世界。”陈忠实终于被这位年轻后生的执着感动了,快要签合同时,才同意做自己唯一的一本类似传记的作品《陈忠实自述人生路》。加上前两本,这套丛书共三册。
汤汤水水是情怀
眼看饭点到了,白翎起身告辞。陈忠实拦下白翎:“吃饭的点哪能走呢!走,建国路泡馍!”客随主便,白翎不好再拒绝。西安建国路羊肉泡馍店是陈忠实经常光顾的地方,这家店的羊肉鲜嫩,馍也劲道。白翎看着陈老转眼间把一个大馍用指甲掐成了一碗碎面屑,很是佩服。当地人吃羊肉泡馍,有两种吃法。一种用机器搅碎,看着大小一致,吃起来却失去了粮食本来的清香。另一种是顾客自己用指甲掐,掐的馍块越小,泡出来的味道就越好。而陈老竟然对这个小小的馍情有独钟,白翎内心暗生佩服,他想:“这就是大师的根!”
陈忠实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还在偏僻的农村。那时来陕西省作协开会,常在作协旁吃碗泡馍。当时两毛钱一碗,胡椒面一放,那个香啊!”陈忠实讲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业余作家蜕变为专业作家的历程,也讲起了他们经历的那个时代种种的无奈和坚持。老人用惯有的陕西话说:“那个时代是我们经历的时代,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时代。”“那个时代”是陈忠实的个性说法,多指他成为专业作家之前的事。陈忠实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历对比今天,使得白翎有了不少启发,老人鼓励他:“坚持下去,我身边也有很多像你这样的编辑朋友,最终以出版好作品而立足于出版圈。”
当时,陈忠实并不知道,白翎在图书公司还是一位不被瞧上眼的小编辑,他曾为此深深地痛苦过。大师的宽广胸怀,让他不禁泪花盈眶,白翎赶紧低下头,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帮他巧妙地掩饰了这一尴尬。签字那天,陈忠实提醒白翎:“签字一定要谨慎,你看还需不需要盖章?谨慎无小事。这样既是对你负责,也是对我负责。”老人的认真劲,让白翎很感动。
此后,白翎和陈忠实的联系渐渐多起来,这三本书的编辑出版凝聚了白翎的心血和汗水。他知道,这是大师对他的充分信任和莫大支持。有时,他们对一个要修改的字眼,都要反复讨论好几次。每次,陈忠实都站在读者角度来考虑:“用这样的词语行不行?假如带着陕西方言,读者会不会接受,能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白翎就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读者,如何表达更明了、更生动。 白翎觉得,站在读者的角度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并流传千古,是很多优秀作家的毕生追求。陈忠实坚持并做到了。身为出版工作者,大师如此严谨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成为他学习的榜样。陈忠实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扎实稳重,让他受益至今。在陈老的授意并认可下,白翎建立了唯一一个针对陈忠实作品交流的官方群——陈忠实作品交流群。
群友都喜欢陈忠实的作品,有些人去要签名后,上传到交流群里。从这些图片中,白翎注意到,陈忠实戴着老花眼镜,努力前倾着身子,把头埋在书本上,一笔一画地签上自己的姓名。而在此前,白翎根本不知道陈忠实眼睛不好。想想自己的父亲也是花眼,看书写字时,不能距离太远也不能距离太近,总得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才能看清楚字。群友告诉白翎,陈忠实已经多年不能看太小的东西。将心比心,白翎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一年多来,他和陈忠实大多是短信交流,他不知道老人是否是戴着那副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按出来的。
在期待的目光中北漂
不久,白翎从那家民营图书公司离职。离职前,白翎在电话中对陈忠实表示了歉意:“您的谈故土和文化的系列丛书,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才能出版了。”陈忠实没有任何介意:“没关系,我们慢慢来。”这个回答,让白翎感觉自己面对的是慈祥的父亲。创业失败,却没有湮灭他对文学和文字的情怀,他想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出版工作,把自己精心策划的这套大师丛书出版出来。
