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基础的地理知识,掌握一定的地理常识,促进自身地理水平和内涵的发展。近些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实验,通过开创性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初中地理知识。而如果我们能够与微课进行结合,通过微课展现地理实验,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吸收。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43-01
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实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地理现象。但由于经验有限,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微课内容较为混乱,展现形式较为单一等,无法有效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微课与实验教学进行结合,通过丰富微课展现形式,合理设计微课实验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合理安排微课实验内容
微课与其他教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教学时间较短,多数为三分钟左右,这种简短的授课形式导致其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往往一节微课只能够呈现一个教学知识点。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节教学课的时长为四十分钟左右,在这些时间里,教师会提前设计较多的内容,在教学时教授给学生。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较多,整体的教学压力较大,导致教师会减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因此,在采用微课进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微课实验的内容,进行相关课程的规划,了解完成此类实验需要花费的时间,合理科学的进行调整,保证在既定时间内充分地完成课堂实验。
以“河流的冲刷作用”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到河流的冲刷作用,理解有关的知识点,笔者决定结合微课开展这一实验。实际开展教学之前,笔者提前设计了实验步骤,并估算了实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笔者准备了水、沙子、水盆、木板等工具。首先将木板以微微倾斜的角度放在水盆上,然后将沙子平铺在木板上,最后将水慢慢的倒在木板上,沙子随着水流发生位置的变化。笔者发现,如果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整个实验在三分钟内可以完成。因此,实际教学时,笔者提前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微课一开始就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合理安排微课实验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比较好。
二、充分利用视频微课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完成有关的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坐在下面听讲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体的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靠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容。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常识,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微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教师提前搜索相关的实验微课,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或是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真正有效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如在进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实验教学时,笔者发现如果自己通过手电筒、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展示,由于光线问题无法准确地展现出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因此,这一实验笔者决定采用视频微课的形式进行。笔者提前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发现有一个视频也是通过手电筒等形式展现了这一实验内容,模拟出太阳光照射地球,通过阴影与标亮有效的展现出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下产生的白天与黑夜的现象。这个微课视频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一部分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制微课实验
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印象。仔细研究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我们能够发现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微课展现实验内容,但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體进行,教师安排实验内容,搜寻微课实验的资料等。
这种模式下,学生比较被动,主动性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微课实验,安排学生自主地制作微课,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实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将地理从文科的范畴划分到理科的范畴。而针对这样一门既文既理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展现实验内容,提前制定微课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微课,有效地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143-01
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实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地理现象。但由于经验有限,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微课内容较为混乱,展现形式较为单一等,无法有效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将微课与实验教学进行结合,通过丰富微课展现形式,合理设计微课实验内容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合理安排微课实验内容
微课与其他教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教学时间较短,多数为三分钟左右,这种简短的授课形式导致其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往往一节微课只能够呈现一个教学知识点。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节教学课的时长为四十分钟左右,在这些时间里,教师会提前设计较多的内容,在教学时教授给学生。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较多,整体的教学压力较大,导致教师会减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因此,在采用微课进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微课实验的内容,进行相关课程的规划,了解完成此类实验需要花费的时间,合理科学的进行调整,保证在既定时间内充分地完成课堂实验。
以“河流的冲刷作用”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到河流的冲刷作用,理解有关的知识点,笔者决定结合微课开展这一实验。实际开展教学之前,笔者提前设计了实验步骤,并估算了实验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笔者准备了水、沙子、水盆、木板等工具。首先将木板以微微倾斜的角度放在水盆上,然后将沙子平铺在木板上,最后将水慢慢的倒在木板上,沙子随着水流发生位置的变化。笔者发现,如果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整个实验在三分钟内可以完成。因此,实际教学时,笔者提前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微课一开始就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合理安排微课实验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就比较好。
二、充分利用视频微课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完成有关的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要坐在下面听讲即可。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体的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靠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容。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常识,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微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习。教师提前搜索相关的实验微课,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或是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真正有效地发挥微课的作用。
如在进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实验教学时,笔者发现如果自己通过手电筒、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展示,由于光线问题无法准确地展现出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因此,这一实验笔者决定采用视频微课的形式进行。笔者提前搜索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发现有一个视频也是通过手电筒等形式展现了这一实验内容,模拟出太阳光照射地球,通过阴影与标亮有效的展现出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下产生的白天与黑夜的现象。这个微课视频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一部分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制微课实验
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印象。仔细研究现有的初中地理教学,我们能够发现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微课展现实验内容,但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主體进行,教师安排实验内容,搜寻微课实验的资料等。
这种模式下,学生比较被动,主动性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微课实验,安排学生自主地制作微课,动手进行实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实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地理教学,将地理从文科的范畴划分到理科的范畴。而针对这样一门既文既理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展现实验内容,提前制定微课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微课,有效地利用微课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