可是为了立足,为了讨生活,白翎不得不暂时把做文学畅销书的理想深埋心底。一晃五年过去,这五年多,白翎跟画廊合作,销售过临摹名家的画,也带学生上过美术课,为杂志和报刊写作专栏,还出版过书。虽然换了五六个单位,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选择。很多时候,白翎都会问自己:“当初选择北漂的原因,现在还是不是那么坚定?”而他给自己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每每此时,他的眼前都会浮现陈老坚定的神情,耳畔就会响起老人温和浑厚的陕西话:“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2013年5月6日,白翎凭借实力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工作。很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翎编辑的《陈忠实说文化》《陈忠实说故乡》和《陈忠实自述人生路》。陈老收到样书,非常满意,特意打来电话向白翎表示感谢。2015年初,白翎进入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工作。经过努力,白翎从高级策划编辑做到策划总监,再到担任主编。他明白了北漂游子匆匆的步伐,也懂得了竞争努力代表着什么。
在此期间,他和陈老的电话、短信联系少了。磨铁公司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忙碌,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半是常事,回到家已是夜里十一点。白翎从陈忠实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觉得,陈忠实所处的那个时代备受煎熬和痛苦,都能有理由有信心走到今天,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不去成就自己呢?
2016年3月24日,白鹿原文学研究院落成。白翎给陈忠实发去短信:“陈老,得知您的白鹿原文学研究院落成,祝贺您。如果我再去西安,一定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去看看。问好陈老,愿您身体健康,快快乐乐,病痛不折磨您!”出乎意料的是,陈忠实没有回复。白翎也不知道,当时陈忠实已经住院,而且连熟人都不认识了。直至今日,白翎都万分后悔:“世间没有如果,如果真有如果,我应该多关注一下陈老的健康状况。”
2016年4月29日一大早,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主编白翎像往常一样,起床、洗刷、跑步。一条消息跳出手机频幕,犹如一记重拳,把他打懵了——著名文学大师陈忠实凌晨7点40分去世!白翎脑袋一片空白。他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进入北京四号线地铁,一手紧握扶手,试图拽住摇摆不定的身体,一手飞快地在微信上打字,写下了他与陈忠实的交往点滴……
白翎的外公离开人世时,他在妻子怀里痛哭了一个小时。那一个小时让他明白,无论再怎样痛心都没办法让离去的人再次复活,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珍惜现在还在的人。翻看着手机中与陈老来往的短信,听着亲切的谈话录音,白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也不会因为你迷茫、彷徨、孤独就对你格外开恩。然而,世界又是仁慈的,它给了每个人雄厚而公平的年轻资本。这年轻,只要你不虚度年华,不辜负时光,便足以让你赢取你所渴望的未来。这个道理,也是他从陈老身上读懂的。
这些年经过打拼,白翎从当年一个不被重视的小编辑,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的创业者,而且事有所成,家庭也幸福。他想对陈忠实说:“陈老,一路走好,谢谢您当年的鼓励,以及从未因我是一个不知名的编辑而有任何蔑视,能给我公平的机会签您的作品,指引我走了今天的这条路,成就了现在的我。”
2016年五一节,白翎没有去陈忠实的灵前哀悼。他对自己说:“老人说过,他想一个人静静地走。世间喧闹,纷纷扰扰,熙熙又攘攘,悲伤也好,祭奠也罢,陈老走了,真心记住比表象的祭拜更有意义!时代喧嚣,我们不能左右,那就在这个喧嚣时代,做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往返北京的列车上,白翎的思绪一次次回到和陈忠实吃羊头泡馍时平静而快乐的那段时光。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走到创业这条路上,如果时机允许,我会努力把自己的图书公司做大,策划出版一些精品图书,服务于那些通过读书想获得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思维习惯的读者。”在这个大众越来越不读书的时代,坚守做好书、做文化传播者的最后底线,何其艰难。可是白翎相信,文化产业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这个春天,同样属于陈忠实以及像他一样远去的大师们!
编辑:莫言